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帝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虞城县城西部三十五里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
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
西周至战国初,虞城属宋国。战国末期,属魏国。
秦朝,设虞县,属砀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属梁国。王莽新朝时期称陈定亭。三国、晋时属魏地梁国。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唐分中国为15道,虞城初属河南道宋州睢阳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县为东虞州。五代后梁时属辉州。
后唐、晋、汉、周时属归德军。宋时属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改称南京,虞城属南京。
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没于黄水,县废。元宪宗二年(1252年)复立为县,隶中书省,属东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属开封府归德州。清代,虞城属河南归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属开封道,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属日伪河南省豫东道,1945年日本投降后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虞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开封二专区合并,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置商丘专区(1969年改称商丘地区),1997设商丘市,虞城属商丘市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虞城为古虞国地,因虞国而得名。夏禹封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秦置虞县。北魏改置萧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虞城县。1954年谷熟县并入(1951年7月设立县级谷熟办事处,1952年8月改为谷熟县)。

1996年,虞城县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101.9万人。辖8个镇、23个乡:城关镇、贾寨镇、界沟镇、张集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镇里堌乡、八里堂乡、三庄乡、大侯乡、小侯乡、古王集乡、田庙乡、李老家乡、芒种桥乡、乔集乡、刘集乡、刘店乡、利民乡、沙集乡、店集乡、郑集乡、城郊乡、闻集乡、站集乡、营盘乡、营廓乡、黄冢乡、稍岗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5年,虞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营盘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大侯乡管辖,大侯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稍岗乡管辖,稍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八里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贾寨镇管辖,贾寨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小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刘店乡管辖,刘店乡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虞城县辖9个镇、17个乡:城关镇、张集镇、界沟镇、贾寨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营廓镇;沙集乡、店集乡、田庙乡、郑集乡、刘集乡、站集乡、古王集乡、李老家乡、镇里堌乡、稍岗乡、城郊乡、闻集乡、乔集乡、黄冢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侯乡。
2010年,站集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16个乡:城关镇、界沟镇、营郭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贾寨镇、利民镇、张集镇、站集镇、黄冢乡、沙集乡、店集乡、闻集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候乡、城郊乡、郑集乡、李老家乡、稍岗乡、镇里固乡、古王集乡、刘集乡、乔集乡、田庙乡。

截至2013年底,虞城县辖虞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19个镇、4个乡。
虞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5.98平方公里,2017年底,建成区8.6平方公里。该区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城南部,北起木兰大道、南至南环路、东至203省道、西至与商丘新区交界处。高新区划分为五金电子区、纺织服装区、科迪食品工业园、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区、配套生活区等六大片区。重点发展五金电子、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虞城县下辖11个镇、16个乡,有城关镇,界沟镇,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利民镇,张集镇,站集镇,稍岗镇,乔集镇,黄冢乡,沙集乡,店集乡,闻集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候乡,城郊乡,郑集乡,李老家乡,镇里固乡,古王集乡,刘集乡,田庙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21年10月,河南省民政厅同意虞城县撤销乔集乡设立乔集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虞城县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虞城县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北纬33°43'-34°52'和东经114°49'-116°39'之间。面积1558平方千米,周边与4区3县相邻,西靠梁园区、商丘新区和睢阳区,北邻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东接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南连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地质地貌
虞城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中部,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旧有“三岗,十八固,二泽”,“一故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间,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因黄河决口、泛滥,形成三种明显的微型地貌。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缘,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
气候特点
河南省虞城县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6天。虞城县地处中纬度,属于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和雨量变化显著,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风速3.1m/s,年均气温为14.1℃,年均降水量726.5mm。1988年虞城县气象局被河南省气象局评为优秀县局。2002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同年被河南省气象局评为“十佳”县局。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虞城县总人口1025261人。
截至2014年底,虞城县共有35.5万户居民,户籍总人口为118.38万人,常住人口为88.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8.65万人。
2021年6月,商丘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虞城县常住人口数为972091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虞城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总面积155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8万亩。
2022年3月,虞城县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虞城县自然资源局、虞城县统计局联合发布虞城县(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其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耕地98792.7公顷(1481890.50亩)。全部为水浇地;园地6382.96公顷(95744.40亩);林地9882.88公顷(148243.20亩);草地254.29公顷(3814.35亩),全部为其他草地;湿地15.41公顷(231.1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64.48公顷(431467.20亩);交通运输用地3894.07公顷(58411.0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99.04公顷(77985.60亩)。
