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1890年8月30日—1931年3月22日),字豹岑,号寒云,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祖籍中国河南项城。中华民国初期收藏家、戏曲名票,袁世凯次子。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袁克文的: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轶事典故、人物关系、人物评价、后世纪念、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袁克文

豹岑

寒云

性别

身份

中华民国时期收藏家、戏曲名票、袁世凯次子

所处时代

民国时期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

祖籍

河南项城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90年7月16日(农历)

去世日期

1931年3月22日

去世地点

天津市

代表作品

《寒云诗集》《泉简》《辛丙秘苑》等

简介

袁克文为袁世凯的妾室金氏所出,出生后过继于沈氏。他自幼聪慧,师从严修、方地山等人,熟读经书,擅作诗词歌赋,精于书法,也是戏曲界名票,爱好收藏古籍、古玩等。袁克文性格放荡不羁,妻妾成群,曾因触怒其父而避于上海,在上海加入了青帮,位列“大”字辈。在其父欲复辟帝制时,因持反对意见被软禁。其父去世后长居于上海。1931年病逝于天津,享年42岁。

袁克文生前并未过多参与政治活动,主要活跃在文人圈子中,被认为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其主要作品有介绍古钱币的《泉简》、1914年刊行的诗文合集《寒云诗集》、词作合集《洹上词》,以及1920年连载于上海《晶报》记录其在辛亥革命期间所见所闻的《辛丙秘苑》等。

人物生平

出生

袁克文出生于1890年7月16日的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其母亲为朝鲜女子,姓金名月仙,本名云溪,袁克文在《先生母传》中提到金氏的家世:“三韩人也。家为望族,世有贵显。”而另有人考究袁世凯在入驻朝鲜期间的家书信件后,认为金氏为袁世凯在朝鲜时买来的女子。1890年7月,金氏即将分娩时,等在产房外的袁世凯打盹梦见朝鲜王李熙用金链牵了一头豹子送于他,袁世凯将豹子系于堂下,不想豹子挣脱了金链扑向了产房,袁世凯惊醒后得知金氏产下一男婴,而在产前金氏也梦到有巨豹投入怀中。因此,袁克文名字中的“文”即缘于金钱豹身披锦纹,其取号为“豹岑”。袁克文出生时,袁世凯已有大姨太沈氏,她与袁世凯是患难夫妻,早年为了替袁世凯传递消息,冻坏了双腿,袁世凯因此欠了她人情;再加上当时对官员在国外娶妻纳妾的限制等缘故,袁克文刚出生就被过继给了沈氏。沈氏非常喜爱孩子但一直没有生育,对袁克文很是溺爱。

幼时聪颖

袁克文在朝鲜生活到了4岁,1894年7月与袁世凯一起坐船回到了中国山东,居住在烟台,年幼的袁克文经常叫人带他去海滩上捡贝壳。1895年袁世凯奉诏去小站练兵,袁克文也一同前往,在该地玩耍。1900年,袁克文与家中几个孩子一起出麻疹,便留在天津,后来义和团逐渐活跃起来,沈氏遂带他们南下回到了山东济南,在济南袁克文和他的兄长等人经常去大明湖游玩。幼年的袁克文聪明伶俐,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就会写文章。一直照顾他的沈氏本是青楼女子,此前在楼中研习过才艺,琴棋书画方面都有涉猎,袁克文从小就接受沈氏的言传身教,沈氏对他也是百依百顺,这也使他从小就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

袁克文

隐居洹上

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时,就在家中设了学馆,请了扬州才子方地山、天津硕儒严修、名士董宾古等人为家中孩子教授学识,在这些文人的教导下,袁克文学业进步很快。十五岁开始,袁克文就读于天津北洋客藉学堂,孙师郑任监督。在众多老师中,袁克文受方地山影响最大,两人脾气、秉性、爱好都大致相同,最后还结为了儿女亲家。袁克文在十六七岁时,随袁世凯一同进宫向慈禧太后拜寿,慈禧太后想要笼络袁世凯,便想指婚给袁克文,袁世凯以袁克文已经定亲推脱。从宫中出来后他便着急给袁克文张罗亲事,最终选中了一个天津补道刘尚文的女儿刘姌(字梅真),匆忙让两人成了亲。成亲后的袁克文并没有一心一意与妻子生活,生性风流的他陆续娶了多位侍妾,包括薛丽清、小莺莺、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眉云等等。

