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曹鱼(学名:Rachycentron canadum),别名黑魽、海龙鱼、海丽仔,是军曹鱼科军曹鱼属鱼类。其体长一般为25~7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200厘米;最大体重可达68千克。成鱼体延长,侧稍扁,近圆筒状。体上被细小圆鳞。背部黑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3条黑色或浅褐色纵横带。侧线完全。头扁平。吻长。口大,稍斜裂。眼小,眼间隔宽而平。背鳍2个,第一背鳍鳍棘强壮粗短,呈分离状。尾鳍深凹,上叶长于下叶。

军曹鱼分布于除东太平洋以外的的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为温暖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常栖息于泥沙、碎石、岩礁底质海域及珊瑚礁周围。主要以小鱼、甲壳动物及头足类动物为食。寿命最大可达15年。

军曹鱼易于驯化,生长速度快,换肉率高,味道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军曹鱼的: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人工养殖、主要价值等介绍

中文名

军曹鱼

拉丁学名

Rachycentron canadum

别名

黑魽、海龙鱼、海丽仔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鲈形目(Perciformes)

军曹鱼科(Rachycentridae)

军曹鱼属(Rachycentron)

军曹鱼

体长

200厘米

体重

68千克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除东太平洋以外的的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形态特征

军曹鱼体长一般为25~70厘米,最大纪录达200厘米;最大体重可达68千克。体长为体高5.3~8.5倍,为头长3.9~4.6倍。

其体延长,近圆筒状,至尾部渐转细,尾柄近于圆筒状,无隆起的嵴。侧稍扁。头扁平,宽长于高。吻长。口大,前位,近水平且较宽,稍斜裂。眼小,靠近头背部,眼到鳃盖的距离大于到吻的距离;眼间隔平而宽。鼻孔每侧2个,长圆形,水平于眼上缘下颌比上颌略长;下颌骨的后缘延伸至眼前下方或者稍后方。上下颌、犁骨、颚骨及舌面都具有绒毛状齿带。鳃孔大。前鳃盖骨具光滑边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接。鳃盖条骨7。鳃耙3~4+7~12,粗且短。没有假鳃。

其背部呈黑褐色,腹部呈灰白色。体侧具有一黑色的横带沿着背鳍基部延伸,有一与其平行的黑色横带由吻端经眼延伸至尾鳍基部,另有一浅褐色带由胸鳍基部延伸至臀鳍基部。各条带之间为灰白色。各鳍黑褐色,但尾鳍上、下缘及腹鳍边缘白色。体上多被细小圆鳞,具侧线鳞285~315;侧线上鳞11;侧线下鳞23~25。侧线完全,略为波状。

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于胸鳍基部上方,各个鳍棘粗短而壮,棘间膜较低,近分离,可分别藏入纵沟中;第二背鳍基底长,前部几条鳍条较长。臀鳍相对于第二背鳍,形相似,有2~3个弱棘。胸鳍较短小。腹鳍处于胸部位,较胸鳍短,约1/2。尾鳍形状随着鱼体大小而不同。成鱼尾鳍分叶叉形或深凹形,明显可见上叶比下叶长。幼鱼尾鳍由尖尾形转为截形,后至浅凹形。其具体鳍棘及软鳍条数见下表所示:

鳍棘

软鳍条

背鳍

第一背鳍

6~9

0

第二背鳍

1

32~36

臀鳍

2~3

23~26

胸鳍

0

18~28

腹鳍

1

5

尾鳍

0

17

军曹鱼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军曹鱼分布于除东太平洋以外的的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军曹鱼

军曹鱼

栖息环境

军曹鱼活动水域较广,栖息地多样。主要栖息于泥沙、碎石、岩礁底质海域及珊瑚礁周围。

军曹鱼不喜低温。水温为23~29摄氏度较适宜,此时军曹鱼生长较迅速;20~21摄氏度时,军曹鱼的摄食量开始明显下降;19摄氏度时不摄食;17~18摄氏度时,军曹鱼的活动开始减少,出现静止不动的现象;低于16摄氏度时便开始死亡。幼鱼可在盐度为4~35PSU(盐度)的水中活动,盐度至3PSU以下时开始死亡;成鱼对低盐较不耐受,盐度至8PSU便不活动。

