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俗称所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地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之间。总面积1078.33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中低山和低山地貌。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截至2021年,吉首市常住总人口约43.12万人,主要人口为少数民族占比72.23%,其中土家族占34.87%,苗族占35.98%。截至2021年,吉首市国内生产总值(GDP)220235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吉首市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人口、经济、人文、社会事业、交通运输、景区名胜、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吉首市

别名

所里

简称

面积

1078.3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1乡5镇6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33101

人口

43万(截至2021年)

方言

西南官话、吉首话、苗话

GDP

2202359万元(2021年)

人均GDP

53766元(2019年)

著名景点

乾州古城景区

邮政编码

416000

政府驻地

乾州新区世纪大道市政大楼B栋8楼

电话区号

0743

设市时间

1982年11月

知名高校

吉首大学

火车站

吉首站

简介

吉首市于北宋置镇溪寨,明设军民千户所,清设厅,1912年设乾县,次年改乾城县。1953年改吉首县,1982年撤县成立吉首市。2004年吉首市人民政府驻地吉首市乾州新区世纪大道,沿用至今。截至2022年吉首市下辖1乡5镇6街道。

吉首市焦柳铁路、张吉怀高铁、包茂高速、龙吉高速、杭瑞高速、国道209、国道319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吉首市山水神奇秀丽、人文景观内涵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矮寨奇观旅游区;有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古街区的乾州古城;有“天下鼓乡”之誉,并连续举办八届中国吉首“鼓文化节”。“鼓文化节”为湖南省三大民族品牌节庆之一。

地名来历

吉首市俗称所里,明代在此设镇溪军民千户所,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镇溪设里,故名所里。吉首是苗语所里的汉谐音,意为平地,多水草的地方。

历史沿革

古代

高庙文化时期(公元前6800年左右),今吉首地区就已有先民活动痕迹。

战国时,属楚之黔中地。秦属黔中郡。

汉为沅陵县地,属武陵郡。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先后分属蜀汉和东吴。晋武陵郡隶荆州。南朝(宋、齐)隶郢州武陵郡,南朝梁时从沅陵县分出设夜郎郡。南陈袭梁制。隋初废郡设静人县,后废县,先后属辰州和沅陵郡。唐代至五代十国,属辰州泸溪县地。

宋熙宁三年(1070年),置镇溪寨,为军事防地。此时期的寨,作为军事防控并具有民政、司法、财政等管理功能,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行政机构。由此可见镇溪寨的设置为吉首的建政之始。元属辰州泸溪县地。

吉首市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泸溪上五都分为十六里,设镇溪军民千户所,属辰州卫。正德八年(1513年),建小石城(现存部分乾州古城墙为当时所建),设守备,驻乾州。嘉靖三十一年(1522年),镇溪设哨,撤湾溪屯,设乾州哨和强虎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扩修小石城。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撤镇溪军民千户所设乾州厅,治乾州,属辰沅永靖道。为县级建置之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上六里(今花垣县地)划归乾州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修小石城。雍正八年(1730年),析乾州上六里,设六里同知,隶于辰州府。雍正十年(1732年),改六里为永绥厅。嘉庆二年(1797年),乾州厅升直隶厅。

吉首市

中华民国

1912年,废厅,设乾县。

1913年4月,乾县改名为乾城县(与陕西省乾县同名改),属辰沅道,县治仍为乾州。

1922年,废道,仅存省、县两级。

1935年7月,省政府在沅陵设湘西绥靖处,辖19县,划分五个行政督察区,乾城县属第五区。

1936年5月,重新划定督察区,乾城县属第三区,区公署设于乾州。

1937年12月,第三区改为第四区,辖乾城、永绥、保靖、龙山、古丈、凤凰和麻阳县。

1938年4月,省政府撤销湘西绥靖处,设沅陵行署,辖21县。同年11月,沅陵行署改称湘西绥靖公署,绥署由沅陵迁至乾州。

1939年5月,湘西绥靖公署撤销。

1940年4月,省政府调整区划,设10个区,将第四区改为第九区,乾城县属第九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年11月5日,乾城县和平解放,属沅陵专区。

1950年3月至1953年6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开展剿匪斗争,肃清了县境匪患。

