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 Championships,简称“温网”)是在英国举办的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由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AELTC)承办。温网在每年的6月下旬~7月初举行,为期两周,举办地在英国伦敦郊区的温布尔登,是四大满贯中唯一的草地比赛。自温网创立之初,球员便被要求必须身着白色球衣,该项规定保留至今。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历史沿革、赛事安排、积分和奖金、举办场地、历届冠军、赛事纪录、赛事奖杯、商业价值、赛事特色等介绍

中文名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英文名

Wimbledon Championships

别名

温网

主办国家/地区

英国伦敦温布尔登

赛事项目

网球

主办地区

英国

主办机构

全英草地俱乐部

主赛场

中央球场

赛事周期

每年的6月下旬~7月初

简介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网球锦标赛,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该赛事同其他欧洲赛事一样先后因为世界大战两次暂停,在成立的的91年后(即1968年)温网正式进入公开赛时代并向职业球员开放。21世纪之后温网做出了多项改革,2007年温网正式官宣“男女同酬”并在该赛季引入鹰眼技术,两年后温网的主球场中央球场改造增加可伸缩屋顶的工程正式竣工,2019赛季温网正式引入抢七赛制并在三年后废除“中间星期天”。2020年温网因为疫情取消,2021赛季正式恢复。2022年,温网因禁止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两国运动员参赛在网坛上引发争议,随即ATP和WTA官方也相继宣布取消2022年温网的积分,2023年4月,温网官方宣布解除该禁令。2023年温网正赛的赛期是7月3日-7月16日。

温网设有5个主要项目: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双。2022年温网的总奖金为4035万英镑,相比2021年增长了15%。2022年的温网男女子单打冠军分别为德约科维奇和莱巴金娜,这也是前者在温网赛事上取得的第七座冠军奖杯,距离温网男单冠军记录保持者——费德勒,仅差一座奖杯。

历史沿革

赛事初期(1877-1899)

历史上首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在全英俱乐部组织下,于1877年7月9日在英国伦敦郊区的温布尔登沃尔普大道 (Worple Road)附近的场地举办的,该场地只有一个可容纳30人的临时三板看台,男子单打(GENTLEMEN'S SINGLES)是该届赛事唯一举办的比赛(当时不允许女性参赛)。除了简陋的观赛条件,比赛所用的球拍和网球在初期也比较简易,球拍的形状和重量类似于雪鞋,球则是手工缝制的法兰绒外壳,而当时发球方式是圆臂式而不是头顶式。

温网首届赛事共有22名男性运动员参赛,比赛的周期原定5天,因为下雨又推迟了四天。首届温网的决赛在1877年7月19日举行,最终斯宾·塞戈尔直落三盘以大比分3-0(6-1, 6-2,6-4)击败威廉·马歇尔获得冠军,同时获得了由体育杂志《田野》(The Field)捐赠的价值25基尼(基尼是英国的旧货币名称)的银色挑战杯,以及12基尼的赛事奖金。总决赛当天有200人到场观赛,当时观赛的观众需要支付1英镑1先令作为入场费。

1884年,全英俱乐部正式在温网赛事中增设女子单打比赛项目和男子双打,但是女子单打比赛必须在男子单打比赛项目完成后才能开赛,且女子单打项目的观赛门票费用是男子单打项目的一半。首届温网女子单打比赛共有13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最终19岁的莫德·沃森以2-1的大比分(6-8,6-3,6-3)战胜她的妹妹莉莲·沃森获得冠军,获得当时价值20基尼的银质花篮。与此同时,首届温网的男双冠军则由欧内斯特·伦肖和威廉·伦肖夺得,他们以3-1(6-3,6-1,1-6,6-4)的大比分击败对手获得了冠军。

在此期间,温网的男子和女子单打项目都涌现了强势的统治者,威廉·伦肖在1880年代摘得了7次温网男子冠军头衔,其中在1881年至1886年这6年更是连冠温网男单。女子单打方面,15岁零285天的洛蒂·多德在1891年首次夺得温网女子单打冠军(该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并且在1888年至1893年间赢得了四次温网冠军,在这五年中只输掉了一盘比赛。

1889年,官方在沃尔普大道举办比赛的场地旁边的线路上设置了一个特殊停靠点,以供更多的网球爱好者观赛,因而在赛事的后半程,观赛人群经常超过三千人。

业余时代(1900-1967)

1905年,温网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来自海外的冠军球员——来自美国的梅·萨顿赢得女子单打冠军,在这之前温网的冠军军均来自英国本土。1907年,创造纪录的梅·萨顿在温布尔登再次赢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同年,来自澳大利亚的诺曼·布鲁克斯也成为第一位来自海外的男子单打冠军。

1913年,全英俱乐部在温网赛事中增设女子双打和混双项目,首届温网女子双打冠军和混双冠军分别由多拉·布斯比和温妮弗雷德·麦克奈尔,霍普·克里斯和艾格尼丝·塔基获得。

1915年,温网因为第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被迫终止,在没有赛事收入期间,俱乐部依靠着会员和好心人的捐赠维持正常的运转直至1919年一战结束温网才得以恢复。

1920年代,网球历史上涌现了第一位女性超级巨星——苏珊·朗格伦,她在温网赛事先后赢得了15个冠军头衔(6个女子单打、6 个女子双打和3个混合),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超级巨星在温网参加了94场比赛中,但她仅仅输掉了其中的3场而已。1920 年苏珊·朗格伦在第二次参加温网时便实现了“三冠王”的伟业——她夺得了单打、双打和混合冠军,更令人称赞的是,她甚至在1922年和1925年两度复刻了这一成就。

1922年6月25日,在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王后主持下,迁移至教堂路的中央球场开启了更改地址后的首场比赛,两年后,二号球场作为第二个主要草地球场开放,可容纳3,250名观众。

苏珊·朗格伦对女单的统治在1925年的温网赛事上达到顶峰,当时的她在五场比赛中仅丢掉五局,强势夺得了她的第六个单打冠军,然而次年却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温网比赛。在1926年温网赛事中,苏珊·朗格伦由于赛事日程混乱的安排以及主办方未能及时通知她第二轮单打时间的变更,导致迟到到场,再加之让当时英国的最高统治者玛丽女王也与球迷们一起苦等,这位法国女子运动员在第二日参加混合双打比赛时遭到球迷们强烈的嘘声,苏珊·朗格伦随即宣布温网并且再未回归。

