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县级市,由娄底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湘黔铁路中段,总面积183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涟源市常住人口为84.3万人,下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光蓝路西区54号。

涟源市地处雪峰山余脉,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市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属楚。秦朝隶属长沙郡。1951年8月,将安化县第三区、第四区大部分及蓝田市区和第一区一部分,湘乡县第九区、第十区,和邵阳县第十六区大部分合并,新建蓝田县。1952年8月,蓝田县更名涟源县。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行政区划不变。

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湖南东西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境内有1条高铁、4条高速。涟源市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在娄底五县市区中排名第二,形成了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是湖南省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第二产业为制造业,是湖南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全国知名煤机生产基地,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2022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35:48.6。

涟源市是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交汇之地,被誉为“湘军摇篮”,涟源湘剧、涟源珠梅“抬故事”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彭氏宗祠、世业堂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涟源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湖南省旅游强市”“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境内湄江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涟源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涟源市

英文名

Lianyuan City

面积

183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湘黔铁路中段

地理坐标

东经111°33′~112°02′,北纬27°27′~28°0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湖南省

所属市

娄底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431382

人口

84.3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617人(2022年)

方言

涟源方言

GDP

348.7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湄江风景区、涟源蓝莓谷生态园、南芙山庄、博盛生态园、飞水涯瀑布等

车牌代码

湘K

邮政编码

417100

政府驻地

蓝田街道光蓝路西区54号

电话区号

0738

火车站

涟源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ianyuan.gov.cn/外链

名称

因地处涟水河源头,故名。1951年由安化、湘乡、邵阳、新化四县析置蓝田县,治今市。1952年改涟源县,1987年改设涟源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春秋战国属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属长沙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沙国,辖13县,内有连道,县治龙城。今涟源部分境域属之。建平四年(前3年)封长沙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建置自此始。

东汉光武帝年间,国改郡,属荆州长沙郡和零陵郡连道、湘乡、益阳、昭陵4县。

三国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增设昭陵郡,属荆州衡阳郡和昭陵郡连道、湘乡、益阳、昭陵4县。

西晋沿旧制,昭陵更名邵陵;晋怀帝时,析荆、广2州置湘州,属湘州衡阳郡和邵陵郡连道、湘乡、益阳、邵陵4县。

南北朝连道县并入湘乡县,属湘乡、益阳、邵陵3县。

隋唐至宋元

隋初郡改州,长沙郡改为漳州,大业三年(607年),州改郡,属长沙郡益阳、衡山、邵阳3县。开皇九年,撤衡阳郡,湘乡、湘西、衡山3县合并为衡山县。

唐属漳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年)置道,潭州长沙郡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析江南道置东西两道,属江南西道漳州长沙郡和邵州邵阳郡湘乡、益阳、邵阳3县。武德四年(621年)析衡山县复置湘乡县。

宋属湘乡、安化、新化、邵阳4县及漳州长沙郡、邵州邵阳郡。太平兴国二年(907年)梅山瑶人起事,朝廷发潭州兵镇压。熙宁六年(1073年)湘乡常安、长乐2乡16里内析8里入安化县。

元世祖置行省、道、路,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天临路和宝庆路湘乡州以及安化、新化、邵阳3县。

明清时期

明初路改府,属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宝庆府安化、新化、湘乡、邵阳4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湘乡大兵之后,人烟稀少,朝廷下令江西移民充实。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七星移风山设汛守,名安远堡。崇祯十一年(1683年)刘高峰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墨溪为官兵所败。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驻攸县副将张先璧对抗总督何腾蛟,纵兵数万从新化窜至蓝田,沿途劫掠。

清顺治五年(1648年)冬,明将马进忠、牛万才等合众数十万,自常德溃退湘乡,分驻46里,焚掠3月。康熙三年(1664年),析湖广行省置湖南布政使司,下设4道,属湖南行省长宝道长沙府和宝庆府安化、新化、湘乡、邵阳4县。康熙四十五年(1645年)境内大旱,民众结队迁往四川营山县,自成一乡,取名“安化乡”。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石达开率太平军攻宝庆,湘乡县三十六、四十一等都分别在白石岩、云佳寨、铜鼓仑等筑寨防堵。同治五年(1866年)哥老会首领王青云率众在湘乡四十都、四十一都交界处起义,遭都团武装镇压失败。,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保留道,长宝道更名湘江道,属湘江道湘乡、安化、新化、邵阳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21日,国民党安化第五区党部与蓝田团防局发生冲突,酿成“蓝田惨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下27日,红六军团部和所属第16师和17师,由东坪进入新化县境内。28日下午,攻占新化县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省划为9行政督察区,属第六行政督察区的安化、新化、湘乡、邵阳4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湘乡、安化县部分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和湘中一支五团在湘乡县城会师,宣布湘乡解放。湖南设10专区,属益阳专区湘乡、安化2县和邵阳专区邵阳、新化2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2月,安化县第三、第四区及第二区部分,邵阳县第十六区部分,湘乡县第九、第十区,新化县第七区3乡合并为蓝田县,驻蓝田镇,属益阳专区;7月,蓝田县更名涟源县;11月,撤益阳专区,涟源县划归邵阳专区。

