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中国安徽省淮南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约42千米,面积110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常住人口有53.58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凤台县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城市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凤台县

英文名

Fengtai County

面积

1100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6°21'05″~116°44'30″,北纬32°33'24″~33°00'26″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淮南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5个镇、4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340421

人口

53.58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2021年)

民族

汉族为主,以及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5个少数民族

GDP

348.47亿元(2022年)

人均GDP

64892元(2022年)

著名景点

淮上明珠景区、茅仙洞旅游景区等

邮政编码

232100

政府驻地

驻城关镇凤城大道政府机关大院

电话区号

0554

火车站

凤台南站等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ft.gov.cn/外链

简介

凤台县位于黄淮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周朝凤台县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属青扬二州,清雍正十年(1732年),于寿州北分设一县,为凤台县。截至2022年10月31日,凤台县下辖15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凤城大道政府机关大院。

凤台县是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鼓灯、淮剧、小车灯等;其中花鼓灯、火老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台县旅游以休闭旅游为特色,形成了茅仙洞景区、茨淮新河风景区和凤凰湖新区3个旅游发展带。截至2023年,凤台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家,其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淮上明珠景区、茅仙洞旅游景区等2家。

凤台县经济以煤电为支柱产业,是中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也是中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已形成了以良种繁育、粮食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2022年,凤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47亿元,在淮南市各县区中位列第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2.2:51.8:3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892元。凤台县交通以“四纵四横”为框架,G237、G346、S102等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运输网络,淮阜铁路、济祁高速、合淮阜高速公路横贯县境,102、203、308省道交汇于县城。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有凤台港。2020年6月,凤台县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名称来历

凤台县古称州来,因春秋时原是州来国地。又为下蔡,因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蔡昭侯自新蔡迁于此地,称下蔡,且西汉置下蔡县,故名。后又因相传有凤凰飞落于此,且县北有座凤凰山,故名“凤台”。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周朝时,现凤台县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属青扬二州。西周是州来国。后来被楚国所灭,成为楚国的州来城。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八月,吴国占领了州来。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冉丹占领了州来。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国灭了州来,季札被封为延陵后,管理州来城,因此改名为延州来。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十一月,吴蔡昭侯从河南新蔡迁都到了州来,随后改名为下蔡。战国时期,楚惠王灭蔡,下蔡属于楚国的领土。

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兵60万灭楚,楚国灭亡,现凤台县境归秦;秦统一中国后,在中国实行郡县制,置下蔡县,属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时,英布为项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项羽立英布为九江国王,下蔡属九江国。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因英布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被刘邦封为淮南国国王,下蔡属淮南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汉后期,下蔡县(现凤台县)属九江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又以九江郡为淮南国;三国黄初四年(223年),改为淮南郡,下蔡县(现凤台县)先属淮南国,后属淮南郡。

晋代,下蔡县(现凤台县)属淮南郡。

南北朝时,下蔡属北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置下蔡郡。

隋唐至宋元

隋下蔡郡废,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下蔡县改置涡州,为州治。唐武德八年(625年),州废,仍为下蔡县,属颍州。

五代十国时期,下蔡隶属于颖州。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三月,将寿州迁至下蔡。北宋时期,下蔡成为寿州,属于淮南西路。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寿州升级为府,名为寿春府,下蔡成为府治所在地。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府废除,南宋与金朝划定淮河界,下蔡成为金朝的寿州。元朝时,仍置下蔡县,属于安丰路管辖。

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下蔡县废,并入寿州,在下蔡镇设巡检司。明万历二年(1574年),寿州知州王珫命令开挖西淝河入淮的引河道,将原经禹王山前董峰湖至石湾村前入淮的河道移于硖山口下入淮,以分水势。

清寿州属凤阳府。清雍正十年(1732年),于寿州北分设一县,为凤台县,建县时,与寿州同城治理,即寿州城内西、南两门属州,北门属凤台县,东门为州、县分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分置,县衙设在今寿县城东北角。清同治四年(1865年)冬,移县治于下蔡,隶属凤阳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淮上军100多人从寿州出发攻占凤台,凤台知县郑守奕出降,凤台光复。

中华民国

民国初,废州府,凤台县直隶安徽省。1914年6月,属淮泗道。

1928年,废道,直隶安徽省。1928年2月,凤台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凤台特别支部成立。

1932年,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隶属寿县专员公署。

1938年,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1940年5月,凤台县境淮河以南是日军势力范围,淮北大部属于国民党,潘集等地有小块抗日根据地。

1944年,日伪将凤台县与寿县合并为“寿凤”县,县治在寿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属淮南专员公署。

1949年1月12日,凤台县解放,划属阜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

1992年2月19日淮安市开展撤区并乡工作,撤销凤台县7个县辖区。

2013年10月1日,凤台县的李冲回族乡整建制和城关镇淮河以南的芦塘、西魏、淮丰、胜利、拐集、灯塔、山赵、夏湾、淮滨、黑龙潭10个社区(即凤台经济开发区)正式划归淮南市八公山区管辖。