温网一直与英国王室颇有渊源,在1926年温网中出现了第一位参赛的皇室成员(即后来的乔治六世国王),当时的乔治国王还是约克公爵,他与他的骑兵联队指挥官路易斯·格雷格组队一起参加了温网的男子双打比赛,最终他们被更加年长且富有经验的对手在第一轮击败并淘汰出局。

在1930年代中,温网相继涌现了许多出色的网球运动员,包括1933年首秀即夺得温网男单冠军的埃尔斯沃思·维因斯(当时年仅21岁)、被称作“扑克脸小姐”的8座女单温网冠军奖杯获得者海伦·威尔斯·穆迪、连冠三届男单冠军的弗雷德·佩里、振奋英国网球士气的多萝西圆以及在温网崭露头角的网球名将唐·巴奇等等。除此之外,温网在1937年8月26日还首次通过英国广播电视台BBC直播比赛,不过由于当时设备的限制,每天的比赛可直播的传输时间只有30分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温网也不得已再次中断,其中温网的主场馆中央球场在二战中遭到炸弹破坏,直至1949年战争结束后才得以重新修复。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温网如期恢复,该年的温网没有资格赛,选手按成绩选拔参赛,二战恢复后的首届男子组和女子组单打冠军分别由法国的伊冯·佩特拉和美国的宝琳·贝茨夺得。

在二战恢复后的1950年代,温网的赛场上也逐渐恢复了生机,涌现了连冠三年女单冠军的莫琳·康诺利和17岁便拿下温网男单冠军的澳大利亚人卢霍德等优秀球员。1957年,温网赛场上出现了第一位赢得冠军奖杯的黑人球员——来自美国的奥尔西·吉布森,她也是第一位赢得大满贯赛事的黑人运动员。同年,伊丽莎白女王首次访问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而当女王来到中央球场的时候恰逢游行。

1961年,温网举办了自1914年之后第一场参赛球员均为英国人的单打决赛,最终29岁的安吉拉·莫蒂默在三盘基站后战胜克里斯汀·杜鲁门夺得冠军。

公开赛时代(1968-1999)

1968年,国际网联与温网官方达成协议,正式向职业网球选手开放,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正式诞生,首届温网公开赛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分别由来自澳大利亚的罗德·拉沃尔和来自美国的比利·简·金夺得,而约翰·纽科姆和托尼·罗奇则是赢得了男子双打的冠军奖杯,罗斯玛丽·卡萨尔斯和比利·简·金赢得了女子双打的冠军奖杯,另外,该届赛事的混双冠军头衔则由肯·弗莱彻和玛格丽特·考特摘得。

1970年,温网赛事的转播从黑白正式转变成彩色,这也使得该年的女子单打决赛(玛格丽特·考特对战比利·简·金)格外引人注目。1973年,温网赛事的员工宣布参加罢工运动,而在该年温网也有79名选手退出比赛,其中包括最初的 16 名种子选手中的13名,而男子单打决赛则是一场反高潮,已经两度赢得法网冠军的捷克选手扬·科德斯以总比分3-0(6-1、9-8、6-3)横扫亚历克斯·梅特雷维利,后者是第一个进入温网男子单打决赛的俄罗斯选手。

1977年,俱乐部官方打造了温布尔登博物馆以庆祝温网开赛百年,温布尔登博物馆由罗宾·韦德操刀设计,其涵盖网球运动的各个方面,从初始的起源,到现在有发展,甚至包含对未来的构想,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以吸引游客参观,如“历代网球时尚展”等。

1979年,比约恩·博格在温网公开赛上创纪录地连续夺得第四座男子单打冠军奖杯的同时,比利·简·金携手35岁的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在女双决赛中获胜,夺得了她在温网赛场上的第20座冠军奖杯(20个冠军由6个女子单打冠军、10个女双冠军和4个混双冠军组成),其中10次温网女双冠军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1984年,为纪念温布尔登最伟大的冠军之一——弗雷德·佩里诞辰50周年,官方赛场的5号门(该门是场地的主要入口之一)内竖立起了一座弗雷德·佩里的青铜雕像。

1985年,德国男子网球运动员鲍里斯·贝克尔以3-1的总比分(6-3,6-7,7-6,6-4)击败了来自南非的库伦,他也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冠军的德国选手和第一位获得冠军的非种子选手,值得一提的是,贝克尔在1985年夺冠时年仅17岁零227天。

1997年,在公开赛赛事期间连续两日因下雨中断后,全英俱乐部决定取消中间星期天(Middle Sunday)的休赛日(即第一周周日休赛的传统),而中间星期天则作为温网的传统自1877年办赛起便启用,直至2022赛季才正式取消。同年,温布尔登的一号球场也在翻新后正式启用,官方邀请了温网历史上许多冠军球员出席启动仪式,包括但不限于罗德·拉沃、约翰·纽科姆、约翰·麦肯罗等,翻新后的一号球场可容纳11,000名观众,并且增加了美食村、纪念商品店和休息室等区域。

二十一世纪(2000-至今)

2007年,在针对温网男女冠军奖金不等的问题上,网球名宿比利·简·金、网坛巨星大威廉姆斯以及当时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都对温网的主办方——全英俱乐部相继施压,在重重舆论压力下,全英俱乐部官方宣布自2007赛季起将向男女运动员颁发同等奖金。同年,温网公开赛的赛场上首次引入了“鹰眼”技术,运动员在每一盘里有三次挑战机会。

2008年的温网男子单打决赛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网球比赛,比赛的双方则是当时统治网坛的四大天王其中的两位——拉斐尔·纳达尔和罗杰·费德勒,最终纳达尔鏖战五盘,以3-2的总比分(6-4、6-4、6-7、6-7、9-7的)击败了瑞士天王,成为第一位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获得法网和温网双料冠军的男子网球运动员,他也是自1966年曼努埃尔桑塔纳以来第一位赢得温网冠军的西班牙人。 

2009年5月17日,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终于揭开球迷们期待已久的中央球场屋顶,因为没有屋顶遮挡的缘故,过去的温网经常因为下雨而导致比赛延迟,而新建造的伸缩屋顶需要10分钟才能够关闭,且屋顶一旦关闭就必须保持至比赛结束。同年,为迎接2011年温网公开赛,赛事官方在原二号、三号球场的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可容纳两千名观众的三号球场。

