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死比尔》(英语:Kill Bill)由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自编自导,由乌玛·瑟曼(Uma Thurman)、刘玉玲(Lucy Liu)、薇薇卡·福克斯(Vivica A. Fox)、达丽尔·汉纳(Daryl Hannah)、大卫·卡拉丁(David Carradine)主演,于2003年9月29日在好莱坞首映,同年10月10日在美国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杀死比尔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主题与亮点、主要奖项、制片与发行、上映信息、影响与评价、续集与衍生产品等介绍

中文名

杀死比尔

英文名

Kill Bill

别名

标杀令(中国香港)

主要角色

乌玛·瑟曼/刘玉玲

语言

英语/日语/法语

影片片长

111分钟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主演

乌玛·瑟曼、刘玉玲(Lucy Liu)、薇薇卡·福克斯(Vivica A. Fox)、达丽尔·汉纳(Daryl Hannah)、大卫·卡拉丁(David Carradine)、迈克尔·马德森(Michael Madsen)、朱莉·德赖弗斯(Julie Dreyfus)、栗山千明(Chiaki Kuriyama)、千叶真一(Shin'ichi Chiba)

编剧

昆汀·塔伦蒂诺、乌玛·瑟曼(Uma Thurman)

制片人

鲍伯·韦恩斯坦、徐闻

监制

伦斯·班德(Lawrence Bender)

摄影

罗柏·里察森(Robert Richardson)

剪辑

莎莉·门克(Sally Menke)

配乐

RZA

制片公司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Miramax Films)、法外之徒制片公司(A Band Apart)、Super Cool ManChu、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时间

2003年9月29日(好莱坞首映)、2003年10月10日(美国)

简介

本片是昆汀·塔伦蒂诺的第四部作品,“暴力美学”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新娘同时也是准妈妈的碧翠丝遭遇暗杀组织毁掉婚礼,并被子弹射中头部昏迷四年再度醒来后的复仇故事。昆汀·塔伦蒂诺用《杀死比尔》向自己酷爱的类型片致敬,其中包括动画片、中国功夫片、日本武士电影和意大利西部片。

《杀死比尔》获得第61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第30届土星奖两项大奖以及三个提名,第5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五个提名。

影片剧情

约四年前,在德州埃尔帕索市的一个小教堂内,一对新人正举行婚礼,新娘碧翠丝·基多(乌玛·瑟曼饰)是致命毒蛇暗杀组织的一员,深受老大比尔(大卫·卡拉丁饰)器重。她发现自己怀了比尔的孩子后,为了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逃往加州欲与一个普通人结婚生子。但是比尔还是在婚礼当天找到了她并派人将婚礼搞砸,在场的人被残忍杀害。警察赶到时只见满教堂的尸体,在勘查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新娘还活着,并将其送往医院。

新娘碧翠丝在医院病房昏迷了四年有余,这期间比尔派致命毒蛇暗杀组织中代号为“加州山蛇”的杀手(达丽尔·汉纳饰)悄悄结束她的生命,就在计划快要完成之际,比尔一通电话取消了这一行动。四年后碧翠丝醒来,发现医院的工作人员将她作为情色交易的对象换取钱财。于是她佯装昏迷,趁机打晕了两人逃到医院外,准备坐车离开,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碧翠丝先来到日本冲绳寻找日本武士服部半藏,请求他为自己铸造一把武士刀,顺利拿到刀后她去往东京,开启复仇的第一步,这一次她的目标是石井御莲(刘玉玲饰),石井御莲是东京黑道的老大,也是致命毒蛇暗杀组织的一员,代号“百步蛇”。先后解决了石井御莲的保镖Gogo(栗山千明饰)和石井玉莲的88个手下后,碧翠丝和石井御莲决一死战并取胜。之后,碧翠丝把被砍掉了一只手臂的石井御莲的律师兼好友苏菲(朱莉·德赖弗斯饰)带到医院,并声称留她性命是为了两件事,第一是想让她告诉自己关于比尔的情报,第二是要让她向比尔通风报信,好让他知晓发生的一切。东京打斗结束之后,苏菲找到比尔,告诉了他在东京发生的一切,比尔反问苏菲:“碧翠丝是否知道她的孩子还活着?”

