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影片为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续篇,讲述了清朝末年,咸丰帝驾崩后,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䜣,绊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独揽大权,垂帘听政的故事。影片以晚清中国背景下清廷深宫的权力斗争,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并通过传奇故事的方式缩短了历史与观众的距离,亦体现了李翰祥导演在古装宫廷题材方面的创作功底。
《垂帘听政》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等8项提名,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影片剧情 清朝末年,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而咸丰帝(梁家辉饰)则带领宫廷上下,逃往热河的避暑山庄。随着形势逐渐缓和,咸丰仍萎靡不振,每天除了打猎就是沉迷于丽妃(周洁饰)的陪伴中,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让怀有政治野心的懿贵妃(刘晓庆饰)既妒忌,又蠢蠢欲动。 恭亲王奕䜣(张铁林饰)虽主持朝政,却遭到军机大臣肃顺(项堃饰)等人的排挤,更有传言说他试图谋反,咸丰便疏远了他。
咸丰的生日,宫中准备了戏曲表演,表演开始后,咸丰感到身体不适,为避免惊动朝臣和宫眷,坚持了半晌才离开,并在皇后(陈烨饰)的坚持下召了太医去看。为给咸丰祈福,宫中众人前往佛寺去上香。咸丰夜召肃顺,立下懿贵妃之子为太子,并任命肃顺等人为顾命八大臣,肃顺担心懿贵妃挟年幼的新帝干扰朝政,建议咸丰去母留子,咸丰念及与懿贵妃的过往,不忍处死。这一切都被藏在角落的懿贵妃悉数听去。
懿贵妃与皇后找来八大臣中的景寿,要挟他作为自己在顾命大臣中的卧底,刺探消息。咸丰病危之时,召集顾命八大臣与皇后见面,交代后事。懿贵妃不顾阻拦闯入其中,咸丰便拿出一个懿旨,表示日后若有人不敬皇后便可凭此懿旨将其杀死。众人离开后,咸丰又将懿贵妃留下,给了她一枚玉玺,希望她能全力辅佐皇后。暴风雨夜,丽妃前往佛寺祈福被神秘人抓走,而咸丰也在当晚驾崩。
八位顾命大臣一上任便大权独揽,引起两位太后不满,慈禧叫来肃顺等人与其对峙,却被肃顺强硬反驳,把小皇帝吓哭后才尴尬离场。
京中传出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传言,肃顺为了巩固权力,打算在回京途中刺杀慈禧及其同伙,不料景寿早已将他们的计划出卖给了慈禧,恭亲王带人将肃顺、端华与载垣逮捕,将其余五个顾命大臣逐出军机处。肃顺在菜市口被处死,端华被赐自尽,载垣则被贴加官闷死。慈禧夺权后,在一处废弃的宫殿找来了丽妃,耀武扬威的一番,原来当年丽妃被慈禧绑架做成了人彘装在坛中。
影片的结尾,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在紫禁城养心殿侧的东暖阁开始垂帘听政,慈禧也开始她长达四十七年的权力之路。
演员与角色 懿贵妃/慈禧太后刘晓庆饰咸丰帝的贵妃,皇子载淳的生母。与咸丰相识于圆明园,凭借一曲《艳阳天》收获了咸丰的喜爱,生下皇子。因表现出对权力与政治极强的兴趣而被咸丰忌惮,又因皇帝移情丽妃而心生不满。咸丰驾崩后,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干扰,她决定联合一切力量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时还要除掉让自己不快的丽妃 咸丰帝梁家辉饰清朝的第九位皇帝,登基时精励图志,遭受内忧外患打击后一蹶不振,沉迷享乐。对懿贵妃一面喜爱她的政治手腕,一面又忌惮她对权力的欲望,于是日渐疏远她。病危时,考虑到懿贵妃的政治才能,赐她可以批阅奏折的玉印,同时为了制约懿贵妃,不仅分权给皇后,更布置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子,更告知八大臣之首的肃顺,一旦懿贵妃过分干预朝政,便效仿钩弋夫人故事处置她 皇后/慈安太后陈烨饰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却善良心软,容易被人摆布。