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缘叶豆梨(学名:Pyrus calleryana)是蔷薇科梨属下的一种植物,原产于中国和越南北部。它适宜温暖潮湿的气候,常见于海拔80-1800米的山坡、平原或山谷杂木林中。豆梨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度可达5-8米,树冠呈圆锥形或圆形。其叶子为椭圆形,长4-8厘米,上面呈深绿色,下面稍微浅一些,风吹时会闪现出来。豆梨的花为白色,有五瓣,直径约为2-2.5厘米,开花期在春季早期,比叶子展开得更早。豆梨的果实很小,直径不到1厘米,外表坚硬,几乎木质化,但在霜冻后会变软,被鸟类吃掉,从而传播种子。豆梨对疾病和火烧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一些品种,如“Bradford”,则容易受到风灾的影响,经常被强风、冬季天气或枝条损失所破坏。豆梨的叶子在夏季呈现出深绿色,非常光滑,在秋季常常变成明亮的颜色,从黄色和橙色到更常见的红色、粉色、紫色和青铜色。然而,由于颜色经常在秋季发展得非常晚,叶子可能会在完全变色之前被严寒冻死。该物种以意大利-法国汉学家约瑟夫-玛丽·卡勒里(Joseph-Marie Callery)的名字命名,他从中国向欧洲发送了该树的标本。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全缘叶豆梨的:基本资料、形态特征、产地分布、物种特征等介绍

中文名

全缘叶豆梨

别名

豆梨全缘叶变种

拉丁学名

Pyrus calleryana var. integrifoli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

蔷薇目(Rosales)

亚目

蔷薇亚目(Rosineae)

蔷薇科(Rosaceae)

亚科

苹果亚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梨属(Pyrus L.)

全缘叶豆梨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

命名者及年代

T. T. Yu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全缘叶豆梨

种拉丁名:Pyrus calleryana DCNE. var. integrifolia Yü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属中文名:梨属

属拉丁名:Pyrus

国内分布:浙,苏

中国植物志:36:368

英文植物志:9:178

形态特征

本变种的特点;在于叶边全缘,无锯齿,叶片常卵形,基部钝圆。

产地分布

产浙江、江苏。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梅溪。

物种特征

草木、灌木或乔木,落叶或常绿,有刺或无刺。冬芽常具数个鳞片,有时仅具2 个。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有显明托叶,稀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整 齐,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轴上端发育成碟状、钟状、杯状、镡状或圆筒状的花托(一称萼 筒),在花托边缘着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数,通常4—5,覆瓦状排列,稀 无花瓣,萼片有时具副萼;雄蕊5至多数,稀1或2,花丝离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合生,有时与花托连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直立的或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与 心皮同数,有时连合,顶生、侧生或基生。果实为瞢荚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种子通常不含胚乳,极稀具少量胚乳;子叶为肉质,背部隆起,稀对褶或呈席卷状。本科的模式属:蔷薇属Rosa L. 本科约有124属33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北温带较多。我国约有51属1000 余种,产于:全国各地。本科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温带的果品以属于本科者为多,如苹果、沙果、海 棠、梨、桃、李、杏、梅、樱桃、枇杷、韫椁、山楂、草莓和树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 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干果,各有很多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种类的果 实富有维生素、糖和有机酸,可作果干、果脯、果酱、果酒、果糕、果汁、果丹皮等果品加 工原料。桃仁、杏仁和扁核木仁等可以榨取油料。地榆、龙牙草、翻白草、郁李仁、金樱 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药。各种悬钩子、野蔷薇和地榆的根可以提取单宁。玫瑰、香水月 季等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挥发油。乔木种类的木材多坚硬,具有种种用途,如梨木可作 优良雕刻板材,桃木、樱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适宜作农具柄材。本科植物作观赏 用的更多,如各种绣线菊、绣线梅、珍珠梅、蔷薇、月季、海棠、梅花、樱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鹃梅等,或具美丽可爱的枝叫‘和花朵,或具鲜艳多彩的果实,在全世界各地 庭园中均占重要位置。按照果实和花的构造,本科分为以下四个亚科,本卷内容包括第一和第二两个亚 科,至于第三和第四两个亚科将分别刊印在第三十七卷和第三十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