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公元前155年),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薄姬的:人物生平、影响与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纪念场馆、影视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薄姬

别名

薄太后

身份

汉高祖刘邦之嫔妃

所处时代

西汉

出生地

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民族

出生日期

不详

去世日期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前元二年)

陵墓

南陵

简介

薄姬早年被母亲送入魏王魏豹宫中,成为魏豹的宠妃。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魏豹被刘邦打败,举家被俘。薄姬被刘邦收入后宫,受到一年多的冷落后,终于得到刘邦的临幸,生下儿子刘恒。不过薄姬并未得到刘邦的宠爱,此后薄姬很少见到刘邦。

刘邦驾崩后,吕太后独揽大权,薄姬跟随刘恒前往封地代国。吕太后去世后,刘恒登上帝位,即汉文帝。薄姬被尊称为皇太后。汉景帝刘启即位后,薄姬被尊为太皇太后。

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人物生平

初入汉宫

薄姬的父亲是吴郡人,秦朝时与魏王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薄姬。

秦朝末年,诸侯起兵反叛秦朝,魏豹被立为魏王。当时楚王项羽正在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魏豹归顺了刘邦。魏媪将女儿薄姬送到魏王宫中后,找了著名的女相师许负为薄姬相面,许负预言薄姬会生下天子。魏豹听闻后大喜,于是背叛了刘邦,先是中立,后来与项羽联合。刘邦派手下去劝说魏豹,魏豹拒绝。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派兵讨伐魏豹,俘虏了他,并将魏地纳入自己的领地范围。薄姬被送进织造府。魏豹死后,刘邦见薄姬姿色过人,下诏将她纳入后宫。

承恩生子

薄姬在后宫中一年多都未能见到刘邦。她年少时的好朋友管夫人、赵子儿受到了刘邦的宠幸,两人闲聊时,说起她们曾经和薄姬有过约定,谁先尊贵了就会提携他人。刘邦听到后,对薄姬心生怜悯,于是召见了薄姬。薄姬对刘邦说,昨晚梦见一条苍龙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刘邦于是宠幸了薄姬。就这一次,薄姬怀孕了,此后她很少见到刘邦。怀胎十月,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

随子入代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八岁的刘恒被立为代王,封地代国。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那些曾经被刘邦宠幸过的嫔妃都被妒火中烧的吕太后关了起来。由于薄姬一直很少见到刘邦,不被刘邦所喜爱。吕太后对她并不嫉恨,允许她出宫,跟着刘恒一起去了代国,成为代国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她一起去了代国。

尊崇加身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代王即位第十七年,吕太后去世。朝臣们为皇帝人选争执不下,最终朝臣一致认为薄姬和薄氏家族仁善。因此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称帝,即汉文帝。尊薄姬为皇太后。

薄姬的家族也因此得势,薄姬的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薄姬死去的父亲被追封为灵文侯,在会稽郡修建陵园,并划出三百户做为奉邑,安排县长、县丞以下的官吏守护陵园。按照侯位进行祭扫等事宜。薄太后的母亲魏媪死后葬在栎阳城北面,此地设置灵文侯夫人园陵,祭祀的规格与灵文侯陵园一样。

薄姬感念自己早年失去父亲后,自己与母亲得到了魏姓家族的照顾,因此汉文帝下诏免除了魏氏家族的赋税徭役,并对魏氏一族进行赏赐。

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其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尊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

死后哀荣

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因为吕太后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长陵,因此薄姬独自葬在南陵,与汉文帝的霸陵相近。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

影响与评价

薄太后谨小慎微,宽厚仁善,从不参与后宫争宠,因此得以让自己和儿子刘恒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全身而退。吕太后去世后,群臣在考虑皇帝人选时,薄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琅玡王刘泽这样评价薄姬与刘恒:“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群臣纷纷言道:“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在汉文帝统治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对百姓宽厚、躬行节俭、以孝为先。西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创了一代盛世“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姬为高皇后,这样说:“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

人物关系

父亲

薄氏,追封灵文侯

母亲

魏媪,魏国宗室女

丈夫

第一任:魏王魏豹

第二任:汉高祖刘邦

儿女

刘恒:汉文帝

孙辈

刘启:汉景帝

刘武:梁孝王

刘参:代孝王

刘揖:梁怀王

刘嫖:馆陶公主

刘氏:绛邑公主。嫁与丞相周勃之子周胜之,故称绛侯公主或者绛邑公主

兄弟姐妹

薄昭:轵侯

轶事典故

义救周勃

丞相周勃被人诬告谋反,逮捕入狱。周勃通过薄昭求助于薄太后,薄太后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企图。当汉文帝前来请安时,薄太后扯下自己的头巾向汉文帝打去,说:“当初周勃掌握着皇帝大印,并统帅大军时,都不想谋反。现在他身居一个小县,反而想要谋反吗?”汉文帝向太后谢罪说:“主管的官吏再核对一下,就会放他出去。”于是派使臣释放了周勃,并恢复了他的封爵和食邑。