虽然被咸丰帝赐予了可以制约懿贵妃的玉印,却总是被懿贵妃说服,后来参与了除掉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 肃顺项堃饰咸丰帝时期的重臣,咸丰帝病危期间被委以顾命大臣的重任,一心想要辅佐年幼的皇帝。然而为人嚣张跋扈,树敌颇多,本想借移驾回宫之时除掉太后的权力,却被太后发动政变处死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1978年10月,在友人的帮助下,李翰祥重返内地,游历数个城市,并与电影界同仁会面,得知自己在香港拍摄的清宫题材影片《倾国倾城》获得了优异的口碑;同时,在北京期间,李翰祥曾与多位政商名流见面,获得了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李翰祥产生了北上拍片的想法。
1979年,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李翰祥正式宣布将返回内地拍片。李翰祥曾考虑过拍摄周恩来总理、文革、《茶馆》和末代皇帝溥仪等相关题材,后因多方原因更换题材,李翰祥翻阅大量材料,确定以慈禧为主角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影片。影片片名为《垂帘听政》,并委托上海电影厂编剧沈寂与电影公司经理苏诚寿合写初稿剧本。
原定与李翰祥合作拍摄的长春电影厂因资金问题退出了《垂帘听政》的制作,影片一度停摆。李翰祥回到邵氏拍片期间,委托剧作家杨村彬对影片剧本进行重写。1981年,在港澳名流何贤的资金帮助下,李翰祥与中国电影合作公司达成协议,由李翰祥以新昆仑影业的名义与中国电影合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影片正式推进。
剧本创作
《垂帘听政》的初稿由上影厂编剧沈寂和新昆仑影业经理苏诚寿执笔,后在李翰祥的要求下,由杨村彬进行重写。李翰祥根据三人的剧本,在下榻北京饭店期间,将整个剧本在精炼度和电影化方面进行了调整。李翰祥参阅了大量史料,将慈禧入宫前的资料也纳入其中,在素材增加的过程中,原《垂帘听政》的剧本变成了两部,即《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两部连拍。
李翰祥在创作过程中请教了多位清史专家,包括请故宫博物院的知名专家朱家溍订正史实部分。李翰祥的剧本送到有关方面审阅后,获得了普遍肯定,中央电影局的老局长陈播给李翰祥写了一封言之有物、洋洋万言、热情洋溢的信。
建组拍摄
1982年8月10日,在全国六十多个单位的支持下,李翰祥的影片摄制组在承德避暑山庄开机。影片辗转北京故宫、颐和园多地拍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的拍摄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故宫实景拍摄。
在影片拍摄期间,因梁家辉不会普通话,刘晓庆便教他用小动作提醒自己讲台词。同时,因体制不同,内地演员与港台演员的待遇不同,刘晓庆每餐只有馒头,而梁家辉除了入住酒店外,还有吃不完的发饭票,后被刘晓庆偷来与其他几位演员分享。
史实变动 《垂帘听政》上映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曾就影片的史实问题采访过影片的历史顾问朱家溍。朱家溍在采访中指出多处自己曾经在审阅剧本中提出修改,但李翰祥未采纳的部分:
咸丰帝驾崩的部分,影片中为肃顺用手在咸丰鼻子上试呼吸,确定咸丰已死后,众人举哀。朱家溍曾删掉肃顺的动作,改为由太医诊脉,并宣布皇帝殡天,再举哀。
咸丰病危,影片中丽妃到佛寺中为咸丰祈福,后被懿贵妃捉住做成了人彘。朱家溍审阅剧本时并没有该场景,只有丽妃在暴风雨的夜晚跳崖自尽,因史实中丽妃既不可能离开避暑山庄,也并没有自杀,同治年间还被尊为皇贵太妃,所以朱家溍将该场景改为了丽妃的噩梦。人彘的部分朱家溍并不知情。
咸丰死后,恭亲王去热河奔丧,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从午门的正门门洞跑出一队骑兵。朱家溍曾删去该场景,因为午门的正门除皇帝出入和举行大典外,平时无人可以进出。
咸丰的梓宫回京的部分,影片中出现了一系列僧侣送殡、撒纸钱和挑竿白挽联等民间出殡的内容,朱家溍曾删去该内容,因为皇帝的梓宫奉移应与活着的皇帝巡省的规制一致,用全副的“骑驾卤簿”,一切照旧。
八位顾命大臣被捕,宣读圣旨的段落,影片采用的是原创的台词内容,道具圣旨也是模仿的戏曲表演的风格,朱家溍曾将剧本中台词涉及谕旨的内容按照档案记载的原文改正过。
除了上述部分外,还有一些是剧本中未涉及,但成片中出现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影片开场表现哨鹿是用手吹哨,但实际上的哨鹿是一种号角,吹起来像鹿鸣,故而可以吸引鹿。同时历史上咸丰那次到热河,并没有打猎,也没有进过围场。
