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湿地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东南部,景区建于2007年,面积5.2平方千米。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完好,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85%以上。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洪泽湖湿地景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景区布局、主要景点、其他看点、相关文化、开发与保护、重要事件等介绍

中文名

洪泽湖湿地景区

英文名

SIHONG HONGZE LAKE WETLAND SCENIC AREA

别名

杨毛嘴湿地保护区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江苏省

所属城市

宿迁市

地址

宿迁市泗洪县东南部

景区类别

内陆湿地风景区

气候类型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

以湿地地貌为主

景区级别

国家AAAAA级景区

主要景点

半月湖,鱼族馆,湿地博物馆等

官方网站

http://www.shhzhsd.cn/外链

门票价格

30元/人

简介

洪泽湖湿地景区分为湿地文化体验区、湿地科普互动区、湿地植物展示区、湿地生态养生区和湿地度假休闲区五大游览区,内有芦苇迷宫、洪泽湖鱼族馆、千荷园等景点。

2006年2月11日洪泽湖湿地景区所在的洪泽湖湿地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12月29日,洪泽湖湿地景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洪泽湖湿地景区地处中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城东南25千米处的洪泽湖西岸,是洪泽湖湿地的一部分。北枕京杭大运河,南依中国南北分界点淮河,东临洪泽湖。

洪泽湖湿地景区位于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3°10'48''-33°23'34'',东经118°12'14''-11°83'79'',地处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位于北亚热带江北区与南温带鲁淮区交界带。

形成原因

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洪泽湖的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是黄河夺淮。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这是黄河改道的开始。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700年。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明清统治者不断加高高家堰是形成洪泽湖的决定性因素。

气候

洪泽湖湿地是分布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上的大型浅水淡水湖泊湿地。湖区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支配,平均年降水量为925.5毫米,年蒸发量为1592.2毫米。

洪泽湖湿地所在的洪泽湖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接处,四季分明。洪泽湖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8°C,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一月份最低。洪泽湖湖水的年平均温度为15.99°C,该地区的无霜期天数为224天。

洪泽湖只会在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发生封冻现象。封冻大多发生在1-2月份,冻期一般为10-20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冰厚一般为2-10厘米,最厚为20厘米。湖面解冻后,便出现淌凌现象,对船舶及大型渔具有一定危害。

洪泽湖3月至8月以东南风为主,9月份至次年2月以东北风为主。风力全年平均3-4级。风力随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3月至5月的平均风力约为4级,6至8月约为3级,9至11月约为4级,12月至2月为3级。冬春的平均风力高于夏秋的平均风力。在强台风或龙卷风的袭击下,湖面上最大风力可达12级。

洪泽湖每日日照时数平均为6.3小时,春季为5.6-7.3小时,夏季为6-8.2小时,秋季为5-6小时,冬季为4.9-5.9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87.3小时。

水文

洪泽湖湿地景区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西北部及淮河中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型湿地。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吞吐型湖泊,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拦洪蓄水的平原水库。面积2069平方千米,正常蓄水量为57.5亿立方米,最大蓄水量达138.7亿立方米,常年进出湖水量约500亿立方米。

洪泽湖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千米,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千米,平均宽度24.4千米,平均水深1.9米。洪泽湖属过水性湖泊,淮河来水是洪泽湖的主要水源。

地貌

洪泽湖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蓄水)成许多小湖。洪泽湖湿地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的平原型浅水湖泊。洪泽湖湖盆呈浅蝶形,洪泽湖西部为三大洼地。目前溧河洼、成子湖保持湖湾状态。而安河洼由于围湖造田,其湖湾状态已基本消失。洪泽湖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和东部为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北部高,东部低。

洪泽湖湿地景区所在的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由于历史上多次发生黄河南侵夺淮事件,大量的泥沙淤积致使保护区内地势低平、土层肥厚,发育成多种湿地生态系统。洪泽湖湿地景区内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浅水湖泊湿地、浅滩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湿地景区内物种多样,截止至2016年,景区内有浮游动物35科63属91种,鱼类67种,鸟类15目44科194种。陆生动物有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4种,哺乳动物16种,昆虫近千种。有震旦雅雀、青头潜鸭、白天鹅等珍稀鸟类200余种十余万只,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等淡水鱼类67种。

平均每年到洪泽湖湿地区域越冬的水鸟总数在50万只以上,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震旦鸦雀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6种:小天鹅、鸳鸯、黑耳鸢、雀鹰、苍鹰、游隼、红隼、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短耳鸮、普通鸮、白额雁、灰鹤、疣鼻天鹅、白尾鹞、赤腹鹰等。其中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有12种,包括濒危6种(黄嘴白鹭、丹顶鹤、黑鹳、震旦鸦雀、东方白鹳、小青脚鹬),易危物种3种(大鸨、小天鹅、疣鼻天鹅),近危3种(鸳鸯、褐翅鸦鹃、小鸦鹃)。

