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天麻(学名:Gastrodia gracilis Bl.):植株高10-60厘米;根状茎略肥厚,多少块茎状,近圆柱形,长3-10厘米,直径3-20毫米,肉质,棕褐色。茎直立,淡黄色,无绿叶,下部疏生数枚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长6厘米或更长,通常具5-20朵花;花多少下垂,浅棕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圆筒状钟形,上部略宽于下部,顶端具5枚裂片。花期5-6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细天麻的:形态特征、产地生境、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种植技术、病虫防治、主要价值等介绍

中文名

细天麻

别名

细赤箭

拉丁学名

Gastrodia gracilis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被子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百合亚纲

超目

天门冬超目

天门冬目

兰科

树兰族

天麻属

细天麻

分布区域

台湾

命名者及年代

Blume

拼音

xì tiān má

简介

生于林下,海拔600-1500米。产中国台湾北部和日本。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重要的中草药

形态特征

细天麻植株高10-60厘米;根状茎略肥厚,多少块茎状,近圆柱形,长3-10厘米,直径3-20毫米,肉质,棕褐色。茎直立,淡黄色,无绿叶,下部疏生数枚鳞片状鞘。

细天麻

总状花序长6厘米或更长,通常具5-20朵花;花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长2-4毫米;花梗和子房长8-20毫米,花后花梗可延长1倍;花多少下垂,浅棕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圆筒状钟形,上部略宽于下部,顶端具5枚裂片,但前方亦即两枚侧萼片合生处的裂口较深,深达筒长度的1/4-1/3,筒的基部向前方凸出;外轮裂片(萼片离生部分)较大,中央的1枚最大;内轮裂片(花瓣离生部分)明显小于外轮裂片;唇瓣基部有爪,上部卵状三角形,边缘波状,上面有纵脊和极小的乳头状突起;爪上有2枚近球形的胼胝体;蕊柱长约5毫米,两侧有翅,顶端有一对臂状物。花期5-6月。

产地生境

生于林下,海拔600-1 500米。产中国台湾北部(宜兰、新竹),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生长习性

生长适生区的海拔高度范围在600-2500米。垂直分布与气候条件有关,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冷凉多湿,冬季积雪厚,加之树木繁茂,枯枝落叶层厚,地面覆盖度大,天麻不易受冻害威胁。喜凉爽气候、湿润环境。以夏季温度不超过25℃的凉爽条件和年降雨量1000-16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含水量40%左右的湿润条件,天麻生长良好。土壤湿度过大,块茎易腐烂,土壤湿度过小,蜜环菌生长受到限制,影响天麻生长。天麻根叶退化,不能营光合作用,故天麻块茎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照仅起供给热量的作用,但对开花、结果、种子成熟有一定作用。喜生长于疏松的土壤中,需含有较多的腐殖质,透气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排水性能。一般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其酸碱度pH值5-6。

繁殖方式

主要用块茎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块茎

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长快,时间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养好菌床。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常用壳斗科的青杠、槲栎、栓皮栎、毛栗等,以树皮厚、本质坚硬、耐腐性强的阔叶树为好。将选好的木材锯成40-50厘米长的木棒,树皮砍成鱼鳞口。在选好的地块,于栽前2-3个月,挖深25-30厘米、宽60厘米、长度据地形而定的窖。窖底松土整平,铺放一层干树叶或腐殖质土,用处理好的新木棒与带蜜环菌的木材(俗称菌材)间隔摆1层,相邻二棒间的距离为6-7厘米,中间可夹些阔叶树的树枝,用腐殖质土填实空隙,以防杂菌污染,再覆土3~4厘米。同法摆第二层,上覆土10厘米。保持窖内湿润,上盖杂草遮荫降温保湿使蜜环菌正常生长,即成菌床。选无病斑、无冻害、不腐烂的块茎作种栽,大小分开,分别栽培。栽植时,把种麻平行摆放在菌棒间的沟内,紧靠菌棒,用腐殖质土填平空隙,再盖上3厘米,以不见底层菌材为宜。同法栽第二层,最后盖上10-15厘米,上盖一层树叶杂草,保持土壤湿润,越冬期间加厚覆土层,以防冻害。