1953年4月,新邵县第五区塘湾、礼湾、峡山、内外4乡划归涟源县第十六区;7月,新邵县第七区甘溪、阳嗣、嗣岩、碉下4乡划归涟源县第一区。1956年,湘乡县十字乡和岩江乡部分划归涟源县小碧、杉山2乡;涟源县杉山乡41户并入湘乡县洞山乡。1961年4月,涟源县娄底区改娄底市。1962年10月,娄底市并入涟源县。

1977年,析邵阳地区置涟源地区,境域属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娄底地区。1983年2月,撤娄底地区,涟源划归湘潭市;7月,恢复娄底地区,属娄底地区。198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行政区划不变。1999年1月,娄底地区改地级娄底市,属娄底市。

地理

位置境域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湘黔铁路中段,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1°33′~112°02′,北纬27°27′~28°0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30平方千米。

涟源市

气候

涟源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暖、热盘充足、雨水集中、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酷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最低月均气温1.5℃,最高月均气温30.4℃。平均气温年较差23.3℃,最大日较差21.8℃。无霜期年平均275天,最长达314天,最短为22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11小时以上持续期363天,一般为1月22日至次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量1382.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7.8天,最多达195天,最少为13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地质

地质构造

涟源市因受新华夏构造系的影响,位居雪峰山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东边,为祁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北翼部位。弧形构造的榴皱和挤压程度,各地不一。南部以穹窿及短轴背斜为主体,其间向斜陡窄,如龙山穹窿构造;北部向斜宽缓,形态完整,背斜陡窄,断层密集,岩层破坏强烈。

地层

涟源市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系统、白垩系等。第四系在涟源境内不甚发育,残坡积物分布零散,冲积物见于涟水及主要支流和个别山间盆地中。全系统分布于涟水两岸,厚6-25米。白垩系分布于杨市、桥头河、渡头塘等乡镇,厚250-360米。侏罗系分布于桥头河向斜核部东部,厚度大于120米。三叠系膜麟组分布于桥头河镇,厚度大于260米;大冶组分布于车田江、桥头河、斗笠山等向斜轴部,厚590-700米。二叠系广泛分布于桥头河、斗笠山、车田江等向斜边缘。石炭系广泛分布于涟源市,组成背斜轴部,盛产元烟煤及水泥原料碳酸钙。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市境南部龙山周围及东北部七星街镇雷鸣村一带,厚460-1900米。志留系仅在七星街镇菜花溪之南有出露,厚度大于1000米。奥陶系仅在七星街镇菜花溪有零星出露。寒武系分布于龙山周围及七星街镇菜花模。震旦系分布于龙山及市境东北扇子排。

地形地貌

涟源市地处雪峰山余脉,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带。西南边陲在龙山山脉,主要山峰有岳平峰、谢家山、陕西寨、万人寨等;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其最高峰寨子山海拔1071米,为涟源与宁乡的天然界山;中部雷峰山脉呈屋脊状隆起,近似东西走向,将涟源市分割成南北两大盆地走廊。南、北、西三面群山环绕,中部低山与丘陵突起,东部低平,呈“E”形。各种地形的比例为:山地占37.78%,丘陵占26.95%,岗地占25.10%,平地占10.17%。境内地形最高点在龙山主峰岳平峰,海拔1513.6米,最低点在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最大高差141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涟源市分为南北两个汇流水系。南有孙水,北有湄水,中有涟水,是涟源市的三条主要干流。境内河道属湘江、资水流域,其中湘江流域面积1851平方千米,占97.6%;资水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占2.4%。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涟水,总长53.3千米;二级河良溪河、新涟河、温江河、湄江河、孙水河等12条,总长1071.5千米;三级河24条,总长297.6千米;四级河9条,总长105.9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1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道为涟水,从西南至东北流经境内的三甲乡、六亩塘镇、蓝田街道办事处、石马山镇、涟源经济开发区、桥头河镇、渡头塘镇,境内全长53.3千米,涟水流域面积1851平方千米,涟源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3.7立方米/秒。

涟源市

  • 地下水

涟源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岩裂隐岩溶水、中等的孔隙裂隙含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水分布在孙水沿岸杨市镇至水洞底镇,泪水沿岸渡头塘乡一带,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在10米左右,控制面积约40平方千米。基岩裂隙水分布在龙山穹隆控制的荷塘镇、杨市镇、茅塘镇、白马镇、三甲乡,北部山区七星街镇、伏口镇的变质岩和泥盆系中上统页岩区及中部丘岗区的石灰系沙石岩区,控制面积736平方千米,水量不丰富。碳酸岩裂隐岩溶水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控制面积1130平方千米,以碳酸盐岩类为主,其中极丰富的岩榕含水岩组36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2%,丰富的岩溶含水岩组305.1平方千米,占27%。中等的孔隙裂隙含水岩组282.5平方千米,占25%;贫乏的孔隙裂隙含水岩组180.8平方千米,占16%。

