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是金庸早期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小说创作于1955年,从1959年2月9日起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发表。1976年12月,该书由香港明河社首次出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雪山飞狐的:成书背景、出版历史、内容情节、人物角色、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作品评价、作品影响等介绍

中文名

雪山飞狐

英文名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作者

金庸

出版时间

1976年

语言

中文

创作年代

1955年

小说类型

长篇小说

出版社

明河社

初刊刊物

新晚报

初刊时间

1959年

简介

小说以胡一刀夫妇为主线,通过宝树和尚、苗若兰、平阿四以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百年前的一段江湖恩怨。胡苗范田四家因误会结仇,延续数代。多年以后,苗范田三家后人联手杀死胡家后人胡一刀。又过数年,胡一刀之子胡斐登玉笔锋山庄为父报仇,与苗人凤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此时胡斐与苗人凤之女苗若兰互生情愫,在仇恨与爱情之间,胡斐会作何抉择,结尾留下了深深地悬念。全书由两个重大线索支撑串联,真正的人物很少在台前表演。小说结尾处也设下悬念,引人深思。

《雪山飞狐》创作于《飞狐外传》之前,两书在内容上有所联系,但故事结构却又各自基本独立。该书是金庸长篇小说中最短的一部,而故事情节却最为复杂,讲述的故事历经百年,人物数量庞大,情节线索之繁,可谓是环环相扣,精彩之极。《雪山飞狐》是金庸第一部被译成英文的武侠小说,并曾多次进行影视改编,在金庸作品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整个社会都动荡不安。香港的文化意识受到了殖民主义的侵蚀,香港民众的内心有一种漂泊感和无归属感,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渴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庸创作了《雪山飞狐》等武侠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侠义精神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历史背景,顺应了当时香港民众的需求。

创作过程

《雪山飞狐》连载期间,金庸的另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正在《香港商报》连载。由于《射雕英雄传》规模巨大,《雪山飞狐》可以说是《射雕英雄传》创作期间的一个补充。该书写于《飞狐外传》之前,二者相互关联,却不完全统一。

出版历史

因为是以连载的方式在报纸上呈现,小说情节的发挥受到了束缚。因此每天出版的故事情节由不得作者随便改动。所以,金庸在最终成书前进行了许多的改动。自1970年起,金庸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来修订旧版小说,修订后出版的作品称为“修订本”。1976年,《雪山飞狐》修订本由明河社初版。到2001年,金庸以“经典化”为目标,又着手对小说进行修改,此次修订后的作品一般称为“新修本”。2004年,《雪山飞狐》新修本问世。金庸武侠小说经历了三次修改,《雪山飞狐》原书中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改写过。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也做了一些改正。

内容情节

《雪山飞狐》由十章正文部分和后记部分组成。清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关外饮马川陶氏父子偶得宝物,将其封于铁盒之中。武林群豪闻讯纷纷前来抢夺,正值各方混战之际,宝树和尚出现,将一众人等引至玉笔锋山庄。庄主杜希孟收到雪山飞狐胡斐的战帖,原想让武林群豪出面相助,不料众人赶至山庄,又开始争夺铁盒。宝树夺得铁盒,将其打开,里面是一柄宝刀,此刀正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之遗物。随后,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等人,分别回忆讲述了宝刀的来历。

昔日,李自成兵败时,身边有胡苗范田四大侍卫。李自成被困九宫山时,因胡侍卫武功最高,遂留下护卫,其余三人出山求援。但援兵未到,敌兵先至,胡侍卫寻得一死卒假冒李自成献给清兵,并因此得到清廷赏赐。苗、范、田三人不明真相,误以为胡侍卫卖主求荣,便将胡侍卫杀死。后三人从胡侍卫之子处得知实情,自刎谢罪。但三人未将实情告知后代,苗、范、田三家便与胡家世代为仇。四家子孙冤冤相报,已有百余年。某日,胡家后代胡一刀护妻南下产子,胡夫人于途中突然临产。此时恰逢苗、范、田三家后人前来寻仇。胡一刀本欲将实情告知苗人凤,却遭田归农从中作梗。胡、苗两人遂拔刀相向。两人大战几日,均为对方所折服,彼此惺惺相惜。不料田归农阴险无比,在两人比武所用之兵器上喂毒,胡一刀不慎殒命。胡夫人托孤于苗人凤,随夫而去。田归农又欲加害其幼子胡斐,幸为平阿四所救,抚养长大。胡斐隐姓埋名,习得一身武艺后便出山为父报仇。

