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河南工学院成立于1975年,时为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1980年8月更名为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同年9月新乡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事业单位,1984年8月25日更名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1992年4月更名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同意建立河南工学院。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总占地面积813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8394.2平方米,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37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28个。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是全国唯一的电缆特色学院。
历史沿革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5月在原电气控制设备厂的基础上建立新乡市重工局工人大学,由朱止彬担任名誉校长,1975年7月19日正式开课,开设机床设计与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
1976年开始建设新校址,位于新乡市郊区(北干道东段),1977年开始大学开始迁入新校址;1978年3月改为新乡市“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0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同年9月新乡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事业单位,电气控制设备厂为校办工厂。
1983年3月16日,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改为由省主管,学校体制改为正规大专学校;1984年8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新乡市重工局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设立有机械工艺、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工业管理工程4个专业,学制为3年。
1992年4月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平原路校区开始建设,位于新乡市区东部,2010年7月建成投入教学使用;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河南工学院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同意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河南工学院,5月6日正式挂牌;2022年11月7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 ,其中河南工学院申报的电缆行业学院获批立项建设。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设有15个学院(部),37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
2016年经教育部特批,河南工学院在中国高校设立第一个电缆工程本科专业。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是中国唯一的电缆特色学院,拥有全中国首创的电缆工程、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两个专业。
河南工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学院 | 专业名称 |
机械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智能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 |
车辆交通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工程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电缆工程学院 | 电缆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
经济学院 | 跨境电子商务、商务经济学、金融数学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工业工程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形成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初步构建了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 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教学建设
教学情况
2021-2022学年,河南工学院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709门(不含网络授课)、3222门次,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361门。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65门,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2门,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1门;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21门,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95门。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8项,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307个。2017年~2022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名牌)专业1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为《家电产品模具工艺与制造》,拥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截至2023年4月11日,拥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分别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工程制图与CAD》《信息处理技术》。
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省级名牌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缆工程、软件工程
师资情况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有专任教师890人、外聘教师237人,生师比为19.68。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0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4.38%;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9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2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80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0.45%。
河南工学院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2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个,河南省教学名师6人,河南省优秀教师9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0人,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44人,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13人。
称号 | 姓名 | 参考资料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刘莉莉、赵学通 | |
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 刘莉莉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杨占尧 | |
全国优秀教师 | 马国亮、徐立新 | |
两院院士特聘教授 | 雷清泉 | |
注:本表只列举了部分专家学者 |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与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知名高校或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2019年10月17日,河南工学院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签订双方合作框架性协议;2020年10月27日,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进行中马校际合作项目视频会谈暨签约仪式;2021年7月27日,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图书馆总面积3910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28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85.47万册,图书馆还拥有电子期刊19.44万册,学位论文370万册,音视频6633小时。拥有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期刊、全球产品样品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汇雅电子图书等20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河南工学院内有学术期刊《河南工学院学报》,《河南工学院学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工学院主办,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开设栏目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车辆与交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合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科学等。2014年12月9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据2023年3月27日河南工学院官网显示,河南工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有18个,市级科研平台13个,省级科研平台11个,博士后基地1个。
类别 | 平台名称 |
博士后基地 | 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
省级研究中心 | 河南省新能源发电关键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工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NVH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生产制造物联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金属材料改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机电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特种电缆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基地 | 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 |
河南工学院智能电子创新科普教育基地 |
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
参考资料: |
2017年7月,河南工学院被批准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8年12月,河南工学院与卫华集团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依托“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培养博士后工作。
成立于2018年12月,依托河南工学院而建,同时联合河南泰隆电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位于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试实验场所位于河南泰隆电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 “电缆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省重点学科(培育)及河南省特种电缆绝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研究平台,主要研究线缆结构设计理论、金属材料改性技术、特殊环境用绝缘材料、线缆状态智能感知和寿命预测方法。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获批专利110多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420多项。
级别 | 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流体中多气泡非线性耦合动力学特性解析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DNA存储编码模型研究 |
风电机组多源监测数据图学习建模与智能故障预警诊断 |
参考资料: |
校园文化
校徽
河南工学院校徽以蓝色作为标准色,象征着科技的深邃,师生的睿智。校徽上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1975。

校训校风
河南工学院校训为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风为 团结、创造、竞争、快乐。
教风学风
河南工学院的教风是修德、爱生、敬业、善育,学风是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校歌
河南工学院校歌为《开拓之歌》,由常鸣作曲、群力作词。
校园环境
学校布局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河南工学院总占地面积813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8394.2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3445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62929平方米(含智慧教室2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39106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23401.8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1457.61平方米,拥有运动场面积66548.7平方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校长 | 陈丙义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梁 静 |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 李贵敏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刘莉莉、戚新波、张国臣 |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樊羁光 |
参考资料: |
注:本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3月28日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朱止彬 | 校长 | 1975年5月任职 |
刘克彬 | 党委书记 | 1978年9月任职 |
校长 | 1978年任职 |
宋樟 | 党委书记 | 1985年3月-1995年11月 |
李新科 | 校长 | 1986年7月-1995年8月 |
孙怀玉 | 党委书记 | 1998年11月17日任职 |
校长 | 1995年8月23日-1998年12月15日 |
朱金州 | 校长 | 1998年12月15日任职 |
赵学通 | 党委书记 | 2015年11月23日-2022年12月30日 |
参考资料: |
校友情况
姓名 | 简介 |
安琪 | 2006年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曾出版书籍《新营销、微时代》 |
陈志剑 | 2011年毕业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研发出了“鬼谷子下山”等20多个品种的铸铁茶壶,其创业事迹被2014年3月17日的《河南日报》第4版报道 |
董志方 | 2007年毕业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2010年创立河南省志方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
郭德岁 | 1998年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曾获“鹤壁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
刘东雷 | 2000年毕业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审稿人,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10项 |
参考资料: |
注:本表只列举了部分河南工学院校友 |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奖项 | 颁发单位 | 参考资料 |
2017年4月 | 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 |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 |
2021年 | 2021年度思想政治建设典范高校 | 映象网、搜狐河南 | |
2022年1月20日 | 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 河南省教育厅 | |
注:本表只列举了部分荣誉 |
注释
[a]曾用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b]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