碧翠丝复仇的第二个目标是住在加州代号为“铜头蛇”的维尼塔·格林(薇薇卡·福克斯饰),打斗过程中,维尼塔年仅四岁女儿的到来终止了她们的厮杀。将小女孩打发到楼上去后,维尼塔与碧翠丝相约晚上决斗,并试图偷袭碧翠丝,但碧翠丝手疾眼快,用一把刀射杀了她。

杀死比尔

杀死比尔

演员与角色

杀死比尔碧翠丝·基多乌玛·瑟曼饰致命毒蛇暗杀组织的一名杀手,身手矫健,武艺高超,代号“黑曼巴”。怀了暗杀组织老大比尔的孩子后,为了孩子不再卷入血腥的生活,试图通过与普通人结婚逃离杀手生活,在举行婚礼时被比尔找到,并被伤害至昏迷长达四年,醒来后决心报仇,列下“死亡名单”,名单上共有五人,依次是石井御莲、维尼塔·格林、巴德、艾尔·戴维儿和最终目标比尔。杀死比尔石井御莲刘玉玲饰中日美混血,致命毒蛇暗杀组织杀手之一,代号“百步蛇”。石井御莲9岁时目睹了自己的父母死于日本暴力团山本老大之手,11岁时亲手替父母报仇雪恨,20岁那年成为了全球顶尖女杀手,参与了杀害碧翠丝的行动,最终被碧翠丝打败。杀死比尔维尼塔·格林薇薇卡·福克斯饰致命毒蛇暗杀组织杀手之一,代号“铜头蛇”,参加了杀害碧翠丝的行动,并在风波后结婚并育有一女,将名字改为了珍妮·贝尔,在与碧翠丝的决斗中被打败。杀死比尔艾尔·戴维儿达丽尔·汉纳饰致命毒蛇暗杀组织杀手之一,代号“加州山蛇”,一只眼睛残疾,本奉命杀害昏迷中的碧翠丝,但中途被比尔叫停。杀死比尔Gogo栗山千明饰石井御莲的保镖,得力助手,齐刘海,披肩发,擅用一种形似“流星锤”的武器,在与碧翠丝的交手中败下阵来。杀死比尔苏菲朱莉·德赖弗斯饰石井御莲的律师、好友,同时也是比尔手下的帮手,她不杀人,扮演执行官的角色,被碧翠丝砍掉单边手臂后,回到比尔身边通风报信。杀死比尔比尔大卫·卡拉丁饰致命毒蛇暗杀组织的老大,器重并看重碧翠丝·基多,在得知她要和一个普通男人结婚后,派人杀害了婚礼上的所有人,片中比尔并未露面,但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在合作拍摄前作《低俗小说》时,昆汀和乌玛·瑟曼在交谈中萌生了有关《杀死比尔》的想法。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71年的一部意大利电影《大复仇》,昆汀借鉴其叙事框架以复仇为线索展开叙事。除此之外《杀死比尔》第一部还受到印度导演阿努拉格·卡施亚普(Anurag Kashyap)作品《错误的斗争》中谋杀戏的影响。

投拍过程

《杀死比尔》的大多数亚洲场景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完成的,包括大量日本内景戏,拍摄地点还包括日本、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整个制作过程共155天,其中碧翠丝与石井御莲的88个日本手下交手的片段花了大约八周的时间,这几乎是部分电影拍摄耗费总用时。影片完成后亮相票房榜首,以3000万美元的预算在全球赚了1.809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

杀死比尔

选角

计划为Gogo选角时,昆汀的首选就是栗山千明,她曾在热门电影《大逃杀》中扮演过角色。在参加《灵魂列车》节目后,薇薇卡·福克斯通过《独立日》中的角色后进入电影界,她在其中的表演使她获得了本片中代号为“铜头蛇”的角色。

杀死比尔

在选定大卫·卡拉丁饰演比尔之前,还有很多人选。昆汀本来准备和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签合同,但沃伦·比蒂回绝了邀请,并推荐大卫·卡拉丁来出演。

幕后花絮

本片剧本灵感来源来自于昆汀和乌玛·瑟曼两人,导演昆汀将剧本和主角“新娘”作为30岁生日礼物送给乌玛·瑟曼,且因为乌玛·瑟曼的怀孕推迟了影片开拍日期。

正如他的其他电影一样,昆汀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在碧翠丝与石井御莲的88个日本手下交手过程中,他饰演了88个中一个被碧翠丝割喉的日本杀手。为了呈现出上世纪70年代中国武侠片的感觉,导演为摄影指导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列了一张片单,并希望他能够尽快掌握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另外,昆汀坚持不使用数字特效,制作特效的克里斯托弗·艾伦·纳尔逊(Christopher Allen Nelson)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两部《杀死比尔》电影中使用了450多加仑的假血。

主题与亮点

主题

这是一部将女性作为主体视角的影片,在暴力美学的包裹下,昆汀将女性主义观念融汇于故事讲述,表达对女性和自由的理解。首先,女性角色的塑造体现出女性主义立场,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主角——碧翠丝拥有超凡武功实力,意志坚定,对待仇人绝不心软,而石井御莲作为日本黑社会女头目对于看不起自己血统的手下,采取暴力斩首的方式服众,对诸如此类力量型女性的展现体现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其次,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男性权威的消解则体现了导演对女性处境及其自由出路的深刻思考,作为独立个体和即将为人母的碧翠丝,曾经她的身体和职业都属于比尔,但是她选择了开始新的生活,从昏迷中醒来后也有清晰的目标和执行力,从物色武器再到“死亡名单”,每一步都指引她走向心目中的自由。

