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钠(英文名称:Sodium Sulfide),无机化合物,有硫元素和钠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a2S,俗称臭苏打、黄碱、硫化碱,摩尔质量为79.06g/mol,密度为1.86g/cm。硫化钠纯品为无色或微紫色的棱柱形晶体,工业品因含有杂质,常为红色、棕红色、土黄色块状或片状结晶,在空气中暴露会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醇类,不溶于乙醚。在水中会发生强烈的水解,呈较强碱性,该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和多硫化钠。制备硫化钠的方法有煤粉还原法、烧碱吸收法、硫化钡法和气体还原法。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制革、染料、印染、造纸、制药、电镀、浮选、刻蚀等领域。

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其粉尘易在空气中自燃,遇酸分解,放出剧毒的易燃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硫化钠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硫化钠的: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安全事宜等介绍

中文名

硫化钠

英文名

Sodium Sulfide

别名

臭苏打、黄碱、硫化碱

CAS号

1313-82-2

化学式

Na2S

摩尔质量

79.06g/mol

外观

无色或微紫色的棱柱形晶体

气味

臭鸡蛋味

密度

1.86g/cm

熔点

1180℃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醇类;不溶于乙醚

警示术语

S:1/2-26-45-61

安全术语

R:31-34-50 

结构

硫化钠具有反萤石结构。反萤石结构属于立方晶系,面心立方点阵,空间群为Fm3m。每个晶胞中包含8个正离子和4个负离子。负离子按面心立方密堆,正离子占据全部四面体间隙。负离子配位数为8,正离子配位数为4。

硫化钠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硫化钠纯品为无色或微紫色的棱柱形晶体,工业品因含有杂质,常为红色、棕红色、土黄色块状或片状结晶。具有臭鸡蛋的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醇类,不溶于乙醚。硫化钠的摩尔质量为79.06g/mol,密度为1.86g/cm,熔点为1180℃。

工业硫化钠一般是带不同结晶水的混合物,温度在48℃以下从水中结晶出来的多是无色的九水硫化钠(Na2S·9H2O),九水硫化钠为无色或微黄色结晶。48℃以上结晶出来的多为六水硫化钠(Na2S·6H2O)

化学性质

硫化钠易溶于水,在水中发生强烈的水解,呈较强的碱性:

硫化钠

烧碱吸收法

用浓度为380g/L~4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废气(其中硫化氢>85%),所得产物经过蒸发浓缩,便可得到硫化钠成品。其反应式如下:

硫化钠

硫化钡法

硫酸钠与硫化钡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硫酸钡沉淀和硫化钠。其反应式如下:

硫化钠

硫化钠

硫化钠

GHS分类

GHS

危险说明

危险等级

H302

吞咽有害

急性毒性,口服

H311

皮肤接触有毒

急性毒性,皮肤

H314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皮肤腐蚀/刺激

H400

对水生生物剧毒

对水生环境有害,危害严重

泄露处理

硫化钠发生泄露时需要立即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需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

少量泄露:可以用铲子将硫化钠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经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将硫化钠收集回收或者运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处理

无水硫化钠为自燃物品,其粉尘易在空气中自燃,遇酸分解,放出剧毒的易燃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火灾时可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健康危害

硫化钠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口服后能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立即将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进行输氧,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储存与运输

硫化钠潮解性强,又易氧化,储存容器必须密封,应放置通风、干燥处或石棉棚下。硫化钠属于无机碱性腐蚀物品,不可以与酸及腐蚀性物品共储混运。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