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英语:Saxophone),又称萨氏管、萨克斯风,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于1840年发明的乐器,并以发明者的姓来命名的簧管乐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萨克斯的:命名、历史流变、基本构造、类型种类、音乐特点、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代表人物、经典作品、价值与影响、传承与发展等介绍
萨克斯(英语:Saxophone),又称萨氏管、萨克斯风,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于1840年发明的乐器,并以发明者的姓来命名的簧管乐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萨克斯的:命名、历史流变、基本构造、类型种类、音乐特点、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代表人物、经典作品、价值与影响、传承与发展等介绍
萨克斯
Saxophone
萨克斯风、萨克斯管
簧管乐器
比利时
1840年
铜制
阿道夫·萨克斯
管体、脖管、笛头、哨卡、哨片
高音谱号,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两个半八度
bB((高音,次中音),bE(中音,上低音)
萨克斯主要由管体、脖管、笛头、哨卡、哨片部分组成。管身用金属制成,略呈圆锥形,吹口装有单簧与单簧管相似。奏法与双簧管相似。音色圆润染和,介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间,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有着极为丰富、饱满和如歌的表现力。其实用音域为两个半八度,有多种音域和调性,其中以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4种最多见。可独奏可重奏,在军乐队里它是离不开的旋律乐器,偶尔也用于交响乐队。
萨克斯最初是由比利时著名乐器制造家、演奏家阿道夫·萨克斯制作而成,阿道夫·萨克斯在15岁时便在长笛和单簧管演奏上有较深造诣,并在演奏单簧管的过程中发现在声音上该乐器还存在缺陷,故在一系列单簧管乐器改良试验后,成功制造出改良乐器“开孔大号”,后来,后人为纪念阿道夫·萨克斯便将此乐器称为“萨克斯”。

"萨克斯"是一种现代金属乐器,通过簧口吹奏(最初是为了在军乐队中作为单簧管的更响亮的替代品),1851年起源于法语 saxophone,以安托万·约瑟夫“阿道夫” Sax(1814-1894)的名字命名,他于约1840年设计了这种乐器,乐器的结尾最终来自希腊语 phōnē “有声的,发声的”。他的父亲查尔斯·约瑟夫(1791-1865)在小号家族中发明了不太流行的 saxhorn(1844),也是为了军乐队而设计的。这个姓氏是 Sachs, Sacks 的拼写变体,字面意思是“撒克逊人”。
萨克斯,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1814年,阿道夫.萨克斯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位校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阿道夫.萨克斯在15岁的时候已是布鲁赛乐音乐学院的一名优秀生,并且和布鲁赛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在长笛和单簧管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也正是由于他将单簧管加以改进,才使得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比利时政府对此大加鼓励,在一个展览会上授予他二等奖,但阿道夫.萨克斯为自己没能取得一等奖而感到有些扫兴,失望之余,赴巴黎发展。


据说,萨克斯的发明,可能是阿道夫,萨克斯在店里无聊时把竖(bassclarinet)的吹嘴装到ophicleide(一种用按键的铜管)上所发现的。1840年,阿道夫·萨克斯极其成功的把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一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大胆而果断地发明了萨克斯,成为180多年前乐器制造史的一个伟大创举。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这支乐器的发明给音乐家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1844年,乔治·凯恩特纳的歌剧作品《最后的犹太王》第一次在管弦乐团中使用了萨克斯,柏辽兹也专为萨克斯创作了一部合奏曲《圣歌》;同年,萨克斯在法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846年3月21日,萨克斯家族获得了法国的专利。后来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一共发明了14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萨克斯。1849年,阿道夫·萨克斯获得了拿破仑三十颁发的“荣誉勋位团”勋章,这为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音乐界奠定了显赫的地位,他被誉为欧洲的天才。

