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河间肃宁人(今河北沧州肃宁县),本名魏四,是当地的无赖。万历年间被选入宫中,改名为李进忠。天启初年改回魏姓,被天启帝朱由校赐名忠贤。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魏忠贤的:人物生平、为政举措、影响与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影视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魏忠贤

完吾

原名

魏四

别名

李进忠、九千岁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

汉族

出生时间

1568年

去世时间

1627年12月11日

终年

59岁

主要官职

司礼监秉笔太监

简介

熹宗即位后,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被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得到明熹宗的宠信,他与东林党展开了党争,魏忠贤得熹宗庇护,拉拢内外廷官员组成阉党,成功击败东林党之后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此后魏忠贤清除异己,打压迫害正直之士,扰乱朝纲。因此留下的官员都讨好奉承魏忠贤。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许多人以成为他的心腹或者爪牙为荣,为祸天下。浙江巡抚潘汝祯因为提出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而受到提拔,使得各地官员都相继为其建造生祠。魏忠贤还在朝廷上下都放置了眼线,并铲除异己,将其他人的功绩占为己有。之后魏忠贤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其行为也愈发张扬,不仅出行不遵守礼制,还赐予其族人官职和爵位。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崇祯帝继位。魏忠贤被贬谪凤阳祖陵,不久就下令逮捕他回来处置,魏忠贤于途中惊惧自缢而死,其余党亦被肃清。魏忠贤专政期间培养东厂,还组成了阉党。他利用税收不加节制地压榨百姓,最终使得明朝的统治腐化加重,对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明朝的军事边防受到极大影响,也对明朝后期军事连连失利起到了消极作用,从而加快了明王朝的倾覆过程。

人物生平

自阉入宫

魏忠贤,肃宁人,出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魏忠贤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是个不识字的无赖,每天游荡在街头,他擅长射箭骑马,但是喜欢赌博,沉迷于酒色。后因赌博欠债,愤而自宫,后改名为李进忠。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选中入宫,隶属于司礼监掌东厂太监孙暹(xiān),通过讨好他,魏忠贤进入了甲字库。

后来魏忠贤通过巴结大太监魏朝,做了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的典膳。魏朝在太监王安名下做事,多次在王安面前夸赞魏忠贤,因此王安对他也很好。皇太孙的乳母客氏,为人很有城府且狠毒,皇太孙很依赖她。客氏最初和魏朝是对食的关系,后因魏朝公事繁忙,魏忠贤便趁机和客氏互相私通。

受宠掌权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在一个月内相继驾崩,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魏忠贤和客氏二人受到明熹宗的宠爱,客氏在明熹宗称帝后的一个月之内就被封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也从惜薪司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且负责提督宝和三店,二人的家人也受到了恩赐。原本司礼任职的太监都要求识字,但魏忠贤因为朱由校宠任客氏的缘故被破例提拔。魏朝逐渐忍受不了客氏与魏忠贤愈发亲近,于是与魏忠贤开始争夺客氏。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要求客氏在魏朝和魏忠贤之间选择一人,魏忠贤被客氏选中。

明光宗死后,王安和诸大臣同受皇帝顾命。天启元年(1621年),明熹宗下诏赏赐客氏香火田,并且宣告魏忠贤治理皇祖陵的功劳。之后魏朝被魏忠贤伪造的圣旨分配到凤阳,魏朝在那里被魏忠贤派去的人勒死。魏忠贤和客氏的所作所为令王安感到不满。于是王安联合御史方震孺上疏,要求将客氏赶出宫中,皇帝不得已将客氏请出宫。王安还将魏忠贤狠狠的骂了一顿,让他改过自新。二人对王安怀恨在心。同年五月,皇帝命王安掌管司礼监,王安按惯例请辞,客氏趁机劝皇帝答应了王安的请辞,又和魏忠贤联手陷害王安将王安杀死,以魏忠贤的同党王体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提拔了自己的党羽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人,宫中的人都不敢反对他。客氏出宫后不久又被皇帝接了回来,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暘相继对明熹宗发起了劝谏,但都被皇帝斥责,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王心一因为再次提到此事就被贬谪到外地,还没有来得及弹劾魏忠贤。