袁克文

十八岁时,袁克文受长辈荫蔽,被授予法部员外郎一职,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担任政府职务;然而他内心一心想做名士,对这一职位也不甚在意,一次因职务需要不得不前去验尸,回来后就被死人吓到生病了,之后便不再去上班。

1908年,袁世凯五十大寿后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监国的是醇亲王载沣,他因忌惮袁世凯的影响力,以袁世凯有足疾为由开缺。袁世凯便回到了河南,在汲县暂住一段时间后,1909年秋天回到了山东彰德洹上村,袁克文也随袁世凯一起前往洹上村,过上了隐居般的田园生活,并经常与袁世凯邀请来的名士们谈论诗书。在此期间,他也经常往来于京津以及上海。如此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重回政治舞台,让袁克文看守洹上。之后几年间,袁克文虽然不曾涉足过多政治,但因其父亲的缘故,仍不能完全脱离政治,这期间他便作为袁世凯的私人代表,替父亲出面周旋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

反对帝制

1912年,因有流言提及袁克文与他父亲的一个妾,袁克文为避嫌去了上海。在上海他以“大”字辈的身份加入了青帮,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并陆续收了16位徒弟。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袁世凯长子袁克定野心勃勃,在袁世凯还未称帝时就自认为太子,并将几个兄弟手足视为威胁,尤其是对袁克文极为忌惮,甚至在某次设宴时下毒谋杀,所幸未果。对于袁世凯的复辟打算,袁克文持反对意见,但他一个人反对的意见在家中并不被重视,1915年秋天,郁结之中的袁克文前往颐和园散心,泛舟昆明湖时写下了两首七律,以感怀时事。大名士易顺鼎看到后非常欣赏,将两首合并为一,命名为《感遇》。这首诗在反对帝制的人中流传很广,袁克定得知这件事后告知了袁世凯,袁世凯一怒之下将袁克文软禁在北海中。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仅仅三个月就去世了,在丧葬方面,袁克文想按照袁世凯的意愿将其葬于太行山中,但袁克定坚持将其葬于洹上,因为距离近方便祭扫。袁克文争不过,又时时面临被袁克定暗算的危险,便连袁世凯的葬礼都没有参加,离开天津前往上海。半年后,袁克文的生母金氏病逝,身在上海的袁克文未能见到其最后一面。之后袁克文便长居上海,起初靠着袁世凯留下的遗产结交各色人物、赏玩藏品、花天酒地,1927年之后逐渐拮据,开始卖字为生。

逝世

1931年春节期间,袁克文长女袁家宜病逝,一个多月后的3月22日晚,袁克文逝世于天津英租界58号路(现芷江路)两宜里袁宅,享年42岁。

袁克文在逝世前本患有猩红热,在经过治疗后已有所好转,但他在还未痊愈时,去他此前经常包住的国民饭店4号房,与一名为小阿五的女子喝花酒,回来后便发起了烧,病情开始反复。家人为其请了名医梁宝鉴和徐亚伦,却已无力回天。最后梁宝鉴为其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他含泪将女儿袁家祉生母的照片给了她,之后便与世长辞。

袁克文去世后,家人仅在他的笔筒里找到了20元钱,他的葬礼费用由其诸多好友、在青帮的徒子徒孙们出钱操办,时任天津市长的潘复出了一些钱,袁克文的表弟张伯驹也送来了一大笔赙仪。在葬礼上,袁克文的大徒弟杨子祥为其披麻戴孝,帮派中有二百多人为其充当孝子,还有其他各界要员、旧识前来送别,其长兄袁克定也赶来吊唁,但被袁克文的三妹怒呛,匆匆离去。

1931年4月24日袁克文出殡,除了有僧、道、尼、喇嘛念经,还有来自各行各业吊祭的人,包括众多青帮成员和千余名妓女,送葬队伍达四千余人。袁克文与其如夫人眉云、长女家宜一同葬于天津西沽,墓碑由方地山所题,上书“袁寒云之墓”。

袁克文

主要成就

收藏大家

袁克文自小受到老师严修、方地山、董宾古等教授的影响,喜好文章词翰和古董器物,之后也成为了一个收藏大家,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不仅收藏古籍,还喜好收藏古钱币,对集邮也颇感兴趣。

