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北倚恒山,南临五台山,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东与灵丘县接壤,西与代县交界,南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相连,北与应县和浑源县为邻。总面积为23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繁峙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截至2023年,下辖4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繁峙县繁城镇滹源大街81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繁峙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繁峙县

英文名

Fanshi County

面积

236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气候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

地理坐标

北纬38°58′~39°27′,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

所属市

忻州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4个镇,7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140924

人口

250409人(2020年常住人口)

方言

晋语五台片

民族

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羌族

GDP

94.4亿元(2021年)

人均GDP

37739万元(2021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37695元

著名景点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滹源景区

邮政编码

034300

政府驻地

繁峙县繁城镇滹源大街81号

电话区号

0350

火车站

繁峙站、五台山火车站、大营火车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fanshi.gov.cn/外链

简介

繁峙县境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形成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势。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属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奇寒。繁峙县在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八年(598)繁畤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明洪武二年(1369),恢复旧称,并改“畤”为“峙”,初隶山西行省太原府,后改属代州。1949年划归山西省,属忻县专署,因砂河镇处于县境中部,县级机关驻砂河镇。1983年属忻州地区。

2018年度、2019年度山西省区域转型升级考核,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中,繁峙县均排名第四。2021年,繁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73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3:45.5:38.6。繁峙县境内有京原铁路、108国道横贯全境,东连首都北京,西接省府太原,另有砂应、砂台、大王、繁五等主干线穿插南北,是晋北交通要冲和旅游循环圈的中心。

2020年7月,繁峙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969年建立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列为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峙秧歌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代韩庄长城被列入山西省重点文物单位,金代岩山寺壁画、五台山风景区等集艺术与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繁畤县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得名。金贞裙二年(1214),改县为州,因城垣三面枕涧,东接峻坂,极为险固,名为坚州。明洪武二年(1369),恢复旧称,并改“畤”为“峙”,因山多、寺多且又南北两山对峙而得名。据明朝于慎行《迁城记》记载:“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繁峙县在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新莽改卤城为鲁盾,属厌狄郡。东汉称卤城县,属雁门郡,建安中年废县。三国属魏并州雁门郡。西晋复置繁畤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魏。北魏,今地属肆州雁门郡,境内无县治。东魏天平二年(535),乔迁于石城,治今原平板寺村。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十八年(598)繁畤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唐圣历二年(699)县治复东迁,建城于滹沱河南聚宝寨(今杏园村东),属代州。北宋时仍称繁畤,属河东路代州。金贞祐二年(1214), 改县为州,隶太原府,州城在原县治。因城垣三面枕涧,东接峻坂,极为险固,故名坚州。元代仍称坚州,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宜慰司,冀宁路。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恢复旧称,并改“畤”为“峙”,初隶山西行省太原府,后改属代州。万历十四年( 1586),县城迁建于滹沱河北岸之龙须地(亦称石龙岗),即今县城所在地。清代仍属山西省代州。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属山西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署。解放战争时期,属察哈尔省浑源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划归山西省,属忻县专署,因砂河镇处于县境中部,县级机关驻砂河镇。1958年11月,繁峙县与代县合并,仍称繁峙县,属晋北专署,县治西迁于今县城。1961年,繁、代分县,各归旧治,属忻县专署。1978年,全县共21个公社。1983年属忻州地区。1984年10月,全县21个公社改为3个镇、18个乡。2002年4月,全县辖3个镇10个乡。2021年3月,繁峙县所辖乡级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杏园乡、柏家庄乡,辖4镇7乡。

地理

位置境域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东经113°09′至113°58′,北纬38°58′至39°27′之间。北倚恒山,与应县和浑源县为邻。南临五台山,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相连。东与灵丘县接壤,西与代县交界,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总面积为2369平方千米。

繁峙县

气候

繁峙县属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奇寒。年平均气温6.3℃,1月份0℃~-10℃左右,7月份23℃~24℃,极端最低气温-24.3℃,极端最高气温37.6℃,年平均日照时数2906小时,最多年可达3153.2小时,最少年为2527.1小时。作物生长季4~9月平均日照1588.3小时,约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55%。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份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但地域性和年际差较大。平川中东部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其余丘陵区在400~500毫米之间。其分布特点是: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地质

繁峙境内,地层包括:太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新生界—老第三系繁峙玄武岩、新生界第四系。南部山区以太古界五台群片麻岩类居多,另有上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及下古生界寒武系石灰岩、紫红色页岩分布。北部山区有太古界五台群片麻岩类,新生界老第三系玄武岩与第四系黄土覆盖。滹沱河阶地,为新生界第四系黄土覆盖,两边丘陵区系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地形地貌

繁峙县境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西部和中部低洼,构成平川区、丘陵区、石山区三类地区,形成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势。全县由山川、丘陵、沟壑盘结构成,平均海拔为900~3058米。北部为恒山山脉,南部为五台山脉,主要山峰有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西南马鬃山海拔2440米。东部泰戏山把南北两山连成一体,形成繁峙县的东部屏障,平型关位于其中。中部是狭长的滹沱河谷地带,为子牙河系的最上游,忻定盆地的组成部分。平川区42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1%,分布在滹沱河两岸。丘陵区72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2.2%,分布在平川区的北面。石山区114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8.7%,分布在南面的五台山区。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繁峙县滹沱河阶地为极富水区,面积为107.20平方千米;两边山沟出口的冲洪积扇裙地带为富水区,面积为193.20平方千米;山前丘陵区为中等富水区,面积为173.60平方千米。境内有滹沱河、青羊口河两大干流。

