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又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介于北纬33°42′~34°24′,东经113°03′~114°19′之间,面积4978.83平方千米。境内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2021年底,许昌市常住人口438.2万人。许昌市有41个少数民族,其中95%以上是回族。2021年,许昌市辖2个区、2个县,1个开发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东城区建安大道东段1516号。

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在今禹州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属河南省。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京港澳、许广、郑栾、盐洛4条高速公路交汇许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深高铁纵贯南北,311国道和三洋铁路横穿东西,京深、郑万、郑合高铁在许昌境内设许昌东、许昌北、禹州东、长葛北、鄢陵南5个站点。2021年,许昌市生产总值36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5%。2017年10月27日,国家住建部命名许昌市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0年11月,许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许昌市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人口、经济、交通、社会、文化、景区、友好城市、历史名人、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许昌市

别名

莲城

建立时间

1986年

面积

4978.8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北暖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

地理坐标

北纬33°42′~34°24′,东经113°03′~114°19′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南省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个区、2个县,1个开发区,代管2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411000

人口

438.2万人(2021年底常住人口)

GDP

3655.4亿元(2021年)

著名景点

大鸿寨景区

车牌代码

豫K

邮政编码

461000

政府驻地

东城区建安大道东段1516号

电话区号

0374

知名高校

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陶瓷职业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火车站

许昌东、许昌北、禹州东、长葛北、鄢陵南5个站点

名称由来

上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牧耕于此,故名“许”。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秦置许县。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历史沿革

隋朝以前

夏王朝建立后,许昌地域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在今禹州市)。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镇)、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属颍川郡。

新王莽时期,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时期,左队复为颍川郡,属豫州。许县、颍阴县、长社县、鄢陵县、阳翟县等属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献帝迁都许县(今许昌县张潘故城)。

三国魏时,仍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属之。许昌为三国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

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镇)。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镇)。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3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唐宋时期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强(今鄢陵县陶城乡)、鄢陵、襄城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县属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属之。唐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北宋初,置许州,隶京西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今禹州市)隶开封府。明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清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

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人民民主政府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今汝州市)15个县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

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2017年2月5日,许昌县撤县设区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

2021年,许昌市辖魏都、建安2个区,鄢陵、襄城2个县,1个开发区,代管禹州、长葛2个县级市;15个乡、60个镇和32个街道办事处;1600个村民委员会,923个居委会;11832个村民小组,市人民政府驻东城区建安大道东段1516号。

下辖行政区情况表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名

乡镇(街道)

下辖政区详情

411002

魏都区

14个街道和1个管委会

西大街道、东大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北大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桥营街道、丁庄街道、颍昌街道、文峰街道、新兴街道、灞陵街道、魏北街道、产业集聚区街道、东城区管委会

411003

建安区

4个街道和7个乡及7个镇

许由街道、新元街道、邓庄街道、昌盛街道、将官池镇、五女店镇、尚集镇、苏桥镇、蒋李集镇、张潘镇、灵井镇、陈曹乡、小召乡、河街乡、桂村乡、椹涧乡、榆林乡、艾庄回族乡

411081

禹州市

5个街道和2个乡及19个镇

颍川街道、夏都街道、韩城街道、钧台街道、褚河街道、火龙镇、顺店镇、方山镇、神垕镇、鸿畅镇、梁北镇、古城镇、无梁镇、文殊镇、鸠山镇、范坡镇、郭连镇、朱阁镇、浅井镇、方岗镇、花石镇、张得镇、苌庄镇、小吕镇、磨街乡、山货回族乡

411082

长葛市

4个街道和12个镇

建设路街道、长兴路街道、长社路街道、金桥路街道、和尚桥镇、坡胡镇、后河镇、石固镇、老城镇、南席镇、大周镇、董村镇、石象镇、古桥镇、增福镇、佛耳湖镇

411024

鄢陵县

12个镇

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陈化店镇、望田镇、大马镇、陶城镇、张桥镇、彭店镇、只乐镇、南坞镇、马坊镇

