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镇地处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城南部,于2006年1月24日撤并原中城镇和原田坝镇而组建成的新中城镇。是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常住人口81031人(2017年),少数民族有回族、侗族、壮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等。总面积241.06平方千米,最大纵距16公里,最大横距18公里。东连新滩镇,东南接板栗乡,西与南岸镇接壤,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屏山县为邻。辖大沙、农业、后坝、凤池、回望、华峰、田坝、良姜、绍廷、铜厂、中村11个农村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有机关站所办27个,中学3所,小学32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中城镇的:基础设施、自然气候、自然资源、交通发展、基本政策等介绍

中文名

中城镇

著名景点

大汶溪、小汶溪、磨刀溪和莲花山、华峰山、太平山、官斗山、二十四岗、苟茨林、马刁林、夫人坝

面积

241.06平方千米(2020年)

地理位置

地处云南省东北角、金沙江下游南岸、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

所属地区

中国云南省

行政类别

人口

81031人(2017年)

方言

绥江话

知名产业

种植业、养殖业

下辖地区

大沙、农业、后坝、凤池、回望、华峰、田坝、良姜、绍廷、铜厂、中村

地方特产

藤梨、柑桔、核桃、桂圆、蚕桑、桐枧、小叶苦丁茶

邮政区码

657700

车牌代码

云C

电话区号

0870

政府驻地

龙腾大道1号

气候情况

高原季风立体气候

机场

昭通机场

简介

2012年,响应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号召。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全镇搬到原中城镇后海拔约500米的山上,修筑了全新的集镇。也是绥江县县城,搬迁后仍然是绥江县政府驻地。

基础设施

2006年,新修维修各类水利工程567件,完成总投资585.5万元,对后坝堰、团岩堰、农田堰、回凤堰等重点水利工程水毁地段进行修复,确保了春灌用水。争取上级资金100多万元对农互路、良绍路、回凤路等危险路段进行维修改造,新修高南、中坪、大平和绍廷支线乡村公路30公里。启动农业村、大沙村、田坝村、华峰村、回望村、良姜村、绍廷村、后坝村等8个村的农网改造。已完成18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自然气候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925米(绍廷莲花山),最低海拔310米。全境山多坝少,山区面积占83%,江边河谷坝区占17%。水系有主要河流金沙江,从南岸镇胜利村入境,流程22公里于华峰村出境入新滩镇。其余有大汶溪、小汶溪、奔溪等流域,随山形走势由南向北从不同地段注入金沙江。中城镇境域属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干雨季节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常绿,冬无严寒,夏少酷热,无霜期时间长。全境平均气温在17度—18度之间,年降雨量在677—1038毫米之间,年总日照在866—1050小时上下。

中城镇

自然资源

境内有丰富的页岩资源,分布在大沙、农业、后坝、回望、华峰、中村和良姜七个村委会,已建成年产1500万块红砖厂2个,有中村和茶店两个青石厂,有宏光、富均、石板溪、茨竹和双河五个煤厂,煤炭年产量9.5万吨,江边有丰富的沙、石资源,储量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在野外陆生动物中,鸟类有相思鸟、黄豆雀、杜鹃、翡翠等,兽类有熊、豹、岩羊、九节狸等。水生动物中,有属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岩鲤、鲇鱼等亦属珍稀鱼种。有林业用地面积18.9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在林地中,有木本植物52科、112属、176种;其中有珙桐、树蕨、银杏、鹅掌秋、红花木莲、苏铁、桢楠、缅桂等珍稀树外,紫茎女贞苦丁茶、金江白魔芋品质优良,已被列为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重点项目。中城镇处在适合种竹的主要区域内,有竹类10种21属,面积3.6万余亩;已有老品种水竹、慈竹、筇竹、茨竹等,引进新品种有杂交竹、麻竹、甜龙竹和苦龙竹等,开发竹产业前景广阔。有大汶溪、小汶溪、磨刀溪和莲花山、华峰山、太平山、官斗山、二十四岗、苟茨林、马刁林、夫人坝等多个景点,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中城镇

交通发展

2006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87公里,其中县乡道62公里,村道125公里。全镇各村委会均已通公路。水上交通便捷,有年货吞吐量30万吨、客流量65万人次的云南第二大港——绥江港,客货轮船可沿金沙江航道而下,通达长江沿江各大城市直抵上海。

中城镇

基本政策

农村示范点建设

绥江县中城镇农业村粱村片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06年10月,已种植优质油桃品种“桃王九九”190亩,推广微耕机4台,完成公路硬化355米,新发展母猪55头,启动实施“五改四建”20户,实施人行驿道450米,新建水窖6个,种竹50亩,新建沼气池6口,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26人次。举办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班:

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到来时,按照绥江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好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活动的方案》(绥残工〔2008〕1号)文件精神,中城镇

党委政府召开相关站所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助残日活动。并针对绥江县移民搬迁工作实际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第一,举办一期120个残疾人参加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第二,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义务就诊;第三,组织走访慰问特困残疾人和灾民。2008年5月15日,100多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及科技人员聚集在中城镇农业农村会议室。发言内容是:一、针对移民搬迁,肥沃土地淹没后全县人民生产生活及生存问题做了分析和阐述,目的是提高广大残疾人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二、鼓励和号召残疾人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中城镇

整个培训时间为3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良种玉米栽培技术、生猪科学喂养、圈舍消毒、种猪选购、疾病防治等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林业杂交竹种植及管护技术等,培训期间还组织参观了农业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培训工作由镇农技站、科委、兽医站、林业站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三条措施抓实行政问责四项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打造诚信政府,中城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此项工作落实生效。

成立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行政问责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纪委办。将问责范围扩大到党务工作领域,把站所办负责人,村(社区)总支书记、主任纳入领导小组成员,为行政问责四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宣传学习,增强意识。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把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和党委中心组成员作为首期重点对象进行专题学习培训,并以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习成效进行检测。同时把行政问责四项制度列为普通党员学习培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黑板报、专栏等展开宣传,让群众知晓并参与监督,以此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强化措施,确保落实到位。把《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列为党委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的长期必读教材,各村(社区)和站所办每周五下午进行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问责事项进行比对,如是符合问责范围的立即启动问责程序。同时大力开展基层站所长交流任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选派优秀干部职工到县职部门顶岗培训等,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的公信力,维护行政问责四项制度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