祸乱朝纲

魏忠贤在王安死后更加的骄横,他暗中联系了前朝的大学士沈翭,在沈翭的帮助下成功使得皇帝同意自己选取有武艺在身的阉人进行训练。魏忠贤对这些阉人进行了枪炮训练,还组织他们在宫中进行操练。此外,魏忠贤还用歌舞和射猎等玩乐活动使得明熹宗每天都沉迷其中,因此受到了刑部主事刘宗周的弹劾。但明熹宗感到不高兴而想要处罚刘宗周,刘宗周在刘宗周在大学士叶向高的帮助下才免除了刑罚。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就建造庆陵一事对朝臣进行封赏,魏忠贤的弟弟和侄子也都因此被册封为锦衣卫指挥指挥佥事。同年,给事中惠世扬和尚书王纪一起弹劾大学士沈翭与魏忠贤、客氏互相勾结一事,但弹劾被驳回,二人因此被贬职并调往外地。不久后,初夏下起了冰雹,监察御史周宗建、修撰文震孟和太仆寺少卿满朝荐都上书进言,表示出现这样的异常是因为魏忠贤过于奸邪所导致的,三人因此被明熹宗下令革去官职。次年,魏忠贤将其心腹魏广微提拔为大学士。不久,御史郭巩在魏忠贤的示意下以勾结袒护奸贼,危害社稷安全的罪名弹劾周宗建、刘一燝、邹元标以及杨涟、周朝瑞等人保举熊廷弼一事,但最后不了了之。之后明熹宗下令准许魏忠贤和侯国兴的锦衣官一职可以世袭。

因此魏忠贤的行为愈发猖狂,他将内操军的人数增加至一万,自己还穿着甲衣在宫中随意走动。死在魏忠贤和客氏手中的嫔妃侍从众多,魏忠贤曾经伪造皇帝的诏令使明光宗的赵选侍自杀,客氏栽赃杀害了有孕在身的裕妃张氏,她还用计使得皇后张氏流产,因此明熹宗子女数量不多。之后魏忠贤受到皇帝的命令,负责掌管东厂事务。

报复东林党

明神宗在位时期不把朝政放在心上,很多时候都不翻看审阅奏章。此时朝廷的大臣们各自划分阵营,互相攻击推诿,以吏部郎顾宪成为首的党朋被称为东林党。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愈发膨胀,他们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凡是持有不同政见的人都被他们排斥在外,这些人被排斥的人合称“齐楚浙党”,于是他们主动攀附魏忠贤组成阉党与东林党展开党争。魏忠贤最初并不想得罪东林党,但在亲信的劝说下开始针对东林党,开启了党争。

天启四年(1624)四月,给事中傅櫆等上疏,诬陷告发内阁中书汪文言、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有罪,但在叶向高的周旋下,执掌镇抚司的刘乔一直没有给被关押在牢狱中的汪文言定罪。于是魏忠贤夺去了刘乔的官职,转而提拔自己的心腹代替了他。与此同时,御史李应升、刘廷佐和给事中霍守典分别上书弹劾魏忠贤的罪行,但却被魏忠贤伪造圣旨驳回。副都御史杨涟在同年六月上书弹劾了魏忠贤,表明了魏忠贤所犯下的二十四大罪行。魏忠贤对此感到恐惧,于是他在明熹宗面前哭诉,但明熹宗并不清楚事情的经过。之后在客氏和王体乾的劝说下,明熹宗反而安慰了魏忠贤,他将杨涟的奏疏打回并且斥责了杨涟。皇帝对于魏忠贤的包庇也引起了东林党的不满,于是纷纷上书斥责魏忠贤并弹劾他,魏忠贤凭借着皇帝的宠信将这些不服从于他的大臣全部贬官外放。魏忠贤还将中立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偏向东林党的内阁阁臣韩爌、朱国祯全部逼走,至此内阁被魏忠贤的心腹完全掌控。之后魏忠贤命令下属制作《点将录》和《天鉴录》来记录不服从他的人,便于之后展开报复,朝廷中的东林党也被魏忠贤全部拔除。

天启五年(1625年),御史梁梦环就汪文言一案再次对汪文言进行弹劾,把他抓捕入狱,阉党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对其严刑逼供,逼迫他说出污蔑杨涟等人的供词。汪文言坚决不屈服于他,最终被杀害。随后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被牵扯进熊廷弼一案后遭到弹劾,被捕下狱,在狱中先后被杀害。魏忠贤又下令杀了熊廷弼,并且将他的亲家御史吴裕中杖打至死。次年,魏忠贤又逼死了已辞官归乡的江浙籍人高攀龙,杀害了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东林七贤,之后他又听从霍卫华的建议,吩咐顾秉谦等相关人员编撰《三朝要典》用来诽谤东林党人。御史徐福阳请拆除东林书院以铲除党根。之后霍卫华还教导魏忠贤在边防上冒领功绩。魏忠贤的一系列举措导致朝廷中官员不足,于是他得以大肆提拔心腹,此后魏忠贤的爪牙遍及朝廷上下。