繁峙县

繁峙县

滹沱河横贯繁峙县中部,境内全长八十千米。滹沱河源于县境东南泰戏山脚下桥儿沟的青龙泉,干流自大营镇郝家湾至下茹越乡永兴一带形成长二十千米的伏流河,年均清水流量为0.02~2.6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15条,有涧头河、羊眼河、双井河、下寨河、峨河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84亿立方米。

青羊口河,亦称大砂河,是海河流域大青河水系最上游的支流之一。发源于东台顶下的古华岩村,经神堂堡,至茨沟营出境,入河北省阜平县,归于大青河,在县境内全长30千米。

地下水

繁峙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划分为变质岩、岩浆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由基岩山区向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进入滹沱河。繁峙县地下水总量12亿立方米,开采利用量为2234万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25.79亿吨,调节储量1.08亿吨,动储量2.12亿吨/年,开采储量4.2亿吨/年。

水利

繁峙县有小型水利工程900多处。共修建蓄水池154个,截潜流工程7处,渠道920条,总长509千米(其中铺设管道109千米),挖泉309处。全县小型水利灌溉面积达29900亩,其中保浇地19600亩。另建设有龙山水库、虎山水库、孤山水库、下茹越水库,四座水库。

龙山水库建于1958年,为繁峙县第一座蓄水百万立方米水库,位于孙庄与后庄之间。水库上游积水面积135平方千米,干流长19千米,年输沙量4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64万立方米,清水流量0.1秒立方米。1976~1977年改建,总库容265万立方米,年调节兴利库容242立方米。水库以蓄水灌溉为主,并兼防洪、养鱼、发电,实浇地2.1万亩。

繁峙县

虎山水库,1958年12月兴建,位于大营镇西北的南、北洪水村之间。水库大坝与滹沱河一级支流洪水河水流方向垂直交叉。上游集水面积84平方千米,全年来水964万立方米。最大泄水量90秒立方米。总库容337.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3.4立方米,防洪库容164万立方米,设计受益面积21500亩。1969~1971年改建扩建,在水库回水线上游增建水库一座,库容90万立方米,小库东侧设排洪渠。1980年增设敞开式放水闸1孔。除满足本灌区用水外,每年还支援羊眼河、孤山两灌区用水30万立方米。

下茹越水库位于下茹越村南滹沱河河心。1973年为繁、代两县共建,以灌溉为主,防洪、发电、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54平方千米,总库容2869万立方米。下茹越水库为忻州行署直辖,设计要求繁、代两县,6个乡浇地13万亩。繁峙境内实浇地25000亩。

繁峙县

孤山水库建于1972年,位与县境东部孤山脚下,为蓄水10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之一。水库上游集水面积108平方千米。水库以大坝、溢洪道、泄水闸三项主体工程构成。坝高13.3米,坝顶宽5米,长393米。泄水闸宽3米,高3米;溢洪道设在大坝右肩,宽20米,可泄流量84.5秒立方米;总库容量1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10万立方米。每年实际平均用库水浇地2万亩。

土壤

晋北地区的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栗钙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火山灰土、石质土、粗骨土、草甸土、潮土、沼泽土、盐土、水稻土共14个土类,其中褐土、潮土、栗钙土和粗骨土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其中褐土是晋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0.52%,多分布在丘陵与高平地,土壤侵蚀现象较为普遍。其次为潮土,占总面积的10.98%;主要分布在桑干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和低阶地周围,易发生土壤盐碱化。容易发生风蚀、水蚀的栗钙土,属于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典型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沟壑地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繁峙县面积23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6.9万亩,人均耕地3.3亩。草地141.18万亩,林地158.7万亩,宜药坡地30万亩,天然森林20万亩。

矿产资源

繁峙县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已初步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钼、锌、硫铁、石灰岩、云母、褐煤等27种,矿床点98处。钼矿探明储量61809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85%,居山西省首位;金矿储量亦居山西省之首,初步探明义兴寨、辛庄、耿庄3个岩金矿床的纯金储量为20吨;铁矿在县境南北两山均有分布,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探明储量5亿吨,平均品位达32%,大草坪、平型关两个矿区为大型铁矿。

植物资源

繁峙县中药材有90余种,收购品种有81种,其中黄芪、党参、黄芩、麻黄、柴胡产量最高,每年都有外调,产量达30万斤以上。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小绿豆、莜麦、山药、小米、黄米、荞麦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繁峙县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植被100万亩,覆盖率为28%。有植物447种,隶属于82科,316属。主要分布于南山峨河、羊眼河、青羊口河、石塘沟的深山地区,其次为滹沱河的发源地辛庄一带及平川沿河南岸。全县树木种类分为乔木树种、经济树种、灌木树种。乔木树种有刺槐、华北落叶松、辽东栎、东陵冷杉等;经济树种有杏、桃、槟果、核桃等;灌木树种有黄刺玫、锦鸡儿、山桠绣球、中华猕猴桃、文冠果等。有珍稀物种臭冷杉。

