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274~334年),字仲俊,巴氐族,西晋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西晋末益州流民起义领袖李特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334年在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李雄的:人物生平、轶事典故、亲属关系、历代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李雄

别名

李仲俊

所处时代

成汉

籍贯

略阳(今甘肃秦安)

族群

氐族

出生日期

274年

去世日期

334年

陵墓

安都陵

谥号

武皇帝

庙号

太宗

主要成就

建立成汉政权

在位时长

31年

登基时间

304年

退位时间

334年

简介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雄随父起兵于蜀,担任前将军。后打败荆州孙阜援军,挽救流民政权于危亡。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雄接替父亲李特和叔父李流为起义军领袖,率领流民军攻入郫城(今四川郫县),同年底用计攻克成都,次年自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建兴三年(公元306年)李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定都成都,史称成汉。

李雄性宽简,虚己爱人,在位期间简刑约法,宽和政役,发展生产,年丰谷登;兴文教,立学官,使得境内安定;但因赏罚不明,行军无号令,用兵无部伍,给成汉政权留下隐患。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李雄头顶生疮逝世,享年六十一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雄出生于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字仲俊,是流民起义领袖李特的第三个儿子,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时性格刚烈,时常周旋于乡里,得到周围有见识的人士器重。道家术士刘化预言说李雄仪表非凡,以后一定会成为人主。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  ,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加上遇到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包括李特一家的氐族、汉族流民往南寻找粮谷而进入蜀地, 后来李特在蜀地起兵,任命李雄为前将军。

攻占郫城

太安二年(303年)二月十五日,李特在新繁(今成都新都区新繁镇)被益州刺史罗尚所杀。加上荆州兵攻下德阳(今四川遂宁),继任者李流心生恐惧,不顾李雄劝谏而向荆州兵前锋、建平郡太守孙阜投降。李雄则亲自率兵打败了孙阜的军队,同时,主帅、荆州刺史宗岱在垫江(今重庆合川)病死,荆州兵退回荆州。李流非常羞惭,从此认为李雄的才能奇异,军中事务全部都交给李雄处理。六月,李雄率兵打败汶山太守陈图,攻占郫城(今四川郫县),后来在青城山隐士范长生的资助下,流民军重新振作起来。李流一向看重李雄有长者的德行,常常说能振兴家族的必定是李雄,告诫子侄们尊奉李雄。太安二年(303年)九月,李流病危,对众部将说骁骑将军李骧仁德精明,见识决断往往不凡,本来足以成就大事。但是前将军李雄英俊勇武,大概是上天的选择,可以一起接受前将军的命令,让他做成都王。不久李流去世,众部将共同推立李雄为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治所设置在郫城。

李雄让武都人朴泰假称当内应配合罗尚,诱骗罗尚来袭击郫城。罗尚派隗伯带兵攻打郫城,朴泰约定以举火为信号,李骧在路旁埋伏了军队,朴泰把长梯送出城外。隗伯的军队看到城中信号后便爬长梯登城,李骧则趁机发动袭击,大败隗伯。随后李骧一路追击,连夜赶到成都城下呼喊万岁并假称已经攻占郫城,罗尚中计,李骧顺利进入少城,罗尚发觉自己中计后连忙退守太城,隗伯被李雄擒获,李雄没有杀他并将其赦免。

建立成汉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闰十二月,李雄攻打罗尚。罗尚的军队没有粮食,就留下牙门张罗守城,自己夜里从牛鞞水(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向东逃跑。张罗打开城门投降,李雄进入成都后,因军队兵士非常饥饿,就率部众到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郪江镇)寻求给养,挖掘野山芋当粮吃。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今四川泸州市),往南进入七郡。李雄认为范长生有名德,且为蜀人所尊重,想要让他来当君主而自己做他的臣子,范长生没有同意。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由于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十月时,李雄便自称成都王,建年号为建兴,大赦全境,废除晋法,约法七章。李雄任命他的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将军李国为太宰,阎式为尚书令,杨褒为仆射。尊母亲罗氏为王太后,追尊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李雄认为李国、李离有智谋,有任何事都会先询问他们的意见再决定,于是李国、李离事奉李雄更加恭谨。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前迎接,拿着表示礼节的手板,任命范长生为丞相,尊称为范贤。

建兴三年(公元306年),丞相范长生劝李雄称帝,于是李雄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大赦全国。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定庙号为始祖,把母亲王太后罗氏尊奉为皇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也都归他。

建国初,各位将领都倚仗李雄的恩德,互相争抢职位。尚书令阎式上奏疏,他认为如今国家的基业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将士们的班列位次有不同,便竞相请求设立官职,不符合典章旧制,所以应该建立制度来作为楷模法式。李雄听从他的建议,按照汉朝、晋朝的旧制,建立百官制度。

