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英语: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南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主管部门为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南京邮电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校友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南京邮电大学

英文名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别名

南邮、NJUPT

成立日期

1942年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200004260908590

地址

仙林校区: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

办学性质

公办高校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35.77万平方米(不含在建校区)

学生人数

31829人(2022年)

教师人数

2090人(2022年)

前身

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

校庆日

每年4月20日

知名校友

赵厚麟、马军胜、尹浩等

校训

厚德弘毅 求是笃行

校歌

《信达天下》

主要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院校代码

10293

国家重点学科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数量

59(本科)(2022年)

博士点

9(2022年)

硕士点

65(2022年)

本科生人数

23272人(2022年)

研究生人数

7173人(2022年)

博士生人数

549人(2022年)

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前身为始创于1942年山东滨海的“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经过多次校名更换,校址先后辗转在鲁南、临沂、五莲、益都(青州)等地,最终于2005年4月,定名为南京邮电大学。1954年,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邮电部南京邮政学校合并成立南京邮电学院。2013年,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仙林校区、三牌楼校区、锁金村校区和江宁校区,以电子信息为主要特色。截止2022年3月,南京邮电大学有25个院系,59个专业,设立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教职工28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2090人,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9人;2021—2022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为3182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27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173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49人,留学生812人。

历史沿革

华东邮电学校(1942-1950)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培养战时通信人才,中共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了邮务总局。1942年,战时邮务干部训练班应运而生1945年7月训练班扩建为“战邮”学校,一度称为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及山东邮政专科学校。校址先后辗转在鲁南、临沂、五莲等地。1948年,学校在益都(青州)定名华东邮电学校,隶属于当时华东邮电管理总局。1949年8月,学校从山东济南迁到南京市。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学校(1950-1958)

1950年12月,学校扩建成为直属邮电部的南京邮电学校,兼办中等专业和高等专科班。学校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间,经邮电部决定一度改隶由华东邮电管理局领导辖管并改名为华东邮电学校。1954年,学校发展分立为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南京邮政学校,至1958年7月。

南京邮电学院(1958-2005)

1958年,南京邮电学院的诞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校步入高等教育的历史新阶段。1978年学校八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1998年6月,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1972年5月至1973年2月曾一度更名为南京电信工程学院。学校是原邮电部(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重点院校,2000年2月全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

南京邮电大学(2005-2022)

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0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成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止2022年3月,南京邮电大学设有25个院系,59个专业。

院系

专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柔性电子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与安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人工智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类(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

物联网学院

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现代邮政学院

物流管理、邮政管理、邮政工程

传媒与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告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电子商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金融科技

社会与人口学院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日语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

贝尔英才学院

理工科强化班(录取后选拔)

波特兰学院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海外教育学院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体育部

/

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干部教育学院)

/

应用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邮政管理和财务管理

工程训练中心

/

师资情况

截止2022年9月,经统计学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包括专任教师2090人。其中,360人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3人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68人取得博士学位,553人取得硕士学位。南京邮电大学曾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外院士7人、IEEE Fellow10人。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吴培亨、郭光灿、陈国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方滨兴、刘尚合、张明高、贲德

国家级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黄维、汪联辉、王丹、赵强等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范曲立、赖文勇、解令海、晁洁、高丽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范曲立、赖文勇、汪联辉、解令海、唐为华等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

南京邮电大学设有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学科门类,截至2022年9月,学校拥有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61个。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

博士后流动站(3个)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

信息通信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与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数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电子信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

教育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技术与科学、社会学、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电气工程、工商管理、光学工程、外国语言与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

翻译、应用统计、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艺术、国际商务、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交通运输

国家重点学科(1个)

信号与信息处理

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4个)

工程、计算机、材料、化学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学校多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国家卓业计划专业和国家级工程实验教育中心。国家一流专业2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

国家一流专业(27个)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广告学、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社会工作、英语、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工商管理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通信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

国家卓越计划专业(8个)

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工程实验教育中心(1个)

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联合申报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9个)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参考文献:

对外交流

南京邮电大学招收本、硕、博三个层级的海外留学生,包括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六十多个国家,在校留学生人数达七百余人。

已有上千名境外学者专家来校出席国际会议、访问和讲学,现有约七十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其中,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即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外合办机构,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