繁峙县

繁峙县

繁峙县

动物

繁峙县境内常见的动物包括禽类、兽类。禽类有雉、雀、鹊、乌鸦、河鸡、半翅、鸠、鹰、鹞、鸽、猫头鹰等。兽类有虎、豹、野猪、野山羊,兔、貉、狐、獾、狸、狍、狼、黄鼠狼等。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黄爪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

半翅

繁峙县常年经受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

洪涝

繁峙县,三面环山,沟谷纵横,自然地质构造复杂,山高坡陡,植被稀少,环境脆弱。多数河流常年干涸,一遇大雨,便山洪暴发,造成洪灾,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强降雨是发生地质灾害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从历年情况分析,夏、秋季强降雨前后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霜冻

繁峙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各地出现霜冻的时间差别较大。平川、丘陵地区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有的年份出现在9月上中旬;山区一般出现在9月上旬,个别年份出现在8月下旬。终霜冻,平川区一般出现在下年5月中旬,个别年份也有出现在5月下旬;丘陵、山区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繁峙多数年份在9月中下旬都有一次严重霜冻,特别是砂河地区危害最重,常造成农作物死亡,粮食减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繁峙县共有4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地为繁峙县繁城镇滹源大街81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繁城镇、砂河镇、大营镇、平型关镇

光裕堡乡、下茹越乡、集义庄乡、东山乡、金山铺乡、神堂堡乡、岩头乡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繁峙县委员会书记

张宇光

繁峙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姚力山

繁峙县人民政府县长

赵斌

中国共产党繁峙县委员会常委、繁峙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师天阳

中国共产党繁峙县委员会常委、繁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武晓蕊、刘威

繁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刑静、张漓雅、高存国、赵斌、岳俊庭

繁峙县政府党组成员

乔哲

表格数据截至2023年8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末,繁峙县常住人口为250409人,户籍总人口为28.4万人。其中男性130377人,女性119734人,男女性别比为108:100。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9585人,占总人口的5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0526人,占总人口的48.2%。总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9.56%,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6.1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6%。繁峙县人口出生率7.84‰,死亡率7.85‰,自然增长率-0.01‰。

民族

繁峙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20年,少数民族只占0.16%,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羌族等。

语言

繁峙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的一个方言小片。依据当地人语感和方言认同可分为三个方言片:繁城片、砂河片、大营片。繁城片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包括繁城镇、下茹越乡、杏园乡、光裕堡乡、集义庄乡、岩头乡;砂河片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北部,包括柏家庄乡、东山乡、金山铺乡等;大营片主要分布在该县的东部和东南部,包括大营镇、横涧乡、神堂堡乡等。繁峙方言有22个声调,37个韵母,4个单字调。

宗教信仰

繁峙县境内的北山系恒山山脉,为道教的“第五小洞天"。至隋唐以后,道教日趋衰落。金大定年间(1161~1190),道教分裂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道土出家受戒,不饮酒茹荤,不娶家室,偏重于清修;正一派道士虽亦授徒传教,但可娶家室,非斋期可吃酒肉。天师名号系世袭,遇有民间丧事,遂被请去举办诵经、招魂等道场,为在家道士。明代,繁峙儒、释、道三教合一。明时修建的大营固伏村的三教院、平型关村的三教寺皆供奉儒、释、道三尊圣像,公主寺大雄殿的明代壁画,也绘有道教神仙。据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兴福观(在鳌子头村)居道士3人。清代三清观、元通观(皆在南关村)、太宁宫(在砂河镇)、圭峰寺亦居有少数道士。

繁峙县南境与五台山毗连,当地居民多数信奉佛教。据《繁峙县志》(光绪版)记载,公主寺为后魏诚信公主所建,唐代唯德禅师重修。秘密寺、圭峰寺、兰若寺,分别建于北齐、隋朝、唐朝。此后,宋、金、元、明、清历代不断修建,寺庙庵堂遍及城乡。从建寺情况来看,佛教传入时间,最迟是在北魏时期,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明清年间,县衙中设有僧会司,负责管理佛教僧侣,民国成立后取消。民国初年佛教一度兴盛,恢复了十二大寺。民国二十一年(1932)冬,繁峙县佛教会成立,由极乐寺住持僧严体主持会务,会址设在正觉寺。七七事变后,僧众外逃,教会亦停止活动。

经济

综述

2018年度、2019年度山西省区域转型升级考核,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中,繁峙县均排名第四。2020年被忻州市委市政府提升为A类县进行考核,获一等奖。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2018年获批的唯一省级开发区,2019年、2020年山西省考核均被评为优秀。繁峙县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有精密铸造、装备制造、机械零部件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再生有色金属、中药材加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2021年,繁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亿元。同比增长7.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73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9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3:45.5:38.6。

第一产业

繁峙县是资源富区。全县耕地面积79.84万亩,草地141.18万亩,林地158.7万亩,宜药坡地30万亩,天然森林20万亩。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6亿元,其中农业62723万元,林业20919万元,牧业113088万元,渔业466万元。油料播种面积438公顷,总产量622吨,其中胡麻籽播种面积361公顷,总产量501吨;葵花籽播种面积 60公顷,总产量96吨。有黍米、藜麦、亚麻籽油、黄芪等特产。 繁峙恒宇草本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在恒山山麓拥有1.6万余亩的黄芪仿野生种植基地。成立山西医科大学恒山黄研究中心,梁泰刚教授领衔的“黄活性分子作用机制与健康产品研发”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