1851年,阿道夫·萨克斯取得了一项孔距为二十四键金属大管的专利权,此种金属大管被称为“萨克斯体系大管。1852年,比利时阿道夫-萨克斯(迪南)管乐器制造公司在布鲁塞尔成立,该公司根据创始人的名字与家乡命名取名为阿道夫萨克斯迪南,迪南乐器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单簧乐器,尤其是萨克斯和单簧管,其卓越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1853年,法国军队管乐团率先将萨克斯正式纳入乐器编制中,由于效果非常好,很快它便成为军乐队中的固定配置乐器之一。在军乐队中,萨克斯极大地发挥出自身介于铜管和木管之间过渡性音色的作用,使得木管声部与铜管声部可以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军乐队的演奏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自那时起,管乐团便成为萨克斯比较常见的合奏形式之一。

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比较晚,在中国清朝末期成立了第一支管乐队,开始象征性地使用萨克斯。辛亥革命以后曾一度消失,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在中国的舞厅出现过,新中国成立后萨克斯连同吉它等一批西洋乐器被视为不健康的乐器,禁止引进。到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在各种娱乐场所,以及各类传媒中频繁出现萨克斯。再加上国外的一些演奏家、乐团经常到中国演出,所以这种乐器也越来越受中国人民的喜爱。185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管乐队成立,由时任中国海关总务司的外国人罗伯特·德(Robert Hart)。到1864年,萨克斯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音域从超高音萨克斯风(Sopranino Eb)到倍低音萨克斯风(Contrabass Eb)依次排列,如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高音萨克斯(Soprano)、中音萨克斯(Alto)、C调萨克斯(C-Melody)、F调萨克斯(F-Saxophone)、次中音萨克斯(Tenor)、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e)、低音萨克斯(Bass)、倍低音萨克斯(Contrabss)等。
1866年,萨克斯的专利到期以后,欧洲各地掀起了“萨克斯风”大量的乐器制造者及乐器制造商纷纷改良并建立自己的萨克斯品牌,如当今享誉全球的萨克斯制造商Selmer及Buffet。因此,萨克斯在当年的快速发展也给如今萨克斯的成熟及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一次萨克斯键位的改革是由一位法国的乐器工厂发起的,他们在萨克斯的喇叭口出多加了一个键,让其低音音域在B的基础上延伸了一个半度——B。此后改良者们还在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e)增加了低音A键,让萨克斯的音域变得更为广泛。1887年,阿道夫·萨克斯在萨克斯原来的最低音‘B’键下,又增加了一个降‘B’键,并且在几个最低音且较大的键子上,加装上了保护键的半框架装置。
1900年以前,关于萨克斯的作品并不多,因为许多音乐家不知道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否长久的存在,所以许多音乐家并没有涉足萨克斯这一领域,但是在交响乐当中仍可以找到萨克斯的身影,并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拉威尔·莫索尔斯基的《图片展览会》等。1903年,德彪西为波士顿的霍尔夫人,一位特别富有的女人创作了一部中音萨克斯与管乐队的作品《狂想曲》,霍尔夫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萨克斯演秦家,她还请了丹笛、洛夫莱尔等著名的作曲家为萨克斯创作作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萨克斯在中国开始兴起,学习萨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而且在各类传媒及演出中,频现萨克斯的身影,其优美的音色也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所喜爱,加之国外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及著名的爵士乐团来中国交流访问,学习萨克斯的人愈来愈多,甚至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小学校园里,已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能够演奏萨克斯,到二十世纪末中国开始有厂家开始生产萨克斯。

1910年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兴起,萨克斯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萨克斯在爵士乐当中的丰富表现力令世人大为惊叹,从而也就奠定了萨克斯在爵士乐当中所占的绝对地位。爵士乐的最大特点是即兴演奏,在演奏中使强弱拍倒置,采取连续切分音的手法,使节奏变化无穷,音色上富有戏剧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镑深沉,既滑稽又富于伤感。萨克斯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特点方面,便适应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最大特点的需要。因此,即兴演奏也成为萨克斯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点。
萨克斯主要分成管体、脖管、笛头、哨卡、哨片。
图片 | 结构 | 简介 |