军曹鱼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军曹鱼为肉食性,性凶猛,成鱼主要以小鱼、甲壳动物及头足类动物为食,如虾、蟹、金乌贼等;幼鱼常游动于鲨鱼等大型鱼类身边,食以其吃剩的碎屑。多独行。

节律行为

军曹鱼为温暖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具洄游习性。在生殖季节,亲鱼常游向底质为沙砾的近海区产卵,幼鱼孵出后即在近海生长,待稍大后游往外海,待性成熟后再洄游至近海生殖。

生长繁殖

繁殖

军曹鱼一般在2龄时达到性成熟。雄鱼体重7千克以上,雌鱼体重8千克以上。在繁殖期,雌鱼体侧的条纹会更明显,腹部较为突出;雄鱼体侧的条纹会减淡或消失,腹部较小。

在自然海区,军曹鱼的繁殖期较长,一般在2~10月。其相对怀卵量为16万粒/千克,一般分多次产卵,水温升至24摄氏度以上时开始产卵,产卵的适宜温度为24~29摄氏度,最佳温度在24~26摄氏度。

生长

军曹鱼为卵生鱼类。野生寿命可达15年。卵无色透明或略呈现淡黄色,圆球形,有浮性。受精卵在吸水之后会略微膨胀。卵径1.18~1.41毫米,油球径0.298~0.352毫米。孵化期根据水温高低而有所不同:在24~26摄氏度时,约30小时孵化;在28~30摄氏度时,约22小时孵化。受精卵在经过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之后,成为幼鱼。

幼鱼生长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日龄

特征

1

卵黄囊缩小,肠细直,肛门封闭,尾部为圆锥状,在静水状态下浮于水面

2

肛门和口外开,肠管蠕动,卵黄囊收缩,体侧色素密集,此时幼鱼可短距离游动

3

卵黄囊被大部分消耗完毕,肠蠕动明显,口活动频繁,可捕食轮虫

4

卵黄囊仅存少量,口裂加深,肠中段膨胀,出现鳃盖,游动能力增强

5

卵黄囊完全消失

7

油球完全消失

9

肠中间出现弯曲,长出上颌齿,体色变黑

12

形成背鳍鳍条

14

进入稚鱼期,各鳍鳍条均形成,上下颌长出齿

22

尾柄位置开始出现细小圆鳞,背鳍鳍条分化

46

体侧出现黑色纵带,体表被圆鳞,形态与成鱼大体相似,但尾鳍形状不同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海上网箱养殖要求常年水温适宜,海水清澈,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无污染。池塘养殖时水质要好,池塘深度要足够,水体交换条件好。在选择雌雄亲鱼时,应选择海上网箱养殖的个体大、体质壮的个体,2~3龄为佳,并在产卵期开始前6个月开始进行加强培育。到达产卵时间后,可进行人工催卵,在注射催产剂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进行产卵、受精。在孵化过程中,要滤去受精卵中的杂质,冲洗干净,放入孵化容器中孵化,如孵化桶或孵化网箱。在孵化桶中孵化要采用微流水微充气的方法,以保证水质和溶氧。在育苗期间则要勤巡池,经常换水,氧气不足要增设供氧设备。在18~25日龄时需对不同规格的鱼进行筛选分池,以免互相残杀。对不同年龄鱼群分阶段进行喂食,多从轮虫、桡足类幼体过渡至浮性微粒饲料以及鱼糜,要定期投喂饵料,遵循“快,慢,快”原则,兼顾弱小鱼的摄食。

病害防治

淀粉卵甲藻病

该病易在高温季节及水质较差的条件下发生,病鱼的食欲下降,病情发展较快。可常用淡水冲洗或进行药浴来预防。

本尼登虫病

该病易在养殖密度高、水体流通性差的条件下发生,病鱼的眼和胸鳍基部的柔软部位被寄生虫感染,可能会造成眼白浊或失明。可用淡水冲浸至虫体脱落,但过程中需注意有无缺氧。

主要价值

军曹鱼易于驯化,生长速度快,是良好的海水网箱养殖对象。其皮肤表面积大,可用面积大,皮质较好,鱼皮开发价值明显。其含肉率高,且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质量高,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