2015年10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凤台县刘集乡设立刘集镇,镇政府仍驻刘集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凤台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介于东经116°21'05″~116°44'30″,北纬32°33'24″~33°00'26″之间,东连淮南市区,南邻寿县,西接颍上县,西北与利辛县接壤,北依蒙城县。距淮南市区35千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约42千米,面积1100平方千米。

凤台县

气候

凤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2℃,1月平均气温1.6℃,极端最低气温-21.7℃;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1.4℃。平均气温年较差26.3℃。生长期年平均248天,无霜期平均21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23.1小时,总辐射量123.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14.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3.9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年内5~9月为雨季,其中:6~7月为梅雨期,6~8月为汛期。4至9月份南风和西南风较多。

地质

地层

凤台县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青白口系零星分布在城西部刘集和淮河南岸蒋嘴等地,如八公山群自下而上分为曹店组、伍山组和刘老碑组,主要岩层为砾岩、含砾砂岩、铁质砾、细粒砂岩和钙质页岩等,大约8.5至8.0亿年前沉积而成。震旦系分布在淮河南部大山、凤台林场和县城西郊陈郢、八里塘一带,以震旦系徐淮群的40里长山组、九里桥组、四顶山组为主,出露面积都不大。主要岩层为含砾砂、长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粉砂岩、含粉砂灰岩、含粉砂自云质灰岩、钙质粉砂岩和页岩等,约于70至60亿年前沉积成岩。寒武系分布在淮河南岸大山、凤台林场、孔庄和山口村、刘集一带,在淮河南岸成片分布,是石质基崖中出露面积最广的地区。石炭系零星分布林场,上石炭纪本溪组、太原组,岩层以粘土岩、粉砂质泥岩、肉红色灰岩、白云岩、结晶岩、结晶灰岩、页岩等为主。二叠系零星分布在淮河南岸孔庄附近,上二叠纪上石盒组、千石峰组,岩层有灰及绿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岩质泥岩等。第四系分布在淮河以北和沿淮地带,有中更新纪潘集组,主要为一套涤灰、灰白及灰黄含砾中一粗砂、中一细砂、砂质粘土,广泛分布县内平原地区。

地质构造

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断裂:尚塘断裂,东西走向,断面向北倾斜,倾角约70度,为刘府断裂的组成部分,在凤台县境约长15公里,西自利辛县入境,北延至蒙城县境内。

褶皱:桂集向斜,为淮南复式向斜之一部,以桂集为中心,向东、西至县界,在境内约长30公里,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

丁集背斜:是潘集背斜向西北延伸部分,在境内长14公里左右,西北走向,平面上略有弯曲,轴部在西北部倾斜。

地形地貌

凤台县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约42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由于河道变迁、黄淮泛滥的侵蚀和堆积,加之人为活动的影响,地貌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淮河以北地面平坦,沿淮河和西淝河两岸有0.5~2千米宽的“河漫滩涂”。焦岗湖是淮河与西淝河的交汇处因受淮水洪峰顶托倒灌的影响,形成了“牛轭潮”洼地。焦岗湖以南是自然堤,是淮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缓坡。淮河南岸与江淮丘陵相连,部分地区是石灰岩残丘,山脊自东向西,属于剥蚀构造的低山丘类型。丘陵地区位于县城东南部,而平原河谷主要分布在西淝河、港河和架河两岸。县内最高点是孙家大山,海拔99.1米;最低点是城北湖底洼地,海拔6米。整体海拔在19.45至40米之间。

县内主要平原有河谷平原、河间平原,其中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西淝河、港河、架河两岸,包括张集大部、毛集西北部、桂集东西部、钱庙东部、马店西部等,向下游和河问地倾斜,相差3至7米,宽度0.5至15公里;河间平原主要为西淝河、港河、架河等两河之间的平原,成土母质由古河流沉积物和近代黄泛沉积物组成,地形平坦,海拔22.5至25.6米,面积约6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7%,其中有河间洼地、河堤内外洼地、河口洼地和碟形洼地等。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凤台县境内河道均属淮河流域,流经境内的有经县境的有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三大河流,另有港河、架河、泥河、黑河、永幸新河5条小河。境内最大的河流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固庙,由陆家沟向东入凤台县境,经乔口孜、方家坎孜向北,经寿塘关向西,后而折北后向东,经九里湾折向东出境入淮南市潘集区境,境内流程33.32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81立方米/秒,总水量为1.5亿立方米。另有茨淮新河过境34.5千米,西淝河过境45.2千米。

湖泊

凤台县境内有焦岗湖、姬沟湖、城北湖、花家湖4个湖泊,面积为46.33平方千米。其中焦岗湖古称椒水,位于淮河左岸,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湖区汇水总面积480平方千米。姬沟湖自金沟集起至蒋嘴子,长约20千米,宽约2千米,形狭而长,湖水面积为400平方千米。