水利

截至2022年,涟源市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119座,山塘56129口,总蓄水量1.58亿方,引水0.66亿方,提水0.44亿方。稻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73万公顷,旱涝保收农田2.21万公顷,占稻田总面积的81.12%。2016年-2020年,修复水毁工程1882处,疏浚河道30千米,新建或加固改造渠道231.87千米,清淤沟渠306千米,除险加固水库2座,新建或加固改造山塘河坝3633口,新修、改造泵站49座。

白马水库位于邵阳、涟源两市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为湘江二级支流孙水河源头,是一座湖南省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05平方千米,年来水量1.8亿立方米,总库容6650万立方米,是省定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娄底市应急战略水源地、娄底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地,属重点水资源保护区域。

涟源市

土壤

涟源市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148个土种,为水稻土、红壤、黄壤、黄棕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潮土、菜园土等。境内成土母质有石灰岩、砂岩、板页岩、砂砾岩、第四纪红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和紫色页岩风化物。水稻土以潴育型为主,占水稻土面积的79.57%;潜育型占13.21%,淹育型水稻土占3.04%,渗育型、沼泽型和矿毒型水稻土合计占4.18%。红壤面积77183.1公顷,分布在海拔200-700米的低山、丘陵、岗地。黄壤面积2133.33公顷,分布在海拔700-1050米,以龙山山脉为主。黄棕壤面积513.33公顷,分布在海拔105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全部为山地土壤。红色石灰土面积3845.34公顷,分布在石灰岩区。黑色石灰土面积2246公顷,分布在石灰岩区的山顶、崖隙、岩壳等局部地段。紫色土面积267.74公顷。潮土面积11.4公顷,零星分布在河流两岸。菜园土面积106.2公顷,分布在蓝田、杨市、桥头河等城镇郊区和厂矿附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涟源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涟源市有耕地38949.24公顷,种植园用地2857.71公顷,林地96953.57公顷,草地812.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894.0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362.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958.84公顷。

水资源

涟源市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5.81亿方米,年平均降雨总量26.02亿立方米,径流量12.84亿立方米,客水2.9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808立方米。涟源市蓄、引、提总水量3.5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22%,截至2007年,已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57处,枯水流量2323升/秒。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涟源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石膏等。其中煤炭储收4.6亿吨,地质储盘1.4亿吨,自北西向南东主要隶属于晏家铺、渣渡、金竹山、乌云山、桥头河、斗笠山、杨家滩、太平寺等8个矿区,分布煤矿96个,矿区总面积29.8平方千米,可采储量0.7亿吨,其中桥头河矿区、斗笠山矿区开采上二迭统龙潭组烟煤,发热量为35.3兆焦,含硫在0.83%~1.34%,灰分在6.13%~8.92%,煤质特征为低灰、中硫、低磷、特高热值动力电煤及炼焦用煤。石膏探明储盘2949.2万吨,冶金白云岩探明储量8323.3万吨,铁矿石储量1862.7万吨,锈矿石储量110.4万吨。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涟源市森林覆盖率43.72%,森林蓄积量298万立方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针叶阔叶泪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竹林、荒山灌丛等7个群系类型。自然植被以苦楠、青冈标及拷属等种类占优势,马尾松、油茶、映山红、铁芒其组成典型性的中亚热带丘陵马尾松群落。北部山区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木等天然针叶林和人工林,中部主要为次生阔叶林、成片人工杉木林,南竹在南部分布最广。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涟源市境内龙山有木本植物83科2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珙桐、水杉2种,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杜仲等13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华榛、凹叶厚朴等12种。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距瓣尾囊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钱松、落叶木莲等。

涟源市

涟源市

涟源市

动物

涟源市境内龙山野生动物有花鹿、豹、野猪、乌麂、獾、花面狸等40多种;鸟类有锦鸡、猫头鹰、啄木鸟、画眉等60多种;蛇类有金环蛇、竹叶青等2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黑耳鸢、雀鹰等,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有眼镜蛇、斑头鸺鹠等,中国特有物种有南方拟䱗、大斑花鳅、镇海林蛙、灰胸竹鸡等。

涟源市

涟源市

涟源市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3月,涟源市有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6798.05公顷。

涟源市自然保护地

类别

名称

面积

国家级森林公园

湖南涟源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10019.27公顷

省级森林公园

湖南涟源包围山省级森林公园

199.47公顷

省级风景名胜区

湄江风景名胜区

6579.31公顷

资料来源:

  • 湖南涟源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南涟源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源市城南,孙水之源,面积10019.27公顷,龙山山脉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主要部分在涟源市西南边陲,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3.4万亩,森林覆盖率92.35%,有木本植物83科258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银杏、珙桐、鹅掌楸、金钱松等2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2种,包括红腹锦鸡、白鹏、赤腹鹰、雀鹰、松雀鹰、虎纹蛙等。