当日,胡斐如约而至,峰上众人因惧胡斐不敢露面,唯苗若兰淡然出迎,两人遂一见钟情。后众人得知宝刀之秘,便去峰后寻宝。临行前宝树将苗若兰点穴,田归农之女田青文脱去若兰衣物,将其置于床帐之中。胡斐再至峰上,听闻庄主欲寻高手追捕自己和苗人凤,情急之下避于帐内,与苗若兰共处一室。苗人凤寻至峰上,误中歹人奸计。胡斐奋勇相救,然苗人凤误会胡斐轻薄自己的女儿,便追杀胡斐。胡斐只得抱着苗若兰跳下峰去,两人互诉衷肠,私定终生。此时众人为独占宝藏在藏宝洞内厮杀,胡斐将石门关闭,把众人困在其中。后苗人凤赶到,两人一番激战。苗人凤渐处弱势,胡斐念及苗若兰嘱托,迟迟不肯下手。胡斐这一刀劈还是不劈?结尾留下了深深的悬念。

人物角色

苗人凤

李自成四大卫士苗氏之后。苗人凤绰号“金面佛”,为引胡氏后人出关,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他秉性正义,嫉恶如仇,却性格木讷,不懂情趣,因此其妻南兰受田归农勾引并与之私奔。他武功极高,一手苗家剑出神入化。他和胡一刀惺惺相惜,两人为至交好友。苗人凤是一个胸怀坦荡,行事光明磊落的大丈夫、真英雄。

胡一刀

李自成四大卫士胡氏之后。胡一刀是辽东大侠,他为人豪爽,武功高强,重江湖义气。他虽长相凶恶,却心肠慈善,常帮扶弱小。他秉承先祖遗志,试图化解胡苗范田四家的恩怨。在护送妻子待产的途中,遇到寻仇的苗人凤,两人大战几天,惺惺相惜。他佩服苗人凤武功,欲告知其昔日恩怨背后的真相,却遭田归农从中作梗,最后中了田归农的暗算而死。胡一刀是一位义薄云天的真侠士,是书中侠义的化身。

胡夫人

胡一刀之妻,她美艳动人,是一个痴情女子,也是一位女中豪杰。胡夫人武功了得,敬爱丈夫,为不扰胡一刀休息,孤身一人外出解决前来挑事的宵小之徒。她聪敏过人,在胡一刀与苗人凤决战时,淡然点破苗人凤的破绽。她不畏生死,对胡一刀用情至深,在胡一刀死后,她将幼子胡斐托付给苗人凤,殉情而死。

胡斐

胡一刀之子,外号“雪山飞狐”。他外貌肖父,为人重情重义,古道侠肠。他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由受过其父恩惠的平阿四抚养长大。他继承了胡家刀法,武功十分了得。他为报父仇,先后向田归农、杜希孟下战书。他误把苗人凤认作杀父仇人,却又对其女苗若兰一见钟情,最终在仇恨和感情面前难以抉择。

苗若兰

苗人凤之女。苗若兰虽为大侠之后,却不懂武功,手无缚鸡之力。她容貌美丽,文秀清雅,与胡斐情投意合。她侠骨柔肠,帮扶弱小,借用父亲的威名来保护平阿四,使其免受迫害。面对强敌,她从容镇静,在胡斐到达山庄之际,众人因惧躲了起来,唯有她出来应对。她生性聪慧,不忍让胡苗两家的仇怨再延续下去,便从中周旋,以寻化解之法。她还敢于超越世俗,不顾世仇,去追寻真爱。

