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 ),生于河南郡雒阳县(今河南洛阳),东汉第四位皇帝,父为汉章帝刘炟,生母为梁贵人,梁贵人死后为皇后窦氏所养。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刘肇的:人物生平、为政举措、主要成就、相关典故、历史评价、亲属成员、史籍记载、影视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刘肇

出生地

河南郡雒阳县(今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79年

去世日期

106年2月13日

谥号

孝和皇帝

庙号

穆宗(后除庙号)

在位时长

18年

年号

永元:89年-105年三月

朝代

东汉

登基时间

88年

退位时间

106年2月13日

父亲

汉章帝刘炟

母亲

梁贵人(刘肇继位后,追谥为恭怀皇后)

正室

元后阴氏、继后和熹皇后邓绥

侧室

贵人周氏、贵人冯氏

兄弟

千乘贞王刘伉、平春悼王刘全、清河孝王刘庆、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城阳怀王刘淑、广宗殇王刘万岁

长子平原怀王刘胜、汉殇帝刘隆

简介

建初七年(82年),太子刘庆被废,刘肇被立为太子。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88年4月9日),汉章帝逝世,十岁的刘肇即位,史称“汉和帝”,由养母窦太后临朝听政。永元四年(92年),刘肇联合清河王刘庆、司徒丁鸿发动政变,扫灭窦氏,夺回政权。

刘肇在位期间,派兵讨灭匈奴,击败贵霜帝国,征服西域五十余国,使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远在京师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译使纳贡;又派人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为汉使所达最西之地,以至地中海沿岸的蒙奇(马其顿)、兜勒(推罗)二国遣使内附,实现了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又册立鲜卑大都护,实现了东汉对鲜卑的有效治理;在位后期攻灭烧何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是时“黎元宁康,万国协和”,东汉国力达到顶峰,史称“永元之隆”。

刘肇以爱民为本,减免灾区租赋,以至人口大量增殖;同时重视文化发展,令班昭续成《汉书》、许慎编撰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科技上,令蔡伦打造尚方剑、革新造纸工艺,有蔡侯纸问世。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106年2月13日),刘肇病逝,年仅27岁,庙号穆宗(后于汉献帝初平元年除去庙号),谥号为“孝和皇帝”,葬于慎陵。

人物生平

登基为帝

建初四年(79年),刘肇由母梁贵人所生。后来,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就把刘肇当做亲生儿子抚养(刘肇最初一直不知情)。

建初七年(82年)六月,废皇太子刘庆,立皇子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88年4月9日),汉章帝刘炟逝世,刘肇即位。尊皇后窦氏为太后,刘肇当时年仅十岁,因此窦太后临朝执政。三月十八日,窦太后下诏令,以先帝的名义,任自己的哥哥窦宪为侍中,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窦氏家族从而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窦氏蛮横专权,激起了百官和刘肇的不满。

夺权亲政

刘肇在位初期,由于窦宪兄弟掌权,他和内外臣僚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唯独清河王刘庆和刘肇十分亲近,刘庆经常入宫留宿,和刘肇共议私事。后来,刘肇想要扳倒外戚窦宪,想借阅《汉书·外戚传》,但他怕身边随从向窦氏泄露消息,于是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书。夜里,再让刘庆将书带进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搜集历代扫灭外戚势力之列的先例和故事。

永元四年(92年)六月,发生日食,位列三公的司徒丁鸿借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二十三日,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移驾北宫章德殿,让丁鸿担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让他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然后将城门关闭,直接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人,将他们全部送监处死。并派谒者仆射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收回,将他改封为冠军侯,然后命窦宪、窦笃、窦景、窦瑰四人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看在窦太后面子上,不想直接处死窦宪等人,等窦宪他们都到达各自封国后,才勒令他们自杀。

亲政时期

永元五年(93年),北匈奴於除鞬单于叛乱,刘肇派遣中郎将任尚将其镇压消灭。同年,刘肇命令郡县劝导百姓积蓄粮食蔬菜,并允许百姓在官府所管辖的池塘捕捞,免除两年的租税。同年武陵郡蛮人、烧当羌部族,以及南匈奴单于安国先后叛乱,但均被平定。

永元六年(94年),刘肇下令各地郡国,赈济境内的流民,如果流民有贩卖东西的,不能收取赋税,如果有想回故乡的,则免除一年田租和代役税。同年,刘肇亲自主持策问,选拔郎官,之后京城干旱,他下令减、缓罪犯的刑罚,又亲自视察囚徒情况,平反冤案,且处理了一批官员。同年,西域都护班超大败焉耆国、尉犁国,杀死其首领,自此西域降服,称臣纳贡,许多海外国家也派遣使者来东汉进贡。次年,刘肇封班超为定远侯。