涟源市

自然灾害

涟源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冰雹、龙卷风、连阴雨等。雨洪涝是涟源市境内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平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5~7月,暴雨降水强度大,常造成山洪地质灾害,连续性暴雨或大暴雨易引发洪涝。

2012年5月8日下午17时50分,涟源市境内多个乡镇遭遇强对流极端天气,短时间内突降暴雨、冰雹并伴有龙卷风,共造成3万余人受灾,受损房屋7244间,倒塌房屋469间,因房屋倒塌已致4人身亡,12人受伤。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涟源市下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光蓝路西区54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街道

蓝田街道、六亩塘街道、石马山街道

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龙塘镇、渡头塘镇、湖泉镇

三甲乡、古塘乡

资料来源:

政治

涟源市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涟源市委员会书记

刘杰

涟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梁育清

涟源市人民政府市长

邓伟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涟源市委员会主席

周惠军

表格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9月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涟源市户籍总人数11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1万人,乡村人口85.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7%。人口出生率为8.1‰,死亡率为8.2‰,自然增长率为-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7人。根据涟源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涟源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563人,占20.48%;15—59岁人口为500529人,占58.0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5007人,占21.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676人,占16.43%。男性人口为449549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12550人,占47.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8.97。

民族

截至2022年,涟源市主要居民为汉族,共有21个民族,其中有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壮族等20个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境内厂矿,居住在青春村等地。

语言

涟源方言分别以蓝田、桥头河、杨家滩、白马、斗笠山5个集镇为中心,划分为5个小方言群。涟源方言声调6个,声母26个,韵母34个,其中蓝田镇方言的一部分字有文白两读,即同一个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一种用于书面,叫文读音;一种用于口语,叫白读音。规律是有些字改变声母,有些字改变韵母,有些字改变声调。

宗教信仰

涟源市境内主要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2012年统计,涟源市境内有批准登记发证的教堂39处,寺庙54处,管观3处,民间信仰场所2处。

涟源市主要宗教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道教

正一

三合真武殿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株木管理区三合村二组

道教

正一

南嶽大行宫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龙湾村一组

道教

正一

玉皇殿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古塘乡古塘村九组

道教

正一

地母殿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龙建村大屋组

佛教

汉语系

观音寺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伏口镇泽塘村八组

佛教

汉语系

伏口扶田庵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黄罗村三组

佛教

汉语系

观音寺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塞海村八组

佛教

汉语系

紫华禅寺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镇仙峰村黄棋组

资料来源:

基督教

基督教先后有两个派别传入涟源。湘中信义会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挪威人尚斯大由新化来蓝田办教,会址设蓝田永兴街,开始传入。内地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德籍牧师许德道,从永丰来杨家滩办教传入。1984年12月成立涟源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基督教教徒主要分布于桥头河、七星街、龙塘、斗笠山、蓝田等乡镇街道,主要宗教场所有斗笠山教堂、天程堂等。

佛教

涟源市境内佛教,始于唐宋时期,有禅宗、密宗、净土宗,其信仰是众生平等,修身成佛。1998年1月成立市佛教协会,主要宗教场所有洪水岭佛教文化园、茅塘龙凤庵等。

道教

涟源市道教始于唐宋时期,有龙虎山派系,正一宗等,其信仰是长生不老。主要宗教场所有大花山老君殿、珠梅观、南岳大行宫、龙山药王殿等。

天主教

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为别于基督教新教,有时称旧教。清宣统三年(1911年),意大利神甫涂野岚和益阳人冯定辉首次到安化大福坪办教,未久,传入蓝田。天主教在桥头河、茅塘、伏口建有3个分堂。

经济

综述

涟源市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在娄底五县市区中排名第二,形成了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薯、油菜、茶叶等,第二产业为制造业,工业门类有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等。

2022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35:48.6。

第一产业

涟源市农业类型为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是湖南省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获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市。截至2022年,涟源市有绿色食品认证71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2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证明商标4个。2022年,涟源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7.2亿元。

截至2022年,涟源市优质稻、高档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分别达40万亩、10万亩、8万亩以上,其中双季稻规模种植大户653户,有双季稻万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片21个,粮食播种面积94.8万亩,粮食总产量39.37万吨。柑桔产业为涟源市重点扶持产业,列入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2021年总面积达到10万亩,500亩以上合作社、种植大户22个,建成柑桔种苗繁育基地2个,年出圃无病毒容器苗60万株。

涟源市是湖南省十四个重点蔬菜基地县之一,湖南省优质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种植基础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30万亩、鲜菜总产量达60万吨,鲜菜总产值超12亿元,主要产品有萝卜、油菜薹、辣椒、豆角等,有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近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认定绿色蔬菜产地6.1万亩,创建了国家级蔬菜特色产业园1个,蔬菜标准园2个。

涟源市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县市、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市。截至2022年,涟源市纳入项目建设养殖场(户)522户,其中规模养殖场413户,养殖专业户109户。2022年,涟源市出栏猪131.3万头,出栏牛6.9万头,出栏羊27.8万只,出笼家禽790.9万羽。

