沈阳农业大学(英文: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为沈农或沈阳农大,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是辽宁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应用型大学。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现任领导、知名校友、校园文化、校园风貌、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沈阳农业大学

英文名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别名

沈农、沈阳农大

成立日期

1906年

所属地区

辽宁沈阳

地址

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

占地面积

10246亩

学生人数

19703人

教师人数

1187人

前身

省立奉天农业学堂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广林

校庆日

10月11日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歌

《我们是大地的儿女》

主要院系

16个

专业数量

58个

博士点

85个

硕士点

113个

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东北农学院部分系科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沈阳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管理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截止2023年3月,沈阳农业大学占地面积10246亩,拥有专任教师1187人,在校生19703人;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58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75个博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6个);拥有省级以上科学研究机构11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室)19个。

历史沿革

奉天农业学堂

清末沈阳市优秀的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及由于特殊历史时期导致的区域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沈阳市农业经济迫切需要改进农业技术、开发农智,由此推动了农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1901年,清政府为恢复其统治机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近代化变革。由此,中国近代新式农业教育制度正式成立。这一形势下,全国各省县先后成立了各类农业学堂。

1906年9月,沈阳市建立了东北第一所农业学堂——奉天农业学堂。1908年,奉天农业学堂正式更名为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

由于地理因素(据日本较近,易于延聘日本教习)、自身基础(本土培养实业教育师资较少),以及地方政府对实业(含农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的诸多原因,各学堂中,外国教习人数排名仅次于湖北等近代实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地区。为了专门培养本土化的后备农业教育师资力量,1910年,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监督陈振先请准,在学堂内增设农业教员讲习所一班。

1929年,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改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38年,东北大学农学院改为奉天农业大学。1946年,又恢复为东北大学农学院。

沈阳农学院

1948年秋到1949年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提出要在东北建立14所高校,包括为培养高等农业建设人才而设立的沈阳农学院。1949年1月,沈阳农学院成立。随后,为了集中力量办校,东北局决定停办沈阳农学院,合并到东北农学院。

1949年3月,根据东北地区南部发展生产的需要,东北行政委再次决定,将原来的东北农学院、长春大学农学院、中正大学农学院的师生接回,再次创办沈阳农学院。

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沈阳农学院迁校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学院。直到抗美援朝胜利,1951年,沈阳农学院学院定址沈阳东陵,在东北人民政府的批准下重建。

1952年,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民政府颁布关于东北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以东北农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土壤肥料系及农艺系的园艺组及原复旦大学农学院为基础,成立沈阳农学院;暂设农学、园艺、土壤农化、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等五系及农田水利专修科。复旦大学农学院除茶叶专科并入安徽农学院外,农艺、园艺、农化三个系的师生调整到沈阳农学院。新的沈阳农学院由张克威担任院长,设六个系,共八个专业一个专修科。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

1985年,沈阳农学院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管理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2012年,为培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合格适用人才,辽宁省与农业部签订共建沈阳农业大学协议,协议明确了省政府、农业部和学校三方的共建措施和组织保障措施。同年,获得14项省科技创新进步奖,并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学校。

2012年3月,经辽宁省民政厅审批,沈阳农业大学成立“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是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民政厅的双重领导下的为支持教育发展筹措资金的非营利、社会公益性的社会团体。

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建设一期工程结束,新增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此外,还获批筹建“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同年,沈阳农业大学入选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沈阳农业大学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9年,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止2023年3月,沈阳农业学校设有16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设置专业

农学院

农学、应用气象学、生态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

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

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农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应用化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整治工程

林学院

林学、园林、风景园林

水利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

园艺学院

园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草业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继续教育学院

专科:作物生产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水利工程

本科:农学、园艺、林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等

国际教育学院

农林、生物环境、食品科学、园艺植保、工程、商科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拥有专任教师1187人,其中,教授279人,副教授402人,博士生导师305人,硕士生导师76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协托举工程1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领军人才6人、攀登学者3人、特聘教授8人、百千万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4人、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64人、千人层次人选82人、万人层次人选62人。

级别

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李天来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陈温福、李天来、陈启军、张树义、王爱德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陈启军、张树义、王爱德、栾军波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沈阳农业大学设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75个博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6个);7个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24个辽宁省重点二级学科,7个辽宁省一流学科(一级学科),2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二级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蔬菜学、土壤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