作乱天下

同年,魏忠贤因记功而被连提三级官职,封为都督同知。升职后,魏忠贤将其叔父魏志德任命为都督,提拔他的外甥傅应星担任左都督一职,又任命他的侄子魏良卿为佥书锦衣卫并主管南镇抚司事务。之后明熹宗下令将魏良卿册封为肃宁伯,吏部侍郎王绍徽请求追封魏忠贤的四世先祖爵位被皇帝应允。此外,魏忠贤假传圣旨,将阉党宦官刘应坤、陶温、纪邕派往山海关镇守用以收揽兵权。

天启六年(1626年),浙江巡抚潘汝祯上奏提出要在西湖边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并请求皇帝赐匾,想要以此讨好魏忠贤。皇帝欣然准奏,并为魏忠贤的生祠题写“普德”的匾额。于是魏忠贤将潘汝祯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因此各地的官员纷纷效仿,为魏忠贤建造生祠。建造生祠的费用也大多出自于民脂民膏或者官府经费,生祠所采用的土地则是直接强占百姓的土地或住宅,但是在当时没有一个人敢进行阻拦。一年之内,魏氏生祠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多所。次年五月,明熹宗在监生陆万龄的提议下将魏忠贤供祠于国子监,配享孔子,将魏忠贤父亲配享启圣公。

铲除异己

编修吴孔嘉指使与他有仇的族人吴养春的下人前去告发吴养春私自占领黄山,吴养春父子因此被抓捕下狱并死去。随后魏忠贤派遣主事吕下问和评事许志吉相继前往抄家,但二人手段残忍,伤及无辜。知府石万程不忍看到惨状,就出家为僧,因此导致徽州陷入混乱之中。在魏忠贤党羽的报告下,魏忠贤将扬州知府刘铎、新城侯之子锦衣卫王国兴、侍郎王之肕、吴县人顾同寅、孙文豸等人处死,并革去了主事徐石麒的官职。魏忠贤憎恨的人,如韩火广、张问达、何士晋、程注等已离职或者被剥夺官职甚至贬官充军、已去世者,魏忠贤还要去追究他们的贪污罪行,损毁其家族财产。若有魏忠贤偶然忘却之人,他的同党也会提醒魏忠贤想起,使得魏忠贤感到愤怒。

天启五年(1625年)—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不断集结人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阉党集团,魏忠贤的党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朝廷上下都将成为魏忠贤的亲信或者义子当做荣耀。魏忠贤在中央的内阁到地方的巡抚都安插了魏忠贤势力的人,方便魏忠贤监视全国的情形。魏忠贤对张皇后有所顾忌,于是安排人手陷害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管束下人不力,之后又伪造正宫旨意想要撼动皇后地位,但都没有得逞。因此魏忠贤又派遣顺天府的刘志选和御史梁梦环声称皇后并非张国纪的亲生女儿,并轮流弹劾张国纪的罪行。之后魏忠贤在王体乾的劝阻下停止了针对张皇后的行为。

天启六年(1626年)冬季,三殿建成。李永贞和周应秋上报表示这是魏忠贤的功绩,明熹宗朱由校根据这些功绩将魏忠贤封为上公,并赐予三等恩典。已经晋封为肃宁侯魏良卿,又被加封为肃宁公,按照魏国公的待遇领取俸禄。之后太监陶文、督师王之臣、刑部尚书薛贞都上奏向明熹宗表示建成喜峰隘口、山海关城、南京孝陵以及抓捕大盗王之锦、甘镇战争获胜等事都依靠魏忠贤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魏忠贤向明熹宗上报自己三年来的缉捕功绩,于是明熹宗对他进行了奖赏,因为魏忠贤功绩而受到任命的就有七人,他们分别被封赏为锦衣卫指挥使、同知和佥事。

