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是中国河南省周口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03’~33°33’、东经114°41’~115°04’之间,南北最长49.5千米,东西最宽35.25千米。总面积1086.5平方千米,属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截至2021年末,项城市常住人口95.05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壮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截至2021年,辖15个镇、6个街道,县人民政府驻花园街道。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项城市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经济、交通运输、社会事业、人文、景区、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项城市

面积

1086.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东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3°03’~33°33’、东经114°41’~115°04’

所属市

周口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15个镇、6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11681

人口

95.05万人(截至2021年末)

方言

项城话

GDP

418.05亿元(2021年)

著名景点

华陀寺、南顿故城、袁氏故居

邮政编码

466200

政府驻地

花园街道

电话区号

0394

设市时间

1993年

火车站

项城站

港口

项城港

简介

项城市在秦初置项县,南朝宋置项城县,东魏改称秣陵县,隋又改回项城县,1947年10月建立项城县民主政府,1949年7月,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1993年项城撤县设市,称项城市。

项城市漯阜铁路穿境而过,阿深高速、大广高速、宁洛高速、106国道、329国道和4条省道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织,沙颍河航运直通淮河。

项城市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集群,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重要的产粮大市,白芝麻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2021年项城市生产总值完成418.05亿元,年均增长7.0%。

项氏家族曾受封于项,以封地为姓,今项城市李寨镇项营行政村是秦汉时代项羽屯兵之处,遗址尚存。

地名来历

春秋时为项国,秦置项县,东魏天平年间改称秣陵县,隋开皇三年(583年),以原项县加“城”字,改称项城县,因古国得名。

历史沿革

古代

西周初,周公在项地封姬姓子国。战国项地属楚。秦置项县,属颍川郡。

汉时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项县、南顿县,属汝属汝南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置项城县,南朝齐改称项县。北魏(386~534年)置扬州,项县属陈郡,隶扬州。

东魏天平年间改项县称秣陵县,属陈郡。北齐(550~577年),改北扬州为信州,置项县属信州,后移治陈城。北周(557~581年),改信州为陈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秣陵县为项城县,大邺初(605年)废陈州置淮阳郡,理项城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撤销南顿县,并入项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颍东县并入项城县,证圣元年(695年)析置光武县(后改名南顿县)。五代、北宋、金因之。

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项城县废,不久复置。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顿县撤销,其东部边域归入项城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建国号大顺,遂改项城为州。清(1616~1911年)复名项城县,属陈州府。

中华民国

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7年4月,建立沈项临县委和县民主政府,9月,改为沈项淮县,10月,成立项城县民主政府,属中共豫皖苏边区第四专署,12月归豫皖苏边区西北工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地址设在老城,1953年12月人民政府迁至水寨镇。1958~1960年,项城先后归属商丘、开封专区,1961年12月至1965年6月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1985年项城辖有18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456个村委会,3112个村民小组,1993年项城撤县设市,称项城市,2000年属周口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项城市辖15个镇、6个街道:南顿镇、孙店镇、李寨镇、贾岭镇、高寺镇、新桥镇、付集镇、官会镇、丁集镇、郑郭镇、秣陵镇、王明口镇、范集镇、永丰镇、三店镇、水寨街道、千佛阁街道、光武街道、花园街道、东方街道、莲花街道。县人民政府驻花园街道。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介于北纬33°03’~33°33’、东经114°41’~115°04’之间,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区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邻。南北最长49.5千米,东西最宽35.25千米。总面积1086.5平方千米。

地质

项城地质构造处于中朝准地台三级构造单元周口坳陷区内。除城郊乡的北端、郑郭乡的大部处临颍凸起的南部边缘,老城乡南部、东部、西部及三张店、贾岭、李寨等乡,新桥乡西南隅一小部分处在舞阳凹陷的北部边缘外,其余大部分处在较次级的沈丘凹陷之中。凹陷基部为古生界、三叠系,凹陷内主要沉积了下第三系湖河相粘土岩、砂岩夹泥灰岩组成的次稳定型暗色一一红色复陆建造,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米以上。境内以区域性断坳为主,断裂比较发育。主要断裂规模大,形成早,具长期活动特点,其性质为正断层,落差一千至数千米。在境内两条大断裂之间有一条北西方向的白斜轴。新断裂的成生,老断裂的复活,既有继承性又在互相制约中构成一种复杂的复合联合关系,不断改变着地质结构。

地形地貌

项城市地处古生代以后的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带,西依秦岭余脉,故而西北偏高,东南倾斜。域内地势平坦低洼,海拔34~37米,局部最高海拔45米。由于长时期河流的交互沉积,及历次黄河南泛冲积的影响,地面形成“岗洼相间”、“坡洼多,岗埠少”的特点,域内有大小坡洼126个,呈大平小不平微地貌特征。市境北部平原,其沉积物是以沙河自北向南,呈壤质——粘质地带,市境中部是河湖相沉积岗地带,由于洪河多次泛滥、淤积、改道,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地貌。市境南部属于沉积洼地。从第三世纪以后,以潮相沉积为主和原地貌的微度差误,形成了牒形、浅槽形、近水形洼地。