繁峙县

第二产业

繁峙县工业以铸造产业为主,“黑白黄(铁铝金)”三条产业链为主线。重点打造“华茂智能球墨铸管”“中兴大智铸造壳体”“荣安智能体育器材”等地方特色品牌。2021年,繁峙县规模以上工业64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营业收入152.8亿元,实现利润1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3亿元,历史性突破5亿元。繁峙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铁矿探明储量9.1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22.4%。形成“铁矿采选—生铁冶炼(球团炼化)—精密铸造—装备制造”铁全产业链和“采—选—冶—铸—制品加工”金全产业链。再生铝生产企业,形成“废品回收—分类拆解—熔炼—压延—中高端合金制品”再生铝全产业链,有年产5万吨再生铝合金生产线项目和年产15万吨再生铝锭及压延产品建设项目。山西中兴大智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配备4条现代化“V”法生产线,专门生产挖掘机、高空车等各种工程机械的配套铸件。出口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德国、印度等国,2022年年实现产值3.4亿余元。

繁峙县

第三产业

繁峙县第三产业以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5亿元。繁峙县旅游资源丰富。先秦遗址105处、国宝文物6处(岩山寺、公主寺、秘魔寺、三圣寺、平型关、正觉寺)、省保4处、市保4处。已有1千多年历史的金代岩山寺壁画被誉为“亚洲第一壁画”,平型关战役在此打响,明代韩庄长城保存完好,还有著名的“繁峙十景”等。以五台山风景区、大同云石窟、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应县木塔、雁门关风景区和雁门关生态区、代县杨家祠堂、阎锡山故居等构成的山西北部旅游带,是关隘文化、生态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的集合带。201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3.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74亿元,旅游总收入23.74亿元。

繁峙县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繁峙县普通中学在校生14565位,小学在校生22175位。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181人/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401人/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83人/万人,小学在校生866人/万人,幼儿园在校生319人/万人。全县共有幼儿园32所,小学114所,普通初中13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9.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2%。

繁峙县

医疗事业

截至2021年,繁峙县有医疗卫生床位1364张。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5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09人,卫生院卫生技术员233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员17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12人。

繁峙县

文化事业

繁峙县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站13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298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个,出版报纸168种6万份,各类杂志3种1万册,各类图书10种、3万余册。繁峙县图书馆成立于1975年,占地1379平方米,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主要文献信息收藏、学术研究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设有基本书库、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部门,图书馆藏书12.96万余册,年接待读者10万人次,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科技事业

繁峙县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专业研究机构,研发自主创新产品。2022年,山西华茂智能新材料与北京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智能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成功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铸造专业镇有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

体育事业

繁峙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体育+”的发展模式,拉动地方经济,推动文旅康养事业发展,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从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8届五台山越野挑战赛,逐渐形成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2022年在中国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被评为“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2022年5月,《繁峙县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健身设施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健身步道智能化改造和智慧体育公园建设。2023年,举办“农商杯”乒乓球团体赛、篮球赛、毽球公开赛等赛事。

繁峙县

人居环境

繁峙县建设有石龙公园、滨河公园、碧秀森林公园等生态文化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25.44%。滨河公园繁峙县碧秀森林公园,是繁峙县以建设“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服务群众”为目标的县级城郊型森林公园。已成为繁峙县城及周边10万多城乡居民晨练健身、休闲娱乐、生态游憩的重要场所。

繁峙县

社会保障

繁峙县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5个村、15000人、4125头大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扶贫移民工程,2012年完成移民房建设1120套。投资9900万元的集中供热扩容工程,新增加13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2012年9月2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全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投入500多万元取消以药补医,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等制度,提升公立医院公共服务功能。2017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030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4785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615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8436人,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保障资金4639万元,2022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2022年低保、五保、孤儿、两补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杂粮薯类补贴及水稻补贴。

交通

综述

繁峙县是晋北交通要冲和旅游循环圈的中心。境内有京原铁路横贯而过。108国道贯穿全境,东连首都北京,西接省府太原;另有砂应、砂台、大王、繁五等干线公路穿插南北。2022年,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中旬完成。县境拥有公交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98千米,纯电动公交车60辆,日均运量2.5万人次,交通便利。

公路

繁峙县境内有阳大线、济砂线、石凉线、五繁线、京原线(108线)、大王线、等干线公路;神阜线、石东线、砂泽线等县乡公路。 2022年12月21日,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开工,起于繁峙县繁城镇楼岗南,终于五台县高洪口乡瑶芝村,途经代县,穿越五台山,跨越滹沱河、峨河、清水河等河流,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完成。开通将连通沿线圭峰寺、宝山寺、秘魔寺、佛光寺等五台山景区西片人文景观,连通灵河、忻阜高速,与大运高速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形成忻州城市群环状高速公路网。

铁路 

京原铁路,从北京至太原。1970年春开始修建,1971年10月通车。1975年9月1日正式营业。境内东起东淤地,西至大砂村,全长71千米。设东淤地、东庄、大营、金山铺、五台山集义庄、华岩、繁峙8个火车站,站与站之间相距9千米。每日北京至太原,太原至北京对开两列火车。即北京南站开往太原站595次车(慢车),北京站开往太原站387次车(快车),太原站开往北京南站596次车(慢车),太原站开往北京站388次车(快车)。 繁峙车站平均客运量为1万人次/月,平均货运量为12万吨/年。

