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1361年8月9日—1425年9月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一说为碽妃所生),植物学家、方剂学家,明朝第一任周王,史称“周定王”。

元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初九日(1361年8月9日)朱橚出生,初被封为吴王,后被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封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擅离封国,被朱元璋召回京师居住近两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橚返回封国潜心研究植物学,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被其次子朱有爋告发谋反,全家被流放云南。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恢复其王爵并令其复国返回开封,又因谋反罪遭到朱棣警告,主动交出护卫队伍。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1425年9月2日),朱橚逝世,享年65岁,谥号为“定”,葬于禹州明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老官山)。

朱橚在文学、方剂学、植物学都有所成就,具体体现在其传世的《救荒本草》两卷,《普济方》168卷和编辑整理的《元宫词》(一说为其子周宪王朱有燉所作)103首,他还曾组织学者编撰了《保生余录》和《袖珍方》两本方书。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朱橚的:人物生平、人物成就、人物争议、人物评价、人物关系、陵寝墓地、影视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朱橚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

出生时间

元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初九日(1361年8月9日)

去世时间

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1425年9月2日)

陵墓

禹州明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老官山)

谥号

封号

周王

代表作品

《救荒本草》《普济方》《元宫词》(一说为其子周宪王朱有燉所作)

主要成就

本草救荒和实验生物园开创者,编著方书

父亲

明太祖朱元璋

母亲

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

正室

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元至正二十一年七月初九日(1361年8月9日)朱橚出生,其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所生),他出生时正是朱元璋在红巾起义军南征北战的时候,年幼的朱橚跟随父亲过了八年的军旅生活。

朱橚

受封吴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建藩为王,分封他的次子至第十子为藩王以屏卫皇室,朱橚被封为吴王,朱橚此时只有九岁便没有前往封国仍留在京城接受教育,洪武七年(1374年)有大臣建议为朱橚在封地杭州设立监领卫所,但被朱元璋以杭州是国家财赋重地为由拒绝了,这个事情就被搁置下来。同年九月,朱元璋妃子孙贵妃去世,因其无子,朱元璋便让朱橚身着孝服为孙贵妃守孝三年。为了担负起保卫京师的任务,洪武九年(1376年),朱橚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一起前往凤阳练兵,接受军事训练。

改封周王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橚被改封为周王,又与燕王朱棣、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一起领兵驻守凤阳。经过几年的军旅生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橚就藩前往封地开封,以修缮的宋朝故宫作为王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去世,朱橚与其他诸王前往京师奔丧,同年十月,朱橚返回封国。其他时候朱橚也会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履行藩王的职责,定期和其他藩王去京师朝见朱元璋。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朱橚擅自离开封地来到早年驻地凤阳,按明朝规定藩王未经许可不得擅离封国,被人告密后,朱元璋大怒之下要将他流放到云南,后经人说情才只是将他扣留在京师,命其长子朱有燉代理藩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二月,朱橚被朱元璋放回开封,回来后朱橚不再有违规之举开始关注民生,因开封附近黄河泛滥成灾导致百姓生活艰难,以及他们祖地濠州也是灾害频发之地。因此他明白食物和药品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他便利用自己藩王身份,在开封组织了刘醇、藤硕、李恒、瞿佑等学者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同时设立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收集来的大量各种野生可食用的植物,对其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请画工画下这些植物的画像,他又将这些植物的形态产地特征用途和可供食用的部分以及食用方法,用文字记录下来,既方便普通民众寻找食物,又能用于编著《救荒本草》与《普济方》。

尽管青年时屡次接受军事训练,但朱橚却少有军事行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橚奉朱元璋令率河南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三万四千余人,前往塞北筑城、屯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二月,朱橚与其长子朱有燉率兵巡视北平关隘,还有一次跟随朱元璋北征黑山,这是史载朱橚仅有的三次军事活动。