气候

项城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冷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四季分明,且各具特色:春温多变,雨水充沛;夏热多雨,暴雨常现;秋凉晴和,降水适中;冬长寒短,雨雪并降。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每平方厘米为116.702千卡,全年中夏季辐射量最大,冬季辐射量最小。年平均温度为14.7℃,其温差1月份平均温度最低为-3.8℃;7月份平均温度最高为32.5℃;极端最低温度为-19.1℃;极端最高温度41.8℃。年平均降雨量为850毫米。降水在地域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全年降水以夏季最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3~60%。据1957~1980年统计:年平均降水量最多达1086.7毫米(1972年),最少只有464.6毫米(1966年)。

水文水利

项城市境内有沙、汾、泥、谷四大河道,沿河各有大小支流,汇纳地表水东流。

颍河(亦称沙河)发源于嵩山南麓,曲折东南流,经周口市、商水县入项城市,东至后师寨入沈丘县境。其河南岸跨市境27.5千米,流域面积408平方千米。

汾河发源于漯河市郾城县召陵岗西的罗鼓泊,偏东流经商水县至蒋桥始入项城市,东至直河头入沈丘县境,复东南流至三岔口,汇泥河入泉河。此河在项城市流长45.4千米。南岸纳北草河,北岸纳港河、曹河、直河、九棘沟、白龟沟等水,流域面积409平方千米。

泥河系南阳地区上蔡县黑河支流。黑河发源于漯河市东南的朱坡,流经包河桥,其下游称泥河,至项城李寨镇李五庄西入项城市。境内长33.52千米,流域面积362.5平方千米。

谷河位于沙、汾河之间,系坡水区的行洪河道,东南流至直河头入汾河。上游纳有清水、运粮河两支流。境内全长36.25千米(包括清水河的长度),流域面积592平方千米,1956年自柳杭西改道至后师寨注入沙河,流域面积503平方千米。

土壤

截至1985年,项城市有潮土、黄棕壤土、砂姜黑土3个土类,6个亚类,14个土属。潮土面积71.8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4.74%,黄棕壤土面积5.7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6%。砂姜黑土面积83.09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1.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项城市耕地75790.92公顷;园地316.09公顷;林地3556.97公顷;草地4.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949.6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12.5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281.37公顷;其他土地317.71公顷。

水资源

项城市共有地表水1.49亿立方米,地下水2.07亿立方米,过境水20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12.56亿立方米,常年可利用量2.04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1.61亿立方米。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3~5米。年平均降水量为9.35亿立方米,经估算可利用量为0.212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 植物

项城市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的主要有:猫眼儿、节节草、车前草、蒲公英等;另有果木类、药材类、花卉类等植物。

  • 动物

项城市野生皮毛动物主要有:黄鼠狼、山猫、獾等,还有哺乳纲、鸟纲、鱼纲等在境内分布。

自然灾害

项城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风灾、瘟疫、虫灾、寒灾和地质灾害等。其中影响人民生活、生产最大的灾害是水灾,宋初(960年)至1985年,境内发生自然灾害263次,其中水灾108次(占41.1%)。

其中洪涝灾害发生最严重的有:1954年7月3日至8月23日,连续降雨50多天,雨量1106.25毫米,全县沟河漫溢。受灾面积96.46万亩,淹塌房舍8.27万多问,受灾农户占总农户的干90.71%,灾民43.2万人。1975年8月初,连降暴雨数日,造成特大水灾。南半部7个半公社一片汪洋,水深数尺,存留20天之久,淹没耕地55万亩,倒塌房舍22万多间,灾民35.68万人。1984年6月12日至10月3日,累计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全县有1176个自然村被水围困,受灾面积98.1万亩,小麦损失2950万公斤,秋收减产八成,淹死树木284万株,房倒8.4万间,砸死6人,伤417人,砸死牲畜317头。

生态环境

2020年,项城市PM10均值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削减15.5%;PM2.5均值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削减6.1%,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3天,空气质量在周口市名列前茅。城市绿化率达3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6平方米。

人口

人口概况

截至2020年11月1日,项城市常住人口913791人,截至2021年,项城市常住人口为95.05万人,出生率9.16‰,死亡率8.24‰,自然增长率0.92‰,城镇化率51.60%。

民族构成

项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壮族、满族等,散居在全县各地,回族是项城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多分布于水寨、南顿、丁集、付集、秣陵。项城市回族先民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自山西省洪洞迁怀庆,又迁南顿,明正统二年(1437年)由汴迁南顿,明洪武元年(1638年)由枣庄迁杭州,又由杭州迁项城。

