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是一部喜剧贺岁片,由高志森执导并联合黄百鸣监制,谷德昭、蔡婷婷、张肇麟、杨振耀编剧,张国荣、周星驰、黄百鸣、吴君如、张曼玉以及毛舜筠主演。电影于1992年1月2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加长版于2016年1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2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影片修复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香港主题电影展放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家有喜事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幕后制作、影片风格、制片与发行、票房收入、反响与评价、续集作品等介绍

中文名

家有喜事

英文名

all's well,ends well

原著

黄百鸣

语言

粤语

影片片长

100分钟/106分钟(修复加长版)

导演

高志森

主演

张国荣

编剧

谷德昭

制片人

王震球

监制

黄百鸣、高志森

摄影

李健强

剪辑

金马

美术

陈锦河

配乐

林敏怡

制片公司

高志森电影有限公司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发行公司

永高电影有限公司

上映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时间

1992年1月25日

简介

电影以上世纪90年代香港一个传统小康家庭为故事发生的环境,讲述了性格迥异的三兄弟的爱情和亲情故事。明星阵容、家庭叙事与喜剧风格的结合使影片在贺岁期间大获成功,虽然《家有喜事》拍摄只耗时十三天,却取得了超过五千万的票房,创下当时香港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此后多年仍保持着永高院线的最高票房纪录,并开启了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喜事”系列电影。此外,影片还入选了百年来“香港十部最卖座影片”,成为港派贺岁喜剧片的经典。

影片剧情

程大嫂(吴君如饰)是常家长媳,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悉心照顾着常父(关海山饰)与常母(李香琴饰),得到一家人的喜爱。可是,长期的主妇生活使她难修边幅,与丈夫常满(黄百鸣)的夫妻生活也毫无激情。常满耐不住家中寂寞,在外与情妇舒娜(陈淑兰饰)挥霍无度、偷欢享乐。

老二常骚(张国荣饰)虽是男人,可女子气十足。他与“男人婆”性格的表姑妈梁无双(毛舜筠饰)见面就结下梁子,互看不顺眼,从家中斗到工作上。

常家三子常欢(周星驰饰)是花花公子,周旋在各种女人之间。做电台DJ的契机让他与狂热电影迷何里玉(张曼玉饰)结识。常欢对何里玉很感兴趣,并用各种电影桥段作梗追求她,两人感情逐渐升温。

一日在外用餐,常满把程大嫂支开回家,转头与舒娜会面。不料,他酒醉不省人事,被舒娜送回屋,暴露了在外有染。程大嫂伤心欲绝,只身搬离常家,而舒娜被领进家门。另一边,何里玉为制造惊喜登门常家,却撞见常欢和另一女友玩乐。三人对峙之时,常欢不幸被鸟蛋砸中变成脑震荡。在众女友弃之不顾,家人束手无策时,何里玉愿作看护陪在常欢身边。

一次偶然,常满遇到做陪酒女郎的程大嫂。对比将家务处理的一团糟的舒娜,常满开始怀念程大嫂的贤淑,决心用行动追回她。同时,常骚和梁无双因一次意外“通电”,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何里玉面对失忆和疯癫的常欢失去信心,决意告别,却在他的胡闹中发现二者互相的深刻情感。阴差阳错,常欢恢复了正常。

常父、常母的生日会上,光鲜亮丽的程大嫂惹得众人侧目。舒娜对常家人的反应大为不快,声言与常家决裂并摔门离去。常骚和梁无双等着自己的青梅竹马,却未料到各自的心上人宣布要结婚。互相安慰中,二人吐露了彼此的心意。在宴会上,常欢欲用假疯确定何里玉的感情,最终浪子回头,学会珍惜真爱。

