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撒把》是由夏钢执导,冯小刚、郑小龙担任编剧,葛优、徐帆主演的爱情电影。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大撒把的:剧情梗概、角色介绍、影片幕后、影片特色、发行与票房、荣誉、作品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大撒把

英文名

After Separation

别名

北京痴男怨女(港)

主要角色

顾颜、林周云

电影类别

剧情、喜剧、爱情

语言

汉语普通话

影片片长

90分钟

获得奖项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导演

夏钢

主演

葛优、徐帆

编剧

冯小刚、郑小龙

制片人

孙连芳

摄影

马小鸣

剪辑

周影

美术

霍建起

录音

李伯江

制片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画面色彩

彩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内地

上映国家/地区

中国内地

上映时间

1992年2月1日

在线播放平台

腾讯视频、哔哩哔哩、1905电影网

简介

影片讲述了顾颜、林周云在将各自的伴侣送到国外留学深造后,在寂寞的留守生活中互生好感,但却始终没有跨越道德边界的故事。

影片于1992年2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获得了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大奖项,并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以及最佳故事片的奖项提名。

剧情梗概

在人群拥挤的机场大厅,顾颜(葛优饰)正与准备前往加拿大留学的妻子告别。即将要出国的妻子看起来很是兴奋,而顾颜却有些失落。

顾颜送走妻子、准备离开机场时,却被一个陌生男人叫住,说自己的国际航班马上就要起飞,希望顾颜能够将他身体不适的妻子林周云(徐帆饰)送到医院。顾颜还没来得及拒绝,男人就匆忙离开了。顾颜将林周云送到医院,却被护士告知林周云流了产,只能好人做到底,将她送回家中。两人也因此结识,成了朋友。

妻子出国后顾颜独自生活,他清楚妻子一旦出国就再也不会回到他的身边,终日无所事事,只能通过“打扰”新婚朋友的生活来排解寂寞。不久后,顾颜来到林周云家中看望她。在交谈中,顾颜得知周云对于同丈夫在异国他乡团聚满怀期待,认为她的想法太过天真。周云则以为顾颜想要挑拨她和丈夫的关系,将他请出家门。

一年后,顾颜和周云在地铁站偶遇。周云开心地告诉顾颜,出国手续都已办好,就差签证了。于是,作为摄影师的顾颜带周云在北京各大名胜古迹拍照留念。

转眼间,除夕夜来临,周云的出国计划仍未成行,长时间的等待已经让她丧失了对于出国的热情。此时,同样形单影只的顾颜来到了周云家中。两人一边包饺子,一遍讨论怎么过年。最终,顾颜提议两人用五天的时间来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在模拟家庭的五天中,顾颜和周云都找回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两人也在相处中萌生出一些别样的情感。五天很快结束了,他们约定在之后的节日中也像这样过。

两个月后,周云终于要出国了,可她却希望顾颜能够开口挽留她,而顾颜却竭力压制自己的情感,什么也没说。最终,周云只能依依不舍地走向登机口。

角色介绍

剧照

角色名

演员

角色介绍

大撒把

顾颜

葛优

善良、幽默、充满责任感的平凡男人。靠着摄影技术赚钱养家,并出钱圆了妻子的出国留学梦。相貌普通,爱调侃别人,但为人和善、重感情。和林周云在相处过程中产生情愫,但最终发乎情止乎礼

大撒把

林周云

徐帆

心思单纯的年轻女人。与丈夫刚结婚不久,满心期待与丈夫在国外相聚,为此苦苦等待了几年。和顾颜在地铁站重逢以及共度除夕后,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最终选择前往加拿大与丈夫团聚

大撒把

顾颜的妻子

盖丽丽

顾颜的妻子,通过顾颜的经济支持得以前往国外留学,在加拿大定居几年后给顾颜寄回了离婚协议书

大撒把

林周云的丈夫

孙淳

林周云的丈夫,婚后不久便丢下怀孕的妻子去加拿大留学深造。几年后,终于将妻子接到国外团聚

影片幕后

剧本创作

《大撒把》的剧本是在导演夏钢的组织下进行创作的。当时,夏钢把自己熟悉的一批北京青年作家介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其中就包括王朔、郑小龙、冯小刚。几周后,制片厂就决定拍摄冯小刚和郑小龙的剧本《大撒把》。与此同时,胡雪杨却已经抢先拍摄了题材相似的《留守女士》,制片厂认为两部电影如果过于相似就只能放弃。夏钢则对《大撒把》很有信心,在对比两部电影剧本之后,夏钢认为《留守女士》的受众范围比较小;而《大撒把》则是以玩笑口吻来讨论严肃现实议题,会有更广大的受众群体。

《大撒把》的电影剧本中,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亲密关系的激情戏,而在电影成片中却被删去了。原因在于,导演夏钢为了凸显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相互依恋,就删掉了床戏,转而着重刻画人物细腻的心理表现。

演员选择

《大撒把》在演员选择上经过了反复定夺。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冯巩想出演顾颜这一角色,并且向导演夏钢承诺可以给剧组拉到150万元的投资。但最后夏钢还是选择了从未担任过男主角的葛优。尽管葛优在以往电影中惯常的喜剧形象给这次表演带来了很大压力,所幸的是他最终还是胜任了这个角色,并且夺得了当年的金鸡影帝。