| 管体 | 管体是一个共鸣腔,由哨片发音使管体产生共鸣、震动而扩大音量。管身上多个有大小不同的开口并构造了其按键系统。现在的萨克斯通常都有22个键(也有23个键,加上了超G键)通过连杆控制一系列盖板的闭合或者开启改变了管身的长度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 |
脖管 | 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其最初的震动以达到理想效果,故其对于乐器的音色和音准影响很大 | |
笛头 | 笛头是乐器管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起到辅助发音的作用。笛头的材质与内部构造的变化直接影响哨片反应的敏感度和乐器所发出的音色效果 | |
哨卡 | 主要作用是把哨片和笛头紧密结合在一起,好的哨卡还可以提升哨片的震动,让音色更有磁性声音更饱满 | |
哨片 | 大部分的哨片材质均为芦竹,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切割方式,从而改变哨片的振动并增加哨片更多的使用方向。此外,哨片还可使用塑脂制作而成,其相较芦竹制成的哨片使用寿命更长,生产可控性更高 | |
参考资料: | ||
萨克斯主要分为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
| 高音萨克斯 | 一般为直管,略有曲颈或者形似中音萨克斯,该类型萨克斯有着较大音量,故具有较强穿透力,但由于其管身一般较小,故其高音部分较难控制音准。此类萨克斯通常为降B调,常用于独奏 |
| 中音萨克斯 | 萨克斯中最具代表性,且古典乐合奏中最为常见的种类。其按键的距离合适,对于气息以及嘴部控制的要求较低,故常为初学者进行学习、演奏的萨克斯。这类萨克斯常为降B调,较少在独奏中出现,并常成为管乐队中萨克斯声部主力部分 |
| 次中音萨克斯 | 爵士乐中核心组成部分,其从外观上看稍大于中音萨克斯,并在弯脖的前段增加了一个弯曲。该类型萨克斯的音色稳重且温和,并在管乐队中常作为辅助角色,其常为降B调 |
| 上低音萨克斯 | 较少的出现种类,其体积与重量均为中音萨克斯的两倍,故较少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其常为降E调,并凭借浑厚低沉的音色在爵士大乐队或者萨克斯四重奏中发挥作用 |
参考资料: | ||
萨克斯拥有高音区、中音区以及低音区三个音区。高音区高亢明亮,极富穿透力;中音区婉转动人、 优雅柔和,低音区浓厚低沉,带有一定的金属色彩。萨克斯因为其曲风的多变和音色的多元,适用于各类音乐风格和音乐场合的表演,在很多的音乐表演中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比如,爵士队、轻音乐、摇滚乐等,在一些摇滚乐中也有使用。除此之外,萨克斯还能在一些高雅的音乐场合出现,比如交响乐中的管乐衔接也是其发挥自身实力的场地。结合萨克斯的发展历史来看,萨克斯最初应用于军乐合奏中,后又因为其多元化、气势磅礴的音色,成了大型音乐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应用于古典音乐的交响乐团、歌剧等正统音乐场合演奏中。除了大型演出,在一些音乐餐厅、私人舞会等室内音乐场合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萨克斯的应用,其悠扬、柔和的音色,能够让餐厅或舞会的整体氛围变得温馨浪漫。
风格
由于古典萨克斯与流行、爵士萨克斯的笛头材质以及吹奏口型要求不同,故在萨克斯的音色表现力上均有着较大差异。其中,古典萨克斯笛头使用胶木,吹奏口型要求形成柱状吹奏,音色更加圆润,在音乐处理上也要求演奏者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感情进行吹奏;而爵士萨克斯多采用金属笛头,流行、爵士萨克斯也多利用舌头将气压压扁,从而增加音色的弹性及表现力,在音乐处理上对于演奏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多,富有个人色彩。
萨克斯馆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结合后期制作的角度来看,萨克斯的制作主体虽然是铜金属材料,也具有铜乐器的力度感,不过无论是在具体的设计结构上,还是在实际的发声原理,或是在具体表演的指法方面都和双簧管比较类似,因此也具有双簧管的抒情性,所以整体来看萨克斯具有比较好的音乐表现力,这也正是其多元属性与多元功能的基础所在。基于此,萨克斯在音乐表现力上,既具备铜管乐器的张力,同时又拥有双簧管这类木管乐器的指键系统,能够表现木管类乐器的泛音超吹。
萨克斯的演奏姿势主要分为站姿演奏以及坐姿演奏。对于站姿演奏,演奏者需要将双脚分开至与肩同宽,端正头并挺直胸膛,使得演奏者整个身体处于不松垮的自然放松状态,而两肘也应自然下垂,将萨克斯底部放置在大腿右侧以及根部旁。此外,演奏者还应使用适中长度的吊带,使得笛头恰好处于空中。对于坐姿演奏,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都应该端正坐在椅子上,并将双腿稍微分开,使得膝盖、小腿与地面自然垂直,同时吹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应将萨克斯放置身体右侧,上部分身体自然微微前倾,不可弯腰驼背。
技巧 | 简介 |
吸气 | 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前胸、后背、腰部、腹部都同时向外扩展,上身保持自然放松状态,从而使得在肺部形成的气可以流进萨克斯中。这种腹部、胸部结合吸气法,会让形成的气达到最大,演奏作品时的节拍也能和气息控制良性适应 |
呼气 | 在萨克斯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首先从丹田中吸取充足的气,并通过腹肌以及薄膜的压力将气转化为平稳自然气柱,从而使得萨克斯中空气柱处于自然且松弛的振动状态 |
参考资料: | |
技巧 | 简介 |
单吐 | 演奏者将舌头放置在哨片尖部偏下一点,并将舌头向后一收,此时气流快速进入萨克斯中哨片振动发声,发音留有余音,一吐一音 |
双吐 | 在单吐音基础上利用舌尾阻断气流 |
