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贾樟柯监制,白客、苗苗、张颂文领衔主演,宋洋特别出演,王奕权、周野芒主演的现实题材励志影片。该片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9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2023年3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不止不休的:剧情简介、演员与角色、影视制作、音乐原声、宣传发行、上映信息、所获荣誉、评分与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不止不休

英文名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别名

最好的还没到

主要角色

韩东、小竹、黄江、张博

语言

普通话

影片片长

117 分钟

导演

王晶

主演

白客、苗苗、张颂文、宋洋

编剧

黄苇、黄旻旻、陈乘风、李静睿

制片人

张冬

监制

贾樟柯

出品人

唐岩

摄影

余力

美术

刘维新

灯光

黄志明

画面色彩

彩色

拍摄地点

北京、山西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

2020年9月8日

简介

《不止不休》改编自真实事件,以“调查记者”的视角, 讲述了纸媒为王的时代,一位涉世未深的报社实习记者韩东(白客饰)试图通过一篇新闻报道,去改变一亿人的命运的故事。他们用笔触记录着时代洪流中的真实故事,一起探寻新闻背后的真相。

剧情简介

2003年的中国,非典”疫情刚刚结束,网络新媒体还没有兴起,电视和纸媒,还是人们了解世事的主要载体。

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三无青年”韩东(白客饰)不满足于老家安逸的生活,怀揣着新闻理想,不顾家人阻拦,从东北老家牡丹江跑出来,开始了北漂生涯。他的女朋友小竹(苗苗饰)跟着他来到北京,辛苦打工,全力支持韩东的梦想。

不止不休

初来乍到的韩东,在找工作中到处碰壁。在朋友张博的推动下,韩东决定不放弃自己的新闻梦想,通过积极投稿、在网上发表关注东北工厂污染的文章,韩东得到《京城时报》知名记者黄江(张颂文饰)的赏识,获得了三个月的报社实习岗位。 黄江带着他一起报道一则山西矿难瞒报的新闻,他们到了山西之后,找当地的老乡买了几件旧衣裳,化妆成矿工潜入煤窑调查。可等他们到了矿场才发现,这里一片平静的气象,根本看不出来矿难。原来,矿场为继续开工,掩盖了此事,他们包下一家旅馆,来与受害者家属私了。黄江立刻带着韩东找到了当地客满的招待所,他们在住满矿难家属的招待所里溜达了一圈,很快找到了可以采访的对象。他们通过秘密手段(藏在袜子里的录音笔)获得了事情的真相,最终,矿难的真相刊登在了报纸的头版,韩东第一次体会到了做新闻的成就。他开始崭露头角,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三个月的实习即将到期,韩东为了转正工作更加卖力。他在跟踪血牛、调查非法卖血产业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医院周边的地下组织。在当时的国内,由于医学观念和法规的落后,视乙肝患者、乙肝携带者为洪水猛兽,在就业求学领域存在各种各样软性硬性的歧视,乙肝患者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地下组织服务的对象就是乙肝携带者,通过找非乙肝携带者代做体检,然后获得健康的体检报告的方式谋取获利。

韩东还是和往常一样,韩东伪装成缺钱的大学生在城中村给血牛打工,混进了这个地下组织来获取新闻素材。韩东一边调查一边为自己的稿件添砖加瓦,他目标是写一篇深度报道,登上头版头条,作为自己转正的最大砝码。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个地下组织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只是受利益驱使。而那些乙肝携带者背后的辛酸以及多年以来遭受的歧视其实才是一切根源的所在。这种针对乙肝患者/携带者的歧视和限制是根本不科学、不人性、不合理的。

于是他在付印的最后一刻决定撤稿,也因此丢掉了报社的工作,和恩师黄江不欢而散。但是由于其他媒体的举证,乙肝代检一时还是被曝光,警方迅速介入。

韩东的好朋友张博(宋洋饰)也饱受乙肝歧视困扰,终于鼓起勇气坦露心声,愤慨地讲出自己他寒窗苦读三年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却因为向学校提交假体检证明而被视为舞弊,被开除学籍,只得黯然回乡。事业也屡屡受挫,即使自己努力工作、能力出众却因为乙肝携带者的身份遭遇各种不公。

不止不休

韩东深受打击,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他在网上广泛搜集乙肝患者的案例,写出了长篇雄文报道《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在黄江的帮助下,这篇文章登上了《京都时报》的头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终于,韩东和乙肝被歧视者的斗争得到了回报,改变了一亿人的命运。在2007年,国家取消了乙肝五项测试纳入就业入学体检的规定。