在藏书方面,袁克文深受方地山的影响,而且拜了藏书家李盛铎为师,学习版本目录之学。他藏书不吝钱财,因此收藏起步也不凡,且多为名门故物。1912年,清朝鉴藏家完颜景贤[a]将爱新觉罗·盛昱[b]郁华阁一批珍藏转给了袁克文,包括了数十部元刊、明刊、精抄本,以及宋版的《群经音辨》《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绝妙词选》等,其中南宋绍熙刻本《礼记正义》和嘉泰刻本《于湖居士文集》都是海内孤本。袁克文在1914年至1916年间广求宋元佳作,数年间,他收藏了卢文弨、莫友芝、吴昌绶、邓邦述等名家精椠数百种,这种收藏的速度和所藏书籍之精,连当时的大藏书家傅增湘都颇为感叹。1917年,袁克文又收集了《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八部宋巾箱本(版式狭小的书本),由于这一批藏书规整精丽,他专门开辟了“八经阁”用来存放。袁克文最有名的藏品是宋刊《唐女郎鱼玄机诗》,上有曹墨琴、张佩珊、玉井道人及汪碧云题词。袁克文的藏书楼最初被他称为“百宋书藏”,后随着藏书的增加,改名为“皕宋楼藏”。袁克文不仅富于收藏,对古籍鉴赏、版本研究也颇有心得,发表过一些个人撰述,他所写的宋本书提要稿在他死后被周叔弢影印为《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种》。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文的生活每况愈下,他所珍藏的古籍善本也逐渐被变卖让出。

收藏泉币是袁克文的一大爱好,早在他十几岁时,就受到吴保初、方地山等人的影响,有收藏泉币之好。他收藏的泉币多为珍品,包括王莽时代的布泉、铅泉、金错刀,宣和元宝银小平泉等。袁克文与方地山之间又经常以藏品互赠互换,两人结为儿女亲家时就省去了世俗的礼仪,只互换了一枚珍稀的古泉。袁克文还曾将他与方地山、黄叶翁三家的藏品挑选一番,集选了一百多枚,辑为《泉简》,其中收录了周代至明代、来自中外的古钱,每品都附有拓片。袁克文不仅收藏中国古泉,还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国各时期的金银币以及纸钞。此外,他还著有讲述古泉考据的《泉文述变》,列举罕见古币的《古逸币志》,以及《世界古金币隅录》《世界古今币一斑》《世界金货集略》等著作,并刊发过《述货》等文章。

袁克文对集邮也很感兴趣。1926年在天津邮商张维廉的介绍下,他用1000银元从一个德国侨民手中买了福州、汉口“临时中立” 时正式发行的12种邮票,由此开始对集邮产生兴趣;1927年他被军阀张宗昌委派去上海办事,他在上海屡次重金竞购珍品邮票,成为显赫一时的邮票收藏家。

袁克文

诗文作品

袁克文一生中创作了不少诗词歌赋。1907年6月,袁克文在北京西山写下了第一首诗作《五律》,1914年,他将自己的诗整合为《寒云诗集》刊行,分为上、中、下三册,收录了一百余首早期诗作,多为纪游、倡和类的作品,包括《三日重游济南》《郊行循河吟归村舍》《和沈吕生论书之作》等,用仿宋体排版,袁克文自己题签出版,为线装本。袁克文的词集有《洹上词》,其中收录了他生前所作的部分词作,共有196首,由张伯驹与方地山在他逝世后整理,在1938年刊刻流传;另有文集《辛丙秘苑》,是他在1911年至1915年辛亥革命期间的所见所闻,最初于1920年连载于上海《晶报》;此外,他还有《洹上私乘》《三十年闻见行录》《寒云日记》等作品。

此外,袁克文还辑录了袁世凯放归洹水时,与友人沈祖宪、史济道等人的诗作,整理为《圭塘倡和集》;1923年底辑录了《豕尾集》,收录了自己妻子和孩子们的诗作,以及他自己的《忆海上师友》。1924年,又将家人的诗作辑录为《围炉唱和集》,内有自作诗《大风夜坐怀海上故人诗》。

