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震(1938年7月—2022年12月22日),男,汉族,江苏吴县人,1938年7月在上海出生,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倪震的:人物经历、主要作品、社会任职、获得荣誉、追念、人物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倪震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江苏吴县

性别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38年7月

去世日期

2022年12月22日

职业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职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理事

任职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职称

教授

主要奖项

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评论贡献奖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

最高学位

学士

简介

1980年倪震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教授多门课程,6年后担任理论研究室主任,1994年获评教授。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199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退休。

曾创作的电影剧本《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第64届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电影剧本《红粉》,该片获第45届柏林电影节视觉效果银熊奖等。主要美术作品有《牛虻》插图、油画《导演系女生》等。2021年5月31日,获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2022年12月22日倪震去世,享年84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3年至1956年,倪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倪震

倪震

倪震

工作经历

1980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教授多门课程,1986年开始担任理论研究室主任,倪震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剧本,该片1991年获得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次年获得中国百花奖最佳影片奖、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3年倪震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评教授。同年他又根据苏童小说《红粉》改编了同名电影,该片获得第45届柏林电影节视觉效果银熊奖。1997年,参与电影《鸦片战争》的编剧工作,该片在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收获五项大奖,包括最佳故事片奖。之后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主要著作有《探索的银幕》《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银幕上的中国人》等,授课包括《电影造型》《电影叙事》《影片分析》《大师研究》《当代中国电影》,2000年退休。退休后仍活跃于教育教学一线,编著《江南电影文化——从夏衍到谢晋》一书。2021年5月31日,获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书籍名

《探索的银幕》

《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

《银幕上的中国人》

《江南电影文化——从夏衍到谢晋》

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时间

作品名

199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4年

《红粉》

1997年

《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

绘画作品

绘画名称

《牛虻》插图

油画《导演系女生》

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部分)

时间

论文名称

2016年

《我们要在银幕上和世界促膝谈心》

2015年

《电影百年:历史、政治与艺术》

2015年

《第五代导演四人谈》

2013年

《怀念大岛渚导演》

2013年

《中国电影人才战略之电影教育--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和电影新生产力的建构》

2012年

《执著追求的电影人生——吴天明的电影创作道路》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社会任职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理事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时间

获得荣誉

1991年

改编剧本《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1992年

改编剧本《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中国百花奖最佳影片奖、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3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

《红粉》获得第45届柏林电影节视觉效果银熊奖

1997年

编剧《鸦片战争》,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五项大奖

2021年5月31日

获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评论贡献奖

参考资料

追念

2023年1月2日“倪震教授上海追思会”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方式举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回忆与倪震教授的故事,是80年代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倪震教授讲电影《雁南飞》的情形,分析薇罗尼卡在30秒内一共打了多少下耳光,给朱枫开启了学习电影的新思路。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回忆:“倪震老师心里一直记挂着学生,当时我们学院搬到了昌林路校区,他就在学校附近自己租了一间房子,方便学生来向他请教。”

导演胡雪桦回忆:“倪震老师总是一有机会就想着推荐他的学生,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倪震

人物评价

倪震教授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文化研究者。其主要著作有《探索的银幕》《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银幕上的中国人》等,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倪震教授是一位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执著的艺术追求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艺术人才,并多次受邀前往国内外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经验。倪震教授为电影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开拓者,为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北京电影学院评)

倪震老师是著名的电影理论评论家和编剧,对中国电影的理论批评和创作人才的培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重要培育者。(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