经济

综述

项城工业基础良好,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重要的产粮大市,白芝麻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

2021年项城市生产总值完成418.05亿元,年均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7.05亿元,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52亿元,年均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1.11亿元,年均增长8.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3亿元,年均增长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8元,年均增长8.4%,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

第一产业

2021年,项城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8万亩以上,2018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拥有国家、省、周口市级衣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82家,家庭农场580家。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项城白芝麻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2022年下半年以来,三利食品在稳住了老订单的同时还增加了近1500万美元的新订单,2022年前10个月,公司出口额达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30%。

第二产业

2019年,项城市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240亿元,主导产业比重达81%。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的周口庄吉服装有限公司,已经形成日产医用口罩40万个、医用防护服1万套的生产规模。2020年,新上了乐普药业药品仓储物流园、年产4000万支粉针剂车间、多功能原料药生产线、年产5亿片(粒)固体制剂生产线和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生产线5个项目。2021年,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7.05亿元,年均增长8.1%。乐普药业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2.3亿元。食品工业龙头企业莲花健康在2022年上半年中营收达8.6亿元,同比增长1.16%。截至2022年9月,项城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11家。

第三产业

截至2019年,全市有各种民间文艺团体300多个,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服务单位约290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2.6亿元,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多亿元。

交通运输

综述

项城市是一个交通便利的新兴城市。漯阜铁路穿境而过,阿深高速、大广高速、宁洛高速、106国道、329国道和4条省道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织,沙颍河航运直通淮河。

铁路

漯阜铁路项城西段工程于1983年11月15日动工兴建,1984年10月1日试车。东段于1986年9月30日结束,从项城至漯河,全程96千米,境内长25.9千米。2008年漯阜铁路进行改造工作,漯阜铁路项城段向南移,火车站迁至新址,新火车站(项城站)于2013年4月20日竣工,同年7月1日开通客运业务至今。

公路

截至2018年,项城市公路(油路)通车总里程达476.3千米,公路网密度43.1千米/百平方米,境内有阿深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宁洛高速、106国道、329国道和4条省道,修改建干线公路80千米,新建、大修县乡公路320千米。截至2021年,项城市建设“百县通村入组”公路363千米,解决了261个自然村通硬化路问题;建设“百县通村入组”公路200千米,达到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的标准。

航运

沙颍河项城段全长29千米,规划航道等级为四级,500吨至2000吨的货船在项城市境内畅通无阻,每天经过项城段的货船有30余条,停泊货船近200条。目前,项城市有航运公司2个、货船128条,总吨位达10万吨。沙颍河项城段右岸现有码头5个,其中项城港亿嘉码头占地470亩,设计8个5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万吨,是河南省目前建设的最大内河港口。

项城市

公共交通

2021年项城市新规划了17条通村路线,开通了1元镇村公交,解决了150个建制村通客车问题。新建农村道路800多千米,行政村、社区通客车率100%。

社会事业

教育

项城市在清代时城乡皆有私塾,清末全县有私塾700余处。截至2018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3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71所,小学423所,幼儿园12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63149人,在职教职工10539人。项城中专在2001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填补了项城市无国家级重点学校的空白。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河南省文明单位。2022年项城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共12877人(含高职单招)。其中,普通类12225人(文科4675人,理科7550人),对口生652人。

医疗

截至2015年,项城市下辖市直医疗卫生机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民营医院13个,其中中心乡镇卫生院8所。卫生系统有干部职工3100人,设病床3626张,民营医院编制病床350张,实际开放病床350张,在岗人员430人;村级卫生所810家,有乡村医生1661人。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项城市中医院,是一所三级中医综合医院。

科研

项城市1984年6月设县科学技术局,配正副局长和秘书,设工业股、农业股、情报股、办公室,工作人员15名。1978~1984年,获省、地、县级奖励的科技成果42项。其具代表性的有莲花味精、丰产牌8BM一300型隔膜水泵、棕刷等。

文化体育

截至2019年,项城市有市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各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办事处文化服务中心6个、村文化大院486个,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同时还有一家博物馆,一家体育馆。

社会保障

2021年,项城市落实落细医疗保险“一降两提高”政策,大病报补起付线由0.75万元降低到0.55万元;合规费用0.55万元至10万元,按85%的比例报销,10万元以上按95%的比例报销,取消脱贫户大病保险年度内报销封顶线;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由65%提高到85%。确保住上“安全房”,组织镇村干部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进行4次房屋安全状况大排查,对“六类户”住房安全状况进行了挂牌公示,对“三类监测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保障吃上“放心水”,全市15个镇规模化供水厂都配有化验室和检测设备,每天对出厂水质进行9项常规指标检测。市疾控中心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水质检测报告在镇水厂进行公示,有效保证水质安全。2021年将低保救助标准提高到377元/月/人,将特困救助标准提高到490元/月/人。