流放云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开始着手削藩事宜,因朱橚为燕王朱棣的同母弟,朱橚被选为削藩的首要目标,朱橚对此也有所察觉并有所防范。周王府长史王翰数次劝谏朱橚不要轻举妄动,但朱橚没有采纳,王翰只好假装发狂离开了朱橚。朱橚的次子朱有爋为了承袭周王爵位,便向朝廷告发其父朱橚意图谋反,建文帝得知此事后便派曹国公李景隆率兵假装前往北方备边,至开封后突然将周王府包围,把朱橚全家所有人等全部捉拿绑到京师。然后建文帝下令将朱橚流放到云南蒙化(今云南省巍山县)。到云南后朱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困苦、缺医少药的情况,而且他青年时期便对医药感兴趣,曾经就组织学者编著过《保生余录》《普济方》两本方书,便重新组织人员编撰了《袖珍方》一书。

恢复王爵

朱橚被流放之后,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也相继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更是自焚而死。在流放云南期间,燕王朱棣曾上书建文帝位为朱橚求情,但建文帝却并未赦免朱橚,后来又将朱橚召回京师囚禁起来。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恢复了朱橚王爵位,又为其加禄五千石,以示恩宠。

回到封国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命朱橚复国并给予他比其他藩王优厚的待遇,但不久后朱棣开始削弱诸王的权利。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因周王府属官违规行事被人告发,朱橚上书承认自己越权并请求朱棣的原谅,同年九月朱棣以朱橚擅自调动军队并虐害百姓为由,对朱橚提出警告斥责,朱橚此时正忙着著书并无越轨之意,但他无力辩解,十月朱橚上书向朱棣悔过,朱棣对此很是高兴,对朱橚大加赏赐,并以此为例教训了屡有不轨之意的齐王朱榑。经过此事后,朱橚行事越发谨慎,永乐四年(1406年)朱橚派护卫搜索逃兵时,向朝廷请求亲自带兵但被拒绝。同年,朱橚完成了《元宫词》的创作(一说其子朱有燉所作),朱橚编著的《救荒本草》和参与编著的《普济方》也正式刊行,他还在开封亲自主持了《救荒本草》第一版刻印工作。

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伊王朱㰘向朱棣告发朱橚心怀不满,朱棣对此事颇为重视还让在南京监国的太子保持防范,但没有采取军事措施。永乐八年(1410年)末,朱橚又因越权擅自建造庙宇纪念朱元璋遭到朱棣的斥责。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朱橚因被河南中护军丁俺三告发意图谋反,被朱棣下令回京师。,次年二月朱橚回到京城,在朱棣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朱棣念及亲情只是警告了他。朱橚回到封国后为了打消朱棣的怀疑,便主动将自己的三支护卫队伍交还给朝廷,此后朱橚的生活也安定了下来。

晚年辞世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相继辞世后,洪熙元年闰七月二十日(1425年9月2日),朱橚离开人世,享年65岁,谥号为定,葬于禹州(今河南省禹州市)明山。

人物成就

自然科学

朱捕对人类自然科学史的贡献在于他在医药学、植物学方面的创造和发展。他编著的《救荒本草》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经济植物学著作,对后世的药物学、植物化学以及资源植物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朱橚总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了解的植物学知识,加上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编撰了《救荒本草》,不仅能用于救荒方面,而且还开创了野生实用植物的研究领域。朱橚编写本书时也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观察到的植物形态、特征等表述出来,并采用了图文配合的方式,而且用图准确真实,既方便民众寻找食物又能普及植物知识,同时朱橚很重视花器官(花、果实)的观察与研究,他的研究为瑞典学者林奈在1753年创造的植物分类法打下了基础 ,他采用的植物木刻画比西方早近70年,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学者W.T.施温高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且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

朱橚

同时朱橚还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将其分门别类编著成《普济方》一书,全书分1960论,2175类,778法,239图,共61739方,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他不仅让明代以前的大部分方书内容保存下来,还为后世研究中医药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中辑录的《六脉论总》所记载的中医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他还曾利用藩王的特殊身份,组织学者编著了《保生余录》和《袖珍方》两本方书。