百官献媚

天启六年(1626年)期间,魏忠贤将自己的亲侄子魏希孟提拔为世袭锦衣卫同知,任命外甥傅之琮、冯继先担任都督佥事一职,他的心腹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也被他提拔为蓟镇副总兵。魏忠贤所享用的称呼和衣制礼仪都超出了礼制规定的范围,其心腹掌控了蓟、辽、山西宣府和大同等重要地区,总兵梁柱朝、杨国栋等人每年都向他献上名马和珍宝。天启七年(1627年),魏忠贤将汪烧饼擒获了阿班歹罗铁的功劳占为己有,并且得到了赏赐,还将自己的族孙魏希孔等人和姻亲董芳名等人都提拔为官。客氏的弟弟客光先被提拔为都督,锦衣卫魏抚民被转任为尚宝卿。不久后,魏忠贤得到将领袁崇焕所报告的宁远战役的胜利消息后,派周应秋上奏请求册封他的族孙魏鹏翼为安平伯。之后三大工程完成,明熹宗进行论功行赏,他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封为东安侯,同时晋升魏良卿为太师,魏鹏翼为少师,魏良栋为太子太保。当时魏鹏翼和魏良栋都还是不会走路的婴儿,而魏良卿甚至代表天子祭祀南北郊祖廊,以及太庙。此外他还任命崔呈秀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但袁崇焕却没有得到赏赐。这些事情也引起了天下人的讨论,并且开始怀疑魏忠贤是否有篡夺政权的企图。

朱由校常年痴迷于木工,因此他对于处理政务感到非常的不耐烦,于是下令让魏忠贤等人自己处理,不必上报给他。所以魏忠贤的权利不断扩大,行事也愈发张扬,其出行时的礼制夸张,随行队伍就有上万人。魏忠贤所经过地方的文人士大夫都对其行礼,并且尊称他为九千岁。而客氏则在皇宫内定居,她不仅强行控制住了皇后,还随意打骂虐待嫔妃宫女。客氏偶尔从宫中回到住宅时,她随行队伍所采用的规格和皇上相近。魏忠贤本来没有什么才智,但在客氏和党羽的帮助下危害四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最开始是浙江巡抚潘汝祯提出要在西湖边为魏忠贤修建生祠,之后群臣纷纷效仿。御史刘植因为晚了一天上书而被革去了官职,济州路的胡世荣因为没有上书请求官职而被判处死刑,遵化路的耿如琪因为进入生祠没有祭拜而被处死。因此众臣为了讨好魏忠贤,开始在奏章中称赞他,其中包括了楚王朱华等皇族、丰城侯李永祚等功亲和尚书邵辅忠等朝廷命官,并因此受到了魏忠贤的恩惠。群臣的奏章中都用“厂长”来称呼魏忠贤,大学士黄立基等人起草圣旨时,也一定要说“朕与厂臣”,无人敢直呼其名。山东巡抚李精白画下出现的麒麟图像上报给朝廷,群臣都纷纷上书夸赞是因为魏忠贤的功德,上天才会送下麒麟。朱由校也赐给魏忠贤许多嘉奖,其诰命也效仿九锡文的形式。

最终下场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明思宗向来知道魏忠贤作恶多端,一边防备着他,一边隐忍不发。不久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明思宗将魏忠贤召至殿上,命宦官当众宣读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听后面无人色。十一月,明思宗将魏忠贤贬往凤阳安置,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魏忠贤知道自己终究会面临死亡,于是他和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的客氏旅店中上吊自杀。魏忠贤的尸体被挖出肢解,头颅被悬挂在河间府。

身后之事

崇祯帝朱由检处理魏忠贤的同时,他的同党也被清算。客氏在浣衣局被崇祯下令打死,她的儿子也被处斩,全家被发配。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被杀。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除魏忠贤和客氏外,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交结近侍19人,交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交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加上“漏网”57人,共计315人。这些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为政举措

东厂

魏忠贤掌管东厂之后,将东厂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并为对其进行管理。东厂的缉捕标准和审判标准都不明确,东厂人员也都不辨是非,行为粗暴。在东厂的帮助下,魏忠贤可以随意诬告他人,并且将看不惯自己的人全部处死。百姓如果在谈话中有得罪魏忠贤的内容,就会被东厂的官员擒杀,甚至被剥皮拔舌,于是人们走在路上只敢用眼神互相示意。辽阳人吴长春到妓女家里说了些冒犯的话,结果被东厂知晓后抓获。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用刑审问他并且夸大扭曲事实,说吴长春是间谍用来彰显自己的功劳。

阉党

东林党形成于明神宗时期,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并且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凡是持有不同政见的人都被他们排斥在外,这些人被排斥的人合称“齐楚浙党”,于是他们主动攀附魏忠贤组成阉党与东林党展开党争。魏忠贤指挥阉党对东林党进行诬告和弹劾,将不属于其势力或者反抗他的官员下放、革官或处死,东林党也在他的针对下逐步被铲除。铲除东林党人之后,魏忠贤不断集结人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阉党集团。魏忠贤的眼线心腹已经遍布朝廷内外,除了王体乾等太监之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30多人作为他的亲信和支持者。外廷主谋议的核心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称为“五虎”;而武将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称为“五彪”。此外,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他们则被称为“十狗”。另外还有一些人被称为“十孩儿”“四十孙”等。崇祯初年对“阉党逆案”进行清查,被查出来的阉党一共有258人,加上“漏网”的57人,共315人,由此可知阉党集团的庞大。

