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颖,1963年3月出生,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学业指导中心)处长(兼)、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她是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担任党的十九大代表。姜颖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她是北京市第六届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姜颖的:简介、研究成果及荣誉等介绍

出生日期

1963年3月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学职称

教授

任职院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研究方向

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

主要成就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兼)、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简介

个人简介

姜颖,女,1963年3月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会长、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组部专家库特聘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全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特聘专家,北京市总工会法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研究成果及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劳动合同法》(草案)、《劳动争议处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以及《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关于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课题研究。出版多部教材和著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专著和教材

1、专著《劳动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主编《劳动法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3、主编《劳动争议处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4、主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题讲座》,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主编《劳动合同法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6、参编《中国劳动关系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7、参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讲话》,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8、参编《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9、参编《劳动合同法讲话》,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10、参编《中国劳动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规划教材)。

教材《劳动争议处理教程》(独立)获得北京市高等院校21世纪精品教材,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优秀教材奖;专著《劳动合同法论》(独立),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主要学术论文

1、“劳动合同形式探析”,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论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第3期;

3、“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构想”,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6期;

4、“劳动合同试用期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7期;

5、“劳动合同期限的立法探讨”,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5期;

6、“中国三方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载《工资与社会保障》(日本)2003年第10期;

7、“中国大陆市场化进程中劳资冲突及其治理”,载《中政大学劳动学刊》(台湾)2006第1期;

8、“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第二作者)载《新视野》2008年第1期;

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立法完善之探讨”,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第4期;

10、“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误读的法律分析”,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4期;

11、“劳动法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2、“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第一作者),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3、“从用工荒透视农民工权益保护”,载《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3期;

14、“论旅游权与劳动者休息权、休假权的关系”(第一作者),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5、“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第一作者),(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6、“试论比例原则在劳动合同解除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8期;

17、“我国重大集体劳动争议现状及处理机制分析” (第二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8、“依法治国与工会法治化建设”,(独立)载《工会理论研究》2015.6

19、“劳动者对企业并购的集体参与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9全文转载

20、“论企业并购时劳动关系的存续”,(第二作者)载《中国劳动》2014.6

论文《三方协调机制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独立),获得中国劳动法研究会首届科研成果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七届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实践和探索》(独立),获得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争议和劳工群体性事件分析》(合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八届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合作),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论文《劳动者对企业并购的集体参与研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9全文转载。

主要研究课题

1、主持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集体争议法律制度研究》(2011年);

2、主持司法部课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2009年);

3、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工会依法维权法律体系研究》(2008年);

4、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市场经济国家关于罢工的规定和做法》(2012年);

5、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劳务派遣中工会维权机制研究》(2008年);

6、主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重点课题《劳动合同法政府干预的边界》(2010年);

7、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大课题《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协调调解机制建设》(2012年);

8、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状况研究》 (2009年);

9、主持教育部和北京市劳动法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07年、2008年);

10、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2014年);

11、主持北京市总工会《工会法实施办法修改》(2014年);

12、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劳动争议处理裁审体制研究》(2015)。

参与立法活动

近年来,受立法机关的邀请,参与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多部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

参与社会活动

曾多次受邀前往欧洲、亚洲等国家讲学和访问。受聘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曾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美国《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中国日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工人日报》等媒体采访,并为众多企业和机构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和培训,为诸多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