永元七年(94年)鲜卑大都护苏拔廆因在任尚的统领下击破北匈奴逢侯单于有功,被刘肇册立为率众王,同时置丞辅佐,视作汉之郡县。东汉政权赢得了鲜卑诸部广泛的认同与拥护,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东汉对鲜卑的有效治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永元八年(96年),刘肇封阴氏为皇后,下令赏赐国内男子爵位,抚恤孤寡穷病等百姓,并下令赈济并州(今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四郡的贫民。同年,刘肇又平定了南匈奴右温禺犊王、车师后王的反叛,再次平反冤假错案,赈灾助民。次年,西域都护属官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了条支(安条克城),后因大海阻隔返回。

永元十二年(100年),蒙奇(马其顿)和兜勒(推罗)派遣使者至洛阳,请求内附东汉,刘肇接见了他们,并赐予其国王金印紫绶。

刘肇

永元十四年(102年),刘肇派人监督荆州将士降服了反叛的巫蛮,并在象林(今越南中部)设立驻点,派兵驻守。同年攻灭烧何羌,设立西海郡(今青海湖地区),并将大小榆谷之地纳入版图。

同年,刘肇废黜皇后阴氏,下诏立邓绥为皇后。

刘肇执政期间,东汉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永元之隆”。

英年早逝

元兴元年乙巳年十二月廿二日辛未(106年2月13日),汉和帝积劳成疾,加上本身已体弱多病,所以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病逝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4月27日,葬于汉慎陵。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后于汉献帝初平元年除去庙号)。

为政举措

政治

刘肇坚持选贤举能,施政以宽的政治政策。他重视忠良之才,曾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各举荐一名贤良直言纳谏的名士。而且,和帝每次都是亲临策问,选补郎吏。此外,他宽以待人,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和帝母妃梁家才敢奏明朝廷,将和帝真实身世告诉了他。即便如此,刘肇仍念及窦太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没有降黜,仍保留窦太后尊号,谥为章德皇后,并追封生母梁贵人为皇太后。

但是,刘肇执政后期,开始信任宦官。永元四年(92年) ,和帝与中常侍郑众密谋,杀了窦氏兄弟及其同党,夺回政权。郑众因此升迁为大长秋,封鄛乡侯,开始参与朝政。由此,东汉开始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此后,东汉政权日益腐败,逐渐走向落败。

军事

永元时期,刘肇武功赫赫,不仅开拓了疆土,也抵御了外敌,四夷宾服。永元五年(93年)至永元八年(96年)五月,南北匈奴先后多次叛乱,刘肇派兵征讨,保证了边疆的安定与和平。永元六年(94年)七月,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征服西域五十余国。永元十三年(101年)十一月,鲜卑侵犯北平,进入渔阳,被渔阳太守击破。永元五年(93年)至永元十三年(101年)八月,平定羌乱。永元四年(92年)冬至永元十四年(102年)四月,稳固岭南南蛮。永兴元年(105年),击破高句丽。

外交

通译四万里

永元六年(94年),西域五十余国全部被收服,就连远在四万里外的海边国家条支、安息(帕提亚帝国)等国也遣使进贡,这便是,《后汉书》中写道的“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遣使罗马

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命出使罗马帝国。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途经条支(今叙利亚)、安息(今伊朗地区)等国,抵达条支(安条克城),至地中海东岸而返,进一步加强了东汉政府对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远国归附

永元十二年(100年)冬,蒙奇、兜勒二国派遣使者来汉归附,于是,汉和帝赐其国王金印紫绶。经考证,蒙奇、兜勒属于罗马帝国,这是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也是是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

经济

刘肇亲政后,心系百姓,体察民情。他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赈济灾民 、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诏令处理冤狱、体恤鳏寡、怜悯孤弱、减少赋税,告诫官吏们自省天灾人祸的原因。

文化

汉和帝下令让班固续写《汉书》,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撰。

永元十三年(101年),刘肇到东观,博览群书,阅读典籍后发现许多典籍注解错误,文字不通,于是,选拔有能力的人到东观任职,命许慎采集史籀、李斯、扬雄的书,广泛访问民间,请贾逵考证,最终著成《说文解字》一书。《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要成就