地下水

凤台县属新生界时期缓慢不均匀下降带,由于黄泛的影响和不均衡堆积的结果,形成西北高于东南的微倾斜平原。地下水的流向基本上与现代地形倾斜一致,含水组为裂隙含水层组成。由于层间隔水管的作用,形成深层承压地下水。地下水埋深1.5至3米,局部不到1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多为重碳酸钙型和局部重碳酸镁钠型。矿化度为0.5克/升左右,均属淡水,宜人畜饮用及灌溉。西淝河、永幸新河两岸属富水区,埋深2米左右。单井出水量20至25立方米/时。0至40米浅水储量为1.4亿立方米,中层埋深40至100米,储量为5.9亿立方米。

水利

凤台县境内无水库,有大沟25条,总长207.99千米;中沟363条,总长773.6千米;干渠750条,支渠10000条,总长723千米。凤台县总计水面16.76万亩,占总面积的10.8%。境内小型河、塘、湖、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水利排灌网络。凤台淮河河道管理局管理凤台县及毛集实验区境内重要堤防总长123.9千米。其中:淮北大堤为32.8千米;淝左堤39.8千米;管理沿堤中型涵闸3座,小型涵闸3座。

凤台县

土壤

凤台县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分棕壤、砂黑土、潮土、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和潮棕壤、普通砂黑土、黄潮土、侧漂型水稻土等9个亚类;以及坡黄土、白黄土、黄土等46个土种。在淮河以南李冲回族、大山两乡的低丘坡地分布着石灰(岩)土、紫色土、黄棕壤3个土类,面积为32548亩,占凤台县耕作土壤面积的2.25%。沿河湾地为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及沿河湖洼地,大部分受历次黄泛影响,大量泥沙掩埋着原耕地土壤,形成了潮土土类、黄潮亚类,分为淤土、沙土、两合土和飞沙土4个土层,共16个土种,占凤台县耕地面积10.7%。沿淮、淝、港河谷平原中的近河阶地,分布着潮棕壤,有白黄土、坡黄土、淤坡黄土3个土属,16个土种,占凤台县耕地面积的18.5%。靠西北的河间浅洼平原中分布着砂黑土类和普通砂黑土亚类,分为黑土、黄土、青白土3个土属,8个土种,占凤台县耕地面积的47.0%。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凤台县共有耕地6.31万公顷;种植园用地0.09万公顷;林地0.34万公顷;草地0.01万公顷;湿地0.04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7万公顷。

矿产资源

凤台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末,已列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查明矿种6种,主要以煤炭、磷矿、水泥用灰岩、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等非金属矿产为主。查明固体矿产地12处,其中大型8处,小型及以下4处,大中型矿产地占比66.7%。优势矿产有煤矿,煤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北大型煤矿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

森林资源

凤台县境属于落叶阔叶林带,森林多为人工植被,大部分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森林资源分布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主要分布在国有凤台林场和经济开发区、李冲回族乡境内,以国有林和集体林为主。淮河以北主要分布在沟、路、渠、村庄旁。大部分在淮河、茨淮新河、永幸河、西淝河等的两侧和阜淮铁路、凤蒙、凤寿、凤利公路等的两侧。截至2021年,凤台县森林覆盖率达25.9%;国有安徽省凤台林场有林地面积8197亩,森林面积580.1公顷,森林蓄积量29863立方米。

水资源

凤台县地表水总量23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36亿立方米。降水及径流量自北向南递增,随降水量多少而产生丰水年或枯水年。年平均径流量深296毫米,径流总量为3.22亿立方米。储于河、沟、塘、渠之中约1亿立方米,可供利用。0至40米浅水储量为1.4亿立方米,中层埋深40至100米,储量为5.9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凤台县常见鸟类共20余科60余种,主要有喜鹊、黄鹂、灰喜鹊、棕背斑鸠等;哺乳动物主要有狐狸、刺猥、蝙蝠等8种。两栖类动物有青蛙、蟾蜍等,爬行类动物有蛇、晰蜴、壁虎、土鳖子等。水系中鱼类除四大家鱼外,还有黄鳝、泥鳅、刀鳅等;浮游动物63属,其中,轮虫24属,枝角类11属,桡足类17属,原生动物11属,其他水生生物共11种;有底栖动物24种,其中,软体动物门17种;环节动物门4种。水禽主要有:野鸭、獐鸡、大雁、鹭鸶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画眉、大鲵,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尾海雕。

凤台县

植物

凤台县域内乔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常见的乔木有银杏、女贞、乌桕等十几种。园林观赏花木有木蓉、桂花、紫薇等几十种。矮灌木有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一、二年生草花有千日红、万寿菊、孔雀草几十种。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伞草、碗莲等。攀缘植物有爬墙虎、常春藤、紫藤等。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

