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学名:Cucurbi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的一科。该科约有110个属和700种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32个属和154种,南北均有分布。葫芦科包括葫芦、南瓜、黄瓜、西葫芦、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大多数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具有螺旋状卷须和大而鲜艳的花朵。它们的果实由子房与花萼发育而来,被称为瓠果或瓜果。葫芦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禾本科、豆科和茄科。葫芦科植物常受到南瓜藤透翅蛾的幼虫危害。该科的植物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其中具有食用果实的植物是旧世界和新世界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葫芦科在植物家族中以其作为人类食物的物种数量和比例而居高不下。该科的名称源自拉丁语中的"cucurbita",意为"葫芦"。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葫芦科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主要价值等介绍

中文名

葫芦科

拉丁学名

Cueurbitaceae

植物界

分布区域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体征

叶互生;常为单叶,掌状分裂

所属学科

生物

所在领域

生命科学

领域

生命科学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具卷须,茎常具纵沟。单叶互生,掌状浅裂至深裂,有时为复叶,具柄,无托叶,叶缘有锯齿稀全缘。花单性同株或异株,稀两性;雄花:花萼辐状、管状或钟状,5裂,花冠插生萼管檐部,基部合生或完全分离,5裂,裂片全缘或流苏状,雄蕊(3-)5,插生萼筒或檐部,花丝分离或合生呈柱状,花药分离或靠合,纵向开裂;雌花:花萼与花冠同雄花,有或无退化雄蕊,子房下位,稀半下位,常由3心皮组成,稀4-5心皮,3室1(-2)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极少1胚珠,花柱单一或顶部3裂,柱头膨大,2裂或流苏状。不开裂肉质浆果,或果皮木质或纸质干果,成熟后盖裂或3片纵裂,1-3室。

种子多数,稀少数或至1枚,扁,种皮具各种纹饰,无胚乳,胚直,胚根短,子叶大而扁,常富含油脂。 

常见植物为葫芦、南瓜、黄瓜、西葫芦、西瓜等。

葫芦科

特点

葫芦科植物的典型特征是瓠果,如葫芦、西瓜、冬瓜、甜瓜和黄瓜等。草质藤本是它们的另外一个特征,葫芦科植物必须匍匐在地上或攀爬上架,才能很好地开花结果。

通常单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大、部分肉质,不开裂,主要为瓠果。

分布范围

本科约110属、700多种,大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32属、154种,全国均有分布,以南部和西部最多。

主要价值

已知药用约25属、90余种,主要的生药材有栝楼、绞股蓝、木鳖等。

本科植物的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如葫芦素(cucurbitacine),有抗癌活性,并能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抑止肝纤维增生;雪胆素甲、乙具抗菌消炎作用;罗汉果苷(mogroside),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皂苷、黄酮及其苷类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较普遍。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中含有四环三萜类达玛烷型皂苷,如绞股蓝苷(gypenoside)和人参皂苷有类似人参样的生理活性。此外,某些植物中还含有活性强烈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天花粉毒蛋白具引产作用,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有驱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