411025

襄城县

10个镇和6个乡

城关镇、颍桥回族镇、麦岭镇、颍阳镇、王洛镇、紫云镇、库庄镇、十里铺镇、山头店镇、汾陈镇、湛北乡、茨沟乡、丁营乡、姜庄乡、范湖乡、双庙乡

411071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个街道

长村张街道、龙湖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参考来源:

地理

地理位置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介于北纬33°42′~34°24′,东经113°03′~114°19′之间,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面积4978.83平方千米。

地质

许昌市构造位置为中朝淮地台西南部,IV级构造单元(华北拗陷构造单元),嵩箕穹褶断束。构造特征主要为褶皱和断裂。市境内断裂共有大小断层30条。按走向分为东西向、东南偏东向、西北向、西北偏西向和东北向4组。按断层性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性质不明断层。其中较大断层有禹州市磨街正断层和禹州市唐庄、郏县黄道至襄城及关山正断层。

地形地貌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平原面积3638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2.81%;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禹州市西北玩花台至扒村及西部磨街、官寺、唐庄及襄城县西南部的紫云、湛北乡(镇)等地,面积521.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0.43%;岗地中分为冰碛冰水岗地、剥蚀残岗地、坡洪积岗地、冲洪积岗地四大类型,面积836.8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6.75%。

水文

许昌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26条。

许昌市

清潩河发源于新郑市大隗山风后岭北,于长葛官亭乡入境,经市区转东南至建安区将官池镇入临颍县,又于平宁城南再入鄢陵县,至赵庄村南入颍河。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158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入境水0.27亿立方米,市境内支流有石梁河、小泥河、新沟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清流河发源于鄢陵县屯沟西,东南流入西华县,在李湾村入颍河。境内长13.1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市境内支流有老潩水、二道河、大浪沟等,均为季节性河流。北汝河发源于嵩县西南天息山,于襄城县十里铺乡入境,在丁营乡汇入沙河。境内长47千米,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属常年河。市境内支流有苇子河。在襄城县山头店建有大陈闸通过颍汝总干渠向市区供水。

土壤

许昌市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紫色土、红黏土、潮土和砂姜黑土6个土类,包括12个亚类、26个土属。

气候

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时间长短基本相同。春秋两季各2个月左右,夏季不足4个月,冬季长达4个半月。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C之间。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为27.2~27.4℃;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降水在季节分配上不均匀。许昌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历年年平均降水量在671.1~736毫米。冬季历年季平均降水量为30.3 毫米。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35.9毫米。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80.3 毫米。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59.5 毫米。历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666.5~1801.8毫米。历年12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蒸发量在80毫米以下,5月、6月、7月各月蒸发量在200毫米以上。日照冬季偏多,春季和夏季明显偏少、秋季正常。

许昌市处于大陆季风区内,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2.5米每秒。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

2021年,许昌市区域平均降水量112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4%,属异常偏多。(2021年7月19日07时至7月22日07时,全市最大过程降水量591.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41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07.6毫米。)

自然资源

  • 生物资源

许昌市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河南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动物135种。饲养动物包括兽类、禽类、鱼类、虫类;市境内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和水生类127种。

许昌市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坏后而大部分低山丘陵为草灌丛植初分类,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

  •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许昌市耕地有265354.51公顷;园地有8132.71公顷;林地有81846.18公顷;草地有6072.29公顷;湿地有82.5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有105461.4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有13857.0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有11162.42公顷。

