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和蓄冷技术为手段,使冷链物品(易腐食品、药品等)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概念解释、运作机制、冷链物流的特征、冷链物流的分类、冷链物流的应用、中国冷链物流概况等介绍

中文名

冷链物流

外文名

Cold chain logistics

应用领域

食品、化工、医药

简介

冷链物流需要遵循一定的运作条件,适用对象有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三类。冷链物流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及冷却、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与配送、冷藏销售五个环节。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资产专用性强;时间性要求,温度稳定性要求高;高度的组织协调性,严格的技术服务支持;对现代技术依赖性强,对设施设备要求高的特征。可以根据使用温度和服务对象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在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医药产品

等都有广泛应用。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且日益规范,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冷链系统的基础是创造低温环境的制冷设备,是食品物理保质保鲜最可靠的手段。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的重要手段。

发展情况

19世纪冷冻机问世,冷链物流就此发端。19世纪末,冷链的概念问世,最早提出冷链概念的是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J.A.Ruddich),1939年Frederick McKinley Jones发明可移动的便携式空气冷却机械后,使得长途货车乃至火车均可远途承载生鲜农产品,由此带来了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后,冷链才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开始快速发展。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战,冷链物流产业受到不小的挫折,此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消费水平迅速提升,消费结构开始调整,冷链物流也随之发展迅速。美国在1956年时就颁布了《州际公路法》,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体系支撑。美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和成熟的政策体系,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很高且增长率依然稳中向上。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CCQI)为整个易腐货物的供应链认证奠定了基础。

除美国外,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相当高。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获得独立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主要种植花卉以及各类果蔬,目前荷兰的经济型花卉销量与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稳居农产品出口第二大国之位。1990-2001年间,荷兰政府共拨付190亿专项欧元,用于修建货运及高速铁路,目前荷兰与周边各国(如德法等国)之间均建有完善的铁路货运专线,1985年阿姆斯特朗史基浦机场搭建了以电子数据交换为基础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航空货运的电子化监控与运营,1993年鹿特丹港的深海码头装备了AGV等自动化设备,大大提升了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式联运转运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美国文化强势输入日本,日本在那时引入了冷链的概念,此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冷链物流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1964年日本成功举办第18届夏季奥运会,推出了《冷链倡议》,这引起了巨大反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零售和餐饮行业大发展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末,日本就已全面构建起农产品冷链流通品质保障体系,确保了农产品从采摘后的预冷、运输、仓诸、销售直到末端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的冷链连续性。

国外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情况

国家

发展阶段/优势

发展特点

对冷链物流的影响

美国

冷链物流水平处在世界前列,产业集中度很高

交通运输网络完备

发达的道路设给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发达的公路网,美国的内河、湖、铁路运输也十分发达。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可以更加合理,优化的运输货物

冷链企业分工明确

冷链物流企业在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使冷链物流的各环节的专业性都很强,无论仍质量、速度,或者技术都有很大提高,同时让整个冷链运行起来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大大提高冷链物流的可操作性

科技投入大,科技水平高

注重科技投入,将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都与高科技信息系统结合,提高了公司的营运效率,也使得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得到安全保证

物流配送企业进行食品检验检疫

将食品的检验检疫放在物流配送企业来做,并不是全部运输出口食品都放在某个企业,这样不仅减少了海关的工作量,而且能够避免食品在海关排队检测中的变质,同时增加了食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还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荷兰

发达的运输网络+标准化生产加工

海、路、空运输网络发达

荷兰位于“欧洲门户”的有利位置,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产品的运送提供了便利

标准化生产

缩短冷链物流链条

新加坡

规范行业,利用第三方物流

注重人才培养

政府提供资金开始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这为新加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助力冷链物流发展

现行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促使新加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并且不断颁布新的标准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以维持行业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

大力推广3PL(第三方物流)

帮助企业和客户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达到最优化

日本

冷链物流在日本是属于低成本的物流,现已进入了成熟期,并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科技投入大,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进行作业时都是采用专业的机械,能够提高其准确性,降低错误率,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成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的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得信息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传达到客户手中;冷链物流企业GPS技术的运用让企业不仅可以优化配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和客户对送货员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的支持力度大

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

需求预测机制完善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运输中仍未出现过断货的现象,使得日本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始终保持快速运行

德国

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与现代工商业实现了高度融合

大力研究食品保鲜包装技术

食品保鲜包装种类繁多、科学合理

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脑精细控制

德国98%的生鲜农产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始终处在一个符合产品保质要求的冷藏链的通道中运行

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管理、执行、质检都有专门负责的部门,政府通过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等措施对生鲜食品安全进行保障

加拿大

最先建起一整套空运、陆路、铁道、水路综合冷链物流体系

实现全过程低温控制

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所引起的污染

现代化手段

保证将加拿大的蔬果损耗控制在6%以内,其物流成本不到30%

参考来源:

国内

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日本引入物流的概念,2000年后冷链物流才获得重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冷标委”)于2009年11月30日在北京揭牌成立。中国冷链物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中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冷链物流发展将成为重要发力点。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主要是因为起步较晚且冷链物流技术要求苛刻、发展成本高,中国当下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无法适应当今中国的消费增长的需求。

概念解释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和蓄冷技术为手段,使冷链物品(易腐食品、药品等)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冷链物流由冷冻供应、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5个方面构成。

冷链又称冷藏链。关于冷链,不同地区的定义稍有不同。欧盟将其定义为: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消费全程有温度控制的过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其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通过保持适合的温度来抑制细菌的滋生。《日本大辞典》将冷链描述为“低温流通体系”。

简言之,冷链物流就是将需要低温保存的商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其在生产、储存、运输、消费环节中都保持适合的温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过程。

运作机制

运作条件

(1)“3P”条件:物品的质量(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和包装(Package)。对商品原料、处理工艺和包装的要求,这是物品进入冷链的“早期质量”。

(2)“3C”条件:指在生产、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对物品爱护(Care),清洁(Clean),以及低温(Cool)。这是为了保障商品的流通质量。

(3)“3T”条件(“3T”理论):指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耐藏性(Tolerance)。商品的冷藏冷冻温度一定时,历经的时间与商品质量下降程度之间存在确定关系,大部分冷藏冷冻商品的质量稳定性会因温度的下降而指数上升;商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受温度和历经时间影响造成的质量下降会在商品中累积,且这个过程不可逆。

(4)“3Q”条件:指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质量(Quality)的合理协调,作业快速(Quick)。冷链中设备数量和质量的协调可以让商品始终处于适宜的环境下,也能将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因此,各产销部门在商品的冷库运输工具等必须按照冷链物流的运行规律协调作业和发展,这样不仅能保证商品的质量,同时也节约成本。

(5)“3M”条件:指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为提高保鲜效果,在冷链物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该采用符合商品保鲜特性的方式;同时,为保证冷链高效运转,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

适用对象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

(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特殊商品:化工产品、医药用品、生物制品、血液等。

在实际操作时,应当根据冷链物品自身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运输工具和环境。根据温度可以将其分为冷冻链和冷藏链。

构成节点

上游:原材料基地、生产加工、冷藏储存等;

中游:冷藏仓库、运输、批发中心等;

下游:各种销售点和家庭等。

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受到各节点间衔接紧密程度的影响,其指导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冷链物流

主要环节

(1)原材料的获取及冷却:该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冷链物流的质量,获取高质量的原料是保证商品在冷链链条上质量可靠的基础,及时对其进行低温储藏,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2)冷藏加工环节:该环节包括产品的预冷处理和控制温度的加工,是产品增值的重要一环,是整个冷链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对温度的控制是此环节的重点;

(3)冷冻储藏环节:对产品进行及时冷藏,将温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储藏,可以延缓产品质量下降的速度,中国的储藏方式可以分为四类:气调储藏技术、冰温储藏技术、减压储藏技术和气调包装(MAP)储藏技术;

(4)冷藏运输与配送环节:在运输配送过程中,因为温度的变化极易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所以要求运输工具有良好的控温技术,冷链运输有多种形式,如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等,用到的运输工具主要有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以及其他保温运输工具;

(5)冷藏销售环节: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的特征

冷链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要求各部门互相协调,紧密配合,并拥有相适应的冷藏设备。相较于其他物流,冷链物流有以下特点:

(1)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资产专用性强。冷链物流的生产、储藏、运输、直到销售都需要进行冷藏,冷藏设备的购置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成本是一般的储藏库房和运输设备的的3~5倍;

(2)时间性要求,温度稳定性要求高。冷链物品保质期较短,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保持适合的温度,并且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3)高度的组织协调性,严格的技术服务支持。冷链产品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各环节紧密衔接,对作业的时间和环境都有严格要求,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支持,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致使商品变质,丧失经济价值;

(4)对现代技术依赖性强,对设施设备要求高。须保持全程信息共享,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需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进行协调管理,同时全程控制温度,对设备和管理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的分类

按照使用温度进行分类

按温度分

种类

使用温度

超低温物流

-50℃以下

冷冻物流

-18℃以下

冰温物流

-2℃~2℃

冰藏物流

0℃~10℃

控制常温物流

10℃~25℃

参考来源:

按照产品进行分类

按产品分

种类

服务产品

肉类冷链物流

畜类、禽类等初级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水产品冷链物流

鱼类、甲壳类、海藻类等鲜品及其加工制品

果蔬冷链物流

水果和蔬菜及其加工制品

冷冻饮品冷链物流

雪糕、食用冰块等物品

乳品冷链物流

液态奶及其乳制品等物品

速冻食品冷链物流

米、面类等速冻食品

药品冷链物流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其他特殊物品冷链物流

胶卷、定影液、化妆品、化学危险品、生化试剂、医疗器械等

参考来源:

冷链物流的应用

冷链物流的典型应用

应用领域

技术设备

特点

肉类冷链物流

预冷排酸、低温分割、全程温控、监管追溯

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5℃~85℃,蛋白质适度变性,营养损失少,基本保留了原有风味。现已风靡欧美市场,成为世界性产品,在中国也发展迅速

果蔬冷链物流

移动冷库、预冷设施、布局插电装置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水果采后预冷、气调储藏、洗果、涂蜡、分级和冷链运输规范配套的处理方式,形成了完整的水果冷链体系,对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水果采用不同的保鲜策略,水果可分批分期出库销售。中国在这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很滞后

水产品冷链物流

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

批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成为水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零售业交易活跃,区域水产品市场尚待发育,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乳品冷链物流

生乳专用恒温运输槽车、新型末端配送冷藏车等

需要进行冷链处理的乳制品包括巴氏奶、酸奶、冰激凌等。除奶粉外,大部分生鲜乳制品需要在恒温、冷藏或冷冻环境中保存、运输及售卖,因此,全程冷链物流的配套服务是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品质保障。中国在乳品冷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成本高企业不愿投入以及缺少专业的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造成了中国整个乳品行业的落后

速冻食品冷链物流

速冻食品冷链过程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冷链物流服务追溯

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

医药产品冷链物流

多温共配、接力配送、超低温配送

冷藏药品的储运比较特殊,对温度、湿度、见光度等均有特定要求

参考来源:

中国冷链物流概况

存在的问题

(1)通过冷链物流在市场流通的鲜活农产品比例较低,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大量的鲜活农产品依然在常温下流通,这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冷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2倍;

(2)冷链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冷藏设备短缺严重,西北地区仅占总库容的5%。现有冷库和冷藏设施老化严重,接近一半的国有冷库使用时间超过30年,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从业人员学历较低,冷链物流一线操作人员研究生学历占比为1%,管理人员研究生占比20%。据中物联教育的物流行业人员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20万的物流专业院校毕业生,但是每年新增的物流岗位却有130万之多,尤其是冷链物流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岗位的需求。

(3)冷链物流技术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4)冷链物流系统化发展水平低,第三方企业发展水平落后,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存在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很低。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标准化体系,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这给产品的流通和管理造成了巨大困难。

冷链物流

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1)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是满足消费供应和规模化流通的客观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商品多样性的需求大大增加,消费渠道越来越便捷,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逐渐膨胀。同时人们也对产品的新鲜程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冷链物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发展冷链物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农产品出口比重较少,且大部分为初级产品,这与中国冷链物流落后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步提高了进口标准,已经给中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一些麻烦,加快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成为迫切要求,发展系统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产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中国低收入人群数量庞大,且大多靠农业收入为经济来源。长久以来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价格随着季节变化而大幅度起降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消费者买不起,农民卖不掉的矛盾突出。发展冷链物流对减少农产品损失和稳定农产品价格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1)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肉类、速冻食品和奶类制品需求的增长让冷链物流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13.0%,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567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目前,中国肉制品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冰箱的普及,各种速冻食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专业化、体系化的速冻食品冷链配送体系还未形成,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严重影响了速冻食品的发展。

冷链物流

(2)冷链物流过程逐步规范。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逐步完善,市场监管和管理更加规范化,商务部和国标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冷链流通标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2021年1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2021年第14号),批准发布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的《食品冷链物流交接规范》《通用仓库等级》《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及测评》《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6项物流领域国家标准。细分领域的标准更加完善。

(3)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展。随着电商的崛起,冷链物流的发展再一次获得助力,企业中许多物流部门开始独立成为新的企业,企业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冷链物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20年,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新注册了4375家,同比增长了28.9%。2021年受疫情影响,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注册量减少。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2年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注册量将重回4000家。虽然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仍然不多,但总体上冷链物流得到了较大发展。

(4)外企紧盯冷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商品大量涌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冷链物流强国也开始采取积极措施。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21 年度全国冷冻冷藏食品进口贸易进大于出口。进口产品种类主要有肉类、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2021 年全国进口肉类938 万吨,进口额2079.2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 5.4%和2.4%。其中牛肉、羊肉进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度上升,猪肉和禽肉进口数量和金额呈现下降走势。鉴于国内消费市场巨大需求,存在缺口,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牛羊肉类进口将持续上升。食用水产品进口363万吨,进口额 928.8 亿元,进口额较上年增长4.0%;进口蔬菜206亿美元,增长 32.5%。预计以后还将有更多冷链物流商品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