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常分为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是指由2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在形成过程中,由2心皮边缘合生处生出隔膜,将子房隔成两室,此隔膜称假隔膜,种子着生在假隔膜两侧,果实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成两片脱落,假隔膜仍留在果柄上。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角果的:分类、类型、结构、简介等介绍

中文名

角果

别名

silique

植物界

十字花科

单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科

简介

角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一些角果被人类当作中药食用一些则用来榨油或者调味料,如油菜、白芥等。角果由两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在果实两侧心皮合生的部位形成两条腹缝线,发育过程中腹缝线之间会形成隔膜将果实分为两个格室,这个隔膜并非由胎座发育而成,因而被称谓假隔膜,果实成熟后会果皮沿腹缝线开裂脱落,而种子随假隔膜则一直存留于果柄之上。

分类

根据角果的形状,角果可以分为:

1.长角果:随着果实的成熟变成细长角状,在各室内着生多数种子,如油菜、甘蓝

的果实。

2.短角果:形短阔,呈三角形或近球形,由两心皮组成,中间有假隔膜,分成两室,种子着生在假隔膜边缘的两侧,如荠菜、独荇菜的果实。

角果

三角形短角果

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荠开花后长出三角形压扁的短角果,这是识别荠的形态特征之一。荠果成熟后,收集的种子含油20-30%,榨油可制皂或作油漆。

圆形具翅的角果

角果

(Thlaspi arvense Linn.)

菥冥具有两合生心皮形成的角果,形状奇特。这种角果圆形,压扁,顶端微凹,边缘具翅。菥冥分布遍全国,种子具油,含油量28-34%,榨油可制皂或作滑润油。全草又入药,有解毒排脓之功效。

角果

短角果

(Draba nemorosa Linn.)

角果

棒状的短角果是十字花科中葶苈的特征。该植物为一年生草本,高仅5-25厘米,早春开黄花,花后结果。种子含油,又可入药,为泻下利尿剂。此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海拔从50-1500均可见。

长角果

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 Linn.)

十字花科中,两心皮形成的角果是重要形态特征。角果的形状、长短。粗细等形态性状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依据。这里,线形长角果是碎米荠的识别特征之一。

类型

根据角果的形状,角果可以分为

角果

长角果,随着果实的成熟变成细长角状,在各室内着生多数种子,如油菜、甘蓝的果实。

结构

角果:由2个心皮组成,初时只有1室,侧膜胎座,有假隔膜,两条腹缝线开裂。

角果

简介

角果是一种裂果。由两个合生心皮发育而成。子房一室,后来由心皮腹缝线处生出隔膜(假隔膜),将子房隔成两室,种子着生在隔膜边缘的两侧。果实成熟时两片果皮分离,只留下假隔膜。这是十字花科植物所特有的类型。其中又有两种形态:长度为宽度若干倍以上的,叫长角果,例如,油菜、萝卜等的角果;长度和宽度相近似的,叫短荚角,例如,荠菜等的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