  • 矿产资源

许昌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

截至2022年8月,煤市境内已探明煤的储量约36亿吨,多分布在襄城县西部、西南部,禹州市的西部、北部和南部,许昌县西部也有少量的煤。铝矾土分布在禹州市的方山、苌庄、浅井、鸿畅、磨街、鸠山、文殊、神垕8个乡镇。铁分布于建安区西部(磁铁矿)及禹州市的西北部(赤铁矿、菱铁矿)。许昌磁铁矿为大型矿床,位于建安区、长葛市、禹州市交界处,面积1000平方千米。硅石主要分布在禹州市北部,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马鞍山组,主要岩性为石英岩状砂岩。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禹州市角子山和灵山至蜘蛛山(诸侯山)两个矿区内。矿石为灰炭岩,矿床为大型矿。大理石主要分布于禹州市浅井乡大礴山和鸠山乡西北的朱耳山。白垩土分布于禹州市无梁镇、浅井乡一带。

  • 水资源

许昌市水资源先天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847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202立方米(按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38万计算),约为河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一半,仅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许昌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

许昌市境内有大型水闸3座,中型水闸34座;大型水库1座(省管白沙水库),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1座,总库容4.768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许昌段54公里,累计为全市供水11.12亿立方米,供水区域逾335平方公里,受益人口逾227万。

自然灾害

许昌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最为常见的是洪涝、风雹灾害,一般发生在6—7月份。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2003年9月起,持续两三个月的连绵阴雨天气形成的洪涝、风雹灾害,造成全市禹州市、长葛市、建安区、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6个县(市、区)大部分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0.42万人,因灾死亡2人,紧急转移366人,倒塌房屋1.3万间,受灾面积211.2万亩,绝收面积15.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

2021年7月19日18时20分至7月21日7时30分左右,许昌市遭遇强对流天气影响,全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暴雨、大暴雨的侵袭,暴雨造成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受损。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81205.92万元。

生态环境

2021年,许昌市全年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62天,PM2.5、PM10、O3、SO2、NO2和CO浓度分别为44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154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1.3毫克/立方米。

许昌市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许昌市常住人口为4379998人,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799人,增长1.69%,年平均增长率为0.17%。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12302人,占50.51%;女性人口为2167696人,占49.49%。0~14岁人口为976556人,占22.30%;15~59岁人口为2540786人,占58.01%;60岁及以上人口为862656人,占19.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5100人,占14.96%。

许昌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年龄

人口数

(人)

比重

(%)

总计

4379998

100

0~14岁

976556

22.30

15~59岁

2540786

58.01

60岁及以上

862656

19.70

其中:65岁及以上

655100

14.96

参考资料来自:

2021年底,许昌市常住人口438.2万人,城镇人口239.2万人,乡村人口199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4.58%。2021年,许昌市出生人口3.1万人,出生率为7.16‰;死亡人口3.5万人,死亡率为7.98‰;自然增长率为-0.82‰。

民族构成

许昌市有41个少数民族,其中95%以上是回族。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2个,民族乡(镇)3个,民族聚居村(社区)57个。

经济

综述

许昌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基础深厚,发制品、人造金刚石、烟草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许昌是中国最大的棉短绒生产基地,产量占中国市场的40%,纺织业规模达到150万锭。许昌是河南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食品工业产业带,食品加工业的总量在河南省居第三位,其中腐竹的产量居中国第一位。同时,许昌的汽车传动轴、低速汽车、蜂产品在中国都处于领先的位置。

2021年,许昌市生产总值36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0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912.8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1560.6亿元,增长7.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7%。人均生产总值83415元,比上年增长5.3%。

第一产业

许昌市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烟叶、蔬菜等。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辣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渔业以养殖鲤鱼、草鱼、鲢鱼等为主。

2021年,许昌市粮食种植面积675.08万亩,比上年增加1.2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89.66万吨,比上年下降4.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5.53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全年水产品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1%。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68.27万亩,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287.72万亩,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01.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

第二产业

许昌市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和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烟草4大特色产业,发展了智能电网、风电装备、新材料、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和20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一带10区20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

2021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2021年,许昌市建筑业增加值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50家,比上年增加31家。建筑业总产值221.9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

2021年,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7.1%。全市进出口总值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88.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3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全市新设外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8%,实际吸收境外资金8.71亿美元,增长3.1%。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旅游总收入83.23亿元。