1952年8月,属湘西苗族自治区。

1953年4月1日,乾城县改名吉首县,县府驻地由乾州迁所里按苗语改名吉首。

1955年至1957年9月,吉首县隶属于湘西苗族自治州。

1957年9月20日起,湘西苗族自治州撤销,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为州府驻地。

198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将吉首镇从吉首县析置为县级镇。

198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撤销吉首县,设立吉首市。吉首市辖地不变。

2004年5月,吉首市人民政府驻地迁至乾州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吉首市辖己略1个乡,马颈坳、河溪、矮寨、丹青、太平5个镇,镇溪、峒河、乾州、吉凤、双塘、石家冲6个街道,110个村民委员会,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4个居民小组、759个村民小组。吉首市人民政府驻地吉首市乾州新区世纪大道市政大楼B栋8楼。

吉首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东麓。东南连泸溪县,西南接凤凰县,西北邻花垣县,北与保靖县和古丈县接壤。位于北纬28°08′~28°29′、东经109°30′~110°04′之间。东西长55.9千米,南北长37.3千米。总面积1078.33平方千米。

吉首市

地质

吉首市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震旦系分布于北部,出露面积小,寒武系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下部以黏土岩为主,中上部主要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奥陶系零星分布于中部,仅出露下统部分地层,为黄绿色页岩、深灰和灰色白云质条带灰岩。白垩系分布于东部,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按岩性特征分为上统、下统。第四系冲洪积层和残坡积层零星分布于沟谷、河谷、洼地内。其中天然沥青矿赋存于中西部寒武系地层中,建筑用石料石灰岩矿、水泥用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中部寒武系、奥陶系灰岩。

吉首市地质构造处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沅麻盆地二级沉降带的西缘,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皱褶和断层组成。

地形地貌

吉首市属沅麻盆地向武陵山地过渡地带,主要为中低山和低山地貌,占吉首市总面积的80%。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山、低山三个阶梯下降。最高点的矮寨镇莲台山与最低点河溪镇欧什溪,海拔分别是966米和142米,相差824米。中山、中低山、低山和主要沟峪受构造顶制,呈北东、北北东带状平行排列。西部、西北部为中山,山峰高、大、陡,多呈“V”字型,海拔标高度一般在450~650米。东部、东南部为红岩低山丘陵地带,山峰绵绵,海拔标高一般在300~400米。中部为较开阔的盆地,平、丘、岗地貌发育。

吉首市内中山、中低山灰岩广布,由于湿润气候的影响,可溶性碳酸盐类受到强烈的溶蚀,形成独特的孤峰、峰丛、溶洞、地下河等岩溶性地貌。按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划分,西部为碳酸盐岩溶蚀、剥蚀中低山沟谷地貌,中部为碳酸盐岩溶蚀构造低山沟谷地貌,东部为红色碎屑岩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局部为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地貌。市内有典型的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洞形态。截至2005年,吉首市发现的较大溶洞有69个,其中查明基本情况的有56个,总长18578米,平均宽11.5米,高9.5米,总面积18.58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13.92万平方米。

吉首市

水文水利

吉首市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河81条,总长550千米。较大的河流6条:峒河、丹青河、沱江、万溶江、司马河、洽比河。其中后面4条河流入峒河,丹青河流入武水,峒河在武水上游,于河溪纳入沱江后称武水,武水汇入沅江。武水是沅江中游一级支流。峒河被称为吉首的“母亲河”,是境内最大的河,发源于花垣县雅酉乡火焰洞,长69千米,市境段长60千米。截至2005年多年平均流量23.4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6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在吉首水文站断面为1860立方米/秒,最大水位变幅为8米,坡降6.6‰,落差124米。

截至2020年,吉首市地表水总量年均28亿立方米。其中:本地产水9亿立方米,花垣、保靖、凤凰、泸溪和古丈流入吉首的客水量19亿立方米,客水面积208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吉首市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为5666万立方米,其中两座水库均有生活生产供水任务。小(一)型水库工程18座,总库容为3862.9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工程25座,总库容为765.84万立方米。饮水水源保护区:峒河饮水水源保护区和跃进水库、黄石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气候