永元之隆

刘肇在亲政后,政绩颇丰。他的生活简朴,勤于政事,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怠政。和帝当政时期,对待百姓宽厚仁慈,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对待百官选良举贤,曾多次下诏纳贤,优礼贤者,克纳嘉言;对内,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对外,则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 ,并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彻底平定了西域诸国。刘肇在位期间,东汉在科技、文化、军事及外交上都有发展,蔡伦改进造纸术,班固撰写《汉书》,许慎作《说文解字》,窦宪击破北匈奴促使其西迁,班超平定西域,甘英出使罗马帝国。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为“永元之隆”。

相关典故

兄弟情深

幼时,刘肇就与皇兄刘庆感情甚好。后刘肇即位,窦宪兄弟掌权,刘肇和内外臣僚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刘庆经常入宫留宿,和刘肇共议私事。后来,刘肇想要扳倒外戚窦宪,想借阅《汉书·外戚传》,但他怕身边随从向窦氏泄露消息,于是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书。夜里,再让刘庆将书带进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搜集历代扫灭外戚势力之列的先例和故事。

永元十五年(103年),发生日食,百官奏请让刘庆等王侯前往封地。汉和帝却说天降异象是自己个人过失,使刘庆得以继续留在京师洛阳。后来汉和帝驾崩,刘庆在殿前大哭,吐血数升,因而患病,直到次年才离开洛阳前往封地。

隐匿祥瑞

在汉和帝的治理下,四夷臣服,万国协和,各郡国曾进献祥瑞八十余品,为历代之最。但刘肇以自己的德行浅薄为由,故而将这些祥瑞都隐没起来,低调不宣扬, 因此这些祥瑞具体是什么没有被记载。 对此,《后汉书》称赞道:“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罢贡荔枝

南海进献龙眼,荔枝,十里一驿,五里一堠,由驿马传送,昼夜兼程历经险阻,死伤无数。这时临武县长唐羌,因所在的临武县接近南海,了解实情,便上书陈情。和帝得知后,下诏说:“远方的山珍海味,本来是用于供奉祖宗的。如果因此而伤害百姓的利益,就违背了爱民的本意。现命令太官不再接受这种奉献。”

历史评价

刘肇在东汉历史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亲政后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及外交上都有突破,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开创了“永元之隆”。史学家对其多以“明君”“贤主”等词来评价。但是后期,刘肇信任宦官,开启了后世官宦封侯之端,促使东汉走向了没落。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汉自中兴后,一直到永元年代,国事虽有张有弛,却没有出现什么纷扰,所以人口年年增加,开辟疆土,世泽广被。偏师出塞,匈奴逃去,漠北地空;都护远征西域,降五十余国,语言通译四万里。”

“和帝沉着刚烈,是由于遵从祖先传统的结果。赫然发怒惩办大恶,窦宪这样的奸逆就制服了。不宣扬祥符瑞兆,能选贤任能用邓彪这样众望所归的人才。”

东汉纪传体史书《东观汉记》中对其评价:“和帝在朝中不宠信亲族,恩泽普及,操心国事,也注重经史,身边的近臣,皆诵诗书,施以宽政,仁慈宽恕,因此国泰民安,万国协和。”

三国西晋时期的史学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写道:“和帝继位之后,端正身心履行道义,以家国大业为重,礼遇师长,不沉溺于美色,不贪图享乐,德行兼备,心无旁念,因此,国家风调雨顺。”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其文章《古今论·三宗》中写道:“……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他们都是明君。”

宋末元初学者陈栎《历代通略》:“和帝十四岁,就能诛杀窦宪,肃清朝廷,亲政以后,日理万机,在位期间从未有过过失之举,礼贤纳谏,国泰民安。忠孝宽厚,是东汉的贤主!只可惜诛杀窦宪时,信任宦官,功归于郑众宦官,于是,开起了后世宦官封侯之端。”

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刘炟

汉章帝

生母

梁贵人

刘肇继位后,追谥为恭怀皇后

嫡母

窦太后

章帝皇后

兄弟

刘伉

千乘贞王

刘全

平春悼王

刘庆

清河孝王

刘寿

济北惠王

刘开

河间孝王

刘淑

城阳怀王

刘万岁

广宗殇王

后妃

元后阴氏

刘肇元后

和熹皇后邓绥

刘肇继后

周氏

刘肇贵人

冯氏

刘肇贵人

儿女

刘胜

平原怀王

刘隆

汉殇帝

刘保

脩武长公主

刘成

共邑公主

刘利

临颍公主

刘兴

闻喜公主

史籍记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三国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王部二》

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纪二》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作品

影视题材

饰演演员

1994年

《三国演义》

电视剧

不祥

2014年

《我为宫狂》

网络剧

张哲瀚

注释

[a]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曰:'……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