第二产业

涟源市是湖南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全国知名煤机生产基地,工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2022年,涟源市重点第二产业产值12192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018552万元。

工程机械装备制造是涟源市工业支柱产业,境内有以三一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链条,有华涟智能、众盛机械、乾壹重工、瑞莱斯卡等30余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2022年,涟源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9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为涟源市工业新兴产业,境内有艾威尔、科比特公司等相关企业,有娄底市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园、高性能磁电功能材料及功率器件产业园。其中湖南科比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四条新能源电气产品标准生产线、四条光伏逆变器产品标准生产线,产品通过了国家金太阳认证、德国TUV认证、欧洲CE认证、ROSH认证等认证。

涟源市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成功创建“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集聚区”。2022年,涟源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9.2亿元,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8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娄底市级龙头企业66家。

第三产业

涟源市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2022年,涟源市完成第三产业产值为1696405万元。境内有开诚商悦广场、湘军文化街、杨家滩农贸综合市场、洪源商贸城、兴源农产品市场等大型商贸网点。2022年,涟源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亿元,批发业销售额63.01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40.6亿元。境内有天电商园、石马山物流园两个大型电商产业园,2018年,涟源市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达到2.35亿元。

涟源市是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市,有天华实业、肖老爷、忠食农业、中源新材料、康麓生物等外向型企业。2022年,涟源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0.2亿元,其中出口额6.9亿元,进口额3.2亿元。

涟源市是“湖南省旅游强市”“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2022年,涟源市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80个,星级农庄总数17家,其中国家五星级农庄1家,国家四星级农庄3家,省级四星级农庄5家,接待游客501.16万人次,旅游收入51.03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涟源市境内有1个湖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涟源市城区东部,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涟源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升级为省级高新区,2017年11月更名为湖南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总面积11.29平方千米,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为辅的产业格局,是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先进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2年,园区共有企业28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2022年,娄底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上交税收9.33亿元,亩均税收为9.27万元。

涟源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涟源市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湖南省教育强市。截至2022年末,涟源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356个,其中小学200所,小学教学点92个,初中学校53所,普通高中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3所,共有独立幼儿园175个。涟源市中小学生共有109179人,其中:小学生55326人,初中生27378人,特殊教育学生267人,普通高中生18228人,职业高中学生7980人,在园幼儿共22640人。共有教职工人7709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292人,初中教职工2940人,普高教职工1173人,特教学校教职工14人,职业教育教职工290人。其中涟源市第一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医疗卫生

涟源市是湖南省首批智能医疗建设、远程诊疗系统的试点单位。截至2022年末,涟源市共有公立医院3家,私立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21家,执业医师3302人,病床数4906张。其中涟源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长沙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文化事业

2022年,涟源市启动涟源市博物馆建设,设有涟源市文化馆、涟源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开展惠民演出126场,组织创作新文艺作品400多个,开展非遗传习活动268场次,市文化馆创排的《村里召开屋场会》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银奖、娄底文学艺术奖音乐类金奖,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千里寻党》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新剧目奖。10家文旅企业参加2022年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2022年参加竞选娄底市旅游发展大会。先后创作演出了湘剧《热土忠魂》《篾匠闯兵营》《桃李争》《兵妈妈》《乡村吉尼斯》《新官上任》《合同配》等剧目,获得湖南省”田汉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双百场演出奖”。其创作演出的《烧车御史》还获得国家、省级大奖。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涟源市共有5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9.4亿元,省级认定的研发技术中心8家,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99项。2021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8亿元。截至2023年4月,涟源市有效发明专利95件、有效注册商标10577件、马德里国际商标43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涟源市建成多功能运动场3片,完成48个村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发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人次,有涟源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涟源市乒乓球协会等体育协会。参加省十四运会成年组羽毛球比赛,取得总分72分,获得湖南省团体总分第四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省十四运会青少年田径赛,获1金2铜,总分121分。

涟源体育馆于2003年5月动工,2005年底竣工,截至2023年8月,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其中室外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场地面积1700平方米。

人居环境

2022年,涟源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2.1%,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1,6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均为II类水质;3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孙水上游小洋江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验收,森林覆盖率43.72%,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5%。

社会保障

2022年,涟源市城镇新增就业63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12人,参加就业见习人数99人,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3461人次,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42400人,有2所城区中心敬老院,4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乡镇敬老院,养老床位6950张。

交通

综述

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湖南东西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境内有1条高铁、4条高速,湘黔铁路、娄新高速和娄底大道横贯东西,207国道和安邵高速纵通南北,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二广高速、龙琅高速、沪昆高铁建成通车,迈入了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桥头河镇境内规划建设通用机场。

公路

涟源市为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示范县(市)。截至2022年,涟源涟源市县道总里程5546千米,省道124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46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360千米,其中乡道939千米,主要公路干线有国道207线、省道210线、县道024线、娄新高速、二广高速、长韶娄高速等。2022年,公路客运周转量265545.53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169777.5万吨千米。