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

林学

博士后流动站

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生物学、林学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大气科学、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统计时间:2023.04.25

参考资料:

类别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部分)

辽宁省重点学科

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植物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辽宁省一流学科

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水土工程

统计时间:2023.04.25

参考资料:

教学情况

截止2022年,沈阳农业大学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8个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7门、省级精品课21门;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类别

名称

国家特色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植物保护、农学、园艺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学、植物保护、农业电气化

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

、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环境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园林、植物保护

省级示范专业

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环境科学、农业电气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

国家级精品课程

设施园艺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现代农业科技进展、普通植物病理学、设施园艺学

合作交流

截止2023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与美国、俄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合作院校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及短期游学项目,与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犹他州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波兰华沙生命科学大学在内的近百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常年招收访华留学生,并派送在校学生出国留学访问。此外,沈阳农业大学还开展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农业技术培养项目,与海外合作院校及组织机构分享科技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2年12月,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9929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886个,拥有纸质图书136.49万册、电子期刊1.34万册、学位论文0.63万册、音视频1653小时。拥有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ABI,Agricola,BP、EBSCO系列、Ei Compendex、SCIE,SSCI,CPCI等数据库。

学术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于1956年创立,是由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生物学、林学、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论、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实验技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固定刊源,曾获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报编排一等奖、辽宁省一级期刊、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质量二等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是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设有农学家研究、经济与管理、农业文化与社会治理、资源与环境等栏目,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统计刊源,曾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于1984年创刊,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农林教育分会会刊。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同时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评首批期刊出版规范A类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Biochar》

《Biochar》,季刊,是由沈阳农业大学创办的专业性英文学术期刊,涵盖农业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设立的栏目包括生物炭制备、生物炭材料、生物炭与可持续农业、生物炭与生态环境、生物炭与气候变化、生物炭与农村能源。

科研平台

截止2022年,沈阳农业大学设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科技部、教育部等审批省部级科研平台83个,沈阳市科研平台13个,校级科研平台30个。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国际级科研平台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方粳稻育种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

北方园艺设施设计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

省部级科研平台(部分)

国家山楂种质资源圃

沈阳山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3月,沈阳农业大学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7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133项,其中辽宁省自然科学类奖项7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20项,辽宁省技术发明奖1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5项。

现任领导

职务

名称

党委书记

刘广林

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启军

副校长

王铁良、吴东立

纪委常委

马杰

党委常委

王铁良、马杰、吴东立

统计时间:2023.04.01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姓名

备注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李天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获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第三届常委,第二届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件

陈宗懋

中国茶学学科带头人,食品安全和茶叶植保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沈荣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陈家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邓叔群

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载入英国《真菌学辞典》的唯一中国人,载入英国《真菌学辞典》的唯一中国人

孙铁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专家

统计时间:2023.04.02

校园文化

校徽

沈阳农业大学校徽以天圆(圆章)、地方(地平线)、人文(标志性建筑)为三合元素。中心主体图案是1952年建设的综合楼,叠加篆书“农”字,体现“农业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综合楼窗体以“田”字为简化造型,象征学校齐聚八方精英、共筑希望沃土,既是培养人才的殿堂,又是科学研究的圣地。

沈阳农业大学

校训

沈阳农业大学的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花

沈阳农业大学的校花是仙客来,借花名“仙客偏偏而至”的意思,表达学校开放办学、注重交流、朴实好客的情怀。仙客来花茎直立挺拔,代表沈农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花被向上翻卷,似熊熊燃烧的火焰,预示沈农事业蒸蒸日上、灿烂辉煌。

沈阳农业大学

校歌

我们是大地的女儿

东陵的青松不会忘记,昨天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雨;浑河的流水深情传颂,今天这里又是一片生机。校园里汇集着绿色天使,沃野上成长着大地的女儿;为了国徽上的谷穗永远饱满,我们播种理想,收获知识,务实求新、奋发进取!

校园风貌

截止2023年,沈阳农业大学拥有克威园、复旦院这种致敬先辈、铭记历史的人文景观,也有水稻所、图书馆等自然和教学科研兼具的校园景观。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学校荣誉

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5年,沈阳农业大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获得“辽宁省2020年度节水型高校”称号。

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获得“辽宁最美校园”称号。

2021年,沈阳农业大学获得“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优秀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