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内江师院”,坐落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一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是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成员。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内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杰出校友、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内江师范学院

别名

内江师院

外文名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成立日期

1956年

所属地区

四川省内江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10000450718917K

地址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办学性质

公办院校

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3115亩(截至2023年4月)

学生人数

17000余人(截至2023年4月)

教师人数

1498人(截至2023年4月)

前身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教育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张志远、校长兼党委副书记陈晓春(截至2023年4月)

校庆日

10月27日

知名校友

伍文森、张春来

校训

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校歌

《桃李正芬芳》

主要院系

19个(截至2023年4月)

院校代码

10640

主要专业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等(截至2023年4月)

专业数量

本科专业64个(截至2023年4月)

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创办于1958年的内江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占地面积3115亩,设有19个二级学院,包括64个本科专业。学校有教师1498人,包括专任教师1165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17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

195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四川省创办“成都、内江、绵阳、万县”四个初中师资训练班。1956年8月,经教育部核准,四川省内江初中师资训练班成立。1958年,四川省成立了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四川省内江初中师资训练班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5月,内江工业专科学校和乐山专科学校并入内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更名为内江专科学校。1960年,简阳农专农学专业并入学校。1962年6月,内江专科学校撤销停办,部分师资和设施并入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地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举办高师班,面向社会招收学生。1978年,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内江专区行政干部学校余下部分更名为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创立于1905年的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并入内江教育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时期

内江师范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同年10月,内江师范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12月,内江师范学院“田家炳外语培训中心”正式成立。2014年12月,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15年12月,由内江市政府、内江师范学院、亚马逊公司三方共建的“亚马逊学院”正式建成启用。2018年12月,内江师范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2019年7月,学校成为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2020年7月2日,内江师范学院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设有19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6个。

学院

专业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范长江新闻学院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环境科学、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泰语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法学、城市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

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

张大千美术学院

美术学、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有教职工1498人,其中专任教师1165人,正、副高级职称454人,硕、博士1067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名辅导员等23人;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18人;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内江师范学院师资力量一览表(部分)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史仕新

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史仕新

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陈晓春

省教学名师

陈晓春

省优秀教师

王彤

内江市拔尖人才

王新民、黄旭、甘元军、蔡达锋

内江市学科带头人

黎昌金、蔡达锋、陈湘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学科建设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有2个省级优势学科,分别是:教育学原理、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学校有省级示范教学团队3个;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37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6门。此外,学校还拥有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水产养殖学等

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化学、软件工程、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等

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土木工程、应用化学、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值仿真与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汉语言文学、结构化学、大学化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汉语言文学、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化学教学论、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现代教育技术、遗传与优生、教师专业发展、水产动物疾病学、光学、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儿童文学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先后与隆昌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学、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遂宁市教育局、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50余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合作协议,建有11个校地合作平台,建有实训实习基地500余个;学校多名教师进入内江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担任企业专门科技顾问。

学校先后与20余个世界高校及机构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设立“学生研修奖学金”,每年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赴高水平大学研修;累计招收培养来自20余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生200余名,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累150余名。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内江师专图书馆,2000年3月与原内江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为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截至2023年4月,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209万余册,古籍线装书和民国文献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391种,电子文献数据库50余个,电子图书约360万册。图书馆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古今丛书及部分专科性和综合性工具书;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读秀学术搜索、PQDT、SCI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沱江流域数据库》《狮山学馆(古籍资源库)》《张大千研究数据资源库》等特色数据库;建立了四川省方志馆内江师范学院分馆,与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共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收藏馆暨史志馆。

学术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6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型月刊。该刊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有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研究、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法学等;自然科学主要栏目有数学教学研究、数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体育学等。该刊1997年被列为《全国报刊索引》来源的核心期刊。2002年被列为CNKI期刊全文数据收录期刊。2021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师十佳学报、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等。《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在“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显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复合因子为0.635,在618种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249,复合总被引频次1322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356;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14.418,位居Q2区。

科研基地

截止2023年4月,学校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内江市工程实验室5个。

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

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

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数值仿真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果类废弃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自“十三五”以来,内江师范学院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4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0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2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校园文化

校徽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校徽外环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核由篆书的“内”字变形而成一个倒扣的铃,体现学校的地方性和教师教育渊源。铃中的“人”字,喻示“以人为本”理念。铃下的数字表明学校创办于1956年。

校旗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旗面为白色长方形,旗面正中缀学校标准中英文校名和校徽,校名文字颜色为蓝色。

校训

内江师范学院的校训是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校歌

内江师范学院的校歌名为《桃李正芬芳》,由肖体仁作词、冯波作曲。

《桃李正芬芳》

拥西林,抱沱江,大千书画乡。

东城水碧智者乐,北郭山青仁者康,仁者康。

四方才俊聚一堂,桃李正芬芳。

四方才俊聚一堂,桃李正芬芳,正芬芳。

求真知,路漫长,莫负好时光。

就铁肩担道义,炼成妙手做文章,做文章。

知难行难创业难,吾辈当自强。

知难行难创业难,吾辈当自强,当自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志远

校长

陈晓春

党委副书记

陈晓春、史仕新、黄辉

副校长

赵明、刘博、吴开腾、郭云东、李益彬

党委常委

赵明、刘博、吴开腾、郭云东、张浩、张红扬

纪委书记

史仕新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5月)

杰出校友

姓名

职务/成就

伍文森

球溪中学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

张春来

川联中科智库、川联金控、太古世家、安亚特、简朴等品牌创始人

王跃奎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天来

四川紫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刘丽

《教育导报》特约专家、新华文轩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资阳市教育科研咨询专家库专家

董珀江

绵阳市大学生创业企业联合会常任理事,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SYE创业导师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4月

所获荣誉

2013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5年2月,内江师范学院被四川省档案局评为2014年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4月,学校被四川省审计厅、四川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为“2011-2013年度四川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2020年6月,学校被内江市心理学会授予“抗击疫情先进会员单位”称号。

2022年6月,学校获得四川省普通高校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2022年7月,内江师范学院获得2022年内江市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