铁路

截至2022年,涟源市境内共有国内铁路里程102.7千米,其中沪昆铁路36.9千米、沪昆高铁26.5千米、娄邵铁路9.3千米,娄邵准高铁5千米,另有铁路专用线三条,分别是娄插线、娄香线、利民线(停用)。境内设有涟源站,为三等站,始建于1939年,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娄底车务段管辖。

航运

截至2022年,涟源市水上通航总里程39.2千米,渡口码头32道,客渡船17艘,客船9艘,年客运量3.6万余人次,主要渡口有楠木山渡、栗山渡、孙家桥渡等,由涟源地方海事处监管。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年3月,涟源市有涟源市新能源公汽公司等公共交通运营机构,有13条公交线路,其中城乡公交3条线路,公交车71台。建成汽车客运站8个,开通城乡客运班线109条,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出租车数量200辆。

人文

综述

涟源市是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交汇之地,被誉为“湘军摇篮”,城区蓝田拥有600多年历史,是抗战时期的“小南京”,涟源一中为抗战时期国立师院旧址,“文化昆仑”钱钟书在这里执教,并以蓝田为背景、以国师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围城》,有钱钟书旧居、国师纪念管和围城诗词文化碑廊,为全国诗词之乡。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涟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1个,涟源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4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涟源市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时代

类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氏宗祠

古建筑

世业堂

古建筑

湘军名将故居群(含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锡三堂)

古建筑

乐恺堂

古建筑

李聚奎故居

190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红旗居民点

195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谭家花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湘安古道

古遗址

卧云亭

古建筑

新车桥

古建筑

罗云故居

190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资料来源: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涟源市杨市镇大冲,又称彭氏诚敬堂。于清乾隆丙戌(1766年),族人将旧祠扩建鼎新,上立主堂,中建餐堂,下起乐楼。中堂上悬横匾,书“仁孝诚敬”四字,为境内现存结构最完整、着色最鲜美的祠宇,石基砖木青瓦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70.4平方米,风火墙及牌楼式大门突出,纵向中心轴线上有乐楼、主堂、享堂、关公堂,厢房和杂房均衡配置。祠内有碑文和族谱等文献资料。

涟源市

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聚奎是新中国开国上将。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

涟源市

谭家花屋

谭家花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湖南娄底涟源市蓝田的光明山上,与涟源市政府、涟源一中比邻。谭家花屋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青砖木结构,以厅堂为中轴线,两侧房屋对称分布,整个房屋进深29.4米,横宽24.5米,共有大小房屋24间,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屋顶由小青瓦覆面,屋脊正中的中花有宝瓶形云纹雕花,寓意吉祥平安。房屋的左右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马头上各坐有昂首伏身狮一只,相对而望,一爪压石头,一爪撑地,尾巴如芭蕉叶舒展,形神威猛。

涟源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7月,涟源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涟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娄底市级非遗传承人10人,涟源市级传承人21人。

涟源市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级别

名称

类别

批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涟源湘剧

传统戏剧

第五批扩展

涟源珠梅“抬故事”

民俗

第四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湘剧(湘剧)

传统戏剧

第二批

扎故事(涟源珠梅抬故事)

民俗

第二批

棕编(梅山棕编)

传统美术

第五批

梅山水火席习俗

民俗

第五批

涟源湘剧

涟源湘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清初开始在湘中涟邵一带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涟源湘剧艺人积极参加田汉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创作演出《梁红玉》《土桥之战》《湘北大捷》等抗日剧目。湘剧分为高腔、弹腔、昆腔、低牌子四大类。“涟源特色湘剧”以高腔、弹腔为主要声腔,融入梅山山歌的音乐元素,有近千台传统剧目,有十大连台十大记,如《拜月记》《琵琶记》《荆钗记》《精忠传》《杨家将》等。

涟源市

涟源珠梅“抬故事”

涟源珠梅“抬故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故事”学名抬阁,是一种由民间祭祀活动逐步演变而来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珠梅“抬故事”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通过撷取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戏剧故事、英雄故事的精彩情节,挑选村里10岁左右的俏男俊女,浓妆艳抹,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置于特制的抬架上,再将1岁左右的稚童化装成“太子”,相对固定在高桩上并撑起花伞。“抬故事”演出时,前有彩旗、锣鼓、龙狮队,后有道士、信徒、纸扎神像、军鼓队等。

涟源市

梅山棕编

梅山棕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始于三国时期,是中国汉族民族中现存的历史绝技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主要传承人吴方才系梅山棕编的第18代传人,其创作的“棕编中国龙”获国家发明专利,“螳螂捕蝉”“五羊送福”获外观设计专利。梅山棕编而成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

涟源市

习俗

呷新节

呷新节也叫“吃新节”“尝新节”,流传于梅山地区的伏口及周边等地,仅次于过春节的最重要传统农耕节日。过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或六月的逢卯日(因梅山方言“卯”和“满”谐音,象征五谷满收(丰收)之意,且“卯”是古时杀牲祭祀之法)。每年过节的具体时间由当地族长或有威望的族人临时确定。过节时,不仅要杀猪宰鸡捕鱼,而且要把所有能吃的各种新鲜蔬菜煮出来,还要到田里采摘几穗带露水的刚抽穗的稻谷摆上神桌,供奉上苍、神灵和祖先,让他们一一品尝。供奉时,要烧纸钱,念祭词。