播种

选择重100克以上的箭麻,随采随栽,抽薹时要防止阳光照射,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间可选晴天10时左右,待药帽盖边缘微现花时进行。授粉后用塑料袋套住果穗,当下部果实有少量种子散出时,由下而上随熟随收。由于天麻种子寿命短,采下的蒴果应及时播种。播种时,将菌床上层菌材取出,扒出下层菌材上的土,将枯落潮湿的树叶,撒在下层菌材上,稍压平,将种子均匀撒在树叶上,上盖一薄层潮湿落叶,再播第二层种子,覆土3厘米,再盖一层潮湿树叶,放入土层菌材,最后覆土10-15厘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个,每个蒴果约有3万粒种子,种植得当,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为块茎繁殖的种栽。

种子采收后,立即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揭去上层菌棒,将下层菌棒之间缝中的土壤铲掉,在两棒之间垫入一薄层(压实后0.5厘米厚)潮湿的壳斗科树种的树叶,将种子从果中抖出,轻轻撒在树叶上。撒时手应紧贴树叶,防止风吹走种子,大风天不能播种,最后将果皮也一块播入菌床,填土后播种上层。如果用大坑培养的菌材伴播,或菌床中蜜环菌生长旺盛,也可将下层菌棒也揭起,垫树叶和细碎树枝后撤入种子,将原菌棒按原来的摆放方法放入菌床,然后盖一薄层土壤,以填好棒间缝隙并与棒平为合适,在土壤上再垫一层树叶,用同法播种上层,最后覆土10厘米左右,播种穴顶再盖一层树叶要保持土壤中的湿度。细碎树枝也是萌发菌及蜜环菌很好的培养物,播种时将新鲜幼嫩的树枝条切成5-10厘米长的小枝段,撒在树叶层上,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种植技术

温度

天麻地茎地温14℃左右开始萌发,20-25℃生长最快,30℃以上停止生长,14℃以下处于休眠,一年之内整个生长季节总积温3800℃左右。炎热的夏季天麻生长的土层温度持续超过30℃,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受抑制,影响天麻产量,因此在低海拔地区栽培天麻,夏季高温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天麻耐寒能力较强,地温在-3℃以下可正常越冬,但块茎暴露在空气中,同样低温天麻会遭受侵害。天麻种子在15-28℃都能发芽,但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湿度

土壤的水分对天麻的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适合天麻生长的土壤水分一般在40-60%为宜,但实践证明稍偏湿一些较好,偏湿麻色白嫩,偏干则发黄,可水分不宜过多,过多则易发生烂麻,雨水多时栽培地要注意排水,天旱时要注意适时浇水。

土壤

天麻栽培最好是pH值为5-6的沙壤土,粘土、石砾土都不行,沙子以中粗沙较好,太细,太粗都不好。土壤既要疏松透气,又能保持一定湿度。

光照

整个天麻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光线,但阳光的有无、多少,对天麻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可提高地温。但阳光直射,容易使地温升高,加快土壤水分蒸发,高温干旱同样不利天麻生长,因此,野外栽培天麻夏季一定要遮荫,遮荫的多少,视地温而定。

选址

地形和地势对天麻生长影响也很大,栽培天麻时应注意选择。高山区温度低,生长季节短,应选择阳山,低山区夏季温度高,雨水少,应选择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阴山,中山区就应选择半阴半阳山。在坡度为5-10度慢坡地或沟谷地野生天麻较多,这些地方的小气候及肥沃深厚的腐殖层,都有利于天麻的生长。在山脊及大森林深处天麻分布较少,人工栽培时也应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尤其是雨水多的地区,更应考虑到排水。

采种

• 打尖:天麻顶端几个花朵,结的果实很小,种子量少也不饱满,故应在现蕾后,将其顶部2-3个花蕾打掉,可减少养分消耗。这样,结的果实饱满,可提高种子产量。

• 授粉:在自然条件下,天麻靠昆虫授粉,人工培育种子,尤其在室内育种,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左手捏住刚开放的花朵,右手拿小摄子或针伸入花筒内,将唇瓣压平展,或轻轻拿掉唇瓣,以便利于授粉。从另一株天麻的花朵内摄取冠状雄蕊,放在被授粉花筒内的匙形柱头区,移放时,花粉粒一端应靠紧柱头,使花粉粘着在柱头上,在自然条件下,如看到柱头上已有花粉,即为昆虫已传粉,不必再作人工授粉。

• 采收种子:一般授粉后20天种子成熟,观察果实纵缝线突起,但还未开裂,或用手指轻捏果实,如已变软,即为最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时,可将其上下5、6个果子采下,装入纸袋备用。果实采收顺序是从果穗下端开始,逐渐向上依次采收。