不止不休

演员与角色

不止不休韩东白客饰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三无青年”,不满足于老家安逸的生活,他怀揣记者理想、不顾家人阻拦,毅然选择“北漂”。在《京城时报》工作时,发现了“乙肝待检”黑幕背后更大的真相,决定用行动去帮助乙肝受歧视群体,最终通过努力促进社会正义,实践了自己的新闻理想不止不休小竹苗苗饰韩东的女友,善解人意,外柔内刚。在韩东北漂的想法没有得到身边的人支持的情况下,依然追随着韩东来到北京。北漂生活困难重重,没有背景在工作中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但依旧支持韩东实现理想,与韩东有着不离不弃、互相守护的深厚情感不止不休黄江张颂文饰他性格尖锐,为人老辣,是一名资深记者,在业界成名已久。对韩东起到了引导作用。韩东在黄江的帮助下进入报社,黄江知道韩东的想法,也很清楚,以韩东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不过韩东的坚持令黄江刮目相看不止不休张博宋洋饰韩东发小、挚友,在韩东遇到困难时,给予了他很多帮助。饱受乙肝歧视困扰,因身体原因找工作、考研屡屡碰壁,他的经历也触发了韩东对记者职业的思考。韩东在对血液非法买卖进行调查时将在北京准备考研的张博也牵扯进来,最后,自己向韩东袒露了心声

影视制作

创作背景

一开始要做这部电影的人是唐岩——这部电影投资方陌陌影业的CEO。该片是陌陌影业投资第一部电影。唐岩和贾樟柯很早就相识,唐岩是贾樟柯的影迷。王晶的加入是因为贾樟柯的一句,“有一公司想找新导演拍部关于记者的电影,你想了解一下吗?”,这句话中的“记者”二字吸引了他,在了解人物原型与相关事件后,王晶对唐岩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随后唐岩也聊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新闻、记者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主义的想象。两人于2017年确定下了合作。

导演王晶《不止不休》的诞生时介绍到,以媒体行业为主题的电影比较稀缺,因影片出片方之一的陌陌影业有很多同事都是资深媒体从业者,他们对这个群体有感情和独特的认知,希望能通过一部电影来记录这群人。同时,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最好的视角。

贾樟柯谈起和电影《不止不休》的缘分时说到,该片集中精力讲好一个故事,以最朴素的方式将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表现出来,共鸣感很强,这正是最打动他的地方,也是他决定监制这部影片的原因。

灵感来源

影片改编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发生2003年7月的北京,是一个关于小人物的励志故事。

2004年第一天,在《南方周末》那篇题为《这梦想,不休不止》的新年献词里,两个与传染病有关的事件被提及:一个是2003年的“非典”抗疫,另一个是“乙肝歧视案”。这两个事件,也构成了电影《不止不休》的时代背景和核心事件。

影视选角

王晶在最初创作剧本时,关于记者的角色人选并没有确定。选择这名演员的标尺,在于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既普通,但所作所为并不普通的人。自己考虑过很多人选,白客是自己想象中最像的一位,白客身上有种不善言表却情绪热烈的难能可贵气质。王晶在第一次看到白客穿一件皮夹克,风尘仆仆的,焦虑地望向远方的照片时,感觉状态很对。同时,白客是重情的,他有能力让你相信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在电影里,他就是那名追寻真相的记者韩东。白客听说《不止不休》是讲北漂的故事后,就想试试,因为对自己北漂那点经历还是想回味回味,也想纪念纪念。

在影片中,张颂文扮演的是资深调查记者黄江。王晶在打造这个角色时,引入了“猎人”的意象。如张颂文老师身上穿的那身皮衣,就是猎装。另外,记者手中的笔,找的也是尖锐的、金属的,看起来就像武器。 张颂文读完《不止不休》的剧本,想演韩东这个角色,后发现,此角色是个26岁的实习生,他可能不太行。后来,张颂文跟王晶的第一次见面,没聊电影或角色的事,只讲了自己当年从电影学院毕业后,跟电影里的韩东一样,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是坚持下去,还是再寻找别的可能性。

拍摄准备

导演王晶及主创团队花费众多时间、精力去采访了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搜集了大量现实材料,最终浓缩为一个希望能直击观众痛点的故事。

导演王晶在搜集和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决定该片讲述的内容为一个怀揣新闻理想的媒体工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报道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故事。为还原当年的媒体工作环境与记者工作状态,他带着创作团队在新京报社采了一段时间风,他们走访了二十多位记者,探究出了他们的“共性”。饰演韩东的演员白客以记者的身份与真实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对谈。 另外这部电影里报社的装潢等细节就是从新京报社的工位上“偷来的”。

电影里撤稿的美编老李是《北京青年报》的美编。包括编辑部里出现的很多编辑、记者的角色,是请媒体朋友过来客串的。

因二十年前的北京已经很难被复原,王晶和团队在华北平原花了一个月也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拍摄地,最后还是在北京拍。

拍摄手法

电影《不止不休》是一部中国少见的讲述记者行业的现实题材电影,影片运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影片中另外一批真实人物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电影中,白客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他们,用报道为他们发声。导演王晶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手法来呈现这些镜头。

片中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增加了贴近“新闻当事人”的视觉感受,其中底层视野、限制视角、纪实风格、手持摄影、穿插访谈片断等是电影的风格。 剧组用收集到的20世纪初的照片贴满了整面墙。