超高音 | 演奏者需将气与舌头、口腔灵活切换,且要注意保证尚雅和含笛头位置的完美配合;其次,演奏者应将笛头紧贴在牙齿上,使得气息集中有力且能快速切换;第三,演奏者还需要控制唇部以及口腔肌肉的灵活性,从而加快哨片振动频率 |
断音 | 没有余音,是演奏者发出吐音后迅速用舌头堵住声音,过程需注意不能有较大的舌头动作 |
回旋音 | 一个色彩技巧,不常用。使用这个技巧时气息一定要保持流畅,在原味音的基础上快速上跨大二度音(或小二度)后快速回至原味音再下挎下方一个二度音最后快速返回至原味音 |
连音 | 对于音符较多的连音,首先需用舌头轻轻吐音,后面则用控制的气息以及运指完成连音,其中,向上的连音需适当加重力度,向下的则需适当减轻力度,不可加力 |
参考资料: | |
古典音乐历史悠久,其艺术表现细腻并具有深刻的情感理性传递能力,而萨克斯本身庄重深沉的音色与古典音乐极为贴合,形成的古典萨克斯音乐音色醇厚磁性、庄严质感。

萨克斯由于自身音量较单簧管要响许多,在发展早期并不受古典音乐家欢迎,仅某些乐曲中偶有独奏片段,交响乐队编制中往往也仅有1位萨克斯手。1870年,法国军乐团首次使用萨克斯,大大促进了萨克斯在古典演奏的发展及应用。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把萨克斯也加入到交响乐中,最为著名的曲目莫过于美国作曲家格什温(G.Gershwin)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爵士乐的最大特点是即兴演奏,萨克斯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特点方面,便适应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最大特点的需要。

二十世纪的美国,爵士迅速崛起,萨克斯在其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二十世纪早期,爵士大乐团的前身-摇摆大乐队,风靡着整个美国。萨克斯也是在那个黄金时代被使用在大乐队里:比如在1920年,艾灵顿公爵乐团(Duke Ellington Orchestra)开始使用萨克斯乐手并让他们从伴奏乐器逐渐转向独奏乐器。1930年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如莱斯特.洋(Lester Young)、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著名的爵士乐萨克斯手,奠定了爵士萨克斯在爵士乐团里不可替代的位置。
1980年代开始后,以美国演奏及作曲家肯尼·基(Kenny G)为代表的大多数萨克斯演奏家开始活跃于世界各地的流行乐坛,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肯尼·基亦是当代世界上唱片销量最高的独奏乐器演奏家之一,他的作品广为流行,为萨克斯于世界各地的普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后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电声乐团中,萨克斯被作为独奏乐器或伴奏乐器来使用。就像熟知的日本80年代当红女歌手河合奈保子(Kawai Naoko)和90年代的大黑摩季(Ohguro Maki),在她们的歌曲里经常用萨克斯来伴奏或合奏。像后来被广大中国听众熟知的邓丽君,也在她的乐团里配置了萨克斯,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
照片 | 姓名 | 简介 |
| 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 Joseph Adolphe Sax) | 萨克斯的发明者。阿道夫是一位锐意的乐器制造者,擅长黑管和长笛演奏。他最初的设想是为管弦乐队设计一种低音乐器,比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吹奏灵活并能适应室外演出。他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改进,以自己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型乐器 |
| 柯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 | 第一位重要的男高音萨克斯演奏家,他仍然是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有《Body and Soul 》 他五岁时就开始钢琴课,七岁时换成大提琴,两年后就开始了男高音。霍金斯与蓝调歌手一起直到1923年6月,在背景中创作了许多唱片,偶尔听到有关乐器的记录。离开史密斯后,他在纽约与WilburSweatman短暂演绎,并于1923年8月与FletcherHenderson进行了第一次录音。当享德森于1924年1月成立永久乐团时,霍金斯是他的明星男高音 |
| 肯尼·基(Kenny G) | 美国萨克斯演奏家,他的音乐风格属于爵士乐中的柔和爵士类型,代表作有萨克斯曲《回家》 肯尼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初期曾参与一些著名乐队的演出,1981年开始单飞,1986年成名,1994年获得葛莱美奖。截至2003年,他的专辑发行量在美国已经超过4800万张,使其成为美国史上专辑销量第二十五位的艺人 |
| 尹志发 | 笔名华乐,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歌舞团作曲,萨克斯独奏演员。1991―1996年间撰写了《萨克斯管自修教程》初、中、高级三册,《萨克斯管爵士演奏教程》《萨克斯管音阶练习》《萨克斯管和弦音阶练习》等书籍 自幼学习演奏单簧管,师从于哈尔滨歌剧院的于田、沈阳音乐学院的周泰等老师;1975年考入七台河市歌舞团,曾多次获省市音乐会独奏奖;1978年向黑龙江省音协主席汪力三老师学习作曲;1980年向中央歌剧舞剧院女指挥家郑小瑛老师学习指挥,1983年向前苏联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别斯阔夫老师学习萨克斯演奏及爵士乐编曲、配器和爵士音乐理论等;198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1991年毕业并考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歌舞团 |