植物

洪泽湖湿地所在地的植被区划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平原亚区。

洪泽湖湿地景区所在的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浮游植物165种,高等植物81种,水生植物类型众多,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莲和野菱。其中水杉(栽培种)、侧柏(栽培种)、乌菱和野菱为中国特有植物。

保护区物种极为多样。区内有绵延数十里的以芦苇茄、莲为主的挺水植物群落,还有以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以及以荧实、菱等为主的浮水植物群落。还有原产巴西的觉科莲子草属空心莲子草等入侵物种在洪泽湖湿地局部区域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大面积的单一群落,危害严重。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洪泽湖湿地景区所在的泗洪为黄帝之子少昊的封地,少昊为东夷部落首领。《泗虹合志》记载:“青阳,古国名,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夏禹分天下九州,封伯益子若木于徐,为徐国子爵。”泗洪属徐州。历经商周,直至春秋末被吴国所灭。从始祖若木封国至章禹失国,相传四十三世,计一千六百多年。

洪泽湖区曾是海水浸没的海湾,后来大量泥沙堆积形成若干沙咀、沙洲,后成为三角洲,并逐渐形成冲积平原。由于陆地长期向海洋推移,被海水浸避的海湾退居内陆成为泻湖。

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东汉时期,黄河水溢入淮河,致使淮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导致洪泽湖区淮河河床外一些间歇性湖沼成为常年性湖泊,破釜、富陵、泥墩、万家诸湖汇成一泽,亦名富陵湖。东汉后期,在湖区东北部筑高家堰以防御淮水东浸。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游江都,途经破釜塘时,适逢大雨,塘水漫溢,遂称之为“洪泽浦”。唐朝于湖区置屯曰“洪泽”,这就是洪泽湖名字的由来。

黄河夺淮以前,淮河经盱眙(xū yí)穿过湖区由淮阴至云梯关入海。湖区的湖泊,大多分布在淮河右侧,其中较大的有破釜塘(又名破釜涧)、白水塘、富陵湖等。

宋光宗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改道南行,由泗水夺准入海,大量泥沙在准河下游淤积。至明代后期,淮河古道的洪泽湖出口处淤塞,洪水泛滥成灾。

明、清统治者为了保证航道畅通,采取了加高加固高家堰,提高洪泽湖水位的政策,但最终失败,淮河下游故道最终堵塞。由于湖水水位拾高,淮、湖连为一体,淹没村镇,汇成大湖。建于唐朝的泗洲城、明祖陵、洪泽镇均沉入湖底。

1941年在洪泽湖湖区建立了洪泽湖管理局,次年管理局改为洪泽县。1943年后洪泽县被多次划分,直至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建立了洪泽县。

景区布局

洪泽湖湿地景区分为北部的湿地文化体验区,南部的湿地植物展示区,西南部的湿地科普互动区,中部湿地生态养生区和湿地度假休闲区五大游览区。

洪泽湖湿地景区

主要景点

半月湖

半月湖位于景区入口与出口交汇处,在整个景区的最北端。形状像半个月亮,因此得名半月湖。湖内栽植蒲草、芦苇、荷花等湿地植被,形成小型湿地生态系统。湖边有两尊石雕人物,分别是季札和金纯。

季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苏南人,其“季札挂剑”的故事与泗洪相关。

金纯是泗洪本地人,明代三部尚书,不但修建北京故宫,而且疏通京杭运河,是历史上的一位清官,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贬官回乡,去世后葬于泗洪龙集镇的洪泽湖畔。

洪泽湖湿地景区

荷花大观园

荷花大观园位于洪泽湖湿地景区入口处,在半月湖南方。园内由长达八百米的亲水栈道连接。

荷花大观园内种植了10万余株荷花,景区内修建了原生态的木栈道和三座品字形的凉亭,荷花大观园以水面开阔,荷花数量为景点特色。

洪泽湖湿地景区

洪泽湖湿地水生植物园

洪泽湖湿地水生植物园位于荷花大观园东南方,占地面积约0.334平方千米,植物园现已栽培各类水生植物300种,其中,中国水生植物200种,外国水生植物100种,更有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水生植物。洪泽湖湿地水生植物园整体格局分为一馆五区,通过栈道划分。

精品区收集北纬33度适宜栽植的植物物种180余种,其中挺水植物136种,浮水植物40种,沉水植物4种。其中知名的为再历花、路易斯安娜鸢尾、野芹等。其中再历花曾取得中国国家水生植物一等奖。路易斯安娜鸢尾曾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取得金奖。