生态功能区

凤台县自然保护地有省级森林公园茅仙洞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凤凰湖省级湿地公园。其中安徽凤台凤凰湖湿地公园位于凤凰镇境内,总面积508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90公顷。凤凰湖湿地公园鸟类共计有15目32科131种,涵盖了鸟类游禽、涉禽、猛禽、陆禽、攀禽和鸣禽等6种不同生态型。在131种鸟类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3种,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30种。茅仙洞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凤台城南3千米处,总面积8.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74%。

自然灾害

凤台县主要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雷电、地震等。

  • 水灾

水灾平均三年一遇。其中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54年,凤台县成灾面积194.9万亩,占耕地的97.17%,受灾人口527670人,淹倒房屋239391间,占房屋总数的85%,溺死93人,伤20人,淹死牲畜5405头,损失粮食1541万千克。

  • 地震

凤台县是地震活动区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截至1985年,发生在县境和波及县境的中强度地震21次,其中6级以上的6次,6级以下的15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凤台县下辖15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凤城大道政府机关大院。

凤台县下辖乡镇

城关镇

新集镇

朱马店镇

岳张集镇

古店乡

顾桥镇

毛集镇

夏集镇

桂集镇

钱庙乡

焦岗湖镇

凤凰镇

杨村镇

丁集镇

关店乡

刘集镇

大兴镇

尚塘镇

李冲回族乡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凤台县委书记

县委副书记

熊寿宏、叶宜声、

县长

熊寿宏

副县长

陈宏伟、孟坤、刘涛、廖欣、苏传刚、汪振乾、杨春、张毓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8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常住人口有53.58万人;户籍人口为68.6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3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3.0%;女性人口32.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7.0%;常住人口性别比110.12(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0.48万人;死亡人口0.27万人;18岁以下占户籍人口的24.2%,18~34占22.5%,35~59占35.9%,60岁及以上占17.4%。

凤台县

民族

凤台县人口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98.7%;少数民族占1.3%,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6%;满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3%。

语言

凤台话属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其基本语音特点是声母把普通话声母f说成X。例如将普通话的“花”发音为“xua”。同时,凤台话没有舌尖后音,如普通话中的“够”“争”“气”在凤台话中没有相应的发音。凤台话有35个韵母,包括元音韵母和鼻化鼻尾音韵母。其中,凤台话中的一些韵母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普通话中的二合元音韵母ai、ei、ao在凤台话中分别发音为ε、e、ɔ。凤台话的声调变化较为丰富,有明显的变调现象。在双音节连读时,会出现两种较明显的变调现象。

宗教信仰

凤台县宗教信仰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

  • 道教

茅仙洞是凤台道教的主要场所,位于凤台县城南三峰山南坡的茅仙洞风景区内。茅仙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宣帝年间,当时茅盈在洞口处建了一座草庵,并在此修炼。因此,这个洞被称为茅仙洞。随后,历代都有宗教活动在此进行。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全真派的二十世道长葛明兴和他的师弟、徒弟一起居住在这里。清光绪十七年(1892年),道长葛明兴和金大椿募捐修建了地藏王殿。

  • 佛教

凤台县佛教庙宇建设年代最早的是后周显德年间(954年)建成的城隍庙,南宋宝祐年间(1251~1255年)建成资寿寺。其它庙宇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光绪十八年(1893年),凤台县有庙宇80余处,和尚92人。1951年凤台县有佛教徒13人。

  • 基督教

凤台县的基督教传入较晚,最早是在清朝时期由美籍传教士来到凤台传教。民国初期,基督教在凤台县迅速发展,建立了多个教堂和福音工厂。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基督教活动受到冲击,停止了一段时间。1976年后,基督教活动逐渐恢复。1985年凤台县城乡基督教聚会点24处,教牧人员30余人,教友28000余人。

  • 天主教

清光绪九年,天主教颍州教区派张济洛到阚町集茆家窝子,改建房屋为华式草堂,创建天主教堂,开始传教。随后,在杨村集、苏家老郢等地陆续建立天主教堂,教徒逐渐增多。光绪三十四年,天主教堂达到7个,教友超过1000人。然而,在县西北地区,天主教发展迅速。到1934年,以阚疃为中心的天主教堂已发展到20多个,教徒超过7000人。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山东、山西传入凤台。民国初期,凤台有8座清真寺,15名主持,200多名信徒。当时,伊斯兰教的组织称为“中国回教协会凤台支会”。至1985年,凤台县有4座清真寺,12名阿訇,伊斯兰教信徒超过7000人。

经济

综述

凤台县经济以煤电为支柱产业,是中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也是中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已形成了以良种繁育、工厂化育秧、规模化高效生产、粮食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2022年,凤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47亿元,在淮南市各县区中位列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0.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5.4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2:51.8:3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89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8元。

第一产业

凤台县是农业大县,第一产业已形成现代粮食、蔬菜、观光园艺等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凤台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亿元。