此外,南京邮电大学参与了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担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南京邮电大学拥有1个国家“111”计划、4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决策研究基地、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同时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

类别

名称

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

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与江苏省共建——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111”计划(1个)

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省级工程中心(4个)

江苏省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等

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

江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

江苏农业信息化研究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5个)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9月,近三年,南京邮电大学新增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等5个国家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8个省级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3995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自建馆时的55807册藏书,截至2022年,已经拥有纸质藏书27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61种、电子图书93万余册,电子期刊126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77个,自建了《大清邮政舆图》等特色数据库,并拥有大量的磁带、磁盘、光盘、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

南京邮电大学实行一馆三舍的模式:三牌楼校区图书馆面积为7531平方米,阅览座位850个;仙林校区图书馆面积为33018平方米,阅览座位4250个;锁金村校区图书馆面积为1400平方米,是中转书库。图书馆拥有253万册纸质书籍、376种中外期刊、83万余册电子图书,287万余册电子期刊、73个中外文数据库。此外,由南京邮电大学自建的《大清邮政舆图》等特色数据库,收有大量磁盘、光盘、磁带、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的资源。

学术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有两个学术期刊,分别是《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刊物名称

主管部门

主办机构

创刊时间

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邮电大学

1960年

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1999年

以网络社会的发展、信息经济与管理、长江三角的发展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

校徽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校徽采用蓝色,以庄重为底蕴。主体由汉字“邮、电”组成,将汉字笔画处理为花纹的形式既象征着信息与通信,又如同一本翻开的书。校徽外形是一面盾牌,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实力。

校训

厚德 弘毅 求是 笃行

南京邮电大学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意指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此为校训意在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同时期望全校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

“弘毅”,寓意师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毅力,意志坚强,心理素质过硬,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求是”,是治校和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是为学的最终实践,即学以致用。

校歌

《信达天下》

——南京邮电大学校歌

作词:秦华礼、杨德祥

作曲:李恒

齐鲁烽火,战邮发祥,

金陵春潮,谱写华章。

三好亭里,传家国情怀,

鼎山路上,承国脉担当。

因邮电而生,随通信而长,由信息而强。

信达天下,自强不息,

南邮之路,鼎新永续辉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刘陈

校长

叶美兰

党委常委、副校长

蒋国平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南京邮电大学监察专员

李子全

副校长

汪联辉

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力娟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姜小舜

党委常委、副校长

郭宇峰

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友国

党委常委、副校长

肖甫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青山

注:查阅时间截至2023年6月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职务(任期)

姓名

1958年11月至1963年2月任南京邮电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1972年1月至1979年6月任院学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组长;

1979年6月至1983年5月任党委书记

秦华礼

1963年2月至“文革”前任南京邮电学院院长;

1979年8月至1983年5月复任院长;

1983年5月至1985年6月任党委书记

秦剑秋

1983年7月至1985年7月任南京邮电学院院长

郭祥沄

1985年6月至1989年4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1988年7月至1991年3月任院长

王洪滨

1991年3月至1994年1月任南京邮电学院院长

郑薇薇

1984年4月至2006年6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

1994年1月至2006年任南京邮电学院院长

谢玲

2006年6月至2019年3月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杨震

校区情况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共有4个校区,学校有仙林、三牌楼和锁金村三个本科教学校区及江宁校区(待建),其中仙林校区为本科教学的主校区。校区总面积135.77万平方米(不含在建校区),生均占地面积为42.6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8.03万平方米。此外,南京邮电大学还创办了通达学院。

仙林校区: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邮编:210023。

三牌楼校区: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邮编:210003。

南京邮电大学

锁金村校区:南京邮电大学锁金村校区位于南京市龙蟠路177号,邮编:210042。

江宁校区:南京邮电大学江宁校区位于华前路南100米,该校区在建中。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是在1999年由南京邮电大学在江苏省扬州市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主要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工程和电子商务等专业。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校友情况

商界

职位

名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殷一民

贵州省电信副总经理

王元成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总经理

程火明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数据与固定通信营业部总经理

田文科

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汪世昌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4月

参考资料:

学术界

职位

名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刘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尹浩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4月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被评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7年度优秀会员单位;

2018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荣获2016-2017年度“全省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11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招生“优秀招生单位”;

2019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2020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19年度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

2021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21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2022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18-2021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22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22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2月,南京邮电大学获评2022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工作表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