涟源市

涟源龙山过冬至

“涟源龙山过冬至”是一个以涟源市杨市镇大冲地段为发祥地,以彭氏族民为主体,其他姓氏广泛参与,流传于水洞底、斗笠山、枫坪、茅塘、白马、荷塘、金石等多个乡镇的地方民俗活动。涟源龙山冬至祭俗形成于明代,到清代与民国时期得到发展与完善,由原来单一的冬至祭祀发展为以祭祀为中心,举办丰收庆典、谢天地、谢祖宗;同步进行民间体育、音乐舞蹈活动;祈子祈福祈平安;为严肃族规进行警示教育;为增强民族感情进行爱国教育;为培养优秀后裔成才而进行捐助活动;还有扶助困难户、开仓济贫等众多活动。

涟源市

梅山水火席礼仪

梅山水火席礼仪流行于以杨市镇为中心的涟源市南部。水火席的菜肴分为候客菜、主菜和加头菜三部分,候客菜在宴席开始前上桌,依次为瓜籽和炒骨两道,瓜籽寓意多子多福,炒骨寓意做人要有骨气。主菜由合菜、旗帜肉、瘦肉汤、黄花拌猪肝、酸辣猪肠汤、麻辣鸡子、手抓姜椒丸等10道菜组成,菜肴组合科学,每一道菜都富含寓意,如:合菜寓意合作、和谐;旗帜肉寓意人生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瘦肉汤(俗称精肉)寓意做事要精益求精;麻辣鸡子寓意吉祥如意。加头菜是特定宴席的标志菜,如寿宴和丧宴的第一道,分别为寿面和水豆腐。水火席礼仪有婚宴礼仪、白喜事礼仪、寿宴礼仪等,程序繁复。

涟源市

艺术

文学

涟源市流传在境内的民间故事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神话有《女娲娘娘》《百家姓的来历》《吕洞宾的故事》等,传说有《崩石山的传说》《蓝田的由来》等;故事包括幻想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及生活故事等。幻想故事有《鹰叼老鼠》等,机智人物故事有《机智大王桥头李》等,动植物故事有《老虎同年》等,生活故事有《百步平天》等,寓言有《农人和喜鹊、乌鸦》等,笑话有《小气鬼》《代代出个跳跳公》等。歌谣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统歌、儿歌等。劳动歌又有插秧歌、采茶歌、砍柴歌、驾船歌等。

曲艺

涟源市境内仙洞、七星、漆树、甘溪、古楼一带流行渔鼓、道情、弹词;伏口、蓝田等地流行九子鞭、三棒鼓;丧歌、赞土地、送春牛、赞床、赞梁、喊喜、唱龙船等则遍及境内。流行曲目有《冯南桂打酒》《醒世词》《五更调》《五瞎子算命》《陶澍访江南》《新龙山》《十月怀胎》等。其中桥头河花鼓戏最初起源于长沙花鼓戏,在清朝年间,就有花鼓戏流传于桥头河及周边地区。桥头河建标花鼓戏剧团有固定演员20多人,传统剧目和改编的现代剧目160余个。

傩戏

傩戏是梅山地区民间举行祈福、求子、驱邪时表演的娱神和自娱的民俗活动。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而神秘的原始祭礼。主要演出者为巫师(也称师公),因此称为师公戏。也有以祭坛命名,为傩坛,称傩戏或傩坛戏、傩堂戏。有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寺院傩。表演程序都有神有关,分为请神,娱神,神灵驱邪,送神四大段。

涟源市

湘中剪纸

湘中剪纸分布在娄底的涟源市和双峰县。湘中剪纸在源于梅山纸马匠人的雕板、像衣和灵屋,兼具南北剪纸的艺术风格。湘中剪纸将北方剪纸的“剪”与南方剪纸之“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能表现“剪”的线条有力,剪纹简洁,又能表现“刻”的精细入微、神形兼备。团花剪纸是湘中剪纸的主要造型,细腻,表达吉祥如意、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题材带有鲜明的梅山农耕文化的特点。播种、插秧、扮禾以及打三朝、尝新、结婚、过年等梅山生产生活都得到体现,具有浓厚的梅山文化特色。

涟源市

饮食

涟源市居民以大米为主粮,以大米、红薯、玉米、麦类为主食,一日三餐,早晨多吃稀饭、面条、米粉等,居民有饮茶习惯,饮食注重香辣,有湖南典型重辣厚油习俗,属湘中南食风区。有麻辣煨兔、湘军水火席、伏口水膀、涟源南粉合菜等特色美食。