凤台县拥有规模化、高效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生产模式为“一稻一麦”,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生产高产攻关示范。其中,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片两个,千亩高产攻关示范片一个。2022年,凤台县粮食种植面积142.6万亩,粮食产量61.2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7.3万亩,产量28.9万吨;稻谷种植面积65.3万亩,产量30.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1万亩,产量1.2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0.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8.8万亩,产量20.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3.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3.0万吨。

凤台县是中国三大籼糯基地之一;马店糯米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截至2022年,凤台县建成绿色糯稻基地30万亩,糯稻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约7亿元,糯米畅销近20个省市;建成以朱马店镇为核心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原料(糯稻)基地15万亩。凤台淮王鱼是凤台县另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凤台县年繁育苗种2000万尾以上、培育大规格鱼种500万尾以上。截至2020年,“凤台淮王鱼”地理标志水域面积已达100公顷,数量已达8吨。

第二产业

凤台县第二产业形成以煤电为龙头,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建材、机械制造、酿造等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工业结构较单一,有“一煤独大”的特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以煤电、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传统煤碳、煤电工业在凤台县工业生产中占据支配地位。2020年,凤台县原煤总产量为3270.4万吨,煤炭工业实现增加值84.5亿元。截至2022年,凤台县拥有5对国家级大型矿井和2座火电厂,煤炭年产量3300万吨,发电量160亿千瓦时;2022年,凤台县煤炭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高达79.9%。

农产品加工为凤台县特色产业。凤台县已经集聚了一批产地粮食加工企业,其中,产量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的重点粮食加工企业有日福面粉有限公司、永新工贸有限公司、阳春白雪面粉有限公司等。日福面粉有限公司、永新工贸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均在1.1亿元上。

2022年,凤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3361万吨,发电量175亿千瓦时,小麦粉加工15.5万吨,大米加工33.1万吨;水泥257.7万吨。2022年,凤台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16963万元;凤台县规模以上工业127家。

第三产业

凤台县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用担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截至2002年年末,凤台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54716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2117万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86443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3826万元,;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670万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8570万元。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1238万吨,其中公路运输1024万吨;货运周转量163721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运输5557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82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069万人/公里。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9388户,移动电话用户583811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8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83242户。累计投资在库项目288个(亿元以上项目41个),房地产投资215003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1163万元,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9912万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5620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292万元;商品零售177103万元,餐饮收入22809万元。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8851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36416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35323万元,十三类民生支出373750万元。

经济功能区

凤台县境内经济功能区有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04平方千米,其中主区占据6.96平方千米的面积。位于凤台县城河东,地理位置优越。它与淮南八公山区相邻,被淮水环抱,102省道贯穿南北,凤淮公路东西穿行。此外,凤台淮河一桥、淮河二桥和淮南孔李大桥三座桥梁相聚于此,使得水陆交通便利。凤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5月,最初名为凤台县工业园区。2006年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2007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的荣誉称号。该园区企业约265家,保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凤台凤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淮南鹏程天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凤台县教育经费投入8.48亿元;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有学校255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普通中学33所,小学95所,幼儿园125所;在校学生数121647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976人,普通中学38331人,小学56935人,幼儿园20292人。有专任教师6798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432人,小学专任教师281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429人。

  • 凤台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凤台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公办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12亩,校舍面积8.1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4亿元。该校成立于2008年,选址于原凤台县高级职业中学,并于2012年整体迁至新城区。2017年更为现名,并于2022年5月通过安徽省B类学校评估达标验收。学校设有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4个校外实训基地。先后获评“安徽省示范中等专业学校”“省抗震防灾先进单位”“淮南市文明校园”等称号。

凤台县

  • 凤台县第一中学

凤台县第一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位于凤台县城关镇学苑路;始建于1945年,1975年定名为凤台县第一中学。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截至2022年,凤台县第一中学有教职工326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地市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0多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共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83家,其中县级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站27家,村卫生室223家,个体诊所8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632人,其中:执业医生847人、执业助理医生308人、注册护士1622人。

  • 凤台县人民医院

凤台县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型非营利性医院,始建于1950年8月,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该医院同时也是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等的医疗联合体。

  • 凤台县中医院

凤台县中医院是集医疗、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占地面积16亩,医疗用房面积2.6万平方米。该医院始建于1983年,先后获得“淮南市卫生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科学技术

2022年,凤台县科技经费投入6578万元,年末有淮南市众兴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中能众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31家;高技术企业8家;获得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立项3个;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授权专利311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4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4件,PCT申请1件。有县以上质监系统内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79台(件)。

文化事业

2022年,凤台县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23961人次,文化站免费开放接待18746人次;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37026人次;全年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600余次;完成送戏进万村任务213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556次。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共有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馆凤台县文化馆等17所、剧场、影剧院1个、体育馆1个、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213家、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其中凤台县文化馆位于凤台县城关镇城河路,于1949年建立,有1座600个观众座位的小剧场、可容纳百余人的曲艺厅,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凤台县图书馆是国家三级图书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版本图书资料和外借图书登记室等功能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9平方米;全年县国民体质监测800人次、省国民体质抽检15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85人、体育锻炼达标测验1200人次;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项目培训机构共培训人员达到9000人次。参加赛事活动人员达4.5万人次。