阻帝亲征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汉朝边界。汉文帝打算亲自带兵反击匈奴,群臣极力劝阻,汉文帝却固执己见。薄太后坚决阻止汉文帝,最终汉文帝只好取消了亲自出征的打算,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击退了匈奴。

救助蝗灾

传说有一年河南洛阳一带蝗虫成灾。薄姬亲自带人去洛阳治理蝗灾。她选择住在蝗灾最严重的一道岭上,指挥官兵日夜驱逐蝗虫。她让官兵把拌有毒药的粮食磨碎,抛撒在庄稼苗上。没过多久,大部分蝗虫被消灭了。薄姬的行为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感激。她指挥消灭蝗虫的那道岭被命名为薄姬岭,村民们建了薄姬庙来供奉薄姬娘娘,薄姬岭村也因此得名。

纪念场馆

薄太后陵

薄姬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乡浐、灞两河之间的白鹿塬上。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时称“南陵”。汉代时称为“孝文太后陵”。唐代称“薄陵”,后名“薄姬冢”,俗称“簸箕冢”。陵墓呈覆斗状,封土高29.5米,周长560米。墓前有一石碑,是清朝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上书:西汉薄太后陵。薄太后陵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姬

薄太后村

薄太后村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镇下辖的行政村,原名徐张村。相传薄姬被汉高祖临幸生下刘恒后,吕后对她很妒恨。为了躲避吕后,薄姬带着刘恒在徐张村居住下来。刘恒登基后,感念徐张村人对他们的照顾,将此村改名为“薄太后村”。

薄姬岭村

薄姬岭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麻屯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麻屯镇西北部。在当地的传说中,薄姬是本地人,曾经在洛阳遭遇蝗灾时,亲自带人前来救灾。薄姬死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她,就在村边建了一座薄姬庙,薄姬岭村的村名由此而来。

娘娘山

娘娘山在河北省平顶山市,汝州、汝阳、伊川三山交界处,又名霸陵山,是五纵山最高峰,海拔658.8米。此山的命名源于薄姬,山上还建有薄太后庙和娘娘塔。

香积寺塔

香积寺塔又名“薄太后塔”“望母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烽火镇薄太后刘家村香积寺内。民间传说此塔是汉文帝刘恒为母亲薄姬所建。依据塔的造型及风格,此塔是唐塔向宋塔过渡的典型塔,应为唐末建筑物。

香积寺塔为七级方形中空楼阁式四角攒尖顶。占地面积39.6平方米,塔高44米,由青砖砌成,整座塔上有20孔拱形门窗,每层中部装饰有栏杆平座。现已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姬

薄姬庙

薄太后去世后,人们修建了多处庙宇和寺院来纪念她的恩惠德泽。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的金斗山上的薄姬庙最初建于东汉安帝时期,抗战时期被战火所毁,后由当地百姓筹资重新修建而成。又名“金斗道观”。此道观为四进三院,仿中国南方古建风格,飞檐翘角,其中有薄姬殿、地母殿等。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麻屯镇薄姬岭村的薄姬庙,是当地百姓为纪念薄姬帮助当地人除蝗灾而建,老的薄姬庙已经损毁,后由当地百姓集资建了一座新庙。

位于河北省平顶山市娘娘山上的薄太后庙在唐朝时已经存在,宰相牛僧孺就曾在传奇小说《周秦纪行》里,描写了一段拜谒薄姬庙的奇遇。后来薄太后庙在战火中被损毁,当地百姓又集资建了一座新的薄太后庙。

影视形象

影视剧

上映时间

导演

演员(饰演薄姬)

《汉刘邦》

1998

高建国

赵心田

《辛追传奇》

2004

李伟

郑卫莉

《楚汉骄雄》

2004

李添胜

汤盈盈

《楚汉风云》

2005

卫翰韬、黄伟明

梅丽娜

《大风歌》

2010

黄健中

陈炜

《美人心计》

2010

吴锦源、梁欣全、陈国华

白珊

《楚汉传奇》

2012

高希希、刘海波

徐扬

《楚汉争雄》

2012

陈家林

王靖云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2015

胡储玺

王子瑜

注释

[a]

《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魏豹》:“【集解】 徐广曰:二年九月也。“

[b]

代国的都城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

[c]

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

[d]

当时周勃已经被免去丞相职务,居住在封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