2010年,伊丽莎白女王在时隔33年后重返温网现场观赛,女王在该年温网公开赛期间,先后观看了大小威姐妹、卡罗琳·沃兹尼亚奇和伊莲娜·扬科维奇,以及男子选手德约科维奇、安迪·罗迪克和罗杰·费德勒的比赛。

2011年8月1日,全英俱乐部将其与温网赛事相关的所有资产转让给独立但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锦标赛)有限公司(AELTC),自该时起俱乐部的活动正式与温网赛事的活动分开进行。

2013年4月,温布尔登公布了未来10年至15年内温网发展规划,不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网和澳网这两项大满贯赛事也宣布了扩建和再开发计划。7月7日,温网再次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安迪穆雷以3-0的总比分(6–4,7–5, 6–4)击败了老对手德约科维奇捧得挑战者杯,距离上一个英国本土球员捧起温网奖杯已经过去了77年。

2018年10月19日,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宣布自2019赛季起温网引入决胜盘抢七赛制,并全面应用于温网所有赛事的比赛中。11月19日,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官方宣布自2019赛季起将推出四人轮椅单打和双打的比赛,为四人轮椅选手提供在温布尔登比赛的机会。

2020年4月1日,全英俱乐部官方宣布因COVID-19全球大流行取消2020赛季的温网公开赛,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取消温网赛事。

2022年4月,由于2022年俄乌冲突,全英俱乐部宣布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球员参加温网公开赛,此举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球员被排除在外以来,球员首次以国籍为由被禁赛。5月20日,ATP、ITF 和 WTA就温网取消白俄两国运动员参赛资格做出回应,宣布他们将不授予2022年温网公开赛的排名积分,因为他们认为禁令是单方面的,并且构成了基于国籍的对球员的歧视。

2022年温网公开赛有两项关于赛事的重要调整,首先官方宣布取消传统的“中间星期天”并转为正常的比赛日,与此同时,温网引入决胜盘抢十赛制取代之前的抢七赛制。同年11月,官方针对运动员的着装规则进行了调整,允许女性选手选择穿着中深色的内衬,前提是它们不能长于短裤或裙子,其他服装、配饰和装备的要求保持不变。

2023年3月31日,全英俱乐部解除了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球员的禁令。同年4月,官方宣布2023年的温网男双赛制将从五盘三胜变为三盘两胜,与其他大满贯赛事保持一致。

赛事安排

赛期

温网通常在每年的6月最后一周或7月的第一周开始,是每年第三个举办的大满贯赛事,整个赛事通常历时14天,从周一开始到周日结束。2022年赛季起,温网正式取消中间星期天(Middle Sunday)的休赛日,即第一个星期日为休息日,官方之前希望球员通过这一天的休息调整恢复到更好的状态。2023年温网将于6月26日-6月29日举办资格赛,7月3日-7月16日举办温网正赛。

赛制

温网由五项主要赛事、四项初级赛事和七项邀请赛组成,其中五项主要赛事分别为: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双。男女单打分别设有128个签位,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分别设有64个签位,而男女混双则设有48个签位。

温网只有男子单打采用五局三胜制,其他赛事均采用三局两胜制,2022年起温网官方引入决胜盘抢十赛制,适用于温网的所有赛事包括资格赛,男子比赛,女子比赛,混合赛和青少年组单打、双打。

选手资格

温网有128个正赛席位,以下球员可以获得温网正赛的参赛资格:

①按照世界排名先后顺序前104名的选手自动获得参赛资格;

②通过参加资格赛获得,共设有16个名额;

③赛事主办方向一些不够排名资格或者未提前报名的选手主动邀请,共设有8个名额。

积分和奖金

奖金

温网赛事的奖金于1968 年首次颁发,总奖金为26,150英镑:男单冠军的奖金为2,000英镑,女单冠军的奖金为750英镑。 2006年,温网和法网官方宣布该赛季结束后将结束“男女不同酬”的局面,并于2007赛季开始将男子和女子冠军奖金额度调整为相等数额。

2022年温网的总奖金为4035万英镑,相比2021年增长了15%(533.4万英镑),较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增长了6.2%(235万英镑)。其中,温网的男女单打冠军奖金分别达到200万英镑,下表为2022年温网的奖金明细。

202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轮次

男子/女子单打

男子/女子双打

男女混双

冠军

£2,000,000

£540,000

£124,000

亚军

£1,050,000

£270,000

£62,000

半决赛(4强)

£535,000

£135,000

£31,000

1/4决赛(8强)

£310,000

£67,000

£16,000

第四轮(16强)

£190,000

-

-

第三轮(32强)

£120,000

£33,000

£7,500

第二轮(64强)

£78,000

£20,000

-

第一轮(128强)

£50,000

£12,500

£3,750

资格赛第三轮

£32,000

-

-

资格赛第二轮

£19,000

-

-

资格赛第一轮

£11,000

-

-

数据来源:

积分

2021年温网的积分情况:

2021年温网积分

轮次

男子单打

男子双打

女子单打

女子双打

冠军

2000

2000

2000

2000

亚军

1200

1200

1300

1300

半决赛(4强)

720

720

780

780

1/4决赛(8强)

360

360

430

430

第四轮(16强)

180

180

240

240

第三轮(32强)

90

90

130

130

第二轮(64强)

45

-

70

10

第一轮(128强)

10

-

10

-

注:

①以上数据来源:

②温网因在2022年5月宣布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球员参赛一举,被ATP、WTA及ITF官方宣布不被承认赛事积分,故而无2022年温网赛事积分详情。2023年4月,温网宣布解除相关禁令,但截止2023年6月11日,相关方暂未公布2023年温网的积分详情。

举办场地

因为历史的原因,温网一直沿用的是草地场地,而如今温网是唯一一项在草地场地上进行的大满贯赛事,在草地上打球对运动员来说具有挑战性,因为网球在草地上的摩擦最小、弹跳最低,因而球速最快,相对而言比赛时间也会更短。

中央球场

中央球场(Centre Court)是温布尔登锦标赛的主球场,该球场自1920年起开放使用,可容纳观众15000人。

1877年,第一届温网赛事在温布尔登的沃尔普鲁 (Worple Road)附近的场地举办,因为当时赛场的布局为主球场位于中央,其他球场以主球场为核心环绕布置,因此在后来的1922年主场馆迁至教堂路现址时便保留了“中央球场”的名称,这也是中央球场名称的由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之前,为满足球迷日益增长的观赛需求,中央球场搬迁至教堂路现址并扩建至可容纳14,000观众同场观赛的规模。1940年10月,中央球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炸弹破坏,直至1949年战争结束后才得以重新修复。