吉首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兼具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集中,秋季常旱,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等季风气候特点。春夏季主风向为东南风,秋冬季主风向为西北风。截至2020年,多年平均气温16.4℃。其中极端最低气温-7.5℃(1977年1月30日),最高极端气温40.2℃(1972年8月27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440.5毫米,最大降水年份为2014年,降水量为2209.4毫米,占10年内总降水量的14%,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值为260.0毫米,出现在6月,最小值为35.9毫米,出现在1月。最大24小时降雨量261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92.8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6月,约占年降雨量的50%,而冬季干旱,12月至翌年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9.4%。受地形影响,降雨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部的矮寨比东部的丹青年降水量多300毫米以上,平均年降雨日多30天。

土壤

吉首市土壤资源可分为地带性土、非地带性土和水稻土三大部分。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红色砂岩、白云岩、凝灰质板岩、页岩等,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土层较厚,中等密实的粘性土,含有少量碎石,保肥蓄水能力较好,抗蚀性较强,土壤厚度一般为1~4.5米。全市土壤类型有黄红壤、黄壤、紫色土、青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水稻土和潮土7个土类,其中以紫色土、黄红壤为主。下分14个亚类、50个土层,132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吉首市耕地面积1082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34公顷,基本农田7758公顷。园地8341.19公顷,林地80147.10公顷,草地543.41公顷,湿地127.4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395.3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21.3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70.06公顷。

矿产资源

吉首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21年末,已发现水泥灰岩、水泥粘土、建筑石料用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煤、天然沥青矿、钒、含钾页岩、汞、重晶石、磷、矿泉水,铅、锌、钨、镍、钴、金、银、铷、煤、石墨、方解石、黄铁矿、陶土和岩肥等27个矿种,其中优势矿产有水泥灰岩、白云岩、钒、磷矿和含钾页岩等。境内矿产资源总量较少,矿产资源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全市探明矿床地117处,其中保有储量达中型矿床2处,大型远景矿床2处,中、小型远景矿床的分别为18处和22处。全市有采矿权15个,其中钒矿1个、石煤1个、石墨3个、重晶石1个、大理石2个、水泥用灰岩2个、建筑石料用灰岩5个。

生物资源

  • 植物

吉首市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混交针叶林。截至2020年,有木本植物73科336种,主要有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蔷薇科、山茶等科。栗、栲树、槠树、青冈栎、青稠、湖北栲、小红栲、长叶石栎等种群。针叶林以杉木、马尾松、柏木为主等。其中红豆杉、珙桐、苏铁、柏栎树等树种为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 动物

截至2020年,吉首市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科108种,其中鸟类16科48种、兽类15科30种、爬行类6科16种、两栖类5科14种。属国家一级2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2种。

水资源

吉首市截至2020年,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为14.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6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9971万立方米。平均水能蕴藏量55832千瓦,可开发量18025千瓦,占水能蕴藏量32.28%。水库水质一般都在II类-III类之间,基本能满足饮用水及灌溉水的水质要求。

自然灾害

吉首市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四季都可发生灾害性天气,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低温冰冻、风雹、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吉首市90%的年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以中、小级别的洪涝为主。2008年吉首市经历了湖南省自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010年汛期,吉首市城区在6~9月遭受四次强降雨袭击引发的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12日,降雨量达224.3毫米,造成道路交通系统瘫痪,焦柳铁路中断8小时,209国道中断9小时,全城停水停电达数小时,低洼城区街道、市场、单位受淹,紧急转移群众数万人。2022年6月2日吉首市强降雨天气导致45处公路受损,出现泥石流、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致吉首市60213人受灾,全市紧急转移安置人员3566人。同年7月起,开始长达4月的旱情,气象干旱特级,溪河断流、稻田干涸、茶树枯萎、饮水困难。

人口

人口概述

截至2021年,吉首市常住人口为431235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点,吉首市男性人口为205931人,占50.37%;女性人口为202881人,占49.63%。人口性别比为101.50,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0.43%。人口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75705人,占18.52%;15~59岁人口为270920人,占66.27%;60岁及以上人口为62187人,占15.2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946人,占11.7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31%,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8%。

民族

吉首市人口结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汉族次之,还有其它少量的少数民族如回,满,侗等族。明朝之前,吉首地区主要为苗族人口,建镇溪军民千户所后,汉人渐多。因朝廷剿抚,苗族人口外流。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苗族人口增加,占总人口的89.05%。1949年11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956年10月,国务院认定湘西土家族为单一的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河溪、太平、双塘、毛坪、乾州、吉首城区、万溶江、马颈坳等地。