为了将程大嫂挽留回家,常家人一起聚会卡拉OK。程大嫂仍旧犹豫,不巧在独自回家的途中遭人劫持,最后被三兄弟救下。程大嫂与常满最终也破镜重圆。

教堂门口,常父与常母、常满与程大嫂、常骚与梁无双、常欢与何里玉四对爱人身着婚服陆续走出。他们唱着欢庆新年的歌曲,向着银幕外的观众传递祝福。

演员与角色

家有喜事程大嫂吴君如饰常家长媳,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主妇。努力讨好丈夫而不得,知晓其外遇后内心受伤,离开家被介绍为陪酒女郎。后因丈夫迷途知返,决意原谅,并回归家庭。家有喜事常满黄百鸣饰常家长子,小有成就的生意人。因对妻子的黄脸婆形象产生厌倦,在外包养情妇。与妻子分居后,后知后觉其体贴贤淑。在全家人的帮助下,追回妻子,重归幸福家庭。家有喜事常骚张国荣饰常家二子,成人中心插画老师,性格与行为都有些女子气。与表姑妈梁无双是一对欢喜冤家,最后与之喜结连理。家有喜事常欢周星驰饰常家三子,水性杨花的花花公子。对何里玉抱有兴趣,并与之相好。然而,常欢改不了处处留情的毛病,一次欢愉被何里玉偶然撞见后,因意外变成脑震荡。在何里玉的悉心照料和忠贞守候下,最终浪子回头,留得真爱。家有喜事何里玉张曼玉饰真爱至上,并且是一个电影狂,喜爱各式各样的角色变装。对常欢一片痴情。家有喜事梁无双毛舜筠饰常家三兄弟的表姑妈,成人中心脚底按摩师。有着“男人婆”的性格和形象,和常骚针锋相对。家有喜事常父关海山饰常家三兄弟之父。家有喜事常母李香琴饰常家三兄弟之母。家有喜事舒娜陈淑兰饰常满包养的情妇。因挥霍无度与不善家务令众人不满,离开常家。

幕后制作

剧组筹备

《家有喜事》的演员阵容原定大哥是林子祥,二哥是黄百鸣,小弟是张国荣。当时张国荣息影赴加拿大,身兼主角与监制的黄百鸣让导演高志森请求其回来拍戏。同时,林子祥又出状况无法赶回拍戏,好友周润发因接受另一部贺岁片而无法应约救急。此时周星驰在影坛正当红,黄百鸣打算找周星驰来接下影片。周星驰提出比平常多三倍的高价片酬,还要求先看剧本,黄百鸣一一应允。但是,周星驰因想与张曼玉合作只对小弟角色感兴趣,如何都不愿演二哥。恰好张国荣回港拍戏,并想与原来交往过又有合作默契的毛舜筠演对手戏,演员安排未有再改动,经典阵容由此诞生。

谷德昭入行第一年,跟随高志森学写剧本并当副导演,得知《家有喜事》将邀请喜欢的电影明星周星驰参演,心里十分忐忑。初步拟好剧本并试写了周的几场戏后,高志森邀谷德昭与周星驰一同吃饭谈剧本,但对方的反应不置可否,让谷德昭十分失落,甚至打算弃写,通过高志森的鼓励与引导,才顺利进行后续工作。

拍摄过程

这部电影拍摄周期很短,只耗时十三天。高志森拍摄《家有喜事》时采用了相当前卫大胆和疯狂夸张的手法,将所有的戏推向极端。但当时,监制黄百鸣认为拍出来的戏过于夸张、离谱,观众不会接受。而几个主演非常相信高志森的拍摄风格,片场拍戏时拉着黄百鸣聊天或者想尽办法“支开”黄百鸣,让高志森可以“安心”拍戏。

剪辑阶段

电影拍摄完毕并进入剪辑阶段时,负责剪辑电影的冲印厂通知黄百鸣有三名持枪的蒙面劫匪绑架了巴基斯坦籍护卫员,意图劫取《家有喜事》的底片。幸运的是,剪辑师当时已经在剪辑该片,且劫匪并未发现底片就在剪辑师的脚下,而是封口剪辑师,在巨大的厂内搜罗并误劫了《家有喜事》的毛片。影片底片因此逃过了被劫的悲剧,也未造成严重损失。

制作后续

2016年,经典贺岁喜剧《家有喜事》在香港推出了修复加长版,加入了当年被修剪的桥段。观众能在24年后的版本中重温周星驰、张曼玉、吴君如等众多大咖的精湛表演,还能一睹未曾公映过的,常家三兄弟带丝袜与凶徒展开无厘头的火拼枪战以及爆破场面。

黄百鸣在采访中提及《家有喜事》后多年未拍贺岁片的原因,是曾经的演员阵容太强大了,且此后演员断代找不到合作搭手。此外还因香港电影生产缩水,青年演员没有机会参与表演而且他们多数不是喜剧演员,好的喜剧演员也没有契机抛头露面。

影片风格

贺岁定位

明星阵容是贺岁喜剧的票房必备条件之一。黄百鸣谈起从《家有喜事》开始的明星阵容传统,认为香港的贺岁档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演员也通过上贺岁片证明自己的大牌。1992年贺岁档的《家有喜事》不仅在香港,也在中国台湾,韩国甚至东南亚等地区都获得了极高的票房,首当其冲的功臣是具有号召力的明星们。上世纪80年代的《开心鬼》系列让黄百鸣红遍港台和东南亚;周星驰凭借《赌圣》成为喜剧天王;张国荣早已是巨星级的人物;张曼玉、吴君如、毛舜筠也是当红明星;此外还有老牌明星关海山和李香琴坐镇。