人文

方言

项城县地处豫东平原,境内方言无大差异。项城话与普通话都有平舌音与翘舌音两套声母,但这些声母所管的字,两地稍有出入。有些字普通话读平舌音,项城话读翘舌音。此外项城话与普通话在声调和韵母方面有稍有差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项城市有非遗项目7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5项,市级19项,县级54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1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01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级别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公布时间

参考资料

国家级

传统舞蹈

官会响锣

2008

(第二批)

省级

民间舞蹈

回民秧歌

2007年

(第一批)

传统舞蹈

项城肘阁(后更名为肘阁)

2009年

(第二批)

曲艺

余家杂技

2009年

(第二批)

传统技艺

汝阳刘毛笔

2009年

(第二批)

传统音乐

筹音乐

2011

(第三批)

曲艺

项城市有河南省非遗项目回民秧歌,市内曲艺种类有评书、河南坠子、颍河大鼓、道情、山东琴书、大调曲子等。河南坠子在明朝时期项城已很流行,它是一种说唱艺术,弦为坠胡,板有脚板和筒板,基本唱腔叫三句腔。

地方特产

项城白芝麻

2019年9月28日成为项城地理标志产品

项城小磨香油

2019年6月7日成为项城地理标志产品

莲花味精

莲花味精集团成立于1997年9月总部位于河南周口项城

风俗民情

  • 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日,群众称之为立月立(项城方言读六为立)。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有炒炒面的习惯。传说立月立炒炒面,小孩喝了炒面烫的稀饭,不拉肚子。还有把穿不着的衣服或藏书,拿出来晒晒,以防霉烂。

  • 服饰

在古代富家身着丝罗绸缎,四季单夹棉皮,色彩多样;普通人穿的多是自织土布,自染黄紫蓝黑等色。清末和民国时期,夏季,男的多穿对门褂,下穿大裆裤或长裤头,头戴篓角或草帽。女的上穿大襟褂,下穿有色或花色的土布裤,头戴黑蓝色手巾。

景区

  • 南顿故城

南顿故城景区为3A级旅游景区,南顿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顿故城位于水寨西6公里,属今南顿镇,现在司老街、崔街村还保存有旧城城垣残迹。因久经洪水冲积淤积、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南、西、东三面多与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状。仅北垣一段较为完整,故城建于古代遗址之上。

项城市

  • 袁氏故居

2013年5月3日,“袁氏旧居”和“袁世凯行宫”合称为“袁氏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世凯故居是著名历史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诞生地。袁世凯故居位于项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王明口镇袁寨村,旧居占地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

项城市

  • 华陀寺

华佗寺华佗寺位于郑郭镇东南8千米处。是郑郭镇以东几十里的群众,自发为纪念三国神医华佗所建的寺庙。原寺庙占地48亩,前后三院(已不存)。后于旧址上建庙房三间,占地200平方米。

项城市

人物

姓名

生卒年月

简介

参考资料

应玚

?~217年

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著有《灵河赋》、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

袁甲三

1806~1863年

字午桥,河南项城人,曾带兵攻打“捻军”

袁世凯

1859~1916年

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王修身

1904~?年

字新民,项城丁集村人,曾任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

荣誉

日期

授予单位

荣誉名称

参考来源

1996年5月

文化部

全国文化先进市

2020年2月13日

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2019年12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园林城市

2021年1月28日

中央文明办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2年12月8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医护服装产业名城

注释

[a]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数据

[b]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c]

其中,水浇地75721.94 公顷,占99.91%;旱地68.98公顷,占0.09%。

[d]

其中,果园230.27公顷,占72.85%;其他园地85.82公顷,占27.15%。

[e]

其中,乔木林地2780.04公顷,占78.16%;其他林地776.93公顷,占21.84%。

[f]

其中,其他草地4.36公顷,占100%。

[g]

其中,城市用地2115.55公顷占10.6%;建制镇1343.12公顷,占6.73%;村庄16366.67公顷,占82.04%;采矿用地67.27公顷,占0.3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7.06公顷,占0.02%。

[h]

其中,铁路用地92.76公顷,占3.84%;公路用地969.58公顷,占40.19%;农村道路1344.21公顷,占55.72%;港口码头用地6.02公顷,占0.25%。

[i]

其中,河流水面1481.91公顷,占23.59%;坑塘水面2419.62公顷,占38.52%;沟渠2308.25公顷,占36.75%;水工建筑用地71.59公顷,占1.14%。

[j]

均为设施农用地,主要用于养殖和大棚种植及看护大棚使用地。

[k]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