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点,少数民族人口为295299人,占72.23%。其中,土家族人口为142549人,占34.87%;苗族人口为147083人,占35.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下降0.73%,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下降0.88%、苗族人口占比下降0.11%。

经济

综述

2021年吉首市生产总值2202359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96万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832931万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265732万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4.7:37.8:57.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3.4%、41.6%。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外贸进出口总额117153万元,比上年增长71.3%。

2021年吉首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4元,同比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0元,比上年增加2317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增加1232元,增长9.4%。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人民币)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民币)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万元/人民币)

2019

1935560

27357

85345

2020

1976225

28677

103413

2021

2202359

30742

105788

参考来源:

第一产业

吉首市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烟叶、柑橘、猕猴桃等,油料作物有油菜、油茶等。其中优质农产品有白云贡米、湘西黄金茶等。

2021年吉首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5788万元,同比增长9.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80公顷,同比增长4.2%。全市粮食总产量54050吨,同比增长6.0%。油料产量8017吨,增长7.4%。蔬菜产量106221吨,增长4.4%。茶叶产量1649吨,增长9.9%。烟叶产量533吨,增长2.0%。猕猴桃产量4006吨,增长0.4%。柑橘类水果产量79290吨,下降4.1%。中草药材产量4768吨,增长0.4%。全市肉类总产量7889吨,同比增长11.1%。禽蛋产量1600吨,增长44.8%。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06吨。

第二产业

2017年以来,吉首市重点发展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及产业集群培育。建有吉首经开区创新创业园、河溪新材料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截至2021年,吉首市有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为主的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55414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7.5%。知名产品有酒鬼酒、老爹猕猴桃果王素、河溪香醋、乾州板鸭等。2022年,酒鬼酒公司入选中国品牌500强。

2021年吉首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38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5%。全市建筑业增加值96183万元,比上年增长4.3%,占生产总值4.4%。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9万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9%,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2万标准煤,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其中亏损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8631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利润总额151896万元,增长82.4%。

第三产业

吉首市积极发展旅游业,陆续举办“神秘湘西·吉周吉年”文化旅游节、鼓文化节,打造德夯大峡谷嘉年华,推出夜游乾州古城等活动。202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295万人次,是2012年的3.72倍,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是2012年旅游收入的5.01倍。

2021年吉首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2163万元,比上年增长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166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25149万元,增长14.3%。房地产开发投资753467万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065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外贸出口116647万元,增长72.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609万元,增长5.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2440万元,增长5.9%。

经济功能区

2011~2021年,吉首市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3.4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08亿元,落户园区企业达150余家。202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9.7%,地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0家。

人文

综述

吉首市是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很多风俗保留至今如开秧门、吃新、煮社饭、打糍粑等。而当地的苗银、苗服、苗歌、苗舞、苗鼓等形成了独特苗族的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如苗族四月八、鼓文化、土家摆手舞等,已成为民俗旅游项目,其中鼓文化节为湖南省三大民族品牌节庆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首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项目12项、州级项目20项、(县)市级项目32项、非遗传承75人。有苗族织锦、刺绣、金银首饰、水冲石砚等特色民间工艺品。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保护单位名称

列入的批次

列入的时间

级别

传统音乐

苗族民歌(湘西民族苗歌)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二批

2008年

国家级

民间文学

苗族傩歌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三批

2012年

省级

传统舞蹈

龙舞(湘西苗族接龙舞)

吉首市和花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二批

2009年

省级

传统戏剧

阳戏(湘西自治州阳戏)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一批

2006年

省级

传统技艺

水冲石砚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三批

2012年

省级

酒鬼酒酿制技艺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批

2009年

省级

苗族织锦技艺(湘西苗锦芭排技艺)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四批

2016年

省级

酿醋技艺(湘西香醋传统制作技艺)

湖南边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批扩展

2016年

省级

传统医药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

吉首大学

第四批

2016年

省级

民俗

苗族四月八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三批扩展

2011年

国家级

乾州春会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一批

2006年

省级

苗族赶秋节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二批

2009年

省级

苗族接龙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三批

2012年

省级

歌会(清明歌会)

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四批扩展

2016年

省级

参考来源:

  • 苗族民歌(湘西民族苗歌)

苗族民歌种类多,曲调各不相同。其中苗族飞歌曲调高亢,豪迈奔放,采用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演唱。苗族民歌曲调和演唱方法十分独特,分为“五腔十调”。歌词有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四种形式,演唱时常用鼓、竹柝、唢呐、牛角等乐器伴奏。

  • 苗族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又称“亚努节”,它源于苗族祭祀活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苗族男女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入活动场所对唱苗歌、吹笙、跳舞、荡秋千、上刀梯、耍狮子等。苗族青年称“赶歌场”,也叫“跳花跳月”,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形式。

方言

市内土家族使用吉首话,苗族使用苗语。吉首话属北京语系西南官话,词法、语法和基本修辞方式与普通话相似,但在音调、语风等方面与普通话区别较大。

饮食

吉首人口味喜辣。冬天要腌制腊肉和香肠,还喜腌制酸肉、酸鱼和名种酸菜如苞谷酸、醋萝卜、糯米酸辣子等特色地方美食。

吉首市

吉首市

吉首市

一种把萝卜泡在装有米汤水和开水的坛子里经过自然发酵的特色地方美食。腌好后萝卜和汤水呈红色,酸甜脆口

用玉米粉和剁碎的红辣椒拌匀装进坛子自然发酵的特色地方美食。素炒下饭,还可以用来炒蛋,煮豆腐等

腊肉是吉首人每到冬天家家户户必做的特色地方美食

服饰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购买市场成衣已成普遍现象,仅有少数苗族中老年妇女日常穿戴苗服,而年轻苗族姑娘只有在苗族节庆活动时才会穿戴苗族服饰。

苗族女子服饰:戴头帕(有真丝黑头帕和蓝白色条式相间花帕两种),衣式为满襟斜扣,衣裤宽大。衣袖裤子末端滚绣花花边,腰用织花带系花围裙。颈戴银项圈,胸前挂银链等各种银饰。

土家族女子服饰:头包丝帕或挽圆发髻,插撇簪于头后。衣式为斜扣“满襟衣”,大裤腰裤脚,白布裤头折超系带,裤长至踝骨,有的腰系围裙,脚穿鞋头绣花布鞋。

宗教

在明代镇溪千户所建立前,佛教从沪溪传入市境。20世纪20年代,耶稣教和天主教传入吉首市。1994年6月,吉首市有庵堂寺庙43处,其中从教职业者24人(和尚8人、尼姑15人、基督教牧师1人),皈依弟子和居士各20余人。截至2005年年末,吉首市正式登记佛教场所23处、地方信仰场所4处、道教宫观1座。其中云谷寺、狮子庵、清佛寺、清平寺、太虚寺、天星庵、观音阁7处为吉首市政府批建。

社会事业

教育

吉首市的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镇溪军民千户所苗族宿儒吴鹤,先后在上涝、三岔坪、司马溪、燃桐坪、马颈坳和镇溪设帐授徒。清乾隆三年(1738年),厅同知王玮在苗乡开设蒙馆和经馆。清嘉庆二年(1797年),塾师聂继志在厅城开办私塾。嘉庆十二年(1807年),厅城西关厢乾州经馆改名立诚书院,为苗疆六座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学馆、书院与私塾并存,私塾则延至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1月25日,县人民政府将全县64馆私塾的929名学生(其中苗族346人)分别编入当地小学。

截至2021年末,吉首地区拥有学校190所。大学3所,其中吉首大学是省属综合性大学,一本批次录取高校。中等职业学校11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十二年制学校8所,小学27所,教学点12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25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5.40%,义务教育巩固率98.2%。

医疗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事业机构441家,其中县以上综合医院2家,中医综合医院1家。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75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17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6690张。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吉首市人民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脱贫就业

吉首市1986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28个贫困县、市之一。2001年,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十三五期间,吉首市选派139支驻村工作队,451名驻村扶贫干部以及6261名干部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2017年率先在全州实现脱贫摘帽,连续3年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贫困发生率由25.7%下降至2019年的0.259%,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57元增加到12643元。截至2021年,全市所有建档立卡户11195户43396人全部脱贫,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十三五期间,吉首市建成扶贫车间20个,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163个,带动就业4000人,稳定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7万人以上。截至2022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5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万余人次。