书法成就

袁克文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他精通草书、篆书、楷书等书体,其中最为擅长行书与楷书。袁克文书法师承方地山、严修,自幼深得他们的熏陶与指点,之后又与一些书法名家往来,加上他自身好学用功,因此在二十岁就有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袁克文性格放荡不羁,字如其人,古拙遒劲、独具一格;他的书法由晚明人脱出,楷书从颜体入手,篆书取法于钟鼎文字。除了擅长各种书体,他在悬纸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在书写作品时,经常有人抬纸伺候,他使人将纸张悬空拉直,不用桌子支撑,自己就在悬空的纸上挥毫书写,不仅笔法有力,纸张也不会有丝毫损坏,这种技法一般的书法家很难做到;此外他在日常用小楷写日记时,也经常倚在床头,一手持笔,一手拿纸,凭空书写,所得字体娟秀工整。在书法主张上袁克文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始于篆书,当先学习篆书,之后再练隶书,然后再学习其他书体;他曾撰有《篆圣丹翁》一文来阐述自己对学习书法的态度。目前存世的袁克文书法作品主要以自作诗词、联句为内容,其中写于1914年的一件楷书扇面作品较为著名,上题自作的《感遇》试诗文,其楷书略有行意,章法布局严谨。

袁克文

袁克文的书法创作受其性格影响,取势开张、用笔恣肆,独具特色,是清末民初碑学书法延续的关键环节。他在篆书、隶书、楷书方面皆有造诣,书写严密有法度。其尤擅长行楷,书写风格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书写性也极强;他的行楷将碑学与帖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继承了清末碑学书法的精华,用笔厚重凝练,还具备帖学书法特质,线质简洁有力,富有弹性。这种创作特点一方面缘于他年少时对颜真卿、欧阳询钻研学习,另一方面与其洒脱的性情有关,出身名门且才气逼人的他追求技艺出众,字体结构峭拔,也善用异体字造险造奇。

袁克文

戏曲名票

袁克文从小就经常跟随爱好戏曲的父亲袁世凯到处去看戏,由此逐渐对戏曲痴迷,后来他在票戏(即业余戏曲爱好者参与演出)方面也造诣不浅。袁克文在成年后在北京参加过言乐曲会的票戏活动,曲会中有很多嗜戏的贵胄、京城名伶,如溥侗、梅雨田等,他在这里与早期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结下了深厚的交谊,并且也学会了不少昆曲剧目。1915年,袁克文花重金分别从常州、姑苏请来了昆曲名师赵子敬、老艺人沈锡卿,跟他们学习昆曲的唱念做表 、宫调声律;1916年,他请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沈传芷,跟其学习小生的唱法与演法;之后又陆续请了昆曲耆宿恽澜荪、戏曲界专业演员郭春山为其指导。袁克文一边学习,一边在各地票戏,进步非常快,到后期不仅擅长表演丑角,小生和老生都可以演。袁克文能够演出的昆曲达百余出,因对昆曲有不浅的造诣,还获得了晚清名士、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伶工学校创办人张謇的垂青,受邀前去伶工学校义演。此外,袁克文对昆曲理论研究也很深入,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对研习昆曲的论述。

除了昆曲,袁克文对京剧也非常喜爱,也重金聘请了不少名师大家,跟他们学习京剧的表演,并与不少热爱戏曲的社会名流一同研习演技、同台票戏。在学习戏曲的十余年间,袁克文与许多戏曲艺术家成为了半师半友的关系,他的演技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梅兰芳也曾邀请他合演《洛神》,虽然因故未能合演,但他时常以此为傲。

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名称

简介

诗集

《寒云诗集》

为袁克文1914年刊印,氛围上、中、下三册,收录了其早期的一百多首诗作

词集

《洹上词》

为袁克文生前所作的部分词作,共有196首,由张伯驹与方地山整理,在1938年刊刻流传

小说

《袁寒云说集》

袁克文在《半月》杂志中刊载的小说合集,由大东书局刊行,收录了《侠隐豪飞记》《万丈魔》等

著述

《洹上私乘》

为袁克文关于家史的自述,最初刊载于《半月》,后被大东书局印成单行本

著述

《新华私乘》

袁克文继《洹上私乘》而作,意在纠正坊间对袁家的传闻谬误,但当时只刊载了三四则就不了了之

著述

《辛丙秘苑》

袁克文的代表作,最初连载于《晶报》,记述了当时诸多人物故事

著述

《三十年闻见行录》

最初刊载于《半月》杂志,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时事、历史、神怪故事等

收藏考古

《泉简》

袁克文所整理的他与方地山、宣古愚三人的古泉收藏精品

收藏考古

《泉文述变》

古泉考证之作

收藏考古

《古逸币志》

罕见古币记录

收藏考古

《宋庆元玉泉记》

短作,古玉泉考证

收藏考古

《虎庵珠薮》

袁克文谈论个人藏品

收藏考古

《古琮兰亭歌》

谈白玉精刻兰亭帖

收藏考古

《尊前小纪》

谈毛公鼎与散氏盘

娱乐

《叶子新书》

最初刊登于《半月》杂志,记录各地叶子牌

日记

《寒云日记》

袁克文在甲子年(1924年)至庚午年(1930年)期间所写的日记,每年一册,记录了其与朋友游宴、所爱好之物等,后存世的仅剩丙寅、丁卯两册

(注:所收录为袁克文重要作品)

