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建立于1955年,源于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后改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即改革开放后,为了推进国家教育事业进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后,又改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该校又再次升格,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2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高校。
截止至2022年,学校拥有未央主校区和金花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有博士学位授权共10个,其中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分别有3个和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总共有10余个。该校共有55个本科专业,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约22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
历史沿革
西安仪器工业学校
该校于1955年成立,时间可追溯到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时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该校是西北地区兵器工业配备的唯一一所培养对应人才的学校,办学历史十分悠久。
办学前期,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进展优异,曾参加“陕西省‘红专’展览会”、“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成果展览会”等。
1956年4月,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尹钧参加在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接见。
1960年6月1日,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文教群英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等出席大会,授奖先进集体有西安仪器制造工业学校等单位,该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尹钧作为校奖先进集体的代表参会,并在会上介绍办学经验。
1961年,该校光学仪器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的百余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批应征入伍的学生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多人立功受奖,其中,雷光银成长为共和国的一名将军。
西安工业学院时期
1965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该校正式更名为西安工业学院。1969年,原第五机械工业部将西安工业学院改为陕西光学仪器厂。
1978年,改革开放同年,在邓小平的教育工作方针下,在前一年恢复高考制度,教育部批准恢复西安工业学院同年开始招生。1978年之后,为了呼吁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强国家工业实力,发展经济,学校曾隶属过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等部门。
1999年,开始执行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并且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西安工业大学时期
2006年2月,随着该校的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并且为了呼吁国家大力建设高校的主张,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正式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2月11日,学校被认定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陕西省确定西安工业大学为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2月23日,经专家组检验考察,顺利验收西安工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2014年9月10日,学校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获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4月19日,西安工业大学邀请了各方人士,各领域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了60周年校庆。同年12月15日,在西安工业大学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16年,西安工业大学成为首批“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至2022年,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研究院,有工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数量共56个。
学院 | 专业 |
光电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包装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武器系统与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与化工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 |
经济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外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法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网络与新媒体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中国书法学院 | 书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兵器工程) |
基础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 |
新生院 | 数学系、物理系、公共外语系、图学与信息系、公共体育系 |
(截止至2022年)
师资情况
截止至2022年,有任职教师1300余人,其中有1名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有23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1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个、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6人(截止至2015年);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2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4人。青年科技新星9人,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教学名师19人。
省级教学名师 | 顾致平、王正品、于唯德、王建华、薛虹、马保吉、刘卫国、韩军、谢立仁、高明、冯希哲、王琨琦、许世军、张丽丽、秦刚、闫莉 |
博士生导师 | 田爱玲、王长元、王春阳、李建平、坚增运、王建华、刘卫国、苏俊宏、倪晋平、惠增哲、高嵩、陈桦、韩军、董晟全、曹岩、雷志勇、苏兵、杨忠郭永春、肖秦琨、陈建、陈卫星、蔡长龙、王琨琦、王洪喜、王萍、傅妍芳、高明、闫莉、马保吉 |
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 | 坚增运、董晟全、刘卫国、王建华 |
青年科技新星 | 陈建、王岩,张宁超、庞利霞、董皓、任海鹏等 |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 | 苏兵、孙振田、李纯青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10个,其中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14个。ESI全球排名前1%的有2个(材料科学、工程学),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优势学科: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省级特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省级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专业硕士授权领域: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英语笔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工商管理、会计、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美术、艺术设计
教学情况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55个本科专业,13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国家级一流特色专业2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有28个,为四年制。拥有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5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21个。