攻敌夺城

晏平二年(公元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进犯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伐他们,邓定秘密派遣訇氐向李雄求救,于是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领二万军队去救援邓定,大败张燕,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而逃。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把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此前,饥荒瘟疫在南方连年爆发,逝者以十万计。南夷校尉李毅拒绝投降,坚决守卫,李雄设计诱惑建宁(今云南省)夷人去征讨南夷校尉李毅。李毅因病去世,城池被攻陷,杀死三千多名壮士,将上千名妇女迁徙到成都。

晏平四年(公元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成汉的太尉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成汉主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今属四川),李云、李璜战败而死。当初,因成汉的巴西太守马脱杀害谯周的儿子,谯周的孙子谯登为报仇,在巴、蜀地区招募到二千流民进攻宕渠,杀了马脱并吃掉他的肝。随后谯登占据涪城(今四川绵阳),李雄亲自率兵攻打谯登,结果被谯登打败。罗尚派遣他的将领向奋在安汉(今四川南充)屯兵来威逼李雄,李雄率兵攻打向奋,但没有攻克。

晏平五年(公元310年),成汉太尉李国镇守巴西(今四川阆中),部下文石杀死李国,献出巴西投降罗尚。李雄率领众士兵退回欲攻打梓潼,告诉他的部将张宝说:“你能攻下梓潼,我把李离的官职赏给你。”张宝于是杀人后逃亡投奔梓潼,訇琦等人都信任他,把他当作心腹。正遇到罗尚派使者到梓潼,訇琦等人出城送使者,张宝则在后边关团了城门,訇琦等人只好投奔巴西。李雄让张宝担任太尉。

晏平六年(公元311年),太傅李骧攻占涪城,擒获梓潼太守谯登。太保李始攻克巴西,杀死文石。于是成汉君主李雄宣布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玉衡。谯登被押送到成都,李雄想要宽恕他,但谯登宁死不屈,李雄将其杀害。

宽免降附

玉衡四年(公元314年),因流民势力杨虎、张咸相继投奔或将地盘送给李雄,李雄开始占有汉嘉、涪陵、汉中等地。李雄任李凤为梁州刺史,任回为宁州刺史,李恭为荆州刺史。李雄虚心而爱才,依据他们的才能安排职任,让太傅李骧在内管理教化百姓,李凤在外招抚怀柔,刑法政令宽大简明。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减轻百姓赋税,成年男子每年每人交纳三斛谷,成年女子减半,病人再减半。每户的赋仅仅几丈绢,几两绵。另外李雄还减少劳役,对于新归附的人都免除徭役。当时天下大乱,而只有蜀地无事,谷物丰收,以至于门户不闭、路不拾遗,汉嘉的夷人首领冲归,朱提的审炤、建宁的爨畺都前来投靠成汉。但是,李雄滥封爵位,领导的成汉朝廷缺乏礼仪和官品,官吏缺少俸禄等级,并且他们还向百姓索取财物,军队缺少队伍建制,号令也不严。

玉衡五年(公元315年),汉大司马刘曜打败氐王杨难敌兄弟,杨难敌逃奔至葭萌,并派儿子来成汉作人质。 杨难敌逃奔到葭萌时,李雄的安北将军李稚给了他们兄弟优厚的宽慰,放他们兄弟回武都,但是杨难敌仗着地势险要干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于是李雄派遣李琀、费他、乐次、李乾等部将从白水桥进攻下辩,同时,征东将军李寿督统李琀的弟弟李玝攻打阴平来讨伐杨难敌。杨难敌派遣军队抵御他们,阻挡住李寿的军队,可是李琀、李稚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武街。于是杨难敌派兵切断他们的退路,四面夹击他们,俘虏了李琀、李稚,数千人死亡。李稚和李琀都是李雄的兄长李荡的儿子,因而李雄深切悼念他们,不断责备自己。

李雄派李骧讨伐越巂郡(今四川西昌市),越巂太守李钊投降。李骧向从小会进兵以攻打宁州(今云南省华宁县)刺史王逊,于是王逊让他的将领姚岳率领全部士兵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又遇到连日的大雨,于是李骧率领军队撤回,由于争着渡过泸水,士兵死了很多。李钊到达成都后,李雄给了他优厚的待遇,无论是朝廷的仪式,还是丧事的礼节,都由李钊决定。

确立储君

玉衡十四年(公元324年),李雄打算将兄长李荡的儿子——李班立为太子。但是因为李雄有十多个亲生儿子,群臣都想让李雄的儿子做太子,对此,李雄认为建立基业的功劳本该属于先帝,而兄长李荡是嫡亲血统,有品德且睿智,理应继承大统,但却在大业即将成功时死于战场,李班姿质仁厚,性情孝顺,好学并有所成就,以后必成大器。李骧和司徒王达认为李班不是亲生儿子,立为太子可能会产生篡位夺权的祸端,又以吴子和宋宣公的事例劝谏李雄再慎重考虑这件事,李雄没有听从,最后还是立李班为太子,李骧流泪感叹祸乱将从这时开始。