动物资源
虞城县野生动物包括黄鼠狼、山猫、刺猬、野兔、獾、黄鹂、燕、雁、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白头翁、杜鹃、鹭鸶等。
水利资源
虞城县有6河10沟的丰富水资源。洪河,原名横河,亦名老黄河,流域面积145.8平方千米;响河,境内流长36.6千米,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全县水资源总量50797.8万立方米,人均594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0396.4万立方米。地表径流量14177.8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24220.8万立方米,引用客水或过境水124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91毫米,相应径流量1.42亿立方米,径流系数0.123,7、8月份径流量最大,占总径流量的87.1%。2007年虞城县累计投入水和持建设资金6367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1千公工顷,累计达到86.67千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47千公顷,累计达到65.3马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33公顷;新发展引黄补源面积1.73千公顷,累计达到25千公顷。
经济
综述
2017年,虞城县生产总值(GDP)25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8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8亿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0%以上(均不含商丘新区),三次产业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2017年,虞城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烟酒下降1.7%,衣着上涨0.4%,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1%,医疗保健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0.2%,畜肉下降4.8%,鲜菜下降13.4%。
2017年,虞城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6亿元,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4亿元,增长15.3%,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为7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5.2亿元,增长9.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3.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2.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下降5.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0%。
2017年,虞城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236亿元,增长12.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217.06亿元,增长16.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163.53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投资72.48亿元,增长12.8%。
2020年,虞城县生产总值345.7亿元,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县、区)第1位,增长1.3%,增速全市(县、区)第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5亿元,总量全市(县、区)第2位,增长3.4%,增速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9%,增速全市(县、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增速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亿元,增速全市(县、区)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27亿元,增长4.1%,税收占比70.3%。
第一产业
2017年,虞城县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亿公斤。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4万户,各类养殖专业村发展到226个,新发展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601个,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个。科迪集团万头奶牛现代牧场被命名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现场会在虞城召开。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虞城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向名优产品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化、科技服务网络化、社会服务系列化、农村经济现代化方向发展。
虞城地处黄淮平原小麦产区腹地,小麦原料充足。为把面粉企业做大做强,采取政策扶植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良好环境,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诚信阵地”;搞好导航引路,政府抓好政策落实和服务。面粉企业20多家;其中新旺面粉有限公司,兴旺食品有限公司,群友食品有限公司,广纳利面粉有限公司,春发食品有限公司,东丰面粉有限公司,鑫丰面粉有限公司,华裕面粉有限公司日产量超过200吨以上,是国内较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打造集面粉生产、加工、销售及食品生产一条龙,年生产加工能力10亿公斤,年销售额20多亿元。产品六大系列,30多个品种,畅销中国30多个省市,并打入韩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国际市场。

农业产业化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天地,已形成"三线""八园""十基地"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虞城县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优质无籽西瓜基地、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面粉加工基地。全县粮食面积110万亩,年产粮食6亿公斤。棉花面积30万亩,年产优质棉45.5万担。果园面积30余万亩,年产优质果2亿公斤。在中国1999昆明世博会中,"虞国花木兰牌"红富士苹果获得苹果类大奖,"虞国花木兰牌"酥梨获得铜奖。蔬菜面积26万亩,年产蔬菜1.2亿公斤。芦荟、山药、烟草、西瓜、大葱等已形成规模。森林覆盖率21%,被评为中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养殖专业户1万多户,肉、禽蛋、奶产量分别为9万吨、1.8万吨、0.8万吨。为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品位,虞城还强力实施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和标准化生产,成为"河南省首家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县"。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5家,县级16家。全县已形成了一路一景、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群,集种植、观光于一体的高效农业格局已经形成。
2019年,虞城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其未来预计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村建立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农村产权在市场上便捷规范交易,继续推动县内第一产业发展。
第二产业
