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属鲤形目鲤科鳡属唯一种,又称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鳏等。体细长, 稍侧扁,腹部圆。头长而前端尖。口大,端位,口裂末端达眼缘下方。下颌前端有骨质突起。眼小,鳞细。尾鳍分叉很深。体微黄,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青灰色, 颊及其他各鳍淡黄色。

鳡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分布于东亚的阿穆尔河流域至红河流域,包括中国、俄罗斯、越南等。鳡鱼肉食性。在自然条件下,从卵黄囊消失起,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一般吞食其本身体长的1/4~1/3的身体细长型鱼类。

鳡鱼繁殖期南方较早,在4月下旬~6月中旬,黑龙江地区6月末7月初才开始。体长1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卵大,漂流性。大鱼体可达2米,60千克以上。鳡鱼肉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为江河、湖泊中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鳡鱼的:命名、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物种保护、主要价值、人工繁殖等介绍

中文名

鳡鱼

英文名

yellow cheek carp

别名

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

拉丁学名

Elopichthys bambusa

命名者

Richardson

命名年份

1845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亚的阿穆尔河流域至红河流域,包括中国(江苏、黑龙江、广西、湖南、湖北、广东),俄罗斯(阿穆尔、普里莫里、哈巴罗夫斯克),越南

保护级别

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物种(LC)

生长环境

江河、湖泊的中上层

繁殖期

南方4月下旬~6月中旬,北方较晚

产卵数

50万粒

食性

肉食性

动物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鳡属  Elopichthys′

鳡鱼 Elopichthys bambusa

体长

2米

体重

60千克以上

命名

明李时珍:“鳡,敢也。”“其性独行,故曰鳏。”“颊似鲇而色黄,又名黄颊鱼。”因为体形细长,所以俗名“竿鱼”“黄钻”。又性凶猛,吃同类,又叫“水老虎”。学名中,鳡体形似海鲢(elops),又似竹(bambusa),取名Elopichthys bambusa。

鳡鱼

鳡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稍侧扁。背缘平直,腹部圆。头尖长,呈锥形。吻长而尖,坚硬如喙。口大,前位,斜达眼中部下方。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下颌中央具凸起,与上颌缺刻相吻合。唇后沟长,左右不相连。眼较小,眼间宽而微凸。鳃孔大,鳃盖膜与鳃峡部相连。鳃耙短,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完全,呈弧形。背鳍外缘凹入。臀鳍外缘深凹。胸鳍尖形。腹鳍位于背鳍之前,尖形。尾鳍深分叉,下叶略长于上叶。下咽骨狭长。咽齿稍侧扁,顶端钩状。腹膜银白色。生活时体背侧灰黑色,腹侧银白色;背鳍、尾鳍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大鱼体可达2米,60千克以上。2018年6月30日,在高安市赣江大码头段,捕获一条体重33千克,体长1米左右的鳡鱼。

鳡鱼

鳡鱼

鳡鱼

鳡鱼

鳡鱼

鳡鱼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鳡鱼分布于东亚的阿穆尔河流域至红河流域,包括中国(江苏、黑龙江、广西、湖南、湖北、广东),俄罗斯(阿穆尔、普里莫里、哈巴罗夫斯克),越南。乌兹别克斯坦曾试图引入,但并未记录在案。

鳡鱼

栖息环境

鱤鱼主要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湖泊的中上层。体长16厘米以下的幼鱼,多数栖息于支流水流比较缓慢的湖湾或静水水体中。鳡鱼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为1~38℃,通常分布范围为10~20℃,dH范围为10~20。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鳡鱼肉食性。在自然条件下,从卵黄囊消失起,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游泳力极强,常四处游弋,遇到鱼类就拼命追击,直至对方精疲力尽,然后吞食。由于口没有能牢固抓住食物的附属器官,一般吞食其本身体长的1/4~1/3的身体细长型鱼类。体重15千克的鱤鱼,能吞食四五斤重的鲤鱼。

