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北商业专科学校时期(1948年~1953年)
1904年,日本人于辽宁省沈阳市开办瀛华实学院和营口商业学堂。1906年,在清政府接管后,二学院合并为营口商业学堂。1946年8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立商科职业学校。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原辽宁省立沈阳商科职业学校改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接收并管理,同时将学校改建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商业专门学校。1950年8月,学校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商业干部学校,一为东北商业专门学校(1952年改名为东北商业专科学校)。
东北财经学院与东北教育学院时期(1953年~1958年)
1952年至1953年,东北地区高等院校经历教育部的大调整,在包含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在内的15所高校的基础上,经整合后形成两所院校,其一为东北财经学院,一为东北教育学院。
东北财经学院合并史:
1952年10月,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三所院校合并组建为东北财经学院。1953年8月,根据高等教育部的相关调整计划,又将东北商业专科学校、东北合作专业学校等院校并入东北财经。1954年6月,东北人民大学的工业经济专业和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的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两个专修科,并入东北财经学院。
东北教育学院创建、合并史:
1951年3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创办东北教师学院,1951年4月,学校改名为东北教育学院。1951年5月,东北教育学院正式成立。1953年,辽东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吉林师范专科学校、辽西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师范专科学校(辽宁师范大学前身)文科部分、沈阳师范专科学校、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前身)文科部分统等多所高校先后并入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9月,东北教育学院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

辽宁大学时期(1958年~)
1958年7月,经国家各级有关部门批准,将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三所院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学校办学性质为一所多系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校名由朱德同志亲笔题写。1977年,学校科研处设立研究生科。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的百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9月,辽宁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1月27日,辽宁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成立,由辽宁省银行业协会和辽宁大学共同组建,并与纽约金融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2021年1月,首批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2022年2月,辽宁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31个学院,69个研究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际经济学院 | 国际政治、朝鲜语 |
法学院 | 法学 |
艺术学院 | 表演、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表演(民间艺术表演招考方向) |
历史学院 | 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 |
亚澳商学院 | 会计学、金融学、国际商务 |
外国语学院(沈阳蒲河校区) | 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 |
外国语学院(辽阳武圣校区) | 英语、俄语、日语、商务英语、翻译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
哲学院 | 哲学 |
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 |
新华国际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
广播影视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
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金融与贸易学院 | 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化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 |
物理学院 |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生命科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
轻型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环境生态工程 |
公共基础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蒲河学堂 | - |
体育教研部 | - |
心理咨询中心 | - |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5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34人。有博士生导师318人,硕士生导师974人。高级人才方面,学校有双聘院士4人(特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54人;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31人。
双聘院士(仅查询到两人)
职称 | 姓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恩哥 |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 刘建德 |
国家级人才
职称 | 姓名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王少媛、张桂文、张蕾、张鹏、王伟光、张宇燕、林木西、黄泰岩、杨松、王振宇、谢地、程伟、穆怀中、李淑云、张广胜、沈国华、李政、王德辉、崔日明、刘国瑞、房广顺、宋宝燕、宋有涛、唐晓华等 |
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拔尖人才 | 徐业坤、王喜满等 |
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 | 李志远、安珊珊等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张宇燕、潘一山、杨松、王振宇、程伟、穆怀中、李淑云、张广胜等 |
国家级人才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张宇燕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李建培、谢地、程丽红、张广胜、李政、胡胜、王德辉、刘文革、吴玉杰、李英、梁福顺、孙广生、汤吉军等 |
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 姚树洁、余淼杰、杨松、刘剑文、程丽红等 |
参考文献:
教师团队
级别 | 姓名 |
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团队 |
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团队 |
辽宁大学法学专业师资队 |
参考文献:
学科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戏剧与影视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 | 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会计硕士、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审计硕士、生物与医药、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 | 应用经济学 |
辽宁省一流学科(6个)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 |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
2022年,学校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总数为150门。各类型课程参照数量为线上一流课程23门、线下一流课程4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2门。
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示范基地。
专业建设点
学科门类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文学 | 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 | 广告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 | 考古学 |
哲学 | 哲学 | - |
法学 | 法学、国际政治 | - |
经济学 | 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统计学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会计学、档案学 |
理学 | 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 化学、物理学 |
工学 | 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测控技术与仪器、制药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艺术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戏剧影视文学、表演、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编导 |
参考文献: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辽宁大学共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与33个国家的13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已计培养长期留学生1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4900余人;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还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和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刊名 | 创刊日期 | 主管与主办 | 备注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59年 | 辽宁大学 | 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2010年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3年和2014年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74年 |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厅主管,辽宁大学 | 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收录于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和文摘。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1869平方米,由崇山校区、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三个分馆组成,其中崇山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8470平方米,蒲河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现有文献476万册,其中纸本文献近330万册。拥有中文期刊4500余种,外文期刊1500余种,电子图书94万册,多媒体光盘资源6千余片。图书馆已引进的数字化资源有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多媒体资源、各类型索引、世界知名出版社及协会学会数据库等102个。图书馆重视古文献的收藏与整理。现有古籍7000余种,14万册;其中善本书131种,2500余册;孤本书7种,68册。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2月,辽宁大学共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CTTI来源智库,5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智库,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部委平台
部委平台 | 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 |
朝鲜韩国研究中心 |
俄罗斯蒙古研究中心 |
辽宁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 |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得超过千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项新授权专利等丰硕成果,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347项,获3项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辽宁省科技奖以及多个行业协会等奖项。近85项专利等知识产权实现转让,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314项横向合作项目。
校园文化
校徽

徽识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主体为“辽大”汉语拼音“L、D”的艺术形态,外环上半环为辽宁大学英文全称,下半环为建校日期。
校训
学校校训为“明德精学,笃学致强”

明德精学:主体内在的素质、操行和境界;弘扬光大崇高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精晓学业,传承民族文化之优长,兼容世界优秀文化,树优良学风、校风。
笃学致强:主体的行动、追求和目标;追求真知和理想,潜心探索、身体力行,跻身强校之列,实现强国之梦,使伟岸中华以文明进步之强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潘一山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余淼杰 |
党委副书记 | 孙士国 |
纪委书记 | 张洪新 |
副校长 | 李淑云、杨松、史保东、霍春辉 |
参考文献:
注:查阅时间:2023-03-11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辽宁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以及辽阳武圣校区。


沈阳崇山校区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主要以理工科为主。主要院系有化学院信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古生物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沈阳蒲河校区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占地约93万平方米。主要院系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历史学院、经济学院、亚澳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院、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

辽阳武圣校区
通讯地址: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大街38号。校园占地总面积为81614平方米(约122亩),主要院系有外国语学院。现有语言实验室7间,多媒体教室2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云智慧教室1间,设有校园无线调频广播电台。

知名校友
职位 | 姓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付梦印 |
复旦大学决策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 金立印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恩哥 |
辽宁大学教授 | 滕海键 |
注:查阅时间:2023-03-11
参考文献:
所获荣誉
2016年,获得“沈阳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辽宁大学获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先进单位
2022年,学校先后入选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校、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2022年,辽宁大学获批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2023年,辽宁大学获评“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