幕后花絮

白客跟张颂文演对手戏“一拍即合”,在电影开拍前,与张颂文一见面就“被迫”以韩东的身份“开演了”。张颂文也透露本想有利于人物创作,刻意想跟白客保持距离,结果没扛过10天,自己便耐不住性子主动聊起来。白客为角色去报社体验生活 ,因有在火锅店打工的戏,还去了火锅店体验生活。

张颂文在接下这个角色后,请了导演帮忙联系那个年代的调查记者。资深媒体人讲述了当年采访的经历和幕后故事,报纸新闻编发的流程等。后来又从他们手里拿到了一个新闻记者手册,(里面说)作为新闻媒体人,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自己在塑造角色时加入了一些细节,比如在车上赶稿子,因为忘记点烟,烟和嘴巴会粘在一起,包里会备大白兔奶糖。张颂文很感谢导演把达黄江因专注写稿而忘记点烟,让烟嘴和嘴皮黏在一起的表演细节剪进影片中。

电影《不止不休》拍摄过程中,剧组工作人员与演员同吃共处,无差别无歧视地生活在一起。导演王晶在拍摄之余,抽时间了解演员们的经历与内心想法。北京的隆冬,寒风凛冽,白雪茫茫。拍摄团队,不断转场,餐风露宿。后勤团队,对演员们关照有加。

音乐原声

歌曲名称

演唱

备注

《假若明天来临》

Joyside乐队

主题曲

参考资料

宣传发行

影片宣传

2019年10月14日,电影《不止不休》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影片启动新闻发布会并发布概念海报,11月1日,该片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  。

2020年9月3日,该片发布国际版海报,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 , 9月8日,该片发布国际版预告片,10月28日,该片宣布2021年在日本上映 。

不止不休

2021年11月8日(中国第22个记者节),该片发布记者节海报,向每一位捍卫公平正义、关注民生的好记者致敬。

2023年3月3日,影片发布“渺小敢为”版海报及预告,透露了更多剧情, 同月6日该片正式开启了预售, 并在18-19日影片于全国38城进行超前点映, 3月20日,该电影在北京举办首映礼,并于当日发布“热血难凉”版终极预告。 3月24日,电影《不止不休》全国公映,并发布了由Joyside乐队演唱的主题曲《假若明天来临》MV。

不止不休

出品信息

出品公司

陌陌影业有限公司

上海暖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联瑞小树苗影业有限公司出品

联合出品

福建白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以上参考

上映信息

上映地区

时间

国家/地区

备注

意大利

2020年9月9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波兰

2020年10月9日(华沙国际电影节)

华沙国际电影节

中国内地

2023年3月24日

全国公映

电影票房

平台名称

票房信息(万元/人民币)

截止日期

猫眼电影官网

5644

2023年4月21日 19 时40分

以上参考

所获荣誉

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入围2020 / 不止不休第4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发现单元-最佳影片入围2020 / 不止不休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典礼 · 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获奖2020 / 王晶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典礼 · 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2020 / 不止不休第3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 /2020 / 不止不休第4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 “国际影评人周” 最佳影片获奖2020 / 不止不休展开

评分与评价

大众评分

截止时间

平台

评分(总分10.0)

参与用户(单位:人)

2023.4.21

猫眼电影

9.1

26613

2023.4.21

豆瓣电影

7.1

53677

以上参考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不止不休》是一部情怀电影,有很多可以触动观众情绪、感同身受的泪点,更是一部充满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作品。影片以多个命题齐头并进,从个体角度,聚焦一个渴望成为记者的年轻人的人生和新闻理想;从社会层面, 探索乙肝病毒携带者受到的不公待遇,个人追求和社会使命感,放在一个北漂族身上,以新闻工作做背景和贯穿全片,激起不同层面观众的共鸣。而在影像风格上,余力为的掌镜和取景是加分项,特写、近景直逼人物内心,运动不断的镜头和传统写实作者电影的长镜头固定镜头有别,加快了叙事节奏(新浪娱乐评)

《不止不休》是一部选材独特的电影。这是华语电影史上罕见的、纯粹的“媒体题材”作品。在过去的电影作品中,记者形象通常以“跑龙套”的形式出现,且时常被脸谱化处理,观众对于媒体的运转方式、记者的工作方法等,缺乏真正的了解。《不止不休》的出现,算是弥补了华语电影创作在该领域的空白。新京报快评)

负面评价

影片并非没有缺点。主人公韩东贯穿始终的故事中,前讲乔装深入山西矿难现场,后讲对非法贩血的调查,新闻人的理想和态度,始终是影片一大主题。于此同时,从开片到结尾相互呼应的对血液贩卖的采访调查,使得乙肝携带者的社会歧视这一严肃内容也成为全片主题。两个同样厚重的话题放到一起,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着力点分散,遗憾的使得故事力度和深度受到削弱,个别场景对主题的展示显得直白表面。(新浪娱乐评)

从剧作角度来看,影片前半段表现韩东成为调查记者的过程,后半段则突然转向了乙肝歧视的调查维权,二者从主人公行为逻辑看或许并无问题,但就叙事的集中度和完整性而言,两个部分存在明显的断裂。(中国青年网官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