• 种子的保管及运输:种子采收后应及时播种,但有特殊情况时,应将未脱粒果子装入玻璃容器内保存在低温(2-3℃)条件下。有条件的应放在冰箱内。在1个月之内仍有近50%的种子可以发芽。

病虫防治

软腐病

病状:发生软腐烂病的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掰开茎,内部变成异臭稀浆状,有的组织内部充满黄白色或棕红色的蜜环菌菌丝,严重时整窖腐烂。⑵发生原因:栽培场地选择不当,采用碱性土壤栽培导致失败。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种麻在贮运过程中受阳光直射,或在27℃以上的环境下时间过长,或受浸泡等;栽培穴受27℃以上高温或70%以上高湿的影响。

防治方法:严格选择菌材和菌床,栽培场地要选择偏酸的沙质土地;严格挑选种麻,选择无病虫危害、健壮,没有受高温高湿危害的箭麻做种;严格田间管理,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穴内长期积水或干旱。

杂菌病

危害天麻及菌材最严重的是和蜜环菌同类的其它担子菌,菌丝及菌索类似蜜环菌,但菌索扁圆,没有发光特性,腐生于菌材上,与蜜环菌争夺营养,抑制蜜环菌的生长。防治方法:选择培养场地时,一定要选择环境中杂菌较少,不带菌或带菌少的生荒地;选择优良的蜜环菌菌种,加大菌种用量,造成蜜环菌的生长优势,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培菌和栽培场地要挖好排水沟;及时灭菌。如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有杂菌,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蛴螬和蝼蛄

100平方米内用90%敌百虫或50%的辛硫磷0.15公斤加少量水稀释,拌细土10-15公斤制成毒土撒施。

跳虫

跳虫体形小,色白,一般以较高的湿度为生存条件,20-25℃最活跃,一年可繁殖6-7代。主要咬食菌棒皮层内的菌膜,也吃食天麻块茎,使天麻块茎出现坏洞。在发生盛期可用1:800-1000倍的敌敌畏或0.1%鱼藤精喷施或浇灌,或用4片/平方米磷化铝熏杀。

白蚁

白蚁除危害菌材外,还蛀食天麻原球茎及块茎,在危害盛期可用灭蚁粉毒杀。

介壳虫

主要是粉蚧危害天麻块茎。一般由菌材、新材等树木带入窖内。危害后天麻长势减弱,品质降低。如发生危害,应将此穴天麻及时翻挖,全部加工成商品麻出售,严禁留种,并将此穴菌材焚烧,以防蔓延。

主要价值

医药用途

天麻具有息风、止痉、祛风除痹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头痛等症状,是中医治疗大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

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不可与御风草根同用,否则有令人肠结的危险。

化学成份

天麻中除己分得蔗糖外,又报道从天麻中分出三种杂多糖:GE—I,GE—II, GE—III,均为白色粉末,元素分析不含氮。三种杂多糖经水解和纸色谱分析主要为葡萄糖组成一:制备乙酰衍生物进行气相与已知单糖乙酰物比较和计算,结果得出三种多 糖的组成及克分子比是:GE—I组成是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70: 1:0.5:0.3;GE—II是葡萄糖:甘露糖=19:1,GE—III是葡萄糖及微量 甘露糖。三种多糖均具有细胞免疫活性。

天麻属中少数品种中9种酚性成分的含量: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对羟基苯甲醛

3,4—二羟基苯甲醛

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

4,4’—二经基二苄醚

对 羟基乙基醚

4—乙氧甲苯基—4’—羟基醚

三[4—(9—D—葡萄 吡喃糖基)—氧—节基]—柠檬酸酯。

1.

天麻素

2.

对羟基苯甲醇

3.

对羟基苯甲醛

4.

3,4—二羟基苯甲醛

5.

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

6.

4,4’—二经基二苄醚

7.

对 羟基乙基醚

8.

4—乙氧甲苯基—4’—羟基醚

9.

三[4—(9—D—葡萄 吡喃糖基)—氧—节基]—柠檬酸酯。

测试结果表明,东北道化和云南昭通产 的药用天麻所含酚性成分基本上是一致的;原天麻中只检出l,2,3,其中2和3是酚性成分中结构最简单者,据测原天麻可能是天麻属中的原始 类型,药用天麻可能是进化类型,并与形态比较的植物分类学观点很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