张骏致信

前凉文王张骏派遣使者送给李雄一封信,劝告他去掉皇帝尊号,附庸晋朝称藩属国。李雄回信称自己并无心做帝王,之前被士大夫们推举为王,于是想要成为晋朝有大功的臣子,退一步说也想成为守御边藩的将领,扫除边疆祸乱,让皇帝的天下保持太平安康,然而晋朝渐渐衰败,已经没有德望声誉。张骏十分看重李雄他的意见,不断派遣使者来往送信。巴郡曾在紧急情况下请求救助,说有军队从东面来。李雄说:“我曾经担心石勒跋扈,威逼侵犯琅邪,这一点我始终耿耿于怀。但没想到他竟然能够发兵,使人有欣然的感觉。”

张淳借道

因为中原地区祸乱丛生,死者众多,于是李雄频繁派遣使者进贡,表示想要与晋穆帝分割天下。张骏统领秦梁两地,在这之前,为了方便向京师报送表章,张骏派遣傅颖向成汉借道,李雄拒绝了这一请求。张骏又遣治中从事张淳向成汉表示归顺,自称藩属,以此为理由来借道。李雄称赞了张骏,夸其才能出众,英名盖世,所在之处地形险要兵马强盛,问及为何不在一方称帝的原因。张淳以世代先祖都是忠良之人为由,表明张骏并无称帝的心思,会继续拥戴朝廷。李雄为此感到惭愧,承诺如果琅邪能在中原使大晋振兴,他一定会带领部下助琅邪一臂之力。张淳回去后,向京师报送奏章,天子对此大加赞扬了他们。

逝世

玉衡十八年(公元328年)汉献王李骧去世后,李雄任命李骧的儿子李寿为大将军、西夷校尉。在此后几年间,派李寿先后攻陷巴东,阴平、武都,占有南中地区后,赦免境内罪犯。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成汉主李雄头部生疮,身体原有很多创伤,等到病发时,旧伤痕全部化脓溃烂,儿子们都因厌恶而远远躲开,只有太子李班昼夜在身边侍候,不脱衣帽,亲自为他吮吸脓肿。李雄征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接受遗诏辅佐朝政。六月丁卯(二十五日),李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一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轶事典故

生必大贵

李雄的母亲罗氏怀第一个儿子时,梦见两道彩虹从门口升向天空,其中一道虹中间断开,随即生下李荡。后来罗氏在去打水的过程中,忽然间像是睡着了,梦见大蛇绕在她的身上,随即有了身孕,但十四个月之后才生下李雄。罗氏常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如果有一个先去世了,那活着的必定有大贵之相。最终李荡先于李雄死亡。

为母守丧

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听信了巫师的话,觉得有很多忌讳,以至于不想让母亲入葬。他的司空赵肃劝告他应该深思熟虑,李雄才听从了。李雄想为母亲守丧三年,遭到群臣反对,但是李雄并没有听从。李骧想坚持反对李雄守居丧的礼节,询问司空上官惇的意见,上官惇认为尽哀即可,无需严格遵循丧服礼制。李骧看重任回处事果断绝决,而且李雄常常听从任回的建议,于是等到任回抵达后,李骧和任回一同去见李雄。李骧流着泪脱去头冠,坚持请求主公除去丧服。李雄随即大哭,拒绝了他的请求。任回见状跪着上前,以晋襄公系着墨绖出征,武王披着素甲检阅军队为例,劝谏李雄暂时割舍亲情,以国家大事为重,说完便强行扶李雄起来,帮他脱去丧服,让他亲理政事。

亲属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李特

成汉景帝

母亲

罗氏

皇太后

兄长

李始

太保

兄长

李荡

字仲平,广汉壮文公

妻子

任氏

皇后

长子

李越

与弟弟李期杀害李班, 后担任相国

次子

李霸

中领军

三子

李期

字世运,与兄长李越杀害李班后登上皇位

四子

李保

西夷校尉

历代评价

李雄作为成汉的开国皇帝,唐朝史学家房玄龄在《晋书》中肯定了李雄建国的功绩:“天挺英姿,见称奇伟,摧锋累载,克隆霸业。”并将其比作孙权,但同时也指出李雄治国的失误给成汉政权留下隐患。在晋书中记载李雄缺乏经营国家的远见,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威仪,赏罚不明,在行军和吏治上都未建立应有的秩序,后期因遵循道德而将君位传给侄子,兵权传给外人,导致了国家不到十二年就覆灭。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也肯定了李雄将失败转为成功的能力:“特、流乘衅险害,雄能推亡固存。”同时也指出了李雄的失误“皇极不建”。

明代学者张大龄在所著的《晋五胡指掌》中将李雄评价为“不御之才”。

注释

[a]

东晋咸康四年(338)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李雄及其继承者的政权为“成汉”

[b]

晋书记载为李离的将领罗羕、张金苟等人

[c]

晋书记载为文硕

[d]

晋书记载为被李骧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