田归农

李自成四大卫士田氏后人。田归农是天龙门北宗掌门,他虽相貌英俊,但为人卑鄙,无情无义。他工于心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得到闯王的藏宝图,设计勾引苗人凤之妻南兰。他生性狠毒,使奸计害死胡一刀,又多次派人暗杀苗人凤。他为一己私利,甘为朝廷鹰犬。他最后众叛亲离,自尽而死。田归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小人,他的身上透露出了人性的丑恶。

宝树和尚

宝树和尚原名阎基,原在小镇上以行医为生,曾为胡一刀之妻接生。他面容丑陋,为人奸诈。他利欲熏心,受田归农唆使,在苗人凤的剑上喂毒,间接害死了胡一刀。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描写胡苗范田四大家族的百年恩怨,深刻的揭示了故事背后人性真相。在这样一个是非难分、善恶难辨的江湖中,有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丧失人性:田归农为一己私利,违背先祖遗愿,甘为朝廷鹰犬;阮士中以田青文未婚产子一事要挟田归农让出掌门之位。有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丑态毕露:在玉笔峰峰后洞穴中发现宝藏时,众人杀红了眼。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枉顾天性:田青文为了保住名声,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掐死。作者又借苗若兰之口说道:“这世上除了爹爹和你,我不知道还有谁是真正的好人。”再一次对自私的人性进行了反思。作者通过对小说中各个人物的人性刻画,深化了该书的主题。

艺术特色

叙事形式与结构

《雪山飞狐》构思巧妙,结构复杂。小说神奇之处在于它有两条线索,三个主要场景,十余种角度。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按“一日”与“百年”这两条基本线索展开发展。“一日”是指清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这一天。这一日发生了五件大事:一是陶氏父子偶得闯王宝物,武林众人闻讯前来抢夺。二是宝树和尚邀约夺宝的众人前往玉笔锋,欲集众人之力对抗雪山飞狐胡斐。三是玉笔锋山庄庄主设计捉拿苗人凤,却为胡斐所阻。四是众人峰后寻宝,洞内厮杀,丑态毕露。五是胡斐、苗人凤因新仇旧怨进行决战。

这一日发生的事情看似各不相干,其实却与胡苗范田四家百年恩怨息息相关。百余年前,胡苗范田四家因误会结怨,自此苗、范、田三家世代向胡家寻仇。至二十七年前,胡家后人胡一刀死于其余三家后人之手。小说中三月十五日当日,正是胡一刀之子胡斐替父报仇,才引得种种发生。“一日”之事与“百年”之因相互关联,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三个场景”是指今三月十五日玉笔锋之场景,百余年前胡苗范田四家结怨之场景,二十七年前苗、范、田三家寻仇,胡氏夫妇双双殒命这一场景。而这三个场景又与两条主要线索息息相关,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场景。

小说最奇妙之处在于“百年之秘于一日揭开”,而揭秘之人是书中的十多个人物,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十多种角度”。而“十多种角度”又有三层意思:一,叙述者不止一人,而是书中的十几个人。这些人既是说故事的人,又是故事中的人。二,这些人的叙述并不完整,有讲前因,有道后果,有点细节。各言其想,互不相关,却又离不开胡苗范田百年恩怨。三,众人各持己见,所讲的故事皆依自己的身份、观点、立场而来。即使是同一件事,众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一来,往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如此,小说变得更加纷繁杂乱,难以理解。然而另一面,恰恰是其设计巧妙的结构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往日之事也更加深刻清晰。整部小说的结构和气势,也很罕见。

多重主角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书名既为《雪山飞狐》,“飞狐”对应胡斐,按理说胡斐应为小说主人公。且小说开头宝树引众人上山正是为了对付胡斐,结尾又是胡斐与苗人凤决战。然而通读全书就会发现,胡斐在书中谈不上是主人公。金庸也在《飞狐外传》后记中提到了这一点。书中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胡一刀,通过众人的叙述,使胡一刀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但说胡一刀是本书主人公,也不尽然。故事之因是四家百年恩怨,所以主人公可以说是有四位。这四位既是指胡苗范田四大家族,也指四家的后代胡一刀、苗人凤、范帮主、田归农。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角众多,也构成了全书的精彩之处。