科研科技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年内实施科技项目48项,其中省级8项。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8项次,新品种23个。

体育

2012~2020年连续举办八届吉首矮寨公路奇观自行车公开赛。

2018~2020年连续举办三届吉首矮寨大桥国际马拉松赛。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区拥有体育场地669个。2021年吉首市四人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攀岩项目女子速度组第七名;省青少年攀岩比赛获得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3枚;省青少年游泳比赛获得铜牌1枚。

文化事业

2012~2020年吉首市连续举办八届中国吉首“鼓文化节”,打造了德夯大峡谷嘉年华等具有国家级影响的品牌推广活动以及苗族四月八、苗族调年节、清明歌会,钢火烧龙等民族节庆活动。2016~2019年,吉首市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吉首“神秘湘西吉周吉年”文化旅游节。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共有馆藏文物共计850件,其中二级珍贵文物7件、三级珍贵文物96件。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1套,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1套,表演团体60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

吉首市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地点

类别

时代

级别

公布时间

1

潕溪书院

吉首市峒河街道办事处新桥社区教育路10号吉大师院内

古建筑

省级

湘政发[2006]17号2006年5月31日

2

九福堂

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

古建筑

省级

湘政函[2011]21号2011年1月24日

3

罗荣光故居

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解放路52号

古建筑

省级

湘政函[2011]21号2011年1月24日

4

杨岳斌故居

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东门路101号

古建筑

省级

湘政函[2011]21号2011年1月24日

5

中黄村

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

古建筑

省级

湘政函[2011]21号2011年1月24日

6

湘川公路矮寨坡段

吉首市矮寨镇矮寨社区西北方209国道

近现代重要史迹

近现代

省级

湘政函[2011]21号2011年1月24日

7

乾州文庙

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东门路14号

古建筑

国家级

国发[2013]13号2013年3月5日

生态环保

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拥有县级自然环境保护区4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0701.21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2%。森林覆盖率为74.1%。城区绿地面积1276公顷。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8.9%。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95.5%。

交通运输

综述

吉首市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焦柳铁路、张吉怀高铁、包茂高速、龙吉高速、杭瑞高速、国道209、国道319贯穿全境,交通便捷,以吉首为核心的“半小时生态城镇群”和“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基本实现。

公路

十三五期间,吉首市完成公路建设里程516.4千米,建成常吉、吉茶、吉怀、永吉等多条高速公路,新增城区道路里程27.2千米,新建桥梁13座,提质改造以209、319国道及229省道为主干的国省干道,市辖乡镇100%通水泥路。建制村农村客班车或城乡公交通达率100%,荣获湖南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截至2021年末,吉首市公路通车里程98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6千米,国道100千米,省道14千米。全社会旅客周转量33325万人千米,下降24.6%,客运量520万人,下降29.1%。

  • 奇观公路

矮寨盘山公路长6.25千米,属于湘川公路的一段,也是国道209、319途经矮寨的复合线段。始建于1935年,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矮寨坡斜坡上,特定的公间迫使公路左右回旋,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路面,最宽处不过7米,最窄地段不足4米,誉为公路奇观。

  • 奇观桥梁

矮寨悬索大桥是吉茶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始建于2007年10月,2012年3月31日通车后,湘渝高速全线贯通。它是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长1073.65米,主跨1176米,桥面宽度为24.5米,双向4车道,桥面距峡谷底部高度达350米。矮寨大桥的建成开创了“4个世界第一”。2021年中央宣传部将矮寨大桥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吉首市

铁路

枝柳铁路在吉首市境段长48千米,北起马颈坳镇团结村,南止双塘镇冲虎村。1989~2005年,吉首市内铁路有个5火车站,吉首站为二等站,马颈坳站、湘泉站、周家寨站、吉首南站为五等站。其中吉首站于2004年1月,划归铁路(集团)张家界车务段。

2021年张吉怀高铁通车,并在吉首市双塘街道设吉首东站,基本形成以吉首为中心,覆盖武陵山区城市群核心发展区2小时交通圈,连通长沙、重庆等3小时交通圈,吉首进入高铁时代。