2017年,虞城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工业经济总产值达50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居全市第1位。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高新区荣获“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提质行动,重点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引导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向高新区集聚;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以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高端为目标,利用河南省知识产权企业导航示范区优势,借助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全面加快推进服务和产销模式创新。截至2017年年底,虞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8.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6家,其中“四上”企业165家,规模以上工业11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四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完成增加值99.9亿元,同比增长都超过12%,增加值总量居全市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不断优化,全县工业经济总产值达508.6亿元,实现增加值1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78亿元,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工业用电量突破5亿度,同比增长都超过9%,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增强。食品工业园完成规划,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五金工量具产业生态城初具规模,“双创”综合体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建设,电镀中心一期基本完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高新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综合实力跃升;结构优化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成为虞城县改革开放“桥头堡”,招商引资综合排序、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企业数均居全市第一位。
虞城县已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00多家,其中科迪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5万吨罐头、5万吨方便面、5万吨速冻食品、10万吨鲜奶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
县里以此为龙头,实施奶业工程,现已有优质高产奶牛6000多头。商丘市木兰棉纺织有限公司、虞城县双洋食品,等一批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其中有8家企业成为创汇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虞城县是中国最大的肠衣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西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羊肠衣生产和出口量均占中国的三分之一。这里还是中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之一,固定资产千万元以上的3家,固定组装户300多户,年产钢卷尺1.5亿个,产品销往中国各地以及俄罗斯、韩国、缅甸、瑞士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猪毛加工业已成规模,从事猪毛加工业人数达2万多人。还有张集镇豫腾兽药厂、界沟镇的筛板加工、杜集镇的铁业加工等,在中国都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还涌现出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专业村。贾寨豆腐干、界沟粉皮、刘店粉条等一批名优土特产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加工而成,以其独特的风味享誉海内外。
外经方面,“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出国经商和务工人数逐年增加。虞城县拥有因私护照几千人,仅拥有利比亚护照的人员就达100余人。2010年虞城县被确定为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构筑完善并畅通了农村流通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乡村农家店遍地开花,五年累计改造建设农家店524家,覆盖全县80%以上行政村。家电下乡2010年销售量15万台(件),是2008年家电下乡启动开展当年的11倍。利用信息化促进农产品销售,2010年网上销售额近8亿元,是2006年启动开展网上对接会当年的37倍。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7.3%。
第三产业
2017年,虞城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宅投资18.68亿元,下降8.4%。商品房施工面积245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住宅211.24万平方米,增长9.8%。商品房竣工面积29.37万平方米,增长50.9%,其中,住宅22.16万平方米,增长45.6%。商品房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增长38.2%。
2017年,虞城县全年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46个,完成投资9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在建投资项目完2017年,虞城县成211.68亿元,增长12.2%。
2017年,虞城县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4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6%。
2017年,虞城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6亿元,同比增长12.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38亿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48亿元,增长9.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零售额16.57亿元,增长18.4%;零售业零售额58.36亿元,增长9.9%;住宿业零售额0.96亿元,增长30.9%;餐饮业零售额6.97亿元,增长19.7%。
2017年,虞城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3%,日用品类下降18.6%,化妆品类增长12.0%,家具类增长11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8%,金银珠宝类增长7.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7.7%,体育、娱乐类增长61.8%,汽车类下降6.7%。
2017年,虞城县全年完成省外资金91.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7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增长3.0%。完成进出口总额5.6亿元。
2017年,虞城县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38亿元,较年初增加2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8.7亿元,比年初增加27.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3.5亿元,较年初增加5.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4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
交通
虞城县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横穿东西,京九铁路、商亳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公路纵贯南北。县内有4个火车站,即陇海铁路在虞城县建有虞城、李新集两个火车站,京九铁路在虞城县境内建有木兰、伊尹两个火车站。西距商丘仅20千米、郑州220千米,东距徐州120千米,北到北京700千米,南到深圳1400千米,东南到南京400千米、到上海700千米,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国道、省道以上干线公路200多千米,县、乡村公路1100多千米,已实现了行政村通油路。
截至2017年,虞城县境内交通便利,为豫、鲁、皖、苏四省边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地、陇海路横穿县境中部、商阜铁路从县境西部通过。新建了县乡道路113千米,全县通车里程达511千米。有货运汽车8192辆,客运汽车265辆,被省命为一类公路县。
截至2017年,虞城县年末干线公路通车里程313.2千米,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718.7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4千米。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43012.62万吨千米,旅客周转量完成45139.5万人千米;货运量923.53万吨,客运量914.8万人次。
文化
营廓遗址