配乐

《杀死比尔》的音乐构成“暴力美学”的重要元素,不仅贯穿“复仇”的主题,强化叙事的流动感还推动了人物特质的刻画。本片音乐并非量身定制,而是收集拼贴而成,并形成了专属本片的独特音乐风格。昆汀请来格莱美奖获得者RZA担任的配乐和作曲。影片中的暴力血腥场面千姿百态,用来黏合它们的音乐也是风格多样。打斗场面配上富有东方韵味的音乐,稀释了场景中弥漫的紧张气息。拉丁音乐配上石井御莲与新娘的日本武士刀对打,令两者节奏感完美合拍。青叶茶室的打斗场景在鼓声夹着打击乐搭建起的氛围中步步推进,直逼杀戮的最高潮。

片中音乐的运用突出塑造了重要人物石井玉莲的性格特质:介绍其童年悲惨经历时,配乐是《大决斗》(原曲出自《地狱神枪手》, 1972),曲调时而哀伤, 时而悲壮。在经历了童年的一切后,她成为了一个冷酷的杀手,此处的配乐为《费伊跑》,由艾萨克·海斯(Isaac Hayes)作曲。石井御莲的最后一场戏是和新娘在雪中的决斗。《花的屠杀》是一首日语歌,该曲目来自于70年代日本热门电视剧。

暴力美学

本片中女性主义暴力得到了最佳体现,导演将武打场面的形式感发挥到极致,弱化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对人物的道德判断也处于从属地位。与同样以“暴力美学”闻名的导演吴宇森相比,昆汀的暴力美学在思想内容上并没有过多可解读的含义,暴力场面也少了很多诗意,取而代之的是对暴力场面最直接的呈现:刀起头落,鲜血四溅,对于毫不留情的杀戮采取最直白的表现方式。除此之外,女性角色也不再只是摆设,不是柔弱和需要被保护的对象,她们个个功夫了得,不论对手是谁,都不会展现出丝毫的畏惧。

致敬

在成为导演之前,昆汀就是一个地道的影迷,青少年时代,他深受李小龙影片和香港邵氏武打影片的影响,不仅片中乌玛·瑟曼的标志性黄色套装是对李小龙在1978年电影《死亡游戏》中表现的致敬,《杀死比尔》的开头还加上了邵氏兄弟公司的商标。除此之外,塔伦蒂诺选择袁和平作为本片的武术指导,保证片中打斗场面的纯正风格,饰演比尔的大卫·卡拉丁代替李小龙出演了《功夫》中的少林和尚一角。

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元素拼贴

片中意大利黑帮片、动画片、日本静态暴力美学和中国武术元素的相继呈现,呼应了后现代美学的表征———“视觉冲击”。昆汀打破不同类型、国别暴力美学的壁垒,将它们出色地拼贴在一起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除了元素的拼贴,影片对于色彩的处理也呈现出拼贴感,青叶茶室的打斗场面忽而由彩色转换成黑白,接着又因断电深蓝色的画面映入眼帘,色块的拼贴促成了观众的视觉变化,又符合女主角心理变化,契合情节发展。

断裂叙事

《杀死比尔》将一个复仇的故事分解为五个部分进行讲述。影片并没有按照时序叙事,而是将其进行重组,断裂的时空片段随着剧情的发展整合成一幅清晰的图谱。非线性叙事所带来的空间的裂隙经由影像的往复重新被结构完整。昆汀在自己所创造的时空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成就了一个后现代本文。

意义缺席

《杀死比尔》展现了极度先锋的视听语言,在满足观众的审美快感之余,造成的却是影片深度感的缺失。首先,影像语言的深层意义在充满变奏的影像画面中被削弱。其次,支离破碎的情节和时空的颠倒使得影片呈现出类似于游戏化叙事的碎片化特点,使电影缺失了传统文本意义的深邃性和可洞察性。第三,扁平化人物的塑造几乎打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模式:“新娘”碧翠丝存活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比尔”。

