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梁文道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文学工作,并先后发表多本出版作品。从1998年开始,梁文道就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足迹遍布文学界、媒体界、教育界等。1999年,梁文道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并转行媒体,他曾在多个电视电台媒体亮相主持,包括:香港新城电台、香港商业电台、香港电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中央电视台等等。梁文道在国内文化界影响广泛,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梁文道在内地的第一本书《常识》,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公民阅读的一个标志性读物。2018年,梁文道在蜻蜓FM上线音频节目《八分》。
梁文道代表作品有《常识》《我执》和《一千零一夜》等,曾获得新周刊2008电视榜最具知识分子情怀主持人、2009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和"年轻的选择"2016优酷盛典十年文学影响力奖。
人物经历 童年启蒙 1970年12月26日,梁文道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香港家庭,梁家不富裕,父母皆要出外工作,无力照顾孩子,所以在4岁的时候,梁文道就被抱到台湾,交给外祖父母抚养。梁文道说:“对老人家来说,有个孙仔跟他们生活是一件开心事,因此他们把我照顾得好好。”外祖父教梁文道看了很多书,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四书》等等。
青年求学 1983年,梁文道认识了一位爱看书的朋友,是这位朋友最早推荐梁文道读川端康成,在他的影响下,梁文道开始读起殷海光、胡适、罗素等等。初中时期,梁文道因为“破坏学校公物”和“涉嫌参加黑社会”等罪名被学校开除。此后,没有高中敢收留梁文道,1986年,梁文道回到香港读高中。
1988年,梁文道开始了投稿生涯,他的第一篇文章寄给了《信报》,此后梁文道成了专栏作家。当时,香港文化圈里正流行笔仗,他不满意《信报》评论家的文章,直接写评论回应。梁文道记得打笔仗时的年少轻狂,在香港,他骂了许多人,甚至还因此交了要好的朋友。
高中时期的梁文道,常常逃课,成绩很糟糕,同时开始加入到社会运动的队伍中去。1990年,梁文道到美国游历了一年,随后回港才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梁文道在香港中文大学,常常发动同学反对学生会,并有“学生会克星”的绰号。另外,梁文道还组织过乐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念哲学系的梁文道,最后只以三级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而后边的研究生时期也全靠几个老师力荐才得以入学,但他还是因为在外边工作太多,最后放弃了学位。
媒体生涯 梁文道的文学生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评论和文化批评等多个领域。他出版的小说作品如《常识》和《我执》等,在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在文艺、时政等评论中用其既利落又循诱的表达方式为大陆的公众传达观点和思考。
1999年,梁文道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知识分子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常任嘉宾,节目中其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思维,拓展了内地和海外华人有别于官方的传统思维观,使得《锵锵三人行》成为中国大陆很受知识分子推崇的谈话类电视节目,豆瓣评分达到了9.6分,而梁文道与窦文涛和许子东被称为凤凰卫视的“言论铁三角”。
2001年,他跟一群朋友一起在香港土瓜湾牛棚艺术村内成立了牛棚书院。书院以社区学院的形式,开设哲学、艺术等课程,并且不定期邀请学者、媒体人前去讲课。
2006年,梁文道与友人创办“上书局”,这家小型出版社在第二年七月香港书展才大肆出书,甚至梁文道亲自下场,在书展摊位上高声叫卖,而其他时候却默默无闻。
2007年,梁文道开始主持《开卷八分钟》。这是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在八分钟的时间里,梁文道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一本书。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节目做了八年,为读者推荐了上千本好书。“我在做的始终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讲,叫做读书人,或者现在讲叫知识分子想做的事情,以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以自己所具有的理性分析思考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搭起一个平台,去推进一些议题,希望它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
