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影片讲述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发现了一场灾难正将地球推向冰河时期,他的儿子山姆·霍尔及一群伙伴被困纽约图书馆自救,引发人类对气候政策深思的故事。
电影《后天》全球票房累计达到5.52亿美元(截至2023年5月)。该片荣获5大奖项,5次提名,包括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的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第14届MTV电影奖中的最佳动作场面奖。截止2023年6月25日豆瓣电影49万多人,打出8.3的评分。
剧情简介 正在南极进行科考的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 饰)遭遇冰层断裂,他根据冒险取回的资料推测出,温室效应已经阻断了地球上的洋流,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地球会重新进入冰河时期。他在联合国全球变暖会议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很快,日本下起了冰雹,美国刮起了超大龙卷风,灾难造成了不少人员的伤亡,这才引起了美国当局的重视。杰克得到的一份最新数据,在华盛顿气象局会议上力排众议。经过计算机模拟,他证明了灾难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只需要六到八周的时间,冰河时期就会到来。
杰克立刻打电话给儿子山姆·霍尔(杰克·吉伦哈尔 饰),希望山姆立刻返回家中。此时山姆去到了纽约参加学校辩论比赛,纽约正在遭遇暴雨侵袭,没过多久,甚至迎来了一场海啸。海水倒灌进城市,山姆在危难中救下了爱慕已久的女孩劳拉(埃米·罗森 饰),他们被迫躲进了纽约公共图书馆避难。杰克这边继续分析着数据,他和其他专家发现北半球将会被持续7到10天的三个超级飓风覆盖,飓风所到之处气温会骤降,冰河时期正在加速到来。无线电信号被中断,山姆通过图书馆的有线电话联系到了杰克,杰克告知山姆一定要留在室内,生火取暖,这样才能挺过飓风的袭击,他会前往纽约救援。
海啸过后,警察组织群众撤离,图书馆里面也有许多人想要离开,山姆劝阻未果,只能和劳拉等少数愿意留下的人守在图书馆烧书取暖。但劳拉因为在进入图书馆前划伤了大腿而开始发烧,急需药品治疗。山姆决定到漂到附近的一艘轮船上寻找物资,并得到了两位同伴的协助。他们有惊无险地拿到了所需物资,在飓风到来之际赶回了图书馆。而杰克也已经到了纽约,但他只能步行前进,好在飓风到来之前,他也及时找到地方生火取暖躲过一劫。
飓风过后,杰克穿越过被冰封的自由女神像,终于来到了山姆所在的图书馆,并找到了山姆,兑现了他的诺言。杰克通知了当局,山姆和纽约的幸存者都得到了救援。只是他们和许多美国人一样,都需要南下墨西哥展开新的生活。
角色介绍 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气候学家,勇敢无畏,发现了地球气候的异常,不顾危险前往纽约营救山姆 山姆·霍尔杰克·吉伦哈尔饰杰克的儿子,勇敢机智,听从了杰克的建议,成功守在图书馆等到了杰克救援 劳拉埃米·罗森饰山姆的同学,为人善良,被山姆救了自己所感动,与山姆一同留守图书馆 露西·霍尔雪拉·渥德饰杰克·霍尔的妻子,医生。身处后方帮助杰克·霍尔营救自己的儿子,撤离之际,还在拯救病人,之后顺利与政府一起移至墨西哥 J.D.奥斯汀·尼可斯饰学生,山姆和劳拉学术竞赛上的对手,曾邀请山姆和劳拉回家做客,当海水进入纽约的时候,跟山姆等人一起逃至曼哈顿公共图书馆避难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受到书籍《即将来临的全球超级风暴》(The Coming Global Superstorm)的启发,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开始构想如果一场类似的风暴发生会怎么样,并把以往灾难电影中人类所面临的敌人变成大自然。他以该书籍为基础,适当夸大了灾难的恐怖程度,形成了拍摄《后天》的想法。
影片筹备 罗兰·艾默里奇在拍摄2000年《爱国者》时就开始准备《后天》的剧本,但因为911事件的发生,他一度中止了这个灾难片项目。
拍摄前,片方曾邀请一些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一些科学家咨询片中灾难现象的可能性,结果得到的回应是不可能发生,NASA还因为觉得太荒谬而拒绝了有关咨询。
选角 山姆·霍尔原先在剧本中的年龄是11岁,但为了邀请杰克·吉伦哈尔出演,艾默里奇改成了17岁。劳拉一角原本由琳赛·洛翰出演,但她由于档期冲突退出,埃米·罗森才接替了角色。