主要奖项

获奖年份

提名/获奖名称

结果

2003

法罗岛电影节最佳电影

提名

2004

第5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女主角-乌玛·瑟曼

提名

最佳剪辑

提名

最佳原创音乐-RZA

提名

最佳声音

提名

最佳特效成绩奖

提名

第30届土星奖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片

获奖

最佳女主角-乌玛·瑟曼

获奖

最佳男配角-千叶真一

提名

最佳女配角-刘玉玲

提名

最佳导演

提名

最佳编剧

提名

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乌玛·瑟曼

提名

木星奖最佳国际女演员-乌玛·瑟曼

获奖

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剪辑

获奖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女演员-乌玛·瑟曼

提名

最佳导演

提名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剪辑

获奖

第13届金卫星奖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最佳视觉效果

提名

最佳声音

提名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

制片与发行

制片公司

1. Super Cool ManChu 美国

2.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美国

3. A Band Apart 美国

4.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发行公司

1. Cinergia Ltd. 乌克兰

2. Lumière 巴西

3.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pain S.A. 西班牙

4. Imagem Filmes 巴西

5. Humax Pictures Inc. 日本

6. GV Pictures 新加坡

7.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8. TFM Distribution 法国

9.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10.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11.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国

12. 博伟国际 阿根廷

13.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美国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德国

2003年10月1日(柏林首映)

英国

2003年10月2日(伦敦首映)

加拿大、捷克、英国、斯洛伐克、美国

2003年10月10日

爱尔兰

2003年10月13日(科克国际电影节)

奥地利、澳大利亚、德国、中国香港、匈牙利、新西兰

2003年10月16日

瑞士

2003年10月16日(德语区)

英国、爱尔兰、冰岛、波兰、新加坡

2003年10月17日

挪威

2003年10月18日(卑尔根国际电影节)

日本

2003年10月19日(东京首映)

新加坡

2003年10月23日

丹麦、芬兰、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中国台湾

2003年10月24日

日本

2003年10月25日

荷兰

2003年11月20日

希腊、韩国、泰国

2003年11月21日

瑞士

2003年11月26日(法语地区)

法国

2003年11月26日

阿根廷

2003年11月27日

墨西哥、乌拉圭

2003年11月28日

瑞典

2003年12月3日

俄罗斯

2003年12月4日

智利、哈萨克斯坦、巴拿马

2003年12月5日

瑞士

2009年8月8日(洛迦诺电影节)

瑞典

2014年11月7日(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

比利时

2018年6月22日(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乔治亚州

2019年8月6(昆汀·塔伦蒂诺电影马拉松)

中国香港

2019年8月17日(夏季国际电影节)

立陶宛

2019年8月28日(重新发行)

新加坡

2021年7月4日(重新发行)(限定)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昆汀的电影改写了独立电影票房惨淡的历史,他的作品往往叫好又叫座。《杀死比尔》在全球数十个地区相继上映后,全球总票房约为1亿8千万美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昆汀本人丰富的观片量令他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作者标签”,如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方法、丰富多样的类型片视角、充满个人审美倾向的视听语言以及元素的拼贴与章节化的表述,尽管昆汀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将各种自己喜爱的元素进行混搭,但他在自己“迷影”向(“迷影”指对于电影的迷恋)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找到了类型融合与元素拼贴混融的途径,形成了昆汀所独有的电影美学风格。

评价

《杀死比尔》在影评网站烂番茄所收集的238篇专业影评中,得到了85%的好评率。在Metacritic上该片则是获得了8.7/10的评分。中国影评网站豆瓣电影上共约48万人为本片做出评价,平均得分8.3分(满分10分)

《杀死比尔》整体口碑褒贬不一,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为本片打了四颗星(满分五星),并称昆汀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他对于技术毫不费力又天才般的掌控力。《卫报》上的一篇评论则认为即使《杀死比尔》看起来没有方向感,但是它能让观众感受无所指的极度兴奋,并且没有几部电影能做到这一点。《The Nerd Daily》上的一篇影评表示电影中战斗场景的编排令人惊叹,并表示无论你是否跟上这个故事,《杀死比尔》都能让你的眼睛盯着屏幕,并且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评论这样写到:《杀死比尔》的内容少得可怜,道德上令人厌恶,而且无聊至极,除了暴力什么都没有。

续集与衍生产品

《杀死比尔2》

杀死比尔

《杀死比尔》原片超过四个小时,考虑到发行放映方面以及观众注意力的问题,昆汀选择将整个故事分为上下两部分别发行,但是导演的创作过程是一气呵成的。

《杀死比尔2》是《杀死比尔》的续集,由原班人马参与演出、制作,片长137分钟,于2004年4月8日在洛杉矶首映,同年4月16日在美国上映,故事继续讲述新娘碧翠丝·基多的复仇之路。后来,昆汀将两部内容合作一部《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全长247分钟,于2011年3月27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上映。

《杀死比尔3》

完成最新作品《好莱坞往事》后,导演昆汀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与女主角乌玛·瑟曼聊的很愉快,并想出了《杀死比尔3》的点子,称这部电影很可能会拍,不过起码2022年后才会真正启动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