2008年,梁文道加入凤凰卫视资讯台“凤凰观天下”系列,每周四推出《文道非常道》,纵论东西文化冲突、世界最新文化现象及热点文化事件等。
2015年1月份,《开卷八分钟》正式宣布停播。《开卷八分钟》打破记录,成为了播出集数最长的读书类电视节目。节目的结束并未让梁文道感到不舍,“我从来没有不舍过一个工作的结束,或者完成一个职业的离开。有什么事情是不结束的?人都会死,何况一个节目。”梁文道语气平缓,“对于一个窄众的文化节目,新媒体可能是更适合的平台”。那时候,他已经在筹划理想国的一个影像计划,也就是今天大众熟悉的《看理想》。
梁文道除了常在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中分享他对文学、艺术和社会现象的观点外,还活跃于社交媒体,通过博客和微博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并分享他的思考和观点。
2008年5月初,在香港的一家寺庙里,梁文道静心了一周。“我们早上起来,先行禅。行禅一个钟之后,坐禅一个钟,再吃早饭。吃早饭是这样,观赏食物,用钵吃饭。跟着再去行禅,坐禅。坐禅完之后再小参,见师父。小参完之后再吃饭。过午就不食了。就这样不停地行禅、坐禅。到晚上会有一个开示,也就是讲经,我们听经。”梁文道曾告诉窦文涛,那是他平生最快乐的一个礼拜。
教书育人 除了作为作家和评论家,梁文道还曾任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客席讲师。此外,梁文道还曾做客东莞“市民学堂”,以“纸本书籍消逝之后的阅读”为主题进行演讲。
人物关系 梁文道的外祖父是一位的老学究,爱看书,也保持着很多古人的礼仪。儿时的梁文道非常淘气,喜欢惹是生非,外祖父说:“只要你坚持读书,其他的我可以不管。”外公对他的刻意栽培,教他看《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四书》等,令他从小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梁文道称:“是外公令我学会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基础教育及价值观。”
窦文涛,梁文道搭档之一,祖籍山东章丘,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1998年4月,窦文涛推出闲谈节目《锵锵三人行》,梁文道在该档节目中多次与窦文涛同台合作。在窦文涛请假时,梁文道也曾为其代班。在采访中,梁文道曾评价窦文涛才是真正的主持人,与之相比自己并不专业,在他看来,窦文涛骨子里是晚明江南文人的性格。
许子东,梁文道搭档之一,是香港的一名中国文学学者和主持人,出生于上海的书香世家。许子东曾与梁文道担任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高收视王牌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嘉宾主持,把学术融入日常话题中。据报章资料,许子东曾害怕上电视,但在朋友梁文道的游说下,认为《锵锵三人行》是一个可作学术角度界入的节目,于是同意参与。在此节目中,梁文道、窦文涛和许子东三人常侃侃而谈,梁文道认为两个人聊会很累,三个人就很轻松,不用抢着说话;许子东则认为其他节目都是说给观众听,他们是聊给自己听。
主要作品 代表作 常识2009-0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梁文道2009年前后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语言风格犀利,论述简洁有力,对待问题的分析往往切中肯綮,书的内容涉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封社会诸多问题。书里面对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思考和讨论引起读者深思,作者旨在引发读者独立思考,换个角度看世界。 我执2009-04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执》是梁文道的一部散文随笔集的作品,内容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写了他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织。从日常生活、疾病经历、文学艺术、信仰感悟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的诸多方面和读者对话。文风清新自然,体贴入微,给读者启迪。其他作品 内地出版作品作品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常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噪音太多》
花城出版社
2009年3月
《我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读者》