轶事典故

寒云卖字

袁克文自小学习刻苦用功,在临帖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因此他在书法上也造诣不浅,时常遇到人来求字。后来他在南下游玩时,钱财花光之后就挂笔单,卖字换取钱财。1927年冬天,他返回天津之后,因手头拮据,便在《北洋画报》上刊登广告“寒云卖字”,内容写道:“联屏、直幅、横幅整纸每尺二元,半纸每尺一元。折扇每件六元,过大、过小别议。以上皆以行书为率,篆倍直,楷、隶加半,点品别议。先润后书,亲友减半,磨墨费加一成。”

加入青帮

袁克文素来风流多情,绯闻不少,有一次其长兄袁克定说他淫及父妾,为了避嫌,1912年袁克文躲去了上海。在上海,袁克文不仅沉溺于灯红酒绿之间,还加入了上海青帮,成为当时一个不小的新闻。他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于“大”字辈,在当时的青帮中,“大”字辈已属于相当高的辈分,青帮自康熙年间创立至明国初期,已经传了二十多辈,在当时的上海长于“大”字辈已经没有人了,同为“大”字辈的人也不过寥寥数人。袁克文成为“大”字辈不仅靠的是钱,还有他父亲的身份。之后袁克文和帮众人士相处融洽,并在上海收了16位徒弟。

救护国民党人唐继星

袁克文在1913年之前,与国民党天津支部负责人唐继星有过一段传奇的交往。一日他在唐继星所喜欢的妓女家中喝酒,要回家时发现门口有军警守候,他没有太在意,让唐继星送自己回家。第二天他才得知,原来前一天晚上看到的军警是来抓唐继星的,但是碍于袁克文在场,就没有动手。于是袁克文将此事告知了唐继星,并叮嘱他暂时不要再去那位妓女家,然后又给军警当局写信替唐继星开脱。一段时间后,袁克文以为这件事过去了,便又去唐继星所喜欢的妓女家与朋友们玩乐,没想到又遇到了军警,于是找了理由将唐继星带了出去,随后为他安排,亲自将他送上了去上海的商船。事实上,唐继星当时立场是与袁世凯当局对立的,后来袁克文被问到为什么要帮助父亲的敌对方,袁克文则表示:虽然在政治上他与父亲对立,但私下他也是自己的好友,在自己还未见到好友所谋时,他还是选择尽心帮助朋友。

皇二子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新华宫内有传言说袁克文意图谋得储君之位,为了避嫌,袁克文只能称病不出。在袁世凯多次征召后,他才前往袁世凯面前,自请封为“皇二子”,表示自己并无野心,袁世凯同意了他的请求,外间的闲言碎语也就此抚平。之后袁克文便以“皇二子”自居,为袁世凯制定官制、修订礼仪等,并时常拿着皇二子的印章到处盖。即便如此,他的长兄袁克定还是对他很不放心,袁克文遂将自己比作曹植,在袁克定面前吟诵“煮豆燃豆萁”的诗句,后来索性更加“名士”起来,与一群文人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乐,不问国事。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字号

简介

父亲

袁世凯

字慰庭,晚号容庵

清末民初时期政治人物,曾任清后第一任大总统,后短暂复辟帝制

母亲

于氏(嫡母)

育有袁世凯长子袁克定

沈氏(养母)

袁克文过继于沈氏,沈氏一生无所出

金氏(生母)