朱橚的研究和著作不仅为明代的农业和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后来不少学者曾受到过朱橚的影响,在明代形成一个研究野生可是植物的流派,出现了不少类似的著作,如王磐《野菜谱》、鲍山《野菜博录》等。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和清代吴其濬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时,都曾受到朱橚的影响和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17世纪末,不仅有日本学者对《救荒本草》进行训诂和日文考订,还推出了不少类似的著作,同时朱橚的研究方法也被日本学者继承下来,促进了日本本草学和后来植物学的发展。20世界40年代末,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还根据朱橚的研究,写了一部专著《<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列出了358种植物的汉名、已知学名、英文名称和化学成分,以及这些植物在其他国家的食用情况。

文学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赐给朱橚一名老宫人,她曾是元朝宫中旧人,朱橚根据她所讲述的元宫旧事,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了七绝联章体的宫词组诗《元宫词》103首的创作(其中有三首傅乐淑认为有三首可能是夏云英所作,其中第九十七首她断定为夏云英的作品。),这些诗歌的笔触主要沿故朝遗事、元宫景致和红颜宫怨等方面展开,其中抒写红颜宫怨之诗篇最为突出,朱橚以白发宫妪的视角追忆往昔,其中所蕴含怨情之真切、 细腻都是历代宫体诗难以比拟的。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史学价值,它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明代隆庆年间就已经认为《元宫词》是和记载秦汉都城建设的历史地理著作《三辅黄图》一样的史料,元史专家傅乐淑在《元宫词百章笺注》曾说:“余年来研究元史,颇注意当时宫廷之生活状貌,参证此书,时有悟解。”

人物争议

生母争议

《明实录》和《明史》中都明确记载朱橚为马皇后所生,但有学者经过考证后认为朱棣和朱橚都是碽妃所生。《朱橚生平及其科学道路》一文中说,虽然《明实录》曾有过修改,但其中仍有记载能证明朱棣和朱橚两人确为同母兄弟,根据《罪惟录》和《南京太常寺志》中所载孝陵神位中都记载朱棣生母为碽妃,故朱橚也为碽妃所生,碽妃早死后,朱棣为马皇后抚养,而朱橚被交给孙贵妃抚养,所以洪武七年(1374年)孙贵妃死后,朱元璋还命朱橚为孙贵妃守孝三年。山西社会科学院宋松华《明周王朱橚生母考证》中也持有同样的意见,并推测碽妃为蒙古女子,后来被朱元璋厌弃,所以无封无谥,明成祖朱棣为掩盖自己的庶出身份,篡改史料将他与朱橚的生母改为马皇后。

《元宫词》作者争议

关于《元宫词》的作者历来都存在争议,至清代时已有三种说法,分别为周恭王朱睦橎说,周定王朱橚说,周宪王朱有燉说。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等人认为《元宫词》为周恭王朱睦橎所作,明代中后期史学家何乔远首次提出了《元宫词》作者为朱橚的说法,但清人钱益谦认为,根据《元宫词》的自序,其成书时间应为永乐四年,但此时朱睦橎尚未出生,“周恭王朱睦橎说”就此被否认了,并首次提出了《元宫词》作者为周宪王朱有燉的说法。清人朱彝尊早年极力赞成“周定王朱橚说”,但晚年却又认同“周宪王朱有燉说”,纪昀主修的《四库全书》对《元宫词》作者的认定也比较混乱,两者都有提及,张海鹏等人都依从钱谦益的观点。

现代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刘祯也从成书时间上认定《元宫词》为朱橚所作,傅乐淑则认为作者为周宪王朱有燉,理由是《元宫词》中有三首明确标明了朱有燉所作,有至少一首是朱有燉的宫人所作。张春国经过对《元宫词》的落款“兰雪轩制”,以及朱有燉的创作规律、创作特征等方面的考证,认为《元宫词》的作者更有可能是朱有燉。