繁峙县

繁峙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县城南部,隶属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管辖。2011年7月1日,建设繁峙火车站新站,新站房占地面积达2729平方米,双层结构,功能齐全,集办公、行车指挥、旅客购票、候车、货运服务为一体综合办公大楼。其中候车厅达75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人候车;并配有一台自动取票机。运行四对四次列车,K602、K4098、K604、6818、K603、K601、K4097、6817。

繁峙县

砂河(五台山)火车站,五台山火车站位于繁峙县砂河镇,距离五台山北门金山库约42千米。有北京、太原、运城、灵丘等火车站始发的8列客车经五台山火车站,并作停靠。火车站有接站车,可直达五台山景区。运行有四对四次列车,K602、K4098、K604、6818、K603、K601、K4097、6817。

繁峙县

大营火车站,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建于1971年。距离北京站321千米,离原平站123千米。客运方面,现在仅办理6817/6818次列车旅客乘降。

公共交通

繁峙县众安公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承担着整个城区公交的营运和管理。拥有公交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98千米;公交站场1个,站场面积21667.8平方米;纯电动公交车60辆,日均运量2.5万人次;中心城区300米站台覆盖率和500米站台覆盖率已达73.1%和87.5%;公交分担率为21%,城市公交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文化

综述

繁峙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繁峙县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存有平型关战役遗址、繁峙古城遗址、岩山寺、公主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承繁峙秧歌戏、繁峙晋绣、渔翁斗海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繁峙疤饼、炸油糕、莜面栲栳栳等特色美食,境内有憨山文化旅游景区、滹源景区、韩庄长城等旅游景区。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8月,繁峙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

境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类型

批次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型关战役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一批

岩山寺

古建筑

第二批

秘密寺

古建筑

第六批

公主寺

三圣寺

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

古建筑

第七批

繁峙琉璃塔

古建筑

第八批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古城遗址

古遗址

第二批

明长城遗址

古遗址

第五批

作头天齐庙

古建筑

第五批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文殊寺

古建筑

第一批

兰若寺

大观圣作之碑

石窟寺、石刻

毛主席路居馆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繁峙故城

古遗址

第二批

宝藏寺

古建筑

洪福寺

永泉寺

大寨口摩崖石刻

石窟寺、石刻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繁峙、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东北5千米的老爷庙梁、关沟一带,为一条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约7千米,两边崖高数丈。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据平、津后,继而向山西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进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3个团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狭谷古道两侧崖顶,将日本侵略军板垣第五师团第21旅团分割包围,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8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挫败了锐气正盛的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士气。遗址内保存有115师指挥所(关帝庙)、林彪、聂荣臻住所窑洞二间及平型关战役指挥所在地等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69年建立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繁峙县

繁峙琉璃塔

繁峙琉璃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庄子村,塔身布满琉璃佛像约万尊,故称“万佛塔”,又称“万佛延寿宝塔”“佛像典翠琉璃塔”。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开工建造,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完工。琉璃塔坐北朝南,平面呈八边形,13层,高31.55米,占地面积36平方米。塔体建于绿色石雕须弥座上,由下至上逐渐内收,每层出檐。塔身为双层套简结构。塔体外表皆为空心琉璃砖镶嵌,琉璃砖是明代特有的孔雀蓝,配有层层金黄色祥云,以黄色调为主的万尊佛像端坐其中。龛顶为八角形攒尖顶,由28层砖叠涩而成。塔刹为重宝型。繁峙琉璃塔造型独特,是中国现存明代琉璃塔的典型代表。

繁峙县

明内长城遗址

明内长城遗址(繁峙段)由灵丘县境北上进入繁峙县,起点为神堂堡乡神堂堡村东南3000米处,经过横涧乡平型关,止点为大营镇团城口村西北2000米处,向北进入浑源县境。海拔1100~1700米之间。墙体分黄土夯筑和石砌两种。共存墙体17段,全长约3.8万米,沿线存关2座,堡11座,敌台79座,烽火台33座,碑竭6通。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等记载,此段长城修筑于明代成化至万历年间(1465-1620)。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山西省重点文物单位。

繁峙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繁峙县历史悠久,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

境内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级别

项目

类别

批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繁峙秧歌戏

传统戏剧

第一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繁峙晋绣

传统美术

第三批

渔翁斗海蚌

传统舞蹈

银业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繁峙秧歌戏

繁峙秧歌,其曲调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时传入繁峙的奋地和白马石地区,也称为奋地秧歌。是流行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地区繁峙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歌舞形式,属晋北大秧歌体系,与广灵秧歌、朔州秧歌合称为晋北大秧歌。集歌、舞、戏为一身,起初为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广场艺术,后来吸收戏曲的元素,成为繁峙一带特有的地方戏。1956年10月,繁峙县在政府的支持,将民间闲散艺人集合起来,成立了繁峙秧歌剧团。繁峙秧歌由一种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衍化为当地的代表性剧种。繁峙秧歌具有严谨的结构,讲究唱功、做功,剧目丰富,形式多样。2006年,繁峙秧歌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繁峙县

渔翁斗海蚌

渔翁斗海蚌表演分海蚌晒壳,水中斗智,岸上追逐,蚌戏渔翁,败逃,夹攻等六段。海蚌多由青年女子扮演,头戴电珠,身着鲜红古代女装,在唢呐声中两扇豆绿蚌壳时张时合,翩翩起舞,在忻州地区颇为有名。