鳡鱼

鳡鱼

鳡鱼

节律行为

白天鱼群比较活跃,多在急流中,水深约10米处游动,晚间则在岸边缓水区,水深约5米处。鳡鱼属半洄游性鱼类,在湖泊中生长,在江河中繁育。在产卵季节鳡鱼游到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到了秋末,幼鱼和成鱼则会游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

鳡鱼

鳡鱼

生长繁殖

繁殖

长江中雌鱼性成熟为4冬龄,体长约930毫米。雄鱼性成熟为3龄,体长约670毫米。繁殖期南方较早,在4月下旬~6月中旬,黑龙江地区6月末7月初才开始。繁殖水温为17~30℃,最适繁殖水温22~28℃。体长1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分批产卵,卵大,漂流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卵径为5.3-6.8毫米。水温为20℃时,卵经40小时即孵出鱼苗,才出壳的鱼苗淡黄色,体细长。

鳡鱼

鳡鱼

鳡鱼

生长

据江西湖口的资料,1龄鱼体长为459毫米,体重0.9千克;2龄鱼体长约696毫米,体重约3.4千克;6龄以后增长减慢。

鳡鱼

鳡鱼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鳡鱼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鱼类。但由于捕食其他鱼类,长期被作为“害鱼”清除。再加上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涉水工程建设等原因,天然鳡鱼资源曾有衰退趋势。但是全球范围内,截止2020年,鳡鱼种群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鳡鱼

鳡鱼

鳡鱼

保护级别

2007年12月12日,鳡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鳡鱼

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物种(LC)。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鳡鱼生长迅速,肉嫩,少刺,为江河、湖泊中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2007年,3~4千克以上的大鳡鱼,在中国各地的冬季市场上,每千克售价高达40~60元,远高于普通鱼类。2011年,丹江口鳡鱼年产量达2100吨,销售额1.2亿元,深加工销售额5600万元,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鳡鱼

营养价值

鳡鱼肉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而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66%。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1~20.8克,脂肪1.3~5.4克,还含有钙、铁、磷、核黄素、硫胺素等矿物质和营养成分。鳡鱼肌肉的脂肪含量高于鲫鱼、黄颡鱼、鳊鱼、鳙鱼、鲢鱼等常见淡水鱼类。

鳡鱼

鳡鱼

人工繁殖

概况

为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保护野生鳡鱼资源,中国各地开展了鳡鱼人工繁殖和营养需求等研究。湖北省丹江口市水产局甚至将《鳡鱼的人工驯养繁育技术》作为地方科技攻关项目。截止2018年,鳡鱼在中国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但是,鳡鱼的营养需求和人工配合饲料上的研究还需要完善。而适宜饲料的缺乏又是限制鳡鱼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鱼种放养

鳡鱼的放养密度要根据饲养的实际条件、商品的规格及目标不同而确定投放量。同时,可以混养一定量的鳙鱼、鲢鱼等。

鳡鱼

鳡鱼

饲料投喂

鳡鱼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在人工养殖中,若投喂活饵,殖成本较高,还需配备专养池。因此,养殖鳡鱼要驯化其食性,让它能够吃鱼块。在驯化时,一定规律洒水和投饵,形成反射。

饲料投喂视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在幼苗阶段,要将鱼块打碎,而小苗阶段可以切成小块。在成鱼阶段的投喂量需要根据重量确定。同时,要做到定时、定量、定点。

疾病防治

鳡鱼养殖初期基本上没有病害,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到病害的预防,如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杀病菌,饲料要安全卫生。

杂交品种

鳡鱼与草鱼都属于鲤形目鲤科,亲缘关系较近,许多性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曾在1975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就开展过鳡鱼与草鱼的杂交。2014年,为了探索提高草鱼的抗病力,余来宁等以草鱼为母本,以鳡鱼为父本开展了杂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杂交的F1代,外形上较强偏向于草鱼,具有母性遗传倾向。生长速度比草鱼块,抗病能力比草鱼强。食性方面属于以食草为主的杂食性,兼有鳡鱼吃鱼的特性。因此,鳡鱼与草鱼的杂交F1代具有较好的选育潜力。

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