人物评价

朱橚其人《明史》中载“好学,能词赋”,后世学者都对其评价颇高。郑州大学教授王星光说:“作为衣锦玉食的皇子,朱橚能在科学上作出如此卓越的成就,确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马万明认为“朱橚是中国利用本草救荒的开创者,也是人类研究植物花器官的第一人。”他编著的《救荒本草》受到国际学术届的重视和高度评价,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认为《救荒本草》是中世界最卓越的一本本草书,在谈到朱橚的植物园时他说:“杰出的成就产生在中国”,他认为朱橚的工作开创了实验生物园的先河,英国史学家李约瑟对于朱橚的评价更高,在其著作中写道:“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人物关系

父亲

朱元璋

明太祖

母亲

马皇后(一说碽妃)

孝慈高皇后

正室

冯氏

宋国公冯胜之女

侧室

倪氏

法名妙定

穆氏

法名妙福

杨氏

法名妙秀

李氏

法名福善

长子

朱有燉

谥号周宪王

次子

朱有爋

封汝南王

第三子

朱有烜

封顺阳王

第四子

朱有爝

初封详符王,后承袭周王爵

第五子

朱有熺

封新安王

都六子

朱有灮

封永宁王

第七子

朱有煽

封汝阳王

第八子

朱有爌

封镇平王

第九子

朱有炥

封宜阳王

第十子

朱有颎

封遂平王

第十一子

朱有煴

封丘王

第十二子

朱有熼

封罗山王

第十三子

朱有炯

封内乡王

第十四子

朱有燆

封胙城王

第十五子

朱有(?)

《弇山堂别集》载朱橚有第十五子封固始王,《明史》无此记录

长女

仪封郡主

下嫁右军都督佥事马溥之子马春

次女

兰阳郡主

下嫁中山郡王徐达之孙徐茂先

第三女

信阳郡主

下嫁瑛武卫指挥盛震之子盛瑜

第四女

南阳郡主

下嫁府军左卫千户张与之子张仪

第五女

永城郡主

下嫁河南左护卫指挥使程景之子程和

第六女

荥阳郡主

下嫁锦衣卫百户张福之子张义

第八女

新乡郡主

下嫁留守后卫指挥佥事张政之子张琳

第九女

宁陵郡主

下嫁仪卫司典杖钱兴从子钱钦

第十女

宜安郡主

下嫁义河南右护卫千户蔡显之子蔡义

第十一女

陈留郡主

下嫁州同知冯思恭之子冯训

第十七女

商水郡主

下嫁河南故都指揮使田荣之子田俊

第十八女

中牟郡主

下嫁都指挥佥事庄兴侄子庄忠

陵寝墓地

朱橚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东北25公里的具茨山东麓无梁镇申家村和王家村。该墓已遭到严重破坏,现存有地宫建筑和王妃陪葬墓。地宫由墓道、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共4个)、耳室(前室左右各两个)组成,由砖石拱筑而成,面积约1200平方米。地宫前方约40米处为朱橚王妃、宫人的陪葬墓,面积约600平方米,采用同穴分室的形制建造而成,由墓道、墓门、甬道、环廊和17个单墓室组成,宽约18米,在陪葬墓中发现两方圹志分别为《大明周府故次妃穆氏圹志》《大明周府故次妃杨氏圹志》,还有一些墓碑上书“故妃左氏”“田妃”“旧王妃”“故宫人李氏”等。周定王墓(含陪葬墓)地宫建筑规模宏大,地宫的后室建筑在已见到的王侯级陵中属于首例,其妃子陪葬墓形制也只此一例,为研究明初建筑艺术、帝王丧礼葬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该墓于195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橚

朱橚

影视形象

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演员

2022年

《山河月明》

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

陈龙

朱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