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产品设计、应用物理学,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化学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书法学、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省级精品课程:光学零件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工科电路分析、物理光学、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光学零件工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市场营销、工程测试技术、书法、仪器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材料加工基础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书法文化传承与普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
学校交流
已同英国、德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名校或研究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实施了150余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包含世界名校访学、联合培养、双学位、假期带薪社会实践等。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留学西工”品牌工程,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本硕博和语言生四类留学生。
在国际会议方面,该校同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国际处负责人、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国际处处长等开展教育事业合作会议,;在国际合作项目方面,校国际处举行了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境外学习交流项目、组织了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UWS交流项目、韩语英国剑桥大学格顿学院组织了未来商业领袖2020项目和冬令营项目。在国内交流方面,西安工业大学学生多次受邀前往台湾,与当地的学生进行交换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该校设有金花校区图书馆和未央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未央校区图书馆2006年建成使用。该馆设有五部一室: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研究服务部、流通阅览二部(资源推广部)、办公室。
截至2023年3月,馆藏学校纸质图书180余万册、纸质期刊近3698种,电子期刊34900种,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28个,自建数据库2个。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图书馆,服务器11台,存储容量130T。每层公共区域都配备了检索机,来供读者使用;万兆光纤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校网络中心相连,以供更大量的读者使用。
数据库:西安工业大学硕博论文自荐库、CIDP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镜像资源、超星电子图书镜像平台、CADAL数据库、国内重要报纸年鉴(1949-2016)CIDP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中国法律资源(北大法意)、开世览文CASHL文献传递等。
学术期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CN 61-1458/N,ISSN 1673-9965),目前是归陕西省教育厅管理,主编是坚增运。该学报曾是归兵器工业总公司主管,是由“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刊载的论文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及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占一定比例。该学报是首批以特色期刊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光盘版)的收录源刊,是我国《中文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该校学拥有重点国家科研平台3个,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
国家级科研平台 | 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科研平台 | 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与白俄罗斯共和国教育部(中白)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复杂曲面精密制造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军民用轻合金腐蚀防护与功能涂层技术重点实验室 |
学术成果
截止至2022年,学校承担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以及各军种、各战区、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90余项国防及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5项。学校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先进单位。2003年-2016年,西安工业大学获权发明专利193项。
学校文化
校训
“敦德励学,知行相长”
校徽
双圆套圆形的学校徽标,“西安工大”的简称篆书字体图案位于中央,下方是“1955”的数字,这是学校建校时间;外环空白处是“西安工业大学”的外文大写。
校歌
《奋进之路》(并未在权威网站上找到歌词内容)
校风
“忠诚进取,精工博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刘卫国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赵祥模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王发合 |
党委副书记 | 梁云鹤、马福 |
副校长 | 刘发林、刘卜、张群、陈建 |
(截止至2023年5月)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尹钧 | 党委书记、校长 | 1955-1963年 |
张明德 | 党委书记 | 1963-1965年 |
宗超 | 校长 | 1963-1965年 |
郭韫 | 党委书记、校长 | 1965-1969年 |
庄泽华 | 党委书记 | 1980-1982年 |
何有先 | 校长 | 1979-1982年 |
孙书孟 | 党委书记 | 1983-1985年 |
武强 | 校长 | 1983-1985年 |
骆秉璋 | 党委书记 | 1985-1991年 |
朱崇荫 | 代校长、校长 | 1986-1991年 |
郑洪刚 | 党委书记 | 1991-2005年 |
舒朝濂 | 校长 | 1993-2003年 |
刘江南 | 校长 | 2003-2010年 |
赛云秀 | 党委书记 | 2005-2015年 |
廉振民 | 校长 | 2010-2015年 |
雷亚萍 | 校长 | 2017-2021年 |
赵祥模 | 校长 | 2022- |
校区情况
截止至2022年,学校拥有未央主校区和金花校区,校舍建筑面积达到90余万平方米。
未央校区(主校区):截止至2023年,该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金花校区:截止至2023年,该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金花北路4号。
校友情况
教育界
刘自椟(1914—2001):号迟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陈泽秦(1914—2006):字少默,号默翁,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物书画鉴定家。
刘建勋: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
孙桂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教授。
于唯德:中国书协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陈豫增:1980年生,博士,洪堡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孙见喜: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
工商界
李永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小鹏:2003年4月起担任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所长、《应用光学》杂志主编、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站长、中国兵工学会理事、陕西兵工学会理事、陕西省照明学会理事长。现任北方光电集团董事长。
邹毅:种装备科研试验基地主任、党委副书记
杨增产:西安绿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伟斌:汇景集团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普汇中金国际控股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陈晓伟: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谢鹏辉:陕西顺晟鑫隆机电有限公司及西安保发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兵:深圳维恩贝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截止至2023年3月)
所获荣誉
2023年4月,西安工业大学附中获批“西安市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
2022年7月,西安工业大学荣获陕西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2021年11月,西安工业大学荣获“三下乡”省级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西安工大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西安工大荣获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5月,西安工大荣获“全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5月,西安工大被评为陕西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单位。
2016年1月,西安工大荣获“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4月,西安工大获“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