影片中有咸丰和丽妃穿甲胄骑马的镜头,但因清朝皇帝入关后甲胄只作为军礼服形式才会穿,平时不会穿;同时丽妃所穿的甲胄样式近似于欧洲中世纪风格,参考的是避暑山庄的一幅油画屏风,但该油画只是游戏画像,外出打猎不会真穿。
丽妃为咸丰跳舞不符合史实。清代宫廷撤销了教坊司,废除了女乐,一切戏曲、音乐和舞蹈都没有女人,嫔妃跳舞也不符合清代对嫔妃的要求。
咸丰在热河所穿的黄马褂不符合史实。首先,清朝皇帝的马褂颜色为深蓝,遇忌日穿黑色,故宫所藏实物还有紫黑色,因此皇帝本身不穿黄马褂。同时,赏给官员的黄马褂是官员随皇帝出巡时才会穿的。
影片中表现从北京到热河的信差,其背景是长陵的神道上。清代,长陵是禁地,信差即使经过昌平,也只会选择大道而不是闯入禁区。
影片中众人到承德普宁寺祈祷的画面,配的是和尚念经的音响效果,而普宁寺是藏传佛教的喇嘛庙,喇嘛念经与和尚是不同的。
影片中回宫的场景中,宫女是在车外跟着车跑,而历史上宫女随后妃出门都是坐车的。
影片中的多个场景,譬如宗人府和菜市口所悬挂的匾额和牌子,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清代衙门的标志只能以印刷体出现在大门所悬挂的灯上,并不挂牌子。菜市口的标志是药馆鹤年堂的匾额“西鹤年堂”,街道上的地名牌是民国之后的传统。
影片中处死肃顺的戏中,肃顺被杀与百姓无关,百姓不过是看热闹,影片中的愤慨令人不解,同时片中用鸡蛋砸人的东西并不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鸡蛋是稀有物品,不会用来打人。
艺术价值 《垂帘听政》以慈禧的青年时代为主线,以咸丰驾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等多个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了慈禧与恭亲王联手对抗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权力斗争,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历程,揭示了清代统治者对外出卖主权,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本质,也体现了末代封建王朝的极端腐朽,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垂帘听政》充满了细心的道具设计与还原的生活细节,既服务于情节与人物,又对清朝宫廷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展示。如影片中超过一百道精美的皇家御膳一方面表现了宫廷的美食文化,还对慈禧太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衬托。
《垂帘听政》在服装设计方面也再现了晚清历史人物的社会风貌。如影片中心人物懿贵妃/慈禧太后的服装就将近二十套,秀女时期的蓝布大褂凸显她的秀女身份。懿贵妃时期的衣服则以蓝绿色与暗紫色为主,绣有彩花、金凤和云头,既符合她的贵妃身份,同时也符合史料中慈禧的个人偏好。慈禧太后时期的衣服则更为奢华,以表现慈禧夺权成功后的威严,以及她个人嚣张跋扈的个性,同时华丽的衣着也反衬出人物内心的空虚。
主要荣誉 获奖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主体
结果
1984年
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电影
提名
最佳导演
李翰祥
提名
最佳编剧
杨村彬
李翰祥
提名
最佳男主角
梁家辉
获奖
最佳女主角
刘晓庆
提名
最佳新演员
梁家辉
提名
最佳摄影
汤宝生
杨林
提名
最佳美术指导
宋洪荣
获奖
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影片于1983年10月2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并于1985年4月27日在日本上映。
《垂帘听政》在香港收获票房1202万港元。
反响与评价
网站
评分
人数
链接
豆瓣电影
7.6/10
15178
链接
时光网
7.2/10
532
链接
统计日期:2023年3月6日
衍生作品 由刘晓庆主演,李翰祥执导的续集《一代妖后》于1989年3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