因为没有屋顶遮挡的缘故,温网经常因为下雨而导致比赛延迟,官方最终决定建造一个可伸缩的屋顶来覆盖整个球场并于2006年温网结束后正式动工,该项工程历时三年,于2009年温网比赛时正式启用。新建造的伸缩屋顶需要10分钟才能够关闭,且屋顶一旦关闭就必须保持至比赛结束。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二号球场

温网的二号球场(No. 2 Court)位于伦敦温布顿,最初的二号球场设有2,192个座席,770个站席,现在的二号球场修建在之前的13号球场的位置上,可以容纳4,000名观众。这座球场也拥有“冠军坟墓”“种子坟场”的称号,因为在这个球场上曾出现过多次爆冷结果,辛吉斯、阿加西、桑普拉斯、康纳斯都曾在这座球场上落败而归。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三号球场

2019年,为迎接2011年温网公开赛,赛事官方在原二号、三号球场的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可容纳两千名观众的三号球场。

历届冠军

年份

男子单打

女子单打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男子在前)

2023年

/

万卓索娃

/

/

2022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伊莲娜·莱巴基娜

马修·艾伯登/马克斯·普塞尔

巴尔博拉·克赖奇科娃/卡特琳娜·斯尼亚科娃

尼尔·斯库普斯基/德西雷·克拉夫奇克

2021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阿什莉·巴蒂

尼古拉·梅克蒂奇/安特·帕维奇

谢淑薇/伊莉丝·梅尔滕斯

尼尔·斯库普斯基/德西雷·克拉夫奇克

2020年

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取消

2019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西蒙娜·哈勒普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尔/罗伯特·法拉赫

谢淑薇 /芭芭拉·斯特里科娃

伊万·多迪格/詹咏然

2018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安杰利克·科波尔

迈克·布莱恩/杰克·索克

巴尔博拉·克赖奇科娃/卡特琳娜·斯尼亚科娃

亚历山大·佩亚/尼科尔·梅里查尔

2017年

罗杰·费德勒

加尔比妮·穆古拉扎

卢卡斯·库波特/马塞罗·梅洛

叶卡捷琳娜·马卡洛娃/伊莲娜·维斯尼娜

杰米·穆雷/玛蒂娜·辛吉斯

2016年

安迪·穆雷

塞雷娜·威廉姆斯

皮埃尔-雨果·赫伯特/尼古拉斯·马胡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亨利·孔蒂恩/希瑟·沃特森

2015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塞雷娜·威廉姆斯

霍里亚·特卡乌/让·朱利安·罗约尔

玛蒂娜·辛吉斯/萨尼娅·米尔扎

林达·佩斯/玛蒂娜·辛吉斯

2014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佩特拉·科维托娃

瓦塞克·波斯皮希尔/杰克·索克

萨拉·埃拉尼/罗贝塔·文奇

内纳德·齐莫尼奇/萨曼莎·斯托瑟

2013年

安迪·穆雷

马里昂·巴托丽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彭帅/谢淑薇

丹尼尔·内斯托/克里斯汀娜·梅拉德诺维奇

2012年

罗杰·费德勒

塞雷娜·威廉姆斯

乔纳森·马雷/弗雷德里克·尼尔森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迈克·布莱恩/丽莎·雷蒙

2011年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佩特拉·科维托娃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克维塔·佩斯克/卡特琳娜·斯莱伯尼克

约尔根·梅尔泽/伊维塔·贝内索娃

2010年

拉菲尔·纳达尔

塞雷娜·威廉姆斯

约尔根·梅尔泽/菲利普·普兹斯内尔

雅罗斯拉娃·舍夫多娃/金久慈

林达·佩斯/卡拉·布莱克

2009年

罗杰·费德勒

塞雷娜·威廉姆斯

丹尼尔·内斯托/内纳德·齐莫尼奇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诺尔斯/格罗恩菲尔德

2008年

拉菲尔·纳达尔

维纳斯·威廉姆斯

丹尼尔·内斯托/内纳德·齐莫尼奇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鲍勃·布赖恩/斯托瑟

2007年

罗杰·费德勒

维纳斯·威廉姆斯

阿诺·克莱门特/米卡埃尔·洛德拉

卡拉·布莱克/列泽尔·胡贝尔

杰米·穆雷/扬科维奇

2006年

罗杰·费德勒

艾米莉·毛瑞斯莫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晏紫/郑洁

安迪·拉姆/兹沃娜列娃

2005年

罗杰·费德勒

维纳斯·威廉姆斯

斯蒂芬·赫斯/韦斯利·穆迪

卡拉·布莱克/列泽尔·胡贝尔

皮尔斯/布帕蒂

2004年

罗杰·费德勒

玛利亚·莎拉波娃

乔纳斯·比约克曼/托德·伍德布里奇

卡拉·布莱克/雷内·斯塔布斯

维尼·布莱克/卡拉·布莱克

2003年

罗杰·费德勒

塞雷娜·威廉姆斯

乔纳斯·比约克曼/托德·伍德布里奇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杉山爱

帕伊斯/纳芙拉蒂诺娃

2002年

莱顿·休伊特

塞雷娜·威廉姆斯

乔纳斯·比约克曼/托德·伍德布里奇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布帕蒂/林克霍芙采娃

2001年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

维纳斯·威廉姆斯

唐纳德·约翰逊/贾里德·帕尔默

丽莎·雷蒙/雷内·斯塔布斯

弗雷德尔/汉图楚娃

2000年

皮特·桑普拉斯

维纳斯·威廉姆斯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塞雷娜·威廉姆斯/维纳斯·威廉姆斯

金波利/约翰松

1999年

皮特·桑普拉斯

林德茜·达文波特

马赫什·布帕蒂/林达·佩斯

达文波特/莫拉莉

帕斯/罗曼德

1998年

皮特·桑普拉斯

雅娜·诺沃特娜

保罗·哈休斯/雅克·艾里廷

辛吉斯/诺沃特娜

米里亚/塞.威廉姆斯

1997年

皮特·桑普拉斯

玛蒂娜·辛吉斯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苏克娃

1996年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施特菲·格拉芙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苏克娃/辛吉斯

苏克/苏克娃

1995年

皮特·桑普拉斯

施特菲·格拉芙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斯范尼克/桑切斯

斯塔克/纳芙娜蒂诺娃

1994年

皮特·桑普拉斯

康奇塔·马丁内斯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托德·伍德布里奇/苏克娃

1993年

皮特·桑普拉斯

施特菲·格拉芙

托德·伍德布里奇/马克·伍德福德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马克·伍德福德/纳芙娜蒂诺娃