繁峙县

繁峙晋绣

繁峙刺绣,以花色繁多、色彩艳丽、粗犷豪放为主要特点,极具地方特色。晋绣坊是繁峙晋绣的典型代表,其刺绣工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繁峙晋绣”被省政府列为具有山西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之一。主要作品有《五台山全景图》《东台日出》,主要用到晋绣传统的“平针针法”和苏绣的“乱针绣”技法,辅之以戗针、施针、打籽针、钉金针、擞和针等20种针法,共用到120多种色线,由50多名绣娘历经30个月而完成。

繁峙县

饮食

繁峙县主食以白面、大米、黄米、小米、莜面为主。以粉条、豆腐、猪肉、鸡蛋以及各种新鲜蔬菜为副食。白面吃法多样,有饺子、包子、花卷、烙饼、糖饼、油炸干货等。一般菜肴为炒菜和碗肉,碗肉有清蒸、红烧、焖炖等多种吃法。有繁峙疤饼、炸油糕、莜面栲栳栳等特色美食。

繁峙疤饼

繁峙疤饼,是山西别具一格的特色风味饼食。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饼,始制于明代。用料有白面、戎油、白糖、鸡蛋及苏打等。制作时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半尺左右的薄饼,锅内放入黄豆大小的特制瓷砂预热,然后铲出一些瓷砂,放入擀好的饼,再把铲出的瓷砂压盖在饼上,烤熟即可。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

繁峙县

繁峙炸油糕

繁峙的糕是软黍米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好吃,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糕分为油糕、素糕。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肉蘸糕,有羊肉蘸素糕,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油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子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

繁峙县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在内蒙古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山西北部高寒地区,盛产莜麦(也称燕麦、玉麦),莜面栲栳栳,是莜面饭的一种,因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莜面窝窝”。其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除了是家常美食外,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钟爱莜面。

繁峙县

繁峙黄芪

繁峙黄芪,因产于北岳恒山亦称“恒山北芪”。繁峙黄芪,色泽光,外皮美,心黄,空心小,条粗而长,无叉枝,粉性饱满,含糖率高。黄芪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味甘,性温,是补气的要药,有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作用。当地群众用黄芪煮肉,可除去腥气,增加营养,黄芪羊肉汤是浑源一带款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佳品。远销南方诸省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等地。

繁峙县

繁峙大杏

繁峙白水大杏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特产。赵庄村村东、西、北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空气、土地质量优良,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杏果生产之乡。繁峙白水大杏个大形圆,淡黄透白,略缀红色,皮薄肉厚,质细汁多,含纤维少,味甜醇香,并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质、钙、磷、镁、铁、抗坏血酸等。远销河北、大同、陕西、北京等周边市县。

繁峙县

繁峙胡麻油

胡麻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一种古老的食用油,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适合生长在西部、北部高寒干旱地区。胡麻的“胡”古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胡麻就一直生长在寒冷地区。胡麻油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亚麻籽油,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胡麻油在民间称谓极多,有汪油、潞油和麻油等。 

繁峙县

习俗

生活习俗

宴饮

婚嫁,生辰、满月,上梁,迁居等,办宴席,以酒醉为足,饭剩为饱。一般菜肴为炒菜和碗肉。由过去的一冷四热(1个凉拌,4个热炒),发展为十冷十热。热菜中有油炒、油炸、糖馏等。每盘均以肉食为主,配以不同的新鲜蔬菜。碗肉有清蒸、红烧、焖炖等多种吃法。多数备有鸡、鱼,部分人家还备有海参、鱿鱼、火锅等。上菜顺序为先凉后热,最后炒豆腐关盘。以溜丸子关盘,即取“完了”之意,酒饮至半酣时才上主食。凡属喜庆饮宴,如婚嫁,生辰、满月,上梁,迁居时,主食为油糕、糖饼,以寓高升、甜美之意。

庙会

境内不论大镇小村,都有寺庙,有庙即有舞台,每年必唱戏,借以酬神拜佛。所以居民信佛教,好看戏。传统庙会有戏,农闲时也喜唱戏。当地俗语云:大村唱大戏(大剧团),小村唱小戏(小剧团)。外地的京剧、豫剧、晋剧、河北老调、耍孩儿、罗罗腔、秧歌都曾来繁峙演出。在庙会期间,寺庙香烟缭绕,善男信女川流不息,祈年、报神、演戏、酬神。

节庆习俗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称元宵节,古称“上元”。因大放花灯,又叫“灯节”,为传统的群众文艺活动节日。白天有戏剧、高跷、挠搁等,晚上除戏剧外,还要放烟火。民间文艺活动有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耍狮子、逗海蚌、跑毛驴、二鬼跌跤和坐独龙杠等。延续到农历二月二。县城东部的东山底、中庄寨,果园、小柏峪等村庄,每年元宵之夜或二月二日,要点“黄河灯”。黄河灯是用柴草扎把,上罩灯碗(后改用木桩子栽蜡烛),按灯谱连接,把361盏黄河灯布成方阵。留有进口和出口,称“九曲黄河阵”。将灯点燃后,观灯者循路步阵而人,看谁进得去,出得来,俗称“转九曲”。若通顺者,一通百顺,一年四季,事事如意。