影响与评价

人物影响

政治

魏忠贤掌权期间积极培养势力,导致了阉党的形成与出现,危害了明王朝的统治。并且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斗争使得吏治混乱,影响了整个朝廷的风气,甚至众多官员以依附魏忠贤为荣,并且想尽办法讨好他,使朝中再无忠正之臣。之后魏忠贤掌管了东厂这一特务机构,利用这个机构坑杀大臣、谋害百姓。魏忠贤专政使得明朝的统治腐化加重,从而为明王朝的倾覆

经济

魏忠贤主持国事期间,不顾地方发生的灾害,反而还在连年增加税收和税目,百姓身上的负担不断增加。魏忠贤利用税收不加节制地压榨百姓,对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当时才诞生不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一个较大的打击,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军事

魏忠贤将自己的亲信全部派遣到边防的核心地区,以便于自己掌握兵权,但由于他的亲信几乎都不懂军事,因此不能给边防带来任何助力,甚至损害边防事业。并且魏忠贤这些亲信还中饱私囊,贪污军费,导致兵变的发生。同时魏忠贤本人还坑害将领,使明朝失去了熊廷弼这一得力将领,也使得明朝辽东地区的防卫岌岌可危,对敌军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这些举措也导致明朝的军事边防受到极大影响,也对明朝后期军事连连失利起到了消极作用。

人物评价

明朝崇祯帝朱由检评价魏忠贤的罪行应当被凌迟处死。

明朝作家朱长祚在《玉镜新谭》一书中写道,魏忠贤外貌气质出众,口才很好,但不识字,为人狡诈。

中国近代史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梁启超先生在《李文忠公事略》中将魏忠贤归类于巧言惑主,玩弄权力,剥削人民之辈。

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魏忠贤恶行滔天,令天下感到不齿。

现代作者姚晓华在其著作《中国名人速读》中称魏忠贤是祸乱大明的权奸。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鸿渊评价魏忠贤将明代宦官擅权推到了顶峰,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损害和负担。

人物关系

关系

简介

配偶

客氏,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

族叔

魏志德

侄子

魏良卿,封为宁国公

外甥

傅应星

傅之琮

冯继先

族孙

魏希孔

魏希孟

魏希尧

魏希舜

魏鹏程

姻亲

董芳名

王选

杨六奇

杨祚昌

轶事典故

魏忠贤掌权后害怕别人反对他,派东厂特务到处抓捕反对他的人。一天夜里,有四人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之后就开始唾骂魏忠贤,把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作声。那个人还没有骂完,东厂特务就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处,之后骂魏忠贤的人被杀死,另外三个人则被用金子来安抚他们,但是那三人都被吓得魂不守舍不敢动弹。

影视作品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片名

扮演者

1988

电影

《东厂喋血》

梁波罗

1993

电影

《杀人者唐斩》

倪大红

1996

电视剧

《新龙门客栈》

李立群

2002

电视剧

《英雄》

刘威

2006

电视剧

《三揭皇榜》

王刚

2014

电影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

倪大红

2014

电影

《绣春刀》

金士杰

2017

电影

《绣春刀2:修罗战场》

金士杰

注释

[a]

明代内府仓库

[b]

典膳:指官名,清代王府属官。

[c]

宝和三店,是皇帝在东安门外戎政府街上,开的六家店铺中的三个。

[d]

客氏的儿子侯国兴,客氏弟弟客光先和魏忠贤的哥哥魏剑都被提拔担任锦衣千卫一职。

[e]

客氏儿子

[f]

明代选侍是指选入宫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

[g]

吏部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

[h]

御史李应升就内操的事进谏,给事中霍守典因魏忠贤乞求祠堂匾额而进谏,御史刘廷佐以魏忠贤滥加荫封进谏,给事中沈惟炳以设枷锁进谏。

[i]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指使御史郭巩以勾结袒护奸贼,危害社稷安全的罪名弹劾周宗建、刘一燝、邹元标以及杨涟、周朝瑞等人保举熊廷弼一事。

[j]

东林七贤,即东林七君子,是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昇、周宗建、黄尊素等七人。

[k]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l]

本当寸磔,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

[m]

形质丰伟,言辞佞利,目不识丁,性多狡诈。

[n]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