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段思廉出生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段思廉被相国高智升拥立为大理皇帝,次年改元保安。段思廉在位期间,将反抗宋朝的蛮族首领侬智高处斩并函首送给宋朝皇帝,之后派遣岳侯高智升平定杨允贤的内乱,被迫册封高智升鄯阐侯,在朝政上受到高智升的钳制。
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在位三十一年的段思廉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其子段廉义。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段思廉于洛阳白马寺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死后庙号兴宗,谥号孝德皇帝。
人物经历
被拥上位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段思廉出生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国秉义皇帝段素隆在位期间,段思廉被其封为镇南王,之后又两次成功击败老挝入侵。段思廉的前任皇帝段素兴在位期间,不理国事,沉迷酒色,民怨沸腾。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的相国高智升发动宫廷政变,废黜段素兴的皇位,拥立太祖段思平曾孙段智恩之子段思廉为皇帝。大理国的国祚重新回到太祖段思平一脉。段思廉即位的次年改元保安,之后又改为正安、正德、保德。
杀蛮平乱
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广源州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率军攻破邕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建立“大南国”,年号“启历”。同年九月,宋仁宗任命枢密副使狄青率军征讨侬智高。狄青于第二年的上元节攻破邕州城东二百里的昆仑关并击败侬智高。侬智高烧毁邕州城后由合江(今属四川省泸州市)逃亡大理,段思廉重金收买其部下,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四月,岳侯高智升于侬智高众叛亲离之际将其斩杀,正逢宋朝招募的死士来到大理,将侬智高首级函封送往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大理的世袭贵族杨允贤不满权势衰落,在姚州(今云南省姚安县)率军造反,段思廉命匡国总事岳侯高智升担任主帅讨伐杨允贤,高智升成功班师之后强迫皇帝段思廉封为德侯,晋封太保,赏赐白崖(今属云南省凤仪县东南)、茹甸(今云南省凤仪县南部)等地,之后不久又迫使段思廉封其为鄯阐侯,子孙享有世袭的权利。
禅位为僧
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由于高家权势过大,在位三十一年的段思廉被迫出家为僧,将皇位禅让给其子段廉义。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段思廉于洛阳白马寺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死后庙号兴宗,谥号孝德皇帝。
人物关系
祖先 | 段思平(大理太祖) |
父亲 | 段智恩 |
子 | 段廉义(大理上德帝) |
孙 | 段正明(大理保定帝) |
孙 | 段正淳(大理文安帝) |
侄孙 | 段寿辉(大理上明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