伏口水膀

伏口水膀肉皮有筋力,有嚼味,且肉质酥软,制作方法为把猪腿洗净去毛后放进锅里,用大火煮沸一个小时,随后放上盐用文火慢炖2个小时去腥出香,然后再把猪腿拿出来冷却1个小时,最后再用大火炖,炖到汤盖不住肉时止,出锅时把已经炒好的辣椒淋在上面即可。

涟源市

涟源南粉合菜

涟源南粉合菜色彩斑斓、鲜香糯软、“合”而不杂,主要原料是切成5至6寸长的红薯粉丝、干黄花、干笋尖、时蔬、鸡汤、山胡椒等,南粉丝须褐黄色稍透明、粗细均匀,无杂质。

涟源市

珠梅土鸡

珠梅土鸡肉质鲜嫩。做法为选用涟源朝天尖椒,鸡肉砍成大块,加鸡肠子、鸡杂、鸡血,五花肉切成大片,五花肉先入锅爆炒,精肉呈黄色,肥肉出油,再放鸡块翻炒,加料酒,煽干水分加薄姜片和一铲勺水,加青辣椒、红辣椒、盐、鸡精红焖,到快收干水出锅。

地方特产

黄鹂芽茶

黄鹂芽茶主产于涟源市荷塘镇左湾村。采自野生乔木黄鹂芽树,经几十道工序加工而成,其茶的原材料均采自湄江山上的野生黄鹂芽树,经几十道工序加工而成。黄鹂芽茶树分布不均,属纯天然无公害茶叶,采摘期较短。

涟源市

富田桥游浆豆腐

富田桥游浆豆腐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明朝贡品豆腐,制作精良、口味纯正。选用优质大豆,采用当地深井水,经过十几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奇、健、美三大特点,工艺包括择豆、浸豆、磨豆、过滤、煮浆、游浆等十几道工序。

涟源市

枫木贡茶

枫木贡茶产于涟源市古塘,古塘原属安化县,宋置县时,茶叶产量已甲于诸州县。枫木贡茶采摘在清明节前后3天,标准控制在一芽一叶,白毫显露,条索细圆紧直,呈深绿。加工继承传统手工艺特点,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汤色通透清绿,嫩香扶面,味甘爽口。谷雨前后采摘的,一芽两至四叶,呈墨绿色,汤色通透黄亮,栗香浓郁,味甘绵长。

涟源市

风景名胜

综述

涟源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湄江景区等景点,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基地”,形成以“湄江龙山为主导、中心城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先后跻身“湖南省旅游强市”“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截至2022年,涟源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

涟源市主要旅游景区

级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湄江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涟源蓝莓谷生态园、南芙山庄、博盛生态园、飞水涯瀑布

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湄江风景区

湄江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涟源市湄江镇031县道旁,总面积508.6公顷,湿地面积225.0公顷,湿地率为44.3%,是南方喀斯特低山丘陵地区库塘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地质地貌为低山岩溶地貌,香炉山的“天弹待发”桥,观音崖的“莲花涌泉”,龙泉峡的“S型曲线深沟”,藏君洞的“天然壁画”等均为世界稀有地质遗迹,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岩门、四片绿洲、五座寺庙,六大飞瀑、七里峡谷、八面险景、百个奇洞、千块巧石、万树腊梅等景观。

涟源市

飞水涯瀑布

飞水涯瀑布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涟源市杨市镇大坳村,高40余米、宽20余米,被誉为“湘中第一瀑布”,景区有利用飞水涯瀑布开发出的一条长4千米、总落差达100余米的漂流线路,有多个8米的落差,景区有仙人石、将军石、神龟望月、双猿守门、中华神鼎、擎天一柱等自然景观,以“石将军”据守的“湘中第一瀑布”最为壮观。

涟源市

湄江国家地质公园

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涟源市西北部,2013年通过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验收,是湘中地区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以岩溶地貌为主,包括大江口、仙人府—香炉山、塞海—龙泉峡、观音崖—藏君洞和仙女寨等五个景区,总面积55.44平方千米,景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地表主要有溶沟、石牙、石林、峰丛、落水洞等,地下主要有地下河、伏流和溶洞,有十里画壁、莲花涌泉、仙人桥、观音崖、三道岩门等地质遗迹景观。

涟源市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李聚奎(1904年-1995年)

湖南安化人,今涟源人,原名李新喜,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余彭年(1923年-2015年)

原名彭立珊,籍贯涟源杨市镇官庄村,深圳彭年酒店创始人,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四大慈善家之一

张信威(1938年-)

湖南省涟源市人,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梁稳根(1956年-)

湖南涟源人,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材料学专业,三一集团创始人

曾益新(1962年-)

湖南涟源人,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表格内容统计截至2023年9月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类别

省份

地区

国内友好城市

贵州省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重要荣誉

2016年11月,涟源市入选国家旅游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7月,涟源市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8月,涟源市入选小康杂志“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2021年3月,涟源市入选湖南省2020届文明城市。6月,涟源市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9月,涟源市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3年1月,涟源市成功创建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示范市。

注释

[a]

今链源部分境域属之

[b]

今属涟源

[c]

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