取景 《后天》中冰天雪地的场景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冬季拍摄,包括新德里下雪的场景。其他取景地包括美国洛杉矶,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和三一教堂,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城以及夏威夷等地。
拍摄过程 《后天》的大部分场景都在摄影棚拍摄,外景拍摄虽然只有几天,但却在零下40度低温下进行。
新德里的街市场景是在蒙特利尔的片场搭建而成,印度人力车等道具有的是从印度空运而来,而印度群众则由上千名印度裔侨民扮演。夏威夷的暴风雨场景通过大型吹风机和多部雨水制造机制造而成。
山姆·霍尔在纽约遭遇海啸的一幕也是在蒙特利尔录影棚拍摄,剧组在一个大水箱里搭建出了纽约部分街道和公共图书馆场景,制造出纽约被海水所围困的感觉。另外片场还设有一个小的水箱,配合吹风系统制造出暴风雨的视觉效果。东京的巨大冰雹是道具组的手工制作。他们将购入的冰粒制作成相应大小的冰雹,正式拍摄的时候,由20个工作人员从上方将冰雹扔下,制造出了逼真的效果。
纽约公共图书馆标志性的狮子图案并未出现在片中,因为这样片方可以避免支付一定的版权费。山姆在船上遭遇狼群攻击的戏份花费了5天时间完成拍摄。美国民众逃难到墨西哥边境的部分前往到美墨边境实地拍摄,过程中临时演员确实穿越了格兰德河进入到墨西哥国境。
特效制作 电影《后天》的制作成本1亿2500万美元,有将近90%的预算用来制作特技效果,负责影片制作的是马克-戈登制作公司。剧组还邀请了擅长科幻灾难题材的导演艾默里奇加盟。该片的特效包括洪水、飓风、冰雹、冰山融化等多个大场面,制作难度大,特效团队多达上千人,共9家特效公司进行了一年多的后期制作,开场的冰层断裂,还有演员在寒冷中吐出的白气是后期特效制作而成。
影片中虽然只有380个特效镜头,但它们却是导演艾默里奇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镜头,艾默里奇谈到活动拖车里虚拟纽约城被冰冻起来的画面效果时表示,他首先要想象出这样的场景,然后再拍摄的时候,所有的道具都是特殊制作的,要让场景看起来可以以假乱真。不管是洪水、暴风雪,都要逼真,没有破绽,因此制作组在六个特殊制作的布景房间里轮换着进行拍摄。
影片的特效画面由NVIDIA与Crack Creative共同打造,基于Quadro FX制作而成。如曼哈顿海啸、飓风、龙卷风、从动物园里逃出的饿狼等其他主要的场景。
影片特色 主题与亮点 《后天》的立意人类最终的敌人是自己,引发人类对生态与环境的思考,给人类敲响警钟。
这部优秀灾难电影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人文理念,除了典型的美国商业大制作、惊心动魄的灾难奇观、逼真的特效之外,还包含了很多人文情怀细节,其中父子情刻画得很深入。
视觉画面 《后天》有着逼真的特效画面,影片创造了纽约城急速冰冻的画面,以及自由女神像被淹没,纽约变成了一片汪洋,巨轮进入城市的视觉奇观。而等气温骤降,被冰封后的纽约,茫茫冰原徒留自由女神的头像,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城市大半已被埋入了冰雪之中。
叙事 《后天》的叙事有别于其他商业电影,将一个矛盾贯彻到底。看似松散的情节其实仍按照着“建置,对抗,结局”的三幕结构进行,建置阶段主要交代了杰克·霍尔提出异常天气现象的争议,但到了第二幕对抗阶段,故事的重点却变成了讲述人们如何逃生,结局部分又变成了杰克营救儿子山姆。矛盾的不断转移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让影片少了不少匠气,但不同人在灾难面前的一举一动构成了一幅浮世绘,人性因此展现地淋漓尽致。
科学争议 美国联合实验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电影《后天》中呈现的灾难,进行了研究,并就片中三个情景做出科学分析。
首先对于纽约在几小时内突然从炎热的天气降至零度左右的寒冷冬天的场景。科学家们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某些地区气温会下降,但不会如影片中那样突变,那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太平洋海水周期变暖,极有可能在几周内导致局部地区降温。
其次,影片中伴随冰河期向南推进,印度首都也遭到猛烈的暴风雪袭击的场景。科学家表示,虽然人为的化学物质排放会影响海洋水流,导致地球部分地区变暖,但不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相对于地球两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如今的地球轨道已经发生改变,北半球夏季时从太阳那里吸收的能量更多,不太可能短期内进入冰河时期。
