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情况
XBB突变株于2022年8月在印度首次被发现,之后迅速传播,很快成为新加坡等国主要流行株。随后,包括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分子医学教授Eric Topol在内的一些科学家提出,XBB.1.5在纽约发生突变的可能性。Topol还在个人博客中提出“预警”:XBB.1.5“正处于井喷式增长”。他不无担忧地指出,该突变株最早在纽约州被监测到,而当地住院人数(尤其是老年人)也随之急剧上升。
2023年1月4日,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范克尔克霍夫称,XBB.1.5毒株成迄今最具传染性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
传播情况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的。XBB.1.5毒株在当周的感染比例环比接近翻番(2022年12月24日当周的比例仅为21.7%)。科学家们表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迅速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其在美国已蔓延至43个州。感染XBB亚型毒株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劳和发烧等。
上海地区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
2023年1月7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香港出现的首宗XBB.1.5是输入病例,患者是一名自英国抵港的24岁女子,她已接种两剂疫苗。
2023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较上次中疾控披露,“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2023年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自2023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中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2023年1月7日,南非报告首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变异株。
2023年1月12日,俄罗斯奔萨州确诊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的感染病例。
2023年1月12日,希腊已检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