朝鲜人

兄长

袁克定

字云台,号蜨盒

袁世凯长子

弟弟

袁克良

字静轩,号君房

袁世凯三子,袁克文胞弟

袁克瑞

字诚斋,号充四

袁世凯四子

袁克权

字规厂

袁世凯五子

袁克桓

字巽厂

袁世凯六子

袁克齐

字两峰

袁世凯七子

袁克轸

字凤镰,号进厂

袁世凯八子

袁克久

字子大

袁世凯九子

袁克坚

袁世凯十子

袁克安

袁世凯十一子

袁克度

袁世凯十二子

袁克相

袁世凯十三子

袁克捷

袁世凯十四子

袁克和

袁世凯十五子

袁克藩

袁世凯十六子

袁克有

袁世凯十七子

妹妹

袁伯桢

袁世凯长女,幼时与袁克文一同读书,相交甚好

袁仲桢

袁世凯次女,自幼与袁克文的胞妹同住,袁克文教她书法

袁叔桢

袁世凯三女,袁克文胞妹,性格豪爽

袁次桢

袁世凯四女,早夭

袁季桢

袁世凯五女

袁籙桢

袁世凯六女

袁琪桢

袁世凯七女

袁环桢

袁世凯八女,与袁克文同母

袁玖桢

袁世凯九女

袁琮桢

袁世凯十女,与袁克文同母

袁璇桢

袁世凯十一女

袁玑桢

袁世凯十二女

袁珲桢

袁世凯十三女

袁珣桢

袁世凯十四女

袁玲桢

袁世凯十五女

妻子

刘姌

字梅真

天津补道刘尚文之女

薛丽清

上海清吟小班名妓,后因不愿受到束缚离开了袁克文,与袁克文育有一子

朱月真

常称小莺莺,与袁克文育有一女

小桃红

江苏妓女,与袁克文育有一女,后不耐寂寞离开了袁克文

栖琼

江苏华墅人

唐志君

与袁克文在上海一同生活,后离开了袁克文

眉云

与袁克文相处四年后因病去世

于佩文

小字巧宝

浙江嘉兴人,1927年与袁克文相识并结婚

袁家嘏

字伯崇,号天纯

袁克文长子,刘梅真所生,其妻为方地山之女

袁家彰

字仲燕,号梦涛

袁克文次子,刘梅真所生

袁家骝

字叔选,号用龙

袁克文三子,生母为薛丽清,学习优异,后成为著名科学家

袁家楫

字季逖

袁克文四子,生母于佩文

袁家宜

袁克文长女,早夭

袁家祉

袁克文次女,生母为小桃红

袁家华

袁克文三女,生母为小莺莺

(注:所列为袁克文部分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嘉兴的一位文学学士刘少岩(又名刘秉义)曾自发影印了袁克文的两卷《寒云日记》,并题跋评价袁克文:“予与寒云无一面缘,然读其‘中天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未尝不惜其才而悲其遇。使项城帝制不为,寒云以贵公子尽其所学,必可名世。”

张伯驹在《洹上词》的序中对袁克文的文采给出了高度评价:“寒云词跌宕风流,自发天籁,如太原公子不修边幅而自豪,洛川女神不假铅华而自丽。”

作家李自存在自己的著作《风流公子袁克文》中评价袁克文:“他(袁克文)聪颖敏慧,,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法楹联,样样精通。他读书过目不忘,真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由世界’,无拘无束,把他的家庭,他生活的这个社会,都抛到一边,他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后世纪念

挽联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无可奈何惟有死;生在天堂,能入地狱,为三太息欲无言。——袁克文师友、著名文人、书法家方地山

家国一凄然,谁是魏公子醇酒妇人以死?文章余事耳,亦有李谪仙宝刀骏马之风。——民国著名诗人 陈诵洛

风流似魏晋之间,茫茫哀乐中年,荷锸岂无心,酬酒可能到蒿里。踪迹在炎凉之外,侧侧死生一别,绝弦空有泪,回东未忍过雍门。——同盟会成员 孙次公(瑞彭)

故居

袁克文故居“一鉴楼博物馆”位于中国天津市河北区地纬路经纬天地艺术街区,是袁克文生前故地之一。一鉴楼始建于1902年,为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所建,意在开发新区与各国租界抗衡;该住所由袁克文及其亲属居住。当时爱好收藏的袁克文获得一珍贵商鉴,为表欣喜,将居所命名为“一鉴楼”。

二十世纪末,一鉴楼被企业家王堃购买并辟为厂房;后因厂房与经纬艺术街区风格不协调,且王堃也不愿看到文化遗存湮灭,便将厂房拆出,恢复了一鉴楼的旧名。2015年11月6日,“一鉴楼博物馆”正式启动,王堃担任博物馆负责人;博物馆主要展示中国民国时期物品,同时也致力于搜寻袁克文等近代天津知名人物的相关文物。

袁克文

注释

a.清末民初北京著名鉴藏家

b.满洲镶白旗人(1850—1899)字伯熙,又字伯希、伯羲、伯兮,号意园、韵莳、伯蕴,又号郁华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