凤台县公共体育场所有凤台县体育场、凤台县全民健身中心、凤台县体育公园等6个。其中凤台县体育公园位于凤台县凤城大道,占地220亩,内设足球场、笼式足球场、田径场等健身场所。凤台县全民健身中心坐落于凤台县体育文化中心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篮球馆、健身区域等多种体育健身项目。

凤台县

社会保障

2022年,凤台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89万人,参保率97.9%。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已建成运营的老年助餐点85个;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1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350床;年末有0.3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45万人参加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人数0.34万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年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02天,占全年比例为82.7%;P平方米.5平均浓度37.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66.4微克/立方米;水质断面达标比例100%;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达到Ⅲ类水体标准;有污水处理厂2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管网建设总长约75千米,管网收集率80%。2022年度,凤台县日集中处理污水5.6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交通

综述

凤台县交通便捷,水路有淮河、西淝河等,陆路有淮阜铁路、济祁高速等交通干线,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千米;已形成“四纵四横”为框架,G237、G346、S102等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运输网络。

公路

截至2020年底,凤台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69.5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83千米,国道59.97千米,省道117.71千米;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807千米,其中县道129.8千米,乡道760.5千米,村道917千米。凤台县主要高速公路有济祁高速公路、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凤台段)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等。其中合淮阜高速公路境内长35千米,双向6车道,设有毛集出口,通往合肥、阜阳方向;济祁高速境内长全长约7.78千米,设凤台北、凤台两个出口;另有102、203、308省道过境,其中102省道境内长17.13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颍上县和寿县;203省道境内31.69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利辛县和淮南市;308省道41.19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蒙城县。

铁路

凤台县铁路线路有淮阜铁路、商合杭高铁。淮阜铁路凤台境内长40千米,设凤台、桂集、张集3个站。商合杭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河南商丘,终至浙江杭州,全长794.55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铁正式运营,凤台县境内设凤台南站。凤台南站车站等级为小型车站,站场规模为二台四线,设进、出站合设地道一座,站房面积5000平方米,经停凤台南站的高铁有20班次。

凤台县

航空

凤台县境内无机场,根据2020年发布的《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也无机场建设计划。凤台县航空出行主要依托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百余千米。境内建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凤台城市候机楼,于2014年12月19日开通运营。凤台县每天往返至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班车有10班。

航运

凤台县境内有通航河道3条,总长96千米,其中淮河为二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2000吨级船舶。港口有凤台港,凤台港为货运港口,年货运量2000万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2月,凤台县开通了11条公交线路,其中城区公交5条(包括1路、2路、3路、5路、6路),城乡公交6条(101路、102路、103路、105路、106路、107路、108路)。凤台汽车站为二级客运站,日均发送客车60辆,日客运量2400人次。全县共有出租汽车304辆。

人文

综述

凤台县是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鼓灯、淮剧、小车灯等。其中花鼓灯、火老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鼓灯、淮剧、火老虎、缪郢锣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集镇花家湖社区获省级马戏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凤台县有省级文保单位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1处,另有寿唐关、茅仙洞·清天观等市级文保单位数处,罗平烈士墓、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白塘庙革命烈士纪念园等淮南市首批革命文物3处。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硖山口慰农亭和摩崖石刻位于凤台县硖山口地区。硖山口曾是淮河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被誉为“淮河第一硖”。慰农亭,古称禹王亭,经历了多次修葺,清代时改为慰农亭。慰农亭亭子是四柱方亭,石柱呈方形,顶部是木结构,上面有脊兽的雕像,下面有兽面瓦当。在临河一面,有两只精美的石雕镇水兽头和一对青石柱,柱上刻有“慰农亭”三个字,柱正面还镌刻着光绪年间(1875~1908年)凤台知县颜海扬的楹联。摩崖石刻《筑城记》位于淮水中的西硖石南角的孤石峭壁上,为南宋时期所刻,是淮河流域唯一的一处摩崖石刻,被当地人称为“神字”。2005年,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唐关

寿唐关位于八公山余脉的东、西楼山之间。寿唐关地势险要,东边层峦叠嶂,紧邻古南唐,关前是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统一北方后南下攻取南唐,最初被南唐军队围困于寿州城中。然而,巾帼英雄刘金定奋起救驾。刘金定首先攻占寿唐关,并在此处安营扎寨。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寿唐关又被称为“梳妆台”。寿唐关的历史背景和刘金定救驾的故事使其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古墓葬

孤堆寺古村落遗址:位于马店乡利民村孤堆寺,南距港河85米,北距运粮沟9米,属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遗址为1高台,面积38平方米,高4米,破坏严重。出土有大量鹿角、鬲足等。

