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EDUHK,是中国香港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大学,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公立大学之一,粤为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香港教育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排行、学校荣誉、校园文化、校园环境、行政管理、杰出校友等介绍

中文名

香港教育大学

别名

EDUHK、教大

外文名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成立日期

1853年(前身为香港圣保罗书院)

所属地区

中国香港

地址

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大埔露屏路十号

办学性质

香港法定公办大学

主管部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占地面积

188亩

学生人数

本科生:5280;研究生:616(授课型)、121(研究型)(截至2023年6月5日)

教师人数

433(截至2023年6月5日)

前身

香港圣保罗书院

现任领导

李家超(校监)、张仁良(校长)

创办者

轩尼诗

知名校友

陈冯富珍、刘江华、邓竟成等

校训

文行兼修、敬业爱生

主要院系

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院

院校代码

50246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类,语言类

主要专业

文学、理学、教育学

专业数量

22个

机构类型

综合类

简介

香港教育大学可追溯至清中叶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及1881年香港首间师范官立院校。香港教育大学为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高等学府,致力培育敏於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领袖,矢志成为教育大学先导,为香港以至亚太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2016、2017学年香港八大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显示,学士毕业生年薪为23.9万港元,平均月收入19917港元,较前一年增加4.8%。香港教育大学毕业生以平均月收入23333港元高居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5167港元。

历史沿革

香港教育大学可追溯至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

1881年,由香港总督轩尼诗爵士成立香港首间官立师范学校。

1993年2月,成立以叶锡安太平绅士为主席的临时校董会,负责筹办成立教院的事宜。

1994年4月,《香港教育学院条例》通过,教院于四月二十五日正式成立。

1994至1997年,教院在位于香港岛的总办事处及七间校舍运作,主要提供教育文凭课程及在职教师培训课程。

1996年,教院获纳入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并于翌年迁进位于大埔的校园。

2004年,教院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资格开办教育课程。

2009年,香港教育学院在政府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检讨工作小组报告建议的独立发展方案后,公布《策略发展计划跨越2009-12:筹划未来、腾飞新天》,稳步迈向成为以教育为本、提供多元学科兼具研究实力的教育大学。

2014年,教院向教育局提交正名大学申请。

2015年,教资会向教育局提交检讨报告,建议授予教院大学之名。

2016年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授予大学名衔。教院的中、英文名称将分别改为“香港教育大学”和“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随着《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于2016年5月27日刊宪,教院已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

2020年7月,香港教育大学加入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7月28日,香港教育大学由下学年起在课程中加入大湾区元素,而香港部分大学也有类似的安排,以加强两地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其竞争力。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3年6月官网显示,香港教育大学拥有五所校级及十所院级研究与发展中心,涵盖教育、社会科学及人文领域。在国际层面上,教大获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颁授“技术教育及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教席,以及设立“本土文化及创意教育研究”观测所。此外,根据2011-12年政府优配研究金的申请结果,教大在全港八大院校的“人文及创意艺术”领域中,拨款项目成功率排名第一,“教育”及“社会科学”排名第二。教大提供了研究式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包括哲学博士、哲学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硕士、文学硕士及社会科学教育硕士等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及三所学院(即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及人文学院),在“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的愿景下,提供一系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教育专业及多元学科课程,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及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学科,推动教与学的发展。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门类

专业类别

学制

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及音乐教育荣誉学士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及视觉艺术教育荣誉学士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及英文教育荣誉学士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教育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中国历史教育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中国语文教育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幼儿教育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英国语文教育-小学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地理教育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小学教育-常识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小学教育-数学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科学教育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类(本)

五年

中学教育-资讯及通讯科技

本科

-

其他(本)

五年

创意艺术与文化-音乐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创意艺术与文化-视觉艺术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文化传承教育与艺术管理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语文研究-中文主修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语文研究-英文主修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特殊教育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类(本)

四年

心理学

本科

理学

心理学类(本)

四年

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综合环境管理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运动科学及教练

本科

-

其他(本)

四年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6月,教大汇聚众多学术精英,有延聘自全球各地约460位学术及教学人员,当中98%以上的学术人员具博士学历,组成了香港最大的教育及相关人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团队;并且教大已礼聘约40位讲座教授及教授,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以及中国香港其他大学,领导进行多项尖端研究活动。

合作交流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积极与享誉国际的学府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系,使本校在本港的建树,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认同。其深信与全球学术机构结成伙伴,在会议上切磋交流、推行协作计划,对教大的发展至为重要,有助本校提升为优秀教育的中心,获本地和海外各界公认大。

在巩固现有网络之余,香港教育大学一直积极拓展本地及海外的伙伴协作和联系。缔结这些网络带来的效益包括: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非本地的体验学习机会,例如语言沉浸课程;增加非本地学生人数,令学生组合多元化;发展懂得珍惜、欣赏及理解跨文化共融及多元文化的校园社群;鼓励学生融合;与本地及海外大学合办学位课程,有效利用各校优势,创造研究与知识转移机会等。这些合作项目还有助于校园内营造多元文化的学习及研究环境,达成「在地国际化」的目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香港教育大学设立了多个校级研究中心,以促进多学科的专门知识发展。这些研究中心将致力成为前沿研究的新焦点,期望为亚太地区以至全球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科研资源

《超越教育》每年出版两次,报导教大的最新发展和教研项目,以及师生、校友动态。

香港教育大学学系及部门刊物

卓越教学发展中心通讯

科学与环境学系通讯

幼教通讯

EdUHK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sletter(只供内部参考)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学院院讯

研究生院院讯

学校排行

在2016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学在教育学科位列亚洲第2、全球12。

学校荣誉

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并列第7,跻身2017中国三星级大学。

校园文化

校徽

香港教育大学校徽以前身香港教育学院的设计为蓝本,强调大学的教育承传、使命及核心价值。整个校徽设计彰显教大特色,五片更丰厚茂盛的绿叶象徵朝气蓬勃;太阳则代表团队精神,上下一心,致力追求卓越的学术及研究水平,造福社会。

香港教育大学

校训

文行兼修、敬业爱生

校园环境

香港教育大学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大埔露屏路十号。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大学校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校董会主席

黄友嘉博士

校董会副主席

陈浩华博士

校长

张仁良教授

副校长(学术)

李子建教授

副校长(研究与发展)

陈智轩教授

副校长(行政)及校董会秘书

黄敏儿

协理副校长(学术事务)、教务长

郑美红教授

协理副校长(评估、研究生与高等课程)

卢成皆教授

协理副校长(学术质素保证)

杨少诗博士

协理副校长(学生学习)

许景辉博士

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

许声浪博士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姓名

简介

陈冯富珍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司徒华

原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香港前立法会议员

邓竟成

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西西

香港作家

何天佑

香港教授

杨思琦

香港tvb演员,歌手

参考资料

注释

[a]

以上内容数据截至日期为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