1992年

安德烈·阿加西

施特菲·格拉芙

米艾尔/斯特奇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苏克/尼尔兰德

1991年

迈克尔·施蒂希

施特菲·格拉芙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斯范尼克/兹维列娃

弗塔奇格兰德/斯米尔

1990年

斯蒂芬·埃德伯格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里奇/波夫

诺沃特娜/苏克娃

里奇/格里森

1989年

鲍里斯·贝克尔

施特菲·格拉芙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格拉夫/斯巴塔尼

波弗/诺沃特娜

1988年

斯蒂芬·埃德伯格

施特菲·格拉芙

弗朗奇/斯格斯

考德·凯斯尔/苏克娃

斯特维特/格里森

1987年

帕特·卡什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弗朗奇/斯格斯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贝特斯/杜尔

1986年

鲍里斯·贝克尔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奈斯特姆/维德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弗朗奇/乔丹

1985年

鲍里斯·贝克尔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古斯塔德/特瑞斯

乔丹/斯米尔

米奈姆/纳芙娜蒂诺娃

1984年

约翰·麦肯罗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3年

约翰·麦肯罗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罗德/特贝尔

1982年

吉米·康纳斯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玛迈拉/米内尔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克伦/史密斯

1981年

约翰·麦肯罗

克里斯·埃弗特

费勒穆林/米艾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80年

比约恩·博格

伊凡妮·古拉贡

玛迈拉/米内尔

乔丹/史密斯

杰.奥斯汀/塔.奥斯汀

1979年

比约恩·博格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费勒穆林/米艾

金/纳芙娜蒂诺娃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8年

比约恩·博格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哈维特/米尼兰

瑞德/特贝尔

米克米兰/斯多芬

1977年

比约恩·博格

弗吉尼亚·韦德

凯斯/玛斯特

凯勒/鲁希

哈维特/斯蒂文森

1976年

比约恩·博格

克里斯·埃弗特

高雷特斯/罗曼而斯

埃弗特/纳芙娜蒂诺娃

罗奇/杜尔

1975年

阿瑟·阿什

比利·简·金

高雷特斯/美亚

克莫拉/苏娃姆斯特

罗尔森/考特

1974年

吉米·康纳斯

克里斯·埃弗特

纽克博/里奇

高兰格/米奇尔

戴维森/金

1973年

扬·科德斯

比利·简·金

克那斯/奈斯特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2年

斯坦·史密斯

比利·简·金

史密斯/范

金/斯多弗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71年

约翰·纽康姆

伊凡妮·古拉贡

艾莫森/勒弗

卡斯特斯/金

戴维森/金

1970年

约翰·纽康姆

玛格丽特·考特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奈特斯/卡斯尔斯

1969年

罗德·拉沃尔

安·琼斯

纽克博/里奇

肯特/特格特

斯托尔/琼斯

1968年

罗德·拉沃尔

比利·简·金

纽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费尔奇/考特

1967年

约翰·纽科姆

比利·简·金

鲍勃·休伊特/弗鲁·麦克米兰

罗斯玛丽·卡萨尔斯/比利·简·金

欧文·戴维森/比利·简·金

1966年

曼努埃尔·桑塔纳

比利·简·金

肯·弗莱彻/约翰·纽科姆

玛丽亚·布埃诺/南希·里奇

肯·弗莱彻/玛格丽特·考特

1965年

罗伊爱默生

玛格丽特·史密斯

约翰·纽科姆/托尼·罗奇

玛丽亚·布埃诺/比利·简·莫菲特

肯·弗莱彻/玛格丽特·考特

1964年

罗伊爱默生

玛丽亚·布埃诺

鲍勃·休伊特/弗雷德·斯托尔

玛格丽特·史密斯/莱斯利·特纳·鲍瑞

弗雷德·斯托尔/莱斯利·特纳

1963年

查克·麦金莱

玛格丽特史密斯

拉斐尔·奥苏纳/安东尼奥·帕拉福克斯

玛丽亚·布埃诺/达琳·哈德

肯·弗莱彻玛/格丽特·考特

1962年

罗德·拉沃

卡伦苏斯曼

鲍勃·休伊特/弗雷德·斯托尔

凯伦·汉兹/比利·简·莫菲特

尼尔·弗雷泽/玛格丽特·杜邦

1961年

罗德·拉沃

安吉拉·莫蒂默

罗伊·爱默生/尼尔·弗雷泽

凯伦·汉兹/比利·简·莫菲特

弗雷德·施托勒/莱斯利·特纳·鲍瑞

1960年

尼尔弗雷泽

玛丽亚·布埃诺

拉斐尔·奥苏纳/丹尼斯·拉尔斯顿

玛丽亚·布埃诺/达琳·哈德

罗德·拉沃尔/达琳·哈德

1959年

亚历克斯·奥尔梅多