胡庙孤堆:位于城北乡胡庙村胡庙庄内,为东汉时代遗址。1972年由省博物馆发掘,出土有陶楼,陶址等。

赵家孤堆:位于夏集乡立新村,南距夏集2里,为唐代遗址。孤堆高出地面7米,东西长70米,南北长55米,早年已被盗。曾出土有青石床,床面刻有周文王与八骏马图案。

陈集孤堆:位于夏集乡陈集村,时代不详。东西长70米,南北长60米,高约6米,地表遍布砖瓦片和蚌壳。

李圩孤堆:位于杨村乡李圩村,西距港河100米,时代不详。南北长98米,东西长32米,高3米,部分墓砖已外露,相传解放前曾被盗。

卧牛孤堆:位于杨村乡李圩村南湾里,南距西漉河200米,时代不详。南北长95米,东西43米,高2米,现为高岗地。

窦孤堆:位于尚塘乡黄圩村,窦庄南500米,南距港河1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0平方米,高4 米,已被盗,出土有陶罐。

孙叔敖墓:位于毛集乡梁庵村,北距风颍公路120米,时代战国(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底,凤台县有2人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4人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18人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截至2022年末,凤台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

凤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称

级别

申报地区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国家级、省级

安徽省凤台县

传统舞蹈

2006年(第一批)

火老虎

国家级、省级

安徽省凤台县

传统舞蹈

2008年(第二批)

推剧

省级

安徽省凤台县

民间舞蹈

2006年(第一批)

谢郢锣鼓

省级

安徽省凤台县

传统音乐

2007年(第二批)

灵璧大鼓

省级

淮南市凤台县

曲艺

2017年(第五批)

参考来源:

  • 凤台花鼓灯

凤台花鼓灯是安徽花鼓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形成规模并广泛传播。凤台花鼓灯拥有四百多种语汇和五十多种基本步伐,注重男女角色的配合和情感描绘。其舞蹈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强调腰部的扭动,展现了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凤台花鼓灯被誉为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2006年,凤台花鼓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火老虎

火老虎是凤台县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行在刘集乡山口村和大山镇淮丰村。火老虎的道具主要分为虎头、虎身和虎尾三部分。虎头用竹篾或细木条扎成骨架,缀上捻子。虎尾则是一根近三米长的桑树条弯成上翘的形状。火老虎的表演角色有火老虎、雄狮、雌狮、幼狮、土地神和领狮者等。表演开始时,雄狮、雌狮会进行“四门”表演,包括争球、卧球、钻过和翻过。火老虎最大的特点是展现一个“火”字,因此最好在晚上表演以达到艺术效果。通常在春节期间演出。2008年,火老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 庙会

茅仙洞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七月三十举行传统香火庙会活动。活动会持续数天,期间表演花鼓灯、大鼓会、高跷、狮子灯、龙灯、小车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善男信女也会前来朝拜茅仙。商贾小贩也会沿路两旁设置摊位摆成一条长街,贩卖风味小吃、奇异玩具、香火爆竹等。每届庙会都会有花鼓灯班子参加表演。

  • 生活习俗

凤台县内城乡小孩出生后,有许多传统礼俗。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会请接生人为婴儿洗澡,这一天被称为“洗三”。富裕家庭还会举行“汤饼会”,享用“喜面汤”,并煮红鸡蛋庆祝。孩子出生后,还要向外婆家报喜,这叫做送“喜蛋”。男孩送双数的蛋,女孩送单数的蛋,外祖父母通过查看蛋的数量来知道孩子的性别。10天后,娘家要送来“奶糖礼”,包括母鸡、猪心肺、馓子等。送礼人在送到后要喝一碗馓子茶,并在喝完后在碗里放入一些钱,中午由亲家招待。娘家还会给孩子“索绳钱”。孩子满一周岁时,会在孩子面前放置一些物品,让孩子抓取,象征着他们未来的前途和事业,这个仪式叫做抓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会为孩子购买新衣和玩具。

一般家庭祝寿,小有寿礼,团聚小酌,合家欢聚。“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均为旬头,女儿要送双刀肉、大鲤鱼、酒、鸡及糕点为父母祝寿。

饮食

凤台县地处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田和水产资源,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凤台县饮食作为淮安市饮食的一种,其特点也与其类似。淮安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分支,不同于东北菜的量大、广东菜的清淡、川湘菜的麻辣,淮安菜以清爽新鲜为主,不令不食是它最大的特点,讲究的是当季节,在选材方面极为考究。凤台县特色美食有马店羊肉汤、淮南牛肉汤、王记牛肉饼、铁板炒面、唐氏大救驾。

  • 马店羊肉汤

马店羊肉汤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美食,已有百余年的传统。马在选材上,马店羊肉汤选择了“徐淮山羊”,这种山羊的肉质细腻而不腻,口感香嫩可口。在烹饪过程和搭配配菜上,与淮南牛肉汤相似。然而,马店羊肉汤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彻底去除了羊肉的膻味。马店羊肉汤的口感丰富,味道香辣。