景区名胜

综述

吉首市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奇特、民俗风情浓郁,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全国落差最高的流沙瀑布,盘古峰,德夯大峡谷等。人文景观有有中国最长的峡谷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中国十大公路奇观矮寨盘山公路等。民俗有“天下鼓乡”称誉的矮寨和苗寨等。有城外十里边墙,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的古城乾州,还有伏波宫、关帝庙、清佛寺、清平寺、观音阁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截至2022年,吉首市4A级以上景区如下:

AAAAA级景区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十八洞属花垣县)

AAAA级景区

乾州古城景区

主要景区

  •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

位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由吉首市矮寨大桥景区、花垣县十八洞村和吉首市德夯大峡谷景区等景区共同组成。

  • 矮寨奇观旅游区

矮寨奇观旅游区总面积108.47平方千米,由德夯景区、矮寨大桥景区、峒河景区、洽比河景区四部分组成。其中德夯苗寨、吉斗寨、新寨以及矮寨大桥景区为5A级景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约8.1平方千米。有矮寨盘山公路、矮寨大桥、苗寨、玉泉溪大峡谷、九龙溪大峡谷、流纱瀑布、天问台、盘古峰等景点。

  • 乾州古城

位于吉首市西南部,古城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因有二水环洲,三陆横陈,状如乾卦,两河之间陆地称州,故取名乾州。也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聚集了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位非遗传人及民间工艺大师入驻。古城内明清时期名胜古迹较多,主要由胡家塘、三门开、北城门、乾州文庙等古建筑组成。

吉首市

  • 画桥(吉首美术馆桥)

位于乾州古城内,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由湘西籍艺术大师黄永玉倡议并捐资修建,著名建筑大师张永和设计,以“桥馆合一”为设计理念修建。该建筑荣获“2018·全球华人金创奖”“2019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十座博物馆建筑”“202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类大奖”等大奖,入选中国30座最美美术馆。

  • 乾州文庙

位于乾州古城东门内文庙坪,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供奉孔子。共有大成殿五间,东西庵、戟门、棂星门各三间,泮池二区,圆拱桥一座,尊经阁一所,名宦祠和乡贤祠各一间,民国1938~1946年,国立第八中学女部曾设于此。现已改建为“乾州抗日救亡展览馆”“湘西名人名将展览馆”。

吉首市

吉首市

吉首市

吉首市

展开

人物

吴鹤(生卒不详),明代苗族教育家。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乡上老村)人。

吴八月(1728~1796年),又名吴世宁,苗族。清代反清苗民起义领袖。曾攻陷乾州厅、浦市,起义遍及湘、黔、川边区10余厅、县。

杨岳斌(1822~1890年),乾州厅冲角营(今寨阳乡曙光村)人。清代名将。曾赴台湾抵御法国侵略军。

罗荣光(1833~1900年),乾州厅鸦溪人。坚守大沽炮台抗击八国联军为国捐躯的名将。

石邦藩(1900~1984年),乾州厅树耳寨(今寨阳乡属地)人,抗日战争首次击落日机的独臂将军。

张一尊(1902~1973年),今太平乡司马村坪里河人,现代画家。以画马和山水著名,出版《张一尊画集》。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

阿朵(1978年4月17日),原名符莹,吉首人,歌手/演员。出演电视连续剧《春夏秋冬》并担任女主角。2003年12月推出首张个人专辑《盛开》。

周一围(1982年8月24日),吉首人,配音/演员。出演过《深牢大狱》《空巷子》《名门劫》《谢谢你曾经爱过我》等剧。

荣誉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命名吉首市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吉首市为湖南省园林城市。

2012和201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吉首市为湖南省文明城市。

注释

[a]

截至2021年

[b]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点

[c]

截至2020年

[d]

2021年数据

[e]

栲属、青冈、栎属

[f]

润楠属、楠木属

[g]

含笑属、木兰属、木莲属

[h]

吉首市地处山岳,水资源总量就是地表水总量

[i]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j]

此处公报存疑,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2项

[k]

又叫渣海椒,苞谷酸辣子等

[l]

出嫁者不绣花

[m]

不计入学校总数

[n]

不包含2020年底已注销注册医疗机构数

[o]

2016~2020年

[p]

G209

[q]

1987年焦枝铁路与枝柳铁路两线连通,并为焦柳铁路

[r]

客站

[s]

货站

[t]

以货物运输为主

[u]

天星河、万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