玛丽亚布埃诺

罗伊·爱默生/尼尔·弗雷泽

珍妮·阿斯/达琳·哈德

罗德·拉沃尔/达琳·哈德

1958年

阿什利库珀

奥尔西·吉布森

斯文·戴维森/乌尔夫·施密特

玛丽亚`布埃诺/奥尔西·吉布森

鲍勃·豪洛/林科·格兰

1957年

卢霍德

奥尔西·吉布森

加德纳·穆洛/伊巴奇·帕蒂

奥尔西·吉布森/达琳·哈德

默文·罗斯/达琳·哈德

1956年

卢霍德

雪莉·弗莱

卢·霍德/肯·罗斯沃尔

安吉拉·巴克斯顿/奥尔西·吉布森

维克·塞克斯/雪莉·弗莱

1955年

托尼特拉伯特

路易丝布拉夫

雷克斯·哈特/维格·卢·霍德

安吉拉·莫蒂默/安妮·希尔科克

维克·塞哈斯/多丽丝·哈特

1954年

雅罗斯拉夫·德罗布尼

莫琳·康诺利

雷克斯·哈特/维格·默文·罗斯

路易·勃朗/玛格丽特·杜邦

维克·塞哈斯/多丽丝·哈特

1953年

维克塞哈斯

莫琳·康诺利

卢·霍德/肯·罗斯沃尔

雪莉·弗莱/多丽丝·哈特

维克·塞克萨斯/多丽丝·哈特

1952年

弗兰克塞奇曼

莫琳·康诺利

肯·麦格雷戈/弗兰克·塞奇曼

雪莉·弗莱/多丽丝·哈特

弗兰克·塞奇曼/多丽丝·哈特

1951年

迪克萨维特

多丽丝·哈特

肯·麦格雷戈/弗兰克·塞奇曼

雪莉·弗莱/多丽丝·哈特

弗兰克·塞奇曼/多丽丝·哈特

1950年

巴奇·派帝

路易丝布拉夫

约翰·布罗姆维奇/阿德里安·奎斯特

路易·勃朗/玛格丽特·杜邦

埃里克·斯特吉斯/路易丝·布拉夫

1949年

泰德施罗德

路易丝布拉夫

潘乔·冈萨雷斯·弗兰克·帕克

路易·勃朗/玛格丽特·杜邦

埃里克·斯特吉斯/希拉·萨默斯

1948年

鲍勃法尔肯伯格

路易丝布拉夫

约翰·布罗姆维奇/弗兰克·塞奇曼

路易·勃朗/玛格丽特·杜邦

约翰·布罗姆维奇/路易丝·布拉夫

1947年

杰克克莱默

玛格丽特·奥斯本

鲍勃·法尔肯伯格/杰克·克莱默

多丽丝·哈特/帕特里夏·坎宁·托德

约翰·布罗姆维奇/路易丝·布拉夫

1946年

伊冯佩特拉

波琳·贝兹

汤姆·布朗/杰克·克莱默

路易丝·布拉夫/玛格丽特·奥斯本

汤姆·布朗/路易丝·布拉夫

1945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

1944年

1943年

1942年

1941年

1940年

1939年

鲍比里格斯

爱丽丝·马博

埃尔伍德·库克/鲍比·里格斯

莎拉·法比安/爱丽丝·马博

鲍比·里格斯/爱丽丝·马博

1938年

唐·巴奇

海伦·威尔斯·穆迪

唐纳德·布吉/吉恩·马可

莎拉·法比安/爱丽丝·马博

唐·巴奇/爱丽丝·马博

1937年

唐·巴奇

多萝西圆

唐纳德·布吉/吉恩·马可

西蒙娜·马修/比利·约克

唐·巴奇/爱丽丝·马博

1936年

弗雷德佩里

海伦·雅各布斯

帕特·休斯雷/蒙德·塔基

弗雷达·詹姆斯/卡茜·当斯

弗雷德·佩里/多萝·西圆

1935年

弗雷德佩里

海伦穆迪

杰克·克劳福德/阿德里安·奎斯特

弗雷达·詹姆斯/卡茜·当斯

弗雷德·佩里/多萝·西圆

1934年

弗雷德佩里

多萝西圆

乔治·洛特/莱斯特·斯托芬

西蒙娜·马修/伊丽莎白·莱恩

三木龙喜/多萝·西圆

1933年

杰克克劳福德

海伦·威尔斯·穆迪

让·博罗特拉/雅克·布鲁尼翁

西蒙娜·马修/伊丽莎白·莱恩

戈特弗里德·冯·克拉姆/希尔德·克拉温克尔

1932年

埃尔斯沃斯藤蔓

海伦·威尔斯·穆迪

让·博罗特拉/雅克·布鲁尼翁

多丽丝·梅塔克萨/乔萨内·西加特

恩里克·迈尔/伊丽莎白·莱恩

1931年

西德尼·伍德

西莉·奥瑟姆

乔治·洛特/约翰·范瑞恩

多萝西·谢泼德·巴伦/菲利斯·穆德福德

乔治·洛特/安娜·哈珀

1930年

比尔·蒂尔登

海伦·威尔斯·穆迪

威尔默·艾莉森/约翰·范瑞恩

海伦·威尔斯·穆迪/伊丽莎白·瑞安

杰克·克劳福德/伊丽莎白·莱恩

1929年

亨利·科歇

海伦·威尔斯·穆迪

威尔默·艾莉森/约翰·范瑞恩

佩吉·桑德斯/菲比·沃森

弗朗西斯·亨特/海伦·穆迪

1928年

雷内·拉科斯特

海伦·威尔斯·穆迪

雅克·布鲁尼翁/亨利·科谢

佩吉·桑德斯/菲比·沃森

帕特·斯彭斯/伊丽莎白·瑞安

1927年

亨利·科歇

海伦·威尔斯·穆迪

弗朗西斯·亨特/比尔·蒂尔登

伊丽莎白·瑞恩/海伦·威尔斯

弗朗西斯·亨特/伊丽莎白·莱恩

1926年

让·博罗特拉

凯蒂·高菲

雅克·布鲁尼翁/亨利·科谢

玛丽·布朗/伊丽莎白·瑞安

莱斯利·戈弗瑞/凯蒂·高菲

1925年

雷内·拉科斯特

苏珊·朗格伦

让·博罗特拉/勒内·拉科斯特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让·博罗特拉/苏珊·朗格伦

1924年

让·博罗特拉

基蒂·麦凯恩

弗朗西斯·亨特/文森特·理查兹

黑兹尔·怀特曼/海伦·威尔斯

布赖恩·吉尔伯特/凯蒂·麦凯恩

1923年

比尔约翰斯顿

苏珊·朗格伦

莱斯利·戈弗瑞/伦道夫·莱塞特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伦道夫·莱西特/伊丽莎白·莱恩

1922年

杰拉尔德帕特森

苏珊·朗格伦

詹姆斯·安德森/伦道夫·莱西特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帕特·奥哈拉·伍德/苏珊·朗格伦

1921年

比尔·蒂尔登

苏珊·朗格伦

伦道夫·莱西特·马克斯·伍斯南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伦道夫·莱塞特/伊丽莎白·瑞安

1920年

比尔蒂尔登

苏珊·朗格伦

查克·加兰/R·诺里斯·威廉姆斯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杰拉尔德·帕特森/苏珊·朗格伦