最后,对于龙卷风袭击洛杉矶,葡萄大小的冰雹降临东京的场景。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气候的变化确实会引起飓风等其他形式的风暴,但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水分蒸发更快,大气层更容易产生风暴。可这样的情形存在偶然性,科学家们也无法预测哪些地区会有哪些大的气候变化。
所获荣誉 主要奖项
美国环境媒体奖 · 最佳电影获奖2004 / 后天第6届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提名2004 / 后天第31届土星奖 · 最佳科幻电影提名2005 / 后天第31届土星奖 · 最佳特效提名2005 / 凯伦·E·戈勒卡斯 Karen E. Goulekas尼尔·科博尔德 Neil Corbould格雷格·施特劳斯 Greg Strause雷莫·巴尔塞尔斯 Remo Balcells第14届Mtv电影奖 · 最具突破女演员提名2005 / 埃米·罗森第14届Mtv电影奖 · 最佳动作场面获奖2005 / 洛杉矶毁灭展开参考资料
电影原声 曲目
音乐家
01.The Day After Tomorrow
02.Tornado Warning
03.Sam!
04.Tidal Wave
05.Body Heat
06.Russian Ghost Ship
07.Hall's Plan
08.Rio Grande
09.Bedtime Story
10.Blizzard
11.Superfreeze
12.Cutting The Rope
13.Because Of You
14.President's Speech
15.The Human Spirit
16.Burning Books
哈洛德·克卢瑟
与讲求浩然正气的史诗电影不同,《后天》通过以低音打击乐器和管乐烘托出一种恐惧压抑的气氛,以达到灾难电影所需要的效果。其中曲目“The Day After Tomorrow”充满了邪恶的味道,阴沉郁闷的“Superfreeze”无时渲染着黑暗的氛围,另外也有“Body Heat”和“Hall's Plan”,偶尔能带来一些温和平静。
发行与票房 主要上映国家与地区
上映时间
票房
北美
2004年5月28日
186,740,799美元
中国内地
9,839,826美元
墨西哥
19,014,036美元
巴西
7,082,318美元
英国
46,319,266美元
西班牙
17,374,485美元
意大利
13,504,850美元
德国
2004年5月27日
31,370,281美元
俄罗斯
9,970,906美元
澳大利亚
14,214,949美元
法国
2004年5月26日
17,860,809美元
日本
2004年6月5日
47,305,117美元
韩国
2004年6月4日
16,099,393美元
截至2023年5月,《后天》全球票房达到5.52亿美元,DVD销售收入超过1.1亿美元。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后天》的立意很高,因为片中真正的敌人就是人类自己,在这场人类策划的灾难中,没有谁是无辜的,所以那份恐惧犹为强烈。——新浪娱乐
灾难片并非视觉奇观的罗列,它千方百计地渲染突如其来的灾难,同时要维护人类在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脆弱信心;它要无情鞭打人类在安逸环境里养成的惰性和盲目心理,同时还要张扬可能被巨大灾难激发出来的光辉人性。灾难片其实就是在这中间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而《后天》就走得相当成功。——京华时报
尽管它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其内容却以大量科学事实为基础。该影片的上映,开辟了一次争论的机会,让人们能够就环境污染会对地球气候变化带来何种危险展开讨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负面评价 层出不穷的灾难镜头确实震住了观众,但突出的特效同时也衬出影片情节单薄及心理描写不足。——长江日报
《后天》最令人失望的是其说教式的语气。——迈阿密先驱报(Miami Herald),康宁·奥格尔(Connie Ogle)
大众评分 评分网站
评分详情
评分人数
豆瓣电影
8.3/10
好于 97% 灾难片
好于 96% 科幻片
488450人评价
IMDb
6.4/10
46万人评价
时光网
7.8/10
1.6万人评价
烂番茄
3.2/5(观众评分)
超过25万人评价
(数据截至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