悬疑式结尾

《雪山飞狐》结尾处的悬念设计也十分巧妙:“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一边是杀父之仇,一边是意中人的恳求,胡斐在两难之下,举刀不定,这成为整部小说最大的悬念,也引得无数金庸小说迷争论。对于这样的结尾,金庸很满意。小说发表之后,他自己也曾设想过多种结局,然而最终也没得出结论。这一刀劈还是不劈,每个读者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择。这样的设计构成全书的精彩之处,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文学评论家、作家曹文正认为:“《雪山飞狐》的问世,标志着金庸武侠小说已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新天地。小说更成功、更完美地运用了回述形式,且情节扑朔迷离,但悬念解开之后却合情合理。其构思巧妙,在金庸创作前期未曾见之,是石破天惊之作。”

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认为:“《雪山飞狐》很可能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篇之翘楚。它有三“最”:技巧最特别、结构最紧密、对武侠小说及中国小说传统均作了最大的突破。”

负面评价

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卢敦基认为《雪山飞狐》中有两大破绽:一是小说开始,陶氏父子挖掘谷底的宝藏,即装有闯王宝刀的铁盒。而小说后面言明,铁盒和宝刀是田归农交给陶氏父子的。那么陶氏父子何须把东西再埋起来,挑起一场大战呢?二是众人既已在玉笔锋讲清百年恩怨的前因后果,为何事后无一人向胡斐转述?这两大破绽,使全书的精巧构思减色不少。

梁羽生在《金庸与梁羽生合论》中指出金庸写《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时“是有点犯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毛病”。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雪山飞狐》构思精巧,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雪山飞狐》见报不久,便进行了影视改编。因《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在情节上比较连贯,影视剧中习惯把两部小说串联在一起来拍摄,合成“飞狐系列”。

影视改编

时间

片名

制片方

导演

饰演者

1964年

《雪山飞狐》

中国香港

李化

江汉、欧嘉慧

1978年

《雪山飞狐》

中国香港

萧笙

米雪、文雪儿

1980年

《飞狐外传》

中国香港

张彻

钱小豪、郭追

1984年

《新飞狐外传》

中国香港

刘仕裕

万梓良、黄日华

1985年

《雪山飞狐》

中国香港

王天林

吕良伟、周秀兰

1991年

《雪山飞狐》

中国台湾

李朝勇

孟飞、龚慈恩

1993年

《飞狐外传》

中国香港

潘文杰

黎明、张敏、

1999年

《雪山飞狐》

中国香港

李添胜

陈锦鸿、佘诗曼

2007年

《雪山飞狐》

中国大陆

王晶

聂远、朱茵

2022年

《飞狐外传》

中国大陆

连奕名

秦俊杰、梁洁

2022年

《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

中国大陆

乔磊

赵华为、吕良伟

舞剧改编

2008年,在金庸的建议下,香港舞蹈团总导演梁国城排演了舞剧《雪山飞狐》。梁国城将小说的情节化繁为简,以“舞”代“武”,用“情”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展现出唯美的舞台画面,吸引了香港观众的眼球。

漫画改编

随着金庸武侠小说的热度不断提高,漫画市场也逐渐被开拓。漫画家潘飞鹰早在六十至七十年代期间就将《雪山飞狐》改编成漫画。2004年,香港著名漫画家马荣成再次将《雪山飞狐》进行漫画改编,画风细腻,富有电影感,吸引了一大批武侠迷。2018年1月27日,在金庸的授权下,腾讯动漫和凤凰娱乐联合出品,同名小说改编漫画《雪山飞狐》在腾讯动漫连载更新。漫画的剧情充分还原了原著,一展武侠风。

国际影响

《雪山飞狐》是金庸第一部被翻译成英语的武侠小说。1971年,Robin Wu根据《雪山飞狐》旧本进行英译,节译名为Flying Fox of the Snow Mountain,并在美国华人杂志Bridge上连载。1985年,中国香港翻译研究学者莫慧娴根据《雪山飞狐》修订本进行翻译,译名为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雪山飞狐》莫慧娴英译本,并于1996年再版。英国汉学家Robert Chard誉之为“鼓励更多金庸作品翻译到英语世界的发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