1919年

杰拉尔德帕特森

苏珊·朗格伦

帕特·奥哈拉·伍德/罗纳德托马斯

苏珊娜·朗格伦/伊丽莎白·莱恩

伦道夫·莱西特/伊丽莎白·瑞恩

1918年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取消

1917年

1916年

1915年

1914年

诺曼布鲁克斯

多萝西娅·兰伯特·钱伯斯

诺曼·布鲁克斯/安东尼·威尔丁

艾格尼丝·莫顿/伊丽莎白·莱恩

詹姆斯·塞西尔·帕克/埃塞尔·拉科姆

1913年

安东尼威尔丁

多萝西娅·兰伯特·钱伯斯

查尔斯狄克逊/赫伯特罗珀巴雷特

多拉·布斯比/温妮弗雷德·麦克奈尔

霍普·克里斯/艾格尼丝·塔基

1912年

安东尼威尔丁

埃塞尔·拉科姆

查尔斯狄克逊/赫伯特罗珀巴雷特

-

-

1911年

安东尼威尔丁

多萝西娅·兰伯特·钱伯斯

马克斯·德库吉斯/安德烈·戈贝尔

-

-

1910年

安东尼威尔丁

多萝西娅·兰伯特·钱伯斯

里奇/安东尼·威尔丁

-

-

1909年

阿瑟·戈尔

朵拉·布斯比

阿瑟·戈尔/赫伯特·罗珀·巴雷特

-

-

1908年

阿瑟·戈尔

夏洛特斯特里

里奇/安东尼·威尔丁

-

-

1907年

诺曼·布鲁克斯

梅·萨顿

诺曼·布鲁克斯/安东尼·威尔丁

-

-

1906年

劳伦斯·多尔蒂

多萝西娅·道格拉斯

弗兰克·莱斯利/悉尼·史密斯

-

-

1905年

劳伦斯·多尔蒂

梅·萨顿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904年

劳伦斯·多尔蒂

多萝西娅·道格拉斯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903年

劳伦斯·多尔蒂

多萝西娅·道格拉斯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902年

劳伦斯·多尔蒂

穆里尔罗伯

弗兰克·莱斯利/悉尼·史密斯

-

-

1901年

阿瑟·戈尔

夏洛特·斯特里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900年

雷金纳德·多尔蒂

布兰奇希尔亚德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899年

雷金纳德·多尔蒂

布兰奇希尔亚德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898年

雷金纳德·多尔蒂

夏洛特库珀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897年

雷金纳德·多尔蒂

布兰奇希尔亚德

劳伦斯·多尔蒂/雷金纳德·多尔蒂

-

-

1896年

哈罗德·马奥尼

夏洛特库珀

赫伯特·巴德利/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

-

1895年

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夏洛特·库珀

赫伯特·巴德利/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

-

1894年

约书亚·皮姆

布兰奇希尔亚德

赫伯特·巴德利/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

-

1893年

约书亚皮姆

洛蒂多德

约书亚·皮姆/弗兰克·斯托克

-

-

1892年

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洛蒂多德

哈里巴洛/欧内斯特刘易斯

-

-

1891年

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洛蒂多德

赫伯特·巴德利/威尔弗雷德·巴德利

-

-

1890年

威洛比汉密尔顿

莉娜赖斯

约书亚·皮姆/弗兰克·斯托克

-

-

1889年

威廉·伦肖

布兰奇希尔亚德

欧内斯特·伦肖/威廉·伦肖

-

-

1888年

欧内斯特·伦肖

洛蒂多德

欧内斯特·伦肖/威廉·伦肖

-

-

1887年

赫伯特·劳福德

洛蒂多德

帕特里克·鲍斯-里昂/赫伯特·威尔伯福斯

-

-

1886年

威廉·伦肖

布兰奇宾利

欧内斯特·伦肖威廉·伦肖

-

-

1885年

威廉·伦肖

莫德·沃森

欧内斯特·伦肖/威廉·伦肖

-

-

1884年

威廉·伦肖

莫德沃森

欧内斯特·伦肖/威廉·伦肖

-

-

1883年

威廉·伦肖

-

-

-

-

1882年

威廉·伦肖

-

-

-

-

1881年

威廉·伦肖

-

-

-

-

1880年

约翰·哈特利

-

-

-

-

1879年

约翰·哈特利

-

-

-

-

1878年

弗兰克哈多

-

-

-

-

1877年

斯宾塞·戈尔

-

-

-

-

注:

①最新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3年7月15日;

②数据来源:

赛事纪录

纪录

球员

次数/年龄

总冠军数量最多的男子球员

托德·伍德布里奇

10次

总冠军数量最多的女子球员

比利·简·金,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20次

单打冠军数量最多的男子球员

罗杰·费德勒

8次

单打冠军数量最多的女子球员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9次

蝉联冠军数量最多的男子球员

比约恩·博格,罗杰·费德勒

5次

蝉联冠军数量最多的女子球员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6次

双打冠军数量最多的男子球员

托德·伍德布里奇

9次

双打冠军数量最多的女子球员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7次

最年轻的男子单打冠军

鲍里斯·贝克尔

17岁

最年轻的女子单打冠军

洛蒂·多德

15岁

最年长的男子单打冠军

亚瑟·戈尔

41岁

最年长的女子单打冠军

夏洛特·库珀·斯特里

37岁

赛事奖杯

男子单打奖杯

温网的男子单打冠军奖杯通常被称作“挑战者杯”,奖杯高约18英寸,直径约为7.5英寸,是由银制镀金而成,并刻有“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单人世界冠军”字样,周围刻有冠军的名字和年份。挑战者杯自1887年起颁发,2009年,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来雕刻冠军的名字,官方设计了一个带有装饰银带的黑色底座以雕刻获奖冠军的名字和对应的年份。获奖的冠军选手可以获得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四分之三大小的“挑战者杯”复制品(高13.5英寸)。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女子单打奖杯

温网的女子单打奖杯通常被称作“玫瑰露水盘”,托盘直径为18.75英寸(约 48 厘米),由纯银制成部分镀金,盘子上的图案设计都取材于神话故事,盘子正中央的图案是Sophrosyne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她代表着节制、自制。在奖盘中她右手提着一盏灯,左手提着大罐子,她周围有镰刀、叉子及蛇杖等装饰物。该奖杯是在1886年引入女子单打比赛时首次颁发的与挑战者杯一样,选手可以获得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四分之三大小的复制品(直径为13.5英寸)。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男子/女子/混双奖杯

温网的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双项目的获胜者将获得银杯。与另外三项大满贯赛事不同的是,温网的双打比赛中的每位球员都会获得奖杯,获得双打冠军的两位运动员共享一个奖杯。男子双打银质挑战奖杯最初来自牛津大学草地网球俱乐部,于1884年捐赠给全英俱乐部。女子双打奖杯银质杯盖被誉为“肯特公爵夫人挑战杯”,1949 年由肯特公爵夫人赠送给全英俱乐部英格兰俱乐部。混双奖杯是一个银色的挑战奖杯和封面,由两届温网双打冠军悉尼·史密斯的家人赠送给全英俱乐部。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亚军奖杯