法律出版社
2009年9月
《我读》
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1月
《我读2》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11月
《我读3》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6月
《我读4》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4月
《味道·第一宗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年1月
《味道·人民公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年1月
《味道·味觉现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3年1月
《关键词》
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
香港出版作品作品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弱水三千 梁文道书话》
UP Publications
2006年
《读者 梁文道书话Ⅱ》
上书局
2008年7月
《味觉现象学》
上书局
2007年7月
《访问 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
上书局
2009年7月
主要思想 创作方面 在节目中,窦文涛谈道,很多情况下,许多好的作品都没有太多准备,也没有充分的条件,都是被逼出来的,而梁文道也提出,其实在作家行业里也一样。梁文道说,自己写东西那么多年,很多人都会问:你灵感怎么办。但你如果是职业的,你还讲灵感,那么你就完蛋了,就是你职业的人是没有资格讲灵感的。
评论方面 对于音乐
梁文道说,比起大众更耳熟能详的音乐部分,他更关注于作者自身的文艺趣味、音乐口味的来源,他们的知识养分以及对电影跟其他门类艺术的爱好等。
对于知识
在知识付费、“拆书讲书”冲击A股上市的今天,“讲书荐书”开山之人的梁文道更加明了一种状态:项目不生不灭,商业不垢不净,流量不增不减。他说:“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
对于昆曲
在看理想的节目《唯美梦境六百年》中,梁文道在了解过昆曲后,评价晚明的中国文人们就已经给现代戏剧美学打下了基础。梁文道认为,昆剧作为百戏之主,非常好地凝练了中国戏剧舞台的一个美学特征——极度的简约,在明代的大环境下,昆曲已经不只是一种戏曲艺术了,还跟催生它的所有诗词、书画、园林设计、建筑以及各种工艺,形成了一种整体,而使得整体能够被统一起来的东西,就是一个字——雅。
对于表演
梁文道评价,通过表演让观众感觉到力量,就像在一个舞台上创造另一个世界。他认为演员演戏会很有满足感,因为每次演出都好像带着全部的观众去做一场梦或者进入另一个世界。
创作特点 语言深刻,富含博爱 作为一名文化评论家、历史学家以及作家,梁文道的文章和言论简介平实,通俗易懂,并且充满了博爱精神。在梁文道的散文中,读者可以频繁地看到他对于文化的思考。澎湃新闻称,梁文道从历史文化中进行思考, 对于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
针砭时弊,话题广泛 澎湃新闻还提出,梁文道的时事评论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政治、娱乐、社会、文化、体育、电影、音乐等方面,他善于旁征博引,善用逻辑推导式的说理方法,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他的评论特点鲜明,有很深的文人烙印,思想性很强,但是又与他文章浅显易读的一贯风格并行不悖,给读者新奇快感之余,又容易让其接受自己的观点。优秀的时事评论者除了要做到文笔通达、针砭时弊以外,还需要具备知识分子情怀 。 梁文道 “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会停下来,对所有事物及观念更加开放的人,自己不停改变之余,亦可以改变他人” 。梁文道的这种积累、追求与担当,正是使其时事评论具有 “ 宇同察之魅 ” 的一个重要原因。网友们认为,与许子东的博学多知相比,梁文道显得轻松俏皮;与窦文涛的俏皮滑稽相比,梁文道又显得博学开阔,他身上洋溢着中西交融的独特气质。
反潮流的稳定与平静 梁文道曾在采访中对自我定位:“我是一个媒体人。媒体人应该保持警觉和好奇,但不轻易表明立场。”《风尚志》杂志认为,作为媒体人的梁文道在大众与知识界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虽然反潮流,但梁文道的讲述又迎合了这个时代的情绪:人们疲于奔命、焦虑不安,需要温和声音的抚慰,需要从书中寻找生活的答案,即使他们不愿意拿起一本书来阅读。他参与创办的知识分享品牌看理想也有类似的气质,梁文道说:“刚做《看理想》的时候,我们刻意让流量增长得慢一些、稳定一些。看理想是给一部分人看的,不是给所有人看的,我们无法讨好所有人。”梁文道想做的事和电台、电视、自媒体都不一样,在南方周末的专访中,他表示想通过节目分享价值、观念、文化和品位,让中国的文化更丰满一些。
成就与影响 主要荣誉 2009年3月18日,梁文道获得新周刊2008电视榜最具知识分子情怀主持人。