小添仓、老添仓

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老添仓。这两日,在庭院中心,用柴灰撒成铜制钱样的大图案,叫做“打窖”。“窖”中心撒放五谷杂粮,称为添仓"。意求本年五谷丰登,添满粮仓。这两日清早都吃饺子,中午吃“盖窖饼”。

长工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犒劳长工的节日。砂河、大营一带土地较多,时值汛期引洪放淤之际,中耕、灌溉,劳动强度大。为了不违农时抓紧干活,东家以“葫芦饱子鲜羊肉”犒赏长工,并成为固定的节日。在县城东关则为群众文体活动的节日。初五至初七,除唱戏外,还开展打秋千活动。项目有单人荡、双人荡与多人荡等。县城东关仍于每年六月初六日进行群众文体活动。

艺术

道情

繁峙道情,有一整套板式结构,形成了以板腔体为主,与联曲体混用的音乐结构。常用的板腔体唱腔有大流水、二行、三行介板、倒板、溜板等。常用的联曲体曲调有平十字、苦十字、双梅、单梅、一枝梅、浪淘沙、盼岁、架云、正耍孩儿、反耍孩儿、疯耍孩儿、四支河捞、苦河捞、苦相思、六股子、喜六股子、苦六股子、跌落金大红钱等50余调。所用的传统乐器有笛子、三弦、唢呐等。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手板、梆子、鱼鼓、钹、马锣、小锣、小钹等。道情的剧目有《汲水》《扇坟》《安安送米》《周公八卦》《李大开店》《戴金钗》《打金堂》《刘全进瓜》《还魂传》《劈棺》《雷横磕枷》等48本。据传,繁峙道情有200余年的历史,迄今所能追溯起来的艺人有张存贯、魏有有、马功名、张安存、吴廷壁、张三记、姚眉存、张焕龙,宫有根、张富喜,张堂小等。大峪、作头两村为繁峙道情的故乡,还有业余班社和民间艺人活动,不过活动范围小,影响不大。

社火

俗称打社火,流行于东山底、南峪口、果园、中庄寨等村。主要表演《金沙滩》《瓦岗寨》《平江南》和《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等戏曲武打故事。演员着古装,执刀枪,按角色勾脸谱化妆。表演时分敌对两方,在唢呐高奏,锣鼓齐鸣和呐喊声中,双方主将率队入场,二龙出水列阵。先是主将对打,兵卒观阵,然后兵卒对打,表现了久居边关尚武、爱国精神。另有一种社火是小打扮,头扎罗帽,腰系战带,足登快靴,在锣鼓声中表演对打或单打,没故事情节,类似武术表演。

岩山寺壁画

岩山寺创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以前,金正隆元年(1156)重建,以其精美的壁画而著称。壁画构思巧妙,刻画细腻,绘佛传故事、宫廷生活、市井烟火。西壁画长11米、高3.45米,为一组完整的宫城,内建宫殿楼阁。上方及两端为配景,主要绘释迦自受胎至降魔成道的各种故事。东壁画长、宽均与西壁同。采用一座宫殿群为背景,隔以山水云岚,把不同画幅连接而构成一幅佛降伏鬼子母的完整故事。另有水磨坊和石白旁的人忙于碓米,紧与稻田相连的画面,是宋金时代佛寺拥有大量庄园和水碾经济的真实写照。壁画的榜题只少数能看清字迹,大多无法辨认。北壁画绘罗刹女用黑风刮堕海船,俘获商人,被观世音菩萨解脱,免遭其难的故事。南壁画仅留东稍间有画,上部画殿阁楼台,中绘释迦为二弟子、二胁侍菩萨说法,下部画供养人像,每人的左上方姓氏榜题已模糊不清。

繁峙县

风景名胜

综述

繁峙县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中部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的滹沱河,山多、寺多、河流纵横,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景。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各级各类荣誉。截至2023年8月,繁峙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个。

境内主要旅游景区

级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滹源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平型关景区、桥儿沟景区、公主文化旅游景区、秘魔岩景区、韩庄长城景区、繁峙龙虎山景区

其他旅游景区

太平沟瀑布、清凉桥、灵岩山胜景等

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滹源景区

滹源景区位于繁峙县城内,北靠恒山,南依五台山,东临平型关,西牵雁门关,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呈“一带二廊四区串珠状”分布。201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包括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觉寺、千年古刹正觉禅院、县城标志建筑鼓楼、瑞迪航空主题公园。景区内约有160万余株乔灌木,十多种野生鸟类、鱼类。两岸建有11个特色广场、1个篮球场和117座景观小品,3个亲水栈道,2个亲水平台,7个过河步汀,6座景观桥,16个景观亭,1个临河水榭,4个特色长廊。景区以水域景观为主线,以植物景观为基调,碧水、绿树、芳草、红花、奇石相得益彰;拱桥、栈道、亭阁、雕塑及诗赋交相辉映;湖、塘、池、岛、湿地各具风韵;远山倒影,水鸟翔集。 滹源景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环境美化、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公园,融自然美、人文美,古典美、现代美于一体。 

繁峙县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

憨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五台山北40千米,砂河镇北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的后花园,距平型关景区30千米,雁门关景区70千米,京原铁路、108一级公路、S40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憨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占地1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6万平方米。景区规划为三条轴线(即东、中、西线),景点主要有:如意门、七步莲、宝瓶、文昌阁、冶金广场、胥府、守信园、县政府旧址、驿站堡墙遗址、彩虹喷泉、莲花广场、民俗街、木雕艺术馆、戏台院、石雕艺术馆、智慧门、荷花池、如意广场、别有洞天、七子送福、收藏馆、王墓、国宝艺术馆、演艺厅、直升机起降点等二十多个,并配有游客服务中心、汽车站、民俗酒店、医养中心、康养中心、民俗商业区、健身步道、登山石级、娱乐场、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等。 