温网的每项比赛的亚军都会获得一个刻有铭文的银盘,奖杯通常由全英俱乐部主席肯特公爵颁发。

商业价值

转播商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在1937年首次进行电视转播,当时BBC每天从中央球场转播比赛,时间长达半小时。1967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在英国首次进行彩色转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温网后来的现场转播有80多家广播机构。在英国本土,温网的转播由英国著名广播电视台BBC垄断,而在中国,CCTV5和爱奇艺则是官方转播平台。

赞助商

截至2023赛季,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官方公布有15个赞助商,官网公布的名单包括:史莱辛格(Slanzenger)、IBM、兰森香槟(Lanson)、拉夫劳伦(Ralph Lauren)、依云、拉瓦扎咖啡(Lavazz)、捷豹、皮姆酒(Pimm)、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OPPO、杜松子酒(Sipsmith)、沃达丰、百宝力(Babolat)、巴克莱银行。在温网,赞助商(Sponsors)的官方名称其实是供应商(Suppliers),上述品牌作为温网的官方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为温网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缴纳一定的赞助费用。

其中,史莱辛格(Slanzenger)是温网历史上合作时间最长的赞助商,该品牌自1902年以来便一直是温网的官方网球供应商。而在2019年官宣合作的OPPO也是温网历史上首个官方智能手机合作伙伴和首个亚洲合作伙伴。

和严格的白色着装相同,温网的赛场上不允许任何球场内部的背景板上出现任何广告,因此温网官方整体球场内的可见商标,只有英国本土运动品牌史莱辛格(Slanzenger)和瑞士钟表品牌劳力士,而场内IBM和捷豹的商标,在正常比赛时是很难被观众察觉的。对此,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商业和媒体总监米克·戴斯蒙德表示:无广告赛场哲学是我们品牌的核心。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赛事特色

着装要求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对参赛运动员的着装要求规范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球员因为运动出汗而在球衣上留下的汗渍被认为不够优雅,因而引入了白色着装的要求以尽可能弱化汗渍的存在感。温网的着装规定一直备受运动员的诟病,曾在温网斩获20座冠军奖杯的网坛名将比利·简·金也曾直言温网严苛的着装要求让她和对手感到焦虑。

这项规则在21世纪前后遭到了不少球员的挑战,这也倒逼着温网官方对着装规则进行愈发严苛的修改,比如安德烈·阿加西曾在1988年至1990年间抵制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尤其是反对全白的着装要求,因为他更喜欢穿有颜色的衣服,但最终阿加西选择了妥协换上了白色运动装,在1991 年参加比赛且次年获得大满贯冠军。2013年,温网男单八冠获得者费德勒在比赛中穿着橙色鞋底的白色球鞋,在网坛引起热议,次年温网官方便修改了关于鞋底颜色的规则。

2022年11月,温网官方针对着装规定做了些许调整,允许女性选手选择穿着中深色的内衬,但前提是它们不能长于短裤或裙子。其他服装、配饰和装备的要求保持不变。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积分排位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自2002年起便一直使用着一套针对温网独有的种子积分规则,同时也是四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一个使用自己的种子排名规则来区分球员的赛事,该规则旨在确保草地赛场上打球最好的几命球员至少在前几轮可以被分开,进而保证这项赛事的观赏性。温网的计算方法:由温网前一周的ATP即时积分+过去52周内草地赛事得分总和*2+前年温网前到去年温网前的12个月中的草地最佳得分*75%组成。然而,温网独特的种子积分规则一直饱受争议,比如在2018年网坛名将小威廉姆斯 (Serena Williams) 在产后一周复出时,世界排名仅183位,但因为她曾在此之前夺得过七届温网冠军,因此在当年的温网公开赛中排名25位。

2020年,温网官方宣布将从2021年温网公开赛起使用 ATP 排名来决定锦标赛的男子种子排名。2023年6月28日,温网官方将公布本届赛事的种子名单。

皇家渊源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一直英国王室颇有渊源,二十世纪初温网迎来了他们的首批皇室访客——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王后,由于皇室成员对这项运动的喜欢,1907年乔治王子正式成为该俱乐部的主席,该传统一直延续至今,2016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全英草地俱乐部的赞助人的身份移交了她的孙媳妇凯特王妃。

也是从乔治国王时代起,球员在进入或离开中央球场时,会向坐在皇家包厢内的皇室成员鞠躬或行屈膝礼,这一传统在2003年,被当时的全英俱乐部主席肯特公爵爱德华王子正式废弃。尽管如此,在2010年6月24日伊丽莎白二世出现温网赛事现场时,当时的球员还是在比赛前向女王鞠躬致意。

值得一提的是,温网也是世界四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一项曾有过皇室运动员参赛的比赛,1926年,当时还是约克公爵的乔治六世国王,与他的骑兵联队指挥官路易斯·格雷格组队一起参加了温网的男子双打比赛,但最终他们被更加年长和富有经验的对手在第一轮击败淘汰出局。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奶油草莓

奶油草莓是温网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这项传统可追溯至1877年第一届温网锦标赛并延续至今。温网举办的周期(6月-7月)恰逢英国的草莓丰收旺季,因此赛事官方决定选择新鲜的草莓搭配奶油以款待到场的观赛的观众。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裸奔事件

以保守刻板著称的英国人似乎有裸奔的传统,在温网赛场上的裸奔事件已经屡见不鲜,1996年温网男单决赛,在克拉·吉塞克和华盛顿为冠军奖杯进行比赛时,一位23岁的美女球迷裸露全身跑入赛场,两名选手立刻停下比赛,这是温网“入侵史”上首位裸奔者。在随后的2000年温网女双赛事中,当库尔尼科娃正在中场休息时,一名男子突然赤身裸体的出现在比赛场地上,身上写着“only the balls bounce(仅球跃动)”调侃库娃的广告,而库娃在看到这一幕后害羞的把脸埋进毛巾里,她的搭档泽乌勒则是紧闭双眼。最后是保安们出来才制止了这位名叫马克-罗伯兹的男子。2006年,著名网球女星莎拉波娃在四分之一决赛对战德门蒂耶娃时也遇到了裸奔的事件,经验丰富的保安们这次准备充足,很快将其抓住并用红色毛毯包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