交通

综述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位于新郑机场的主要辐射地,是豫中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铁路

许昌境内京广铁路、京深高铁纵贯南北,京深、郑万、郑合高铁在许昌境内设许昌东、许昌北、禹州东、长葛北、鄢陵南5个站点。

公路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京港澳、许广、郑栾、盐洛4条高速公路交汇许昌。311国道横穿东西;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许南(阳)、许扶(沟)、许开(封)、许洛(阳)公路、许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和许开(封)、许登(封)、许亳(州)高速公路在此交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截至2022年9月,许昌市以京港澳、盐洛、兰南、许广、郑栾、安罗6条高速公路为支撑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81.3千米,密度5.3/百平方千米,实现了各县(市、区)10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205.3千米,其中国道6条357.6千米,省道为17条847.7千米。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8608.7千米,其中县道1359.9千米;乡道2209.4千米;村道总里程5039.4千米。

许昌市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底,许昌市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48条;运营线路长度91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公里;运营车辆1014辆。

社会

教育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境内高等院校有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陶瓷职业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6所,普通高中38所,普通初中207所,小学805所,幼儿园1196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高等学校在校生6.87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3.97万人,高中在校生9.72万人,初中在校生20.33万人,小学在校生42.53万人,幼儿园17.69万人,特殊教育学生369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8885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4257.38万元。其中帮扶对象24956人次,资助资金2449.29万元;滋蕙计划共为1583名大学新生发放路费97.9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共为1422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2亿元。

科技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4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4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8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5家,河南省“瞪羚”企业6家。22项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7项。全市专利授权62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57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62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8件。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65个,其中医院112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374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93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19人,注册护士12124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6943张,其中医院20230张,乡镇卫生院4984张。

许昌市主要医院

名称

级别

地址

许昌市中心医院

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河南省许昌市华佗路30号

许昌中医院

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河南省许昌市前进路19号

许昌医院(原许昌县人民医院)

县级综合医院

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685处(套),人均场地面积2.38平方米。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得36枚金牌、43枚银牌和33枚铜牌。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其中,许昌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许昌市图书馆、禹州市图书馆、鄢陵县图书馆被命名为一级图书馆。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年末中心城区共有智慧阅读空间35座、电子图书借阅机108台、诚信阅读漂流屋41个。

许昌市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1.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97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6.6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5.2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3.92万人。全市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172.36万元,救助人次10.84万人次。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5082户,21992人,累计发放资金8610.8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225户,63688人,累计发放资金16695.1万元。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纳入易返贫致贫户6641户、19552人。

文化

  • 宗教

许昌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信教群众16.9万人,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445处,市县两级爱国宗教团体37个。

  •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

许昌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名称

分类号

类型

时代

地址

批次

许昌文峰塔

Ⅲ-347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

第六批

灵井“许昌人”遗址

7-0263-1-263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第七批

许由寨遗址

7-0277-1-277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第七批

刘庄遗址

7-0278-1-278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第七批

鄢国故城

7-0312-1-312

古遗址

东周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第七批

十二连城

7-0313-1-313

古遗址

东周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

第七批

汉魏许都故城

7-0328-1-328

古遗址

汉、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第七批

后汉皇陵

7-0617-2-101

古墓葬

五代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第七批

明周王墓

7-0620-2-104

古墓葬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第七批

兴国寺塔

7-1163-3-461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第七批

坡街关王庙大殿

7-1178-3-476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第七批

襄城文庙

7-1184-3-482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第七批

襄城城墙

7-1185-3-483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第七批

襄城乾明寺

7-1188-3-486

古建筑

明至清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第七批

天宝宫

7-1199-3-497

古建筑

明至清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第七批

许昌关帝庙

7-1206-3-504

古建筑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

第七批

禅静寺造像碑

7-1550-4-053

石窟寺及石刻

南北朝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

第七批

许昌文庙

8-0364-3-167

古建筑

明清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

第八批

参考资料: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末,许昌市共有4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昌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越调、钧瓷烧制技艺、药市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项目编号

