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蛸,章鱼科,胴部卵圆形,体表光滑,不具颗粒,色素点斑极细。肉鳍退化。腕8只。内壳完全退化。短腕型,腕长约为腕宽的2-3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三腕茎化。漏斗器W形。鳃片数约6-8个。记录最大全长0.2m。

喜暖性强,经济价值不大,但是是迄今为止被报道中唯一能使人致死的头足类动物。

分布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北部沿岸海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环蛸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活习性等介绍

中文名

环蛸

拉丁学名

Hapalochlaena maculosa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八腕目

蛸科

蓝环章鱼属

环蛸

形态特征

胴部卵圆形,体表光滑,不具颗粒,色素点极细。背面色斑特异:胴部、头部和腕部生有一些兰色的椭圆形或圆形环斑,每一个环斑外为深褐色的椭圆形或圆形的斑块所包被;环斑在腕和头部各约4、5个,在胴部的约14、15个。短腕型,腕甚短,腕长约为胴长的2、3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较左侧对应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十五分之一;阴茎较短,阴茎部较瘦,膨茎较胖。漏斗器W型。鳃片数约6-8个。中央齿为五尖型,边齿甚短,第1侧齿甚小,齿尖偏向一侧,第2侧齿基部边缘略凹,两端较隆,齿尖偏向一侧,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胴体40毫米。

分布区域

南海,日本南部,马来群岛,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印度海域。

生活习性

喜暖性强,在广东万山群岛以东海域很少发现,我们的标本大部分采自海南岛南部海域,五月下旬采获较多;多栖居沿岸和近海区,底栖生物拖网的采获水深从20-74米,渔网也有采获,但总的数量不多。生活时,皮肤呈土黄色,环斑呈天兰色,甚为艳丽。环蛸是迄今被报道能咬人致死的唯一种类,但仅知一例:澳大利亚北部海域的一个潜水员被环峭咬伤后,引起呕吐,呼吸障碍,运动失调,手足痊孪,最后全身麻痹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