| 伍迪 | 中国北京太合音乐集团的签约艺术家,华语金曲奖华人杰出演奏家,代表作有《爱的旋律》 他曾得到中国著名音乐演奏教育家顾鹏、美国密执安大学著名萨克斯风演奏家John and endson及弗吉尼亚大学教授从Chairls West的指导。曾担任过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音乐总监及鸟巢首届中国电影人春晚音乐总监,先后在全国100余城市巡演,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奖项,被誉为“中国乐坛萨克斯风演奏的领军人物” |
《回家》 | 由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在1989年创作的一首单曲,为高音萨克斯管代表曲,这首《回家》通过清纯悠扬的清音效果让人仿佛有了回家的感觉 |
《茉莉花》 | 该曲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都被演奏过。曲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的再现出来 |
《巴比伦河》 | 一首欧洲经典歌曲,1970年由德国著名歌手波尼姆进行了翻唱,它的萨克斯演奏,为人营造了一种轻松、恬静意境,让人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小溪、绿野等各种没有好的事物,勾起人们对家乡德国怀念之情 |
《我心永恒》 | 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曲谱由詹姆斯·霍纳和威尔·詹宁斯编写,1997年12月发布,由加拿大流行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但是它的萨克斯演奏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将人带入到那个充满爱情的世界里 |
参考资料: | |
萨克斯能够在强弱音区自由转换,流畅自然跨越多个音域,从而能够很好进行情感的表达,这是很多乐器都不具备的优势特点。在古典音乐家演奏中,萨克斯因为其独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发挥空间及创造者。阿道夫·萨克斯先生也正是借助古典音乐的影响创造了萨克斯这个颇具个性魅力的乐器。萨克斯一经问世,很多的创作者就将其纳入古典音乐的创作中,特别是著名歌曲《圣歌》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这首作品中,萨克斯的个性魅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凸显,其曲风的宛转悠扬,获得了很多听众的喜爱。
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作为来自于国外的西洋乐器,其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艰难,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这一西洋乐器,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萨克斯开始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从稚嫩的枝芽发展成结实的树干,开花结果到硕果累累,深受人们的喜爱。萨克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非常流行,对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史缩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萨克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很多的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开始研究如何将萨克斯引入到流行曲目中,这使得其娱乐性和专业性得到了融合。此外,萨克斯的演出不局限场地,既可以登上高雅的交响乐舞台,也可以在一些小规模的娱乐场所,比如酒吧等进行表演。美国电影中更是加入了很多的萨克斯元素,使其娱乐性得到了真正的凸显,很多著名好莱坞电影都将萨克斯作为其主题曲变奏的重要伴奏,使萨克斯的影响力得到了专业性的提升。
萨克斯在传入中国以后,给中国音乐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非常迅速地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中,我国许多著名的民族乐曲已经被改变成为萨克斯曲。例如,《茉莉花》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地再现出来,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美丽、清秀、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锤等重金属的敲击声,萨克斯本身的声音悠扬清亮,把乐曲中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质柔和不显刺耳,急剧富有穿透力。《茉莉花》自古以来一直流行于全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通过《茉莉花》改编为萨克斯曲,完美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现了男女之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