“家有喜事”的字面意义是人事皆好,故影片需要呈现大团圆结局。故事结尾处“恭喜发财”的祝福声跳出剧情之外,达成一种内容本质真实的奇特设计,应和了现实中家与春节的新年气氛,也让观众产生面对面祝福的感觉。

喜剧类型

喜剧片的重要任务是制造笑点,黄百鸣和谷德昭编写剧本时借用了香港喜剧片中历史悠久的手段,那就是“借桥”,即将其他电影的桥段搬到《家有喜事》中,改头换面博观众一乐。《家有喜事》将《与麦当娜同床》《风月俏佳人》《终结者》《人鬼情未了》和《危情十日》以戏仿的方式移花接木,这种变换包装的笑点会产生恶搞的效果,并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并且这种戏仿或夸张的手法解构了所谓的超级浪漫,又没有丧失实在的温暖。

角色设计也是喜剧类型重要的一环。《家有喜事》中,毛舜筠男人婆的表演与张国荣女人味的表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欢喜冤家的独特笑点。吴君如开始以邋遢的黄脸婆形象出镜,后在欢场中变得优雅迷人,也形成了具有反差意味的喜剧效果。而张曼玉在电影中模仿了许多好莱坞电影人物,如麦当娜·西科尼(Madonna Ciccone)、朱莉娅·罗伯茨(Julia Roberts)、黛米·摩尔(Demi Moore)、凯西·贝茨(Kathy Bates)。因为张曼玉饰演的角色何里玉就是个十足的好莱坞电影迷,模仿电影人物的穿搭是其角色设定的一部分。周星驰饰演的常欢在电影结尾也以终结者的拉风造型出场,回应了与何里玉的感情线,也造成了非同小可的搞笑效果。

制片与发行

制片与发行

制片公司

主要发行公司

高志森电影有限公司

永高电影有限公司

东方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永高有限公司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时间

中国香港

1992年1月25日

中国台湾

1992年2月15日

韩国

1992年3月25日

新加坡

2011年7月(香港国际电影节)

中国香港

2016年1月30日(修复加长版)

马来西亚

2016年2月12日(修复加长版)

参考资料:

票房收入

国家、地区

票房收入

中国香港

48,992,188.00(港币)

中国台湾

22,369,940.00(新台币)

统计日期:2022年11月30日

参考资料

反响与评价

国内学者倪平总结,很多人认为“喜事”系列是讨好观众的烂片,与艺术和文化的边都沾不上,且后作有“狗尾续貂”之嫌,内容庸俗、同质化问题明显,但是商业上的卓越成绩与良好口碑让这一系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作品保持了中国人传统道德与审美观,情节、戏份拿捏合理,人物各有可爱之处。马小敏学者认为,《家有喜事》系列中,结尾处人人终得真爱的故事模式“隐含着真爱至上和真爱难觅的信念”,同时以特别搞笑的方式讲述真挚的亲情,让观众能够感受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温情细节。

海外影评人对《家有喜事》的关注度不高,截止2022年11月30日,该片在烂番茄网站(Rotten Tomatoes)上未收到任何专业评论。“远东电影”(Far East Films)网站的影评人安德鲁·萨罗奇(Andrew Saroch)认为《家有喜事》这一贺岁片概括了“全明星阵容+夸张的喜剧=巨大的经济成功”这一概念,但影片中的各种元素的融合造成了“乱作一团”的不和谐效果,好莱坞的模仿分散得太过稀疏,并且演员的同等表演时间带来“缺乏焦点”的问题。“东部地区”(Easternkicks)网站的影评人菲利普-奥康纳(Phillip O'Connor)认为“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演员们拖出了地狱,只为欢笑,又及时地回来,为我们所知道的最俗气的爱情征服了所有结局”。

网站

评分

人数

链接

豆瓣电影

8.5/10

256487

时光网

7.5/10

3126

爆米花指数(AUDIENCE SCORE)

90%

2500+

IMDb

7.2/10

2322

统计日期:2022年11月30日

续集作品

由黄百鸣制片、并且直接以“家有喜事”命名的电影迄今有三部“《家有喜事》《97家有喜事》《家有喜事2009》,各自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2004年,香港、内地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极大放宽了两地合资合拍电影的限制。2009年后,黄百鸣将“喜事”系列带到内地,《家有喜事2009》之后,又有《花田喜事2010》、《最强喜事》、《八星报喜》、《六福喜事》。“喜事”系列重回银幕后,黄百鸣认为“不单为了香港,也要为内地,变成两地的喜剧”,让内地观众能够慢慢接受港式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