类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级别

公布时间

越调(许昌市)

Ⅳ-27

传统戏剧

河南省许昌市

国家级

2008年(第二批)

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

Ⅷ-93

传统技艺

河南省禹州市

国家级

2008年(第二批)

药市习俗(禹州药会)

Ⅹ-60

民俗

河南省禹州市

国家级

2008年(第二批)

  • 特产

许昌腐竹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许昌县河街乡是腐竹的起源地。据考证,唐代《中岳颍川志》、元代《许州志》、明代《许州稗史》、清代《许昌县志》等许昌地区的史志中均有对腐竹原料选材、制作工艺等内容的详细记载。

钧瓷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禹州市神后镇。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加之烧制难度,“十窑九不成”,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荣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人瑰宝。

景区

截至2020年底,许昌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4家,其中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15家,2A级景区8家。

许昌市4A级旅游区名单

序号

景区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1

鄢陵县建业绿色基地

4A

2018年

2

灞陵桥景区

4A

2019年

3

鄢陵县金雨香草庄园旅游区

4A

2016年

4

鄢陵县唐韵生态旅游区

4A

2020年

5

鄢陵县陈化店镇花都温泉小镇

4A

2014年

6

鄢陵县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

4A

2017年

7

中国钧瓷文化园

4A

2015年

8

禹州市神垕古镇景区

4A

2018年

9

鄢陵县中原花木博览园景区

4A

2005年

10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4A

2007年

11

禹州市大鸿寨景区

4A

2013年

参考来源:

主要景点

  • 大鸿寨景区

大鸿寨景区位于禹州市鸠山镇境内,地处许昌禹州、郑州登封、平顶山汝州三市交界的重要地带。景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灞陵桥景区

许昌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占地162亩,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七号。灞陵桥景区由三国胜迹灞陵桥(又名八里桥)、许昌关帝庙及古典园林建筑组成。关帝庙内保存有三进院九殿一阁清代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青石小桥、山门、仪门、拜殿、汉寿亭侯大殿、春秋阁等。仪门前甬道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拜殿和春秋阁前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形成三个完整的院落。2013年,关帝庙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地处禹州市西南,是中原灵脉所在,三面环山,中为盆地。因陶瓷而兴盛,因钧瓷而名扬。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236条国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2018年,神垕古镇被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曹魏古城

曹魏古城坐落于许昌市魏都区,魏都区地处许昌中心城区,位于中原之中,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距离省会郑州仅8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总面积3.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坐落于护城河内,面积1.87平方公里。

  • 许昌文庙

许昌文庙,始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史上曾以“孔庙” 、“许州儒学”等称之,是供奉儒家学派创始人、文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中轴线保存有棂星门、青石照壁、戟门、东西廊庑和大成殿等主要建筑。

  • 钧官窑遗址博物馆

钧官窑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禹州市区钧官窑路北段60号。占地47000平方米。建于1991年6月。最大特色是馆内有宋代钧官窑遗址,是一座展示钧瓷文化的和钧瓷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许昌市

展开

友好城市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美国伊利诺伊州博灵布鲁克市

2005年5月,许昌市与美国伊利诺伊州博灵布鲁克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2

俄罗斯萨马拉州基涅利市

2007年9月,许昌市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基涅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3

韩国庆尚南道山清郡

2009年,禹州市与韩国庆尚南道山清郡缔结为友好城市

4

韩国蔚山广域市中区

2015年4月,许昌市与韩国蔚山广域市中区缔结为友好城市

5

保加利亚斯莫梁市

2015年8月,许昌市与保加利亚斯莫梁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来自:

历史名人

荀爽(128~190年),字慈明,一名谓。颖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东汉著名易学家。

荀悦(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城市荣誉

2009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许昌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0月27日,国家住建部命名许昌市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20年11月,许昌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