2009年12月12日,梁文道获得2009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获奖时,易中天提出的获奖理由是:他一人两岸三地谈,重申《常识》,固守《我执》,经常《锵锵三人行》,每天《开卷八分钟》,大步《走向2010》。从学者到电视人,从公共知识分子到散文作者,他打通了从方寸书斋到大千世界的通路。他既有传媒的敏锐,又有社会学家的通透,更有难得的跨界思维和换位思考,文字优美、观点独到,知识面超宽,既关注社会又保持距离,是与现代传媒水乳交融的新知识分子的代表。
2016年12月21日,梁文道获得"年轻的选择"2016优酷盛典十年文学影响力奖。
大众影响 在写作出版界,梁文道曾是畅销的保障,2009年《常识》一上架就卖出几十万本,《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上也有过他的长期专栏。
70后80后们,大都是通过《锵锵三人行》《文道非常道》等电视节目认识了“老梁”,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做了1900多集,温和、理性地提出独立观点,知识面较广泛。在许多人眼中,梁文道代表了那个时代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更年轻的90后00后们爱上“道长”,则是因为“看理想”的文化网综,《一千零一夜》和《圆桌派》有不少观众都一集不落,现在播客圈的顶流《八分》播放量也达到了六千七百多万。《一千零一夜》的原则是: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因为是深夜读经典,不少粉丝称梁文道是“夜行中涤荡灵魂的读书人”。
2023年5月13日,第五届PodFest China播客节上,52岁的梁文道作为《八分》主播受邀上台,在现场,他参与了一场“文化圆桌”对谈,获得了全场年轻听众的掌声与欢呼。
人物评价 梁文道曾经的搭档——主持人窦文涛十分佩服梁文道的知识量,曾称:“梁文道是渊博,我是浅薄。”
梁文道的好友之一的许子东曾评价梁文道近年态度陡变"包装"得当,在场知情者无不会心一笑。梁文道作为潜伏“公知”能全身而退,其身上有很多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许子东评价梁文道,说他是“虚伪的万人迷”,这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毕竟在重口难调的广大受众面前,不是谁都能做一个“万人迷”。
梁文道在获封“2008最具知识分子情怀主持人”后,评委们评价:“他是跨越诸多媒介的文化百足,亦是信息爆炸社会的布道者——他既是社会讲解员又是生活方式教师,既是文化道长又是知识传播志愿者——说话不温不火又立场鲜明的个人气质,已成为电视知识分子的标志风格之一。”
作家舒国治曾说:“香港有个梁文道,他写文章,论时情,观看世界皆有独造,我禁不住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同时也佩服有人能做得那么出色,那么妙。几乎可以说,他有一种傻,这种傻,这种专情,教他做恁多的事而不感到累。”
人物争议 《一千零一夜》是一档读书节目,首期节目中,梁文道走出南锣鼓巷地铁站,在北京昏黄的路灯下,来了一段追忆奥斯维辛的独白,讲一本名为《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的书。他这段节目争议最大,有观众认为,梁文道边走边讲,画面很凌乱,很不适应。梁文道一边诚恳地接受批评,一边解释着自己的主张。在《一千零一夜》成为了播出集数最长的读书类电视节目后,仍有网友争议:网站推广“标题党”,梁文道普通话不标准……“应该好好地坐在室内做节目,尤其是读书节目”。梁文道对此并不是特别在意。他知道节目难免曲高和寡,观众“不用多,有黏性,要稳定,而且你每做一个稍微有点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有人不认同。”
参演经历 作品名称
类型
导演
首播时间
相关照片
锵锵三人行
脱口秀
毕蜂
1998年
男人这东西
纪录片
黄真真
2004年
——
开卷8分钟
脱口秀
——
2007年
黑潮:逃港三十年风波纪事
纪录片
——
2007年11月29日
——
文道非常道
——
——
2008年
——
香港笔迹
纪录片
王贻兴
2008年2月11日
——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
纪录片
邓纯 / 张征
2009年2月2日
——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
脱口秀
谢徽
2015年6月15日
归来的局外人
纪录片
杜鑫茂
2015年12月21日
——
一千零一夜 第二季
脱口秀
谢徽
2016年12月26日
——
开腔
——
——
2017年
——
圆桌女生派
脱口秀
——
2017年3月1日
圆桌派 第二季
脱口秀
苏雷
2017年5月24日
未央歌
纪录片 / 音乐 / 历史 / 脱口秀
徐浩轩
2017年10月29日
——
文道说京都职人的故事
纪录片 / 短片
——
2019年9月26日
——
尔雅:包豪斯的革命
纪录片 / 脱口秀
谷云汉
2020年2月28日
——
一日谈
脱口秀
王嘉婧 / 陈碧君
2020年11月26日
——
角落的夜晚
脱口秀
谷云汉
2021年8月23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