徐帆也是第一次演女主角,经由导演夏钢的岳父介绍到剧组。冯小刚还曾在私下偷偷向夏钢质疑过徐帆的表演能力,认为蒋雯丽或宋丹丹能够演得更好。夏钢认为宋丹丹的小品表演痕迹有些重,而蒋雯丽当时则有其他拍摄档期。在经过几次试戏后,夏钢发现徐帆是一个很有潜力、可塑性很强的演员,决定启用徐帆。

拍摄过程

《大撒把》中春节这场戏需要拍摄烟花场景,然而,当时的北京很难找到数量如此之多的烟花。于是,导演夏钢就决定在1992年的除夕夜,带领剧组全体成员到北京贵宾楼顶拍摄真实的烟火场景。

因戏相识

1991年,拍摄《大撒把》期间,编剧冯小刚和女主角徐帆在拍摄中因戏相识。1993年,《大撒把》最终获得了金鸡奖五项提名,但徐帆却最终输给了《秋菊打官司》中饰演秋菊的巩俐,没有拿到最佳女演员奖。冯小刚也没有获得最佳编剧奖项。徐帆和冯小刚因此有了更多交流,这间接促成了他们日后的爱情。1999年,这段相差十岁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影片特色

温情都市

《大撒把》的故事发生在现代都市中,但城市的面目却并不像同时期其他电影那样冷酷,而是传递给观众一种温情之感。在《大撒把》中,都市和都市中的人与事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彼此照亮的关系,尽管顾颜和林周云都是被伴侣“抛弃”的单身男女,电影却并未着重描写他们的痛苦与悲伤,而是以轻松的、幽默的方式来淡化生活背后的艰难和沉重,从而凸显出顾颜与林周云之间充满温情的陪伴与情感慰藉。

人物塑造

《大撒把》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感状态的把握都十分细腻。电影中,顾颜的妻子出国后他穷极无聊,便以拍摄婚纱照、装修新房等为借口赖在新婚夫妇家中不走,尽管这一影片段落充满了喜剧色彩,但这种表面幽默的情节和内在凄凉心境的对比却更加凸显出顾颜作为一个留守丈夫寂寞无奈的心境;顾颜签完妻子寄来的离婚协议书后,林周云流着泪抱住了他,他却以一种正经的口吻说:“临走了,别惹我犯错误。”顾颜一本正经的态度和温情氛围形成了具有喜剧效果的反差感,但同时也流露出小人物的辛酸和他所高尚的人格魅力。

主流话语表达

在电影《大撒把》中,存在着两层空间,即在场世界与不在场世界。在场世界是美好的、和谐的,从影片开始时两人的意外相遇到相识相伴,从除夕夜的模拟家庭到周云出国前的依依惜别,在场世界以一种理想化的温情图景“驯服”着观众。相比之下,电影中的不在场世界则显得颇为冷酷、无情。当顾颜的妻子、林周云的丈夫匆忙地走入海关后,他们便进入了不在场世界,此后,不在场世界的任何一个镜头都没有再进入影像之中。而在以台词方式出现的不在场世界中,只有海外寄回的离婚协议书和希望渺茫的夫妻团聚计划。通过省略不在场世界的影像以及在场世界的完美影像呈现,影片确保了观众对于在场世界的情感认同,从而对当年的出国热潮作出了批评和反思。

戏剧情境

《大撒把》中最引人入胜的情节,就是顾颜和林周云通过扮演夫妻来模拟家庭生活。一对各有家室的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共同进行一场家庭生活的演习,正是这一极具假定性的情节设定,使影片的戏剧张力得以最大化。基于模拟家庭这一设定,观众开始津津有味地观赏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却不经意间忽视了两人行为的实质。换言之,电影正是通过构思巧妙的戏剧情境设置,来将婚外恋这一伦理禁忌事件进行合法化,从而模糊了道德界限、凸显都市温情。

发行与票房

《大撒把》的拍摄成本是94万元,拷贝销售总额共129万元。从当时整体的电影市场环境来看,《大撒把》的实际发行放映效益并不理想。

荣誉

时间

评奖机构

荣誉名称

主体

结果

来源

1993年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

夏钢

获奖

最佳男主角

葛优

最佳故事片

《大撒把》

提名

最佳编剧

冯小刚、郑小龙

最佳女主角

徐帆

作品评价

大众评分截至2023年6月2日

网站

评分

评价人数

链接

豆瓣电影

7.9/10

22685人

时光网

7.4/10

284人

猫眼电影

7.6/10

33人

电影《大撒把》冷静、沉稳地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幅富有张力的都市素描。电影中的画面不只是都市空间和风景,更多是对都市中漫无目的游荡的“闲步者”(顾颜)的观察和刻画,这也正是导演夏钢本人对现代化都市的敏锐觉察。通过候机厅、居室、书画店、日本料理、时装店、大使馆这些支离破碎的现代都市空间,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却是汩汩流淌的生活本身,而正是这种对现实细节的捕捉,打动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观众。《大撒把》的成功还在于葛优恰到好处的演技。在电影中,他最大程度地把自己那独有的沉静、敏锐与无奈的素质表现了出来,成功地塑造出“闲步者”的形象。

《大撒把》也收到了一些批评。有学者认为,影片的创作者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特定文化价值规范之下对于现实生活的某种超越,而并非电影中平凡小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于影片题材本身所蕴含的这一两难抉择,创作者刻意用“温情而非爱情”的“鸵鸟政策”来规避道德风险,这一做法使得影片给人一种并不流畅且人为性极强的不良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