凤台县

  • 唐氏大救驾

唐氏大救驾是一种甜点小吃,具有甘爽甜润、麻香四溢、酥软可口的特点。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唐氏大救驾源自五代时期。后周大将赵匡胤攻打南唐时,赵匡胤食欲不振。当地士绅为他进献了一种糕点,外酥里脆,香甜可口。这种糕点采用优质面粉、杏梅、青红丝等为主料精制而成。

凤台县

  • 王记牛肉饼

王记牛肉饼与成都锅盔类似,但是馅料更足。制作时,将牛肉、鸡蛋、粉丝、葱、辣椒,包入面中。然后将面皮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形成咸香味美的酥皮。馅料里的牛肉鲜嫩多汁,粉丝爽滑劲道。

凤台县

特产

凤台县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淮王鱼、顾桥陈醋、尚塘花生、大救驾、马店羊肉、夏集贡圆、夏集千张、夏集绿豆圆子、陈集金丝馓子、焦岗湖红心鸭蛋、焦岗湖大闸蟹、曹集狗肉、徐府酥糖等。

  • 淮王鱼

淮王鱼又名肥王鱼,是淮河稀有名贵鱼种,肉质鲜美。产于峡山口至黑龙潭间深水岩缝中,野生近乎绝迹。县里在峡山口成立了淮王鱼研究所,对淮王鱼这一稀有鱼种进行繁殖保护。

  • 顾桥陈醋

顾桥陈醋是凤台县采用传统技艺酿制而成的醋产品。早在清朝时,在凤台顾桥有很多人酿醋,他们利用当地优质大米、小麦、麸皮、豌豆、大麦为主要原料。顾桥陈醋是多次发酵而成,具有绵酸带甜、微成不涩、清香宜人等特点。

风景名胜

综述

凤台县旅游以休闭旅游为特色,形成了茅仙洞景区、茨淮新河风景区和凤凰湖新区3个旅游发展带。“一山”(茅仙洞)、“一湖”(凤凰湖)、“一带”(茨淮新河观光带)、“一园”(农业产业园)四个中心。截至2023年,凤台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6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1家。凤台县还拥有一棵树龄为1800年左右的三国古银杏树。

景区名称

等级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国家AAAA级

焦岗湖影视城

国家AAAA级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AAAA级

茅仙洞旅游景区

国家AAA级

淮上明珠景区

国家AAA级

玉兔DIY体验馆

国家AA级

参考来源:

主要景区

  • 茅仙洞景区

茅仙洞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八公山西脉,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景区连绵山峰,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景区内古迹众多,包括古泉、古树、古道观、古刹、古战场和古遗址。景区内的茅仙洞清天观是道教圣地,有21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庙会吸引数十万香客。景区还有峡石晴岚、茅仙古洞、寿唐烟雨等州来八景。此外,景区还开通了淮河风情游水上观光旅游线路。景区内的人文洞府洞内有十大厅、三十六小厅,分为道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和淮河民俗文化区。

凤台县

  • 淮上明珠景区

淮上明珠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淮河之滨、茨淮新河(凤台段)南岸,有102省道穿景区而过,与界阜埠高速公路相连。景区创建于2000年10月,占地总面积10080亩。景区主要以万亩林带为主体,融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科普教育、文化景观于一体,是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研学创作的目的地。景区主要景点有万亩水保生态林带、水土保持科普展馆、知青纪念馆等,景区内还有儿童游乐园等娱乐项目。2009年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九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凤台县

  • 玉兔DIY体验馆

玉兔DIY体验馆,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以精油皂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体验与展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景观。玉兔DIY体验馆坐落在安徽省玉兔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内,其前身是安徽淮南肥皂厂。玉兔DIY体验馆按国家AA级风景区标准建设,建设的初衷是让游客感受和体验精油皂的制作。DIY体验馆为游客提供各类手工精油皂DIY制作体验服务。

凤台县

凤台县

凤台县

凤台县

对外交流

凤台县友好城市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江苏仪征市

2021年1月,凤台县与仪征市建立友好市县关系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甘茂

(生卒年不详)

姬姓,甘氏,名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国左丞相。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

许希

宋代名医,著有《神应针灸要诀》一书。宋仁宗皇帝有病,他针进针出平安无事,仁宗心疼立止,健如常人,即封许希为“尚药奉御”

吕夷简

(979~1044年)

字坦夫,汉族,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宋代著名政治家。祖籍莱州(今属山东),祖父吕龟祥移家寿州。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即位后,任宰相。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当时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廖运周(1903~1996年)

安徽凤台县人。曾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副官、团长、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

李猛

(1967~)

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副研究员。曾任安徽省凤台县中学教师;合肥工业大学社科系教师,党委统战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部长、部长;安徽省委党校副校长;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安徽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兼);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2021年4月任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2021年5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8月

城市荣誉

凤台县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中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0年1月2日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6月30日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20年11月25日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1年11月15日

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

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