营廓遗址位于县城南35千米营廓集,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蚌器、陶器和陶器残片。专家认定为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类型遗址,并延续有龙山文化和商、周、汉、唐、宋直到现代。现存4米高营廓台1座,上有原建古寺堂楼3间,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文化
2007年,虞城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木兰祠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兰文化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生机勃发。民间手工艺剪纸、刻瓷、根雕、贝雕等是虞城传统的文化产品,工艺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经营模式,产品销路窄,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木兰文化的推广,以木兰形象和木兰故事为内容的相关文化产品也一举走俏,成为虞城文化产业中的新秀。同时,虞城县成立了木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木兰文化的传播、宣传、经营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木兰祠景区、木兰故居、木兰纪念馆、木兰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使木兰文化逐步做大做强。
社会
文化事业
2017年,虞城县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7个,影剧院4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社会保障
2017年,虞城县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13.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21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7761.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47133人。发放农村特困供养资金2610万元,供养对象8042人。
2017年,虞城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18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5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92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27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20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医疗卫生
2017年,虞城县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821张。
教育事业
2017年,虞城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4198人。普通中学51所,在校生69056人。其中,高中3所,在校生20239人;初中48所,在校生48817人。小学391所,在校生103291人。
科技事业
2017年,虞城县科研机构数量59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年申报专利295件。
体育事业
2017年,虞城县启动了体育馆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先后举办河南省公路自行车赛、河南省现代五项赛、河南省群众乒乓球赛、第二届全县干部职工篮球赛,健身气功获全国站点培训试点单位。
环境保护
2017年,虞城县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7天,比上年增加9天。PM10、PM2.5分别下降11.7%、13.7%。五条出境断面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为80.6%。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累计达标率保持100%。
旅游
虞城县灿烂的文化为虞城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诸多历史名人如司马相如、高适、李白、苏轼等都曾来虞城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现存黄河故道长堤在境内绵延近百里,春天鸟语花香,秋季硕果累累,地上果木葱郁,水中莲鱼肥硕,更有田庙万亩梨花开似雪,张集万亩果园红似火,整个原野一片欣欣向荣的人景象。

木兰祠
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35公里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
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虞城县王集镇堌堆坡村,当今的仓颉小学也是在其遗址上建造,仓颉墓始建于汉代。现存有康熙九年重修大殿一座,为三门出厦,明柱木雕装饰,座梁嵌檩,八砖扣顶。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古柏,至今任然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殿内塑有仓颉高大坐像,孔子拜坐身前。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殿两端各设配房,大殿后面是为高五米周长约八十米的墓,墓前有一石碑曰:古仓颉墓。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均墓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利民镇西南商均墓村后。即今虞城县城北12.5公里的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4米,周长110米,面积960平方米。墓周古木参天,并有守林人看护。墓前原有祠宇,后废。对此,《汉书》、《括地志》及《虞城县志》均有相关记载。商均墓据《虞城县志》云:“舜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三里许……旧有祠宇一所,后废。”

伊尹墓
伊尹墓位于虞城县谷熟镇南三公里处,即虞城县店集乡魏堌堆村。前建祠堂,后为墓园,距祠堂门前南100米建有花戏楼,祠堂面向南,花戏楼面向北。墓冢高3米、周长50米,周围一片古柏环绕。古柏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最大的直径3米多。这些古柏传闻是唐朝开国大将军程咬金为纪念魏征所误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村都有古会,逢古会之日,临近的商丘,安徽、山东、江苏的乡民纷纷来踏墓拜祭。
代表人物
少康
据《左传》、《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帝王相被叛臣有穷国后羿杀害,怀有身孕的王后情急之下从宫墙狗洞中钻出逃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这件事被寒浞知道后派人追杀,少康逃到有虞氏(虞城县利民镇),虞国国王虞思让他做了虞国管理膳食的庖正,少康在有虞发明秫酒,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诗句。不久虞思又赐他军队、田地,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少康联络夏朝旧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最终推翻了残暴的寒浞父子统治,恢复了灭亡近半个世纪的夏王朝统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少康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像哈姆雷特一样的人,结果却很美好。
花木兰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花木兰受中国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王尧臣
王尧臣(1002—1058)北宋名臣、文臣,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状元。王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文辞温丽,有《崇文总目》三十卷。工诗词,擅书,以文学名。仁宗时期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书法家。累官至参知政事。卒,追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元丰三年(1080),王尧臣被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获得荣誉
2019年5月9日,虞城县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2月6日,虞城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1月22日,虞城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4月,虞城县入选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7月4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7月,入选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划归淮北片区。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