繁峙县

平型关景区

平型关景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平型关镇平型关村,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四周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穿过内长城的重要通道,为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里因平型关战役而出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平型关景区包括平型关段长城、关城、关堡(平型关村)、古关道、烽火台、校场、六郎城等,总面积1.9平方千米。平型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万历九年(1581年)增修,明清两代均曾维修。关城周长550米,城体底部基石为花岗岩,墙体夯土,平夯墁砖,构造坚固,设东门、西门,东门有瓮城。关城西南2.5千米处有关堡,关堡坐西南朝东北,东西略长,平面呈矩形,堡墙总长1390米,占地面积9.5公顷,有东南北三座门,东门主要用于取水,南、北门原皆有瓮城,现只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戏楼,堡内旧时曾设有文衙门、武衙门,建有规模可观的三教寺、碧霞寺、城隍庙。北城楼上有玉帝庙、玄天庙。南北主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关堡偏东北1千米处的山坡上有六郎城,北宋初,杨六郎派兵在此把守平型关,现仅存遗迹,关堡西南有校场。1961年3月4日,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列为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平型关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繁峙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解杨(生卒年月不详)

周定王十一年,楚庄王发兵攻打宋国。晋景公派解扬出使宋国。解扬途中被抓获,楚庄王让他说晋国不能相救,这样宋人绝望,必然投降。解扬答应,楚庄王把解扬吊到楼车上,令他按约好的话告给宋国,而解扬违背了与楚庄王的约定。楚庄王大怒,欲斩解扬,解扬昂首挺胸,等待受戮。楚庄王感叹忠臣不惧死,于是赦免了解扬。解扬回到晋国后,被提拔为上卿。解扬守信也因此名垂青史,被记载于《左传》《史记》

莫含(生卒年月不详)

西晋刘琨任并州刺史时,聘请莫含当从事,参赞政事。莫含家乡靠近雁门边塞,常往来代北,和猗卢相识。猗卢很爱他的才学。猗卢做代王的时候,向刘琨请求派莫含做他的属官。莫含在猗卢手下常参与军国大事,曾任左将军,封关中侯。故宅在桑干河南,世称“莫含璧"

胥鼎(?~1226)

胥鼎,字和之,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历任大理丞、工部侍郎、户部尚书,贞祐四年(1216)任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定兴元年(1217)拜平章政事,封莘国公,后历封温国公、英国公。胥鼎才兼将相,曾多次上疏,参与金国军机大事。贞祐二年知大兴府时,京中平民缺粮,胥鼎立法赈救,深得民心。贞祐四年任枢密副使,行省于平阳,上疏“汰冗兵,省浮费,召集流亡,劝督农事”,对河东农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元德明(生卒年月不详)

元德明,自幼好读诗书,举止言谈文雅,与朋友交往,能以赤诚相见,生活俭朴,布衣蔬食。金朝明昌年(1189),因其弟仲规任坚州义兴镇(今繁峙义兴寨)榷酒都监,遂迁居于繁峙。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娱。年48卒。著有《东岩集》三卷,及咏当地名胜的《仙鸡歌》《瓶形岭》(即今平型关)等诗

陈士义(生卒年月不详)

陈士义,字敬庵,清代人。在学馆就读时,刻苦好学,酷爱古文。性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一事,为某县令所忌恨而被撵出学馆,陈士义怡然自得,不以为事。后教学育人,因材施教,成名者甚多。家居古家庄,位于滹沱河畔,河地多碱卤,不能耕种。陈士义倡议开渠灌溉,开出良田千余亩。著有《县志小钞》

段毓俊(1873~1937)

段毓俊,字德卿,繁峙上狼涧人,号涧旁道人。幼年曾就学于下汇名儒魏丕荣门下,为魏之得意门生。18岁中秀才之后,一直在家设馆教读。学生盈门,住校学生每年保持二三十人。执教40余年,学生成名者数百人。毓俊执教有方,工书法。为表彰他的业绩,300多名学生集资树“德教碑”

魏明亭(1900~1967)

魏明亭,原名魏俊德,字明亭,繁峙城关人。毕业于山西省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即到省立第五师范任美术、音乐教师,后任训育主任、校长等职,执教20余年,为繁峙培育新一代师资200余人。书法以“魏碑"见长。国画精于花卉禽鸟,所画锦鸡独树一帜。曾创作《日寇暴行》《认购爱国公债》两轴巨幅油画,生动的素材和犀利的笔锋,在全县城镇流动展出后震动很大。对戏曲亦颇多研究,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关于戏剧舞台艺术等评论文章

郝志国(1945~)

郝志国别名郝治国,擅长版画、中国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大同市展览馆美术设计、二级美术师,大同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副教授。作品《子夜》获中国工业版画展金奖;《煤城石佛》参加中国第八届美展。作品被深圳艺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郝志国版画集》

表格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

重要荣誉

2020年7月,繁峙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同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繁峙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12月22日,被认定为中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3年,繁峙县入选2022年度中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