梯田区,梯田区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依据水生植物生长习性形成阶梯状的景观效果。该区块收集以药用价值泽泻科为代表的八种水生植物。位于区块中间的长喙毛茛泽泻是世界珍惜物种、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濒危灭绝物种。

版图区内是用36种水生植物组合成的中国地图。

垛田区集中展示了洪泽湖地区不同形态特征的88种水生植物。

谷堆区集中展示洪泽湖地区特有的水生植物,种植沉水植物20余种,成功营造了“水下森林”景观,多种沉水植物混种,在国内属于首创,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濒危的水生植物资源。

洪泽湖湿地景区

芦苇迷宫

芦苇迷宫位于荷花大观园南方,总面积2平方千米,由60条总长15千米的河汊贯通组成。景点内需坐船游览。

工委岛地处景区芦苇迷宫内,是江苏首家全面展示新四军将士和中国共产党干群水上革命斗争的景点,以洪泽湖水上革命斗争纪念馆、胜利广场为核心,通过图文、雕塑、声光电等方式,再现了水上战斗场景。

洪泽湖湿地景区

水杉森林

水杉森林位于芦苇迷宫西南方,占地面积0.2平方千米,种植了约一万株水杉、池杉、落羽杉等珍稀树种,形成了“林中有鸟、河流回环、水杉林立”的湿地生态景观。大鸨、白鹳、黑鹳、灰鹭、白鹭等候鸟大多在水杉森林筑巢生息。

水杉是中国特有的绿色国宝,被称为绿色“大熊猫”。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湖北省利川市首次发现了活的水杉树,成为20世纪植物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水杉因此成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也是是泗洪县的县树。

洪泽湖湿地景区

洪泽湖湿地森林温泉度假村

洪泽湖湿地森林温泉度假村位于于水杉森林中,由五星级大酒店、“碧水豪庭”度假村、森林养生温泉场和旅游购物接待中心四个部分组成,是泗洪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配套服务项目。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句话建议挪到开头“水杉森林中”后面)

洪泽湖湿地森林温泉井深2500米,井底温度可达70°C,井口出水温度达52°C,日出水量达3500立方米,所出水质经检测,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为江苏省第一,达到了中国国家医疗热矿水浓度。内有较为珍稀的锶泉。

白鹭湖

白鹭湖位于水杉森林东方,面积约0.667平方千米,由荷塘和白鹭岛组成,白鹭岛种植了乌桕、侧柏、柳树等适宜白鹭栖息的树种约一万株,是景区内白鹭等鸟类栖居的重要场所。

洪泽湖湿地景区

金沙泉

金沙泉位于水杉森林南方,沙滩浴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一万人。游泳区有儿童游泳区、水深1米,成人游泳区、水深1.5-2米。金沙泉分为沙滩区与戏水区,沙滩区的沙子细密柔软,可以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活动,也可以晒日光浴。戏水区可冲浪、游泳,还有水上娱乐项目。

洪泽湖湿地景区

渔趣园

渔趣园位于金沙泉南方,占地面积2万平米。渔趣园集中展示了洪泽湖边传统的网、簖、罩、罾、鱼叉等捕鱼工具及搬罾、鱼鹰捕鱼等传统捕鱼方式,并开辟了龙虾、螃蟹、鱼等种类多样的垂钓池。

洪泽湖湿地景区

洪泽湖鱼族馆

洪泽湖鱼族馆位于渔趣园西南方,场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88平方米,整体长99米、高26米、宽18米。洪泽湖鱼族馆外形像一条完整的鲤鱼。

展示馆由鱼头和鱼身两大部分组成,鱼头是球幕影院。穹幕高13.6米,共有四层座椅,可容纳36人,6个自由度座椅可上下左右前后摆动,高清4D电影全景展示湖底世界,具有增加沉浸感的效果。

鱼身由三层组成,一层主要是集中展示洪泽湖鱼类品种。二层展示了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世界中形态各异的稀有鱼类。三层展示了全世界淡水鱼中较为名贵鱼类品种。

馆内有一个高大的圆柱体鱼箱,整体高6米,直径3米。鱼箱内有2731条鱼,与泗洪县占地面积相同。

洪泽湖湿地景区

洪泽湖湿地博物馆

洪泽湖湿地博物馆位于洪泽湖鱼族馆东方,始建于2006年。博物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屋面、外墙及地坪、仿真木栈道等运用的全部是仿真的生态材料和生态技术制作而成。博物馆分为六大展厅,分别是生态家园、湿地变迁、湿地生态、水生动物、陆生动物、湿地植物。

湿地生态厅内的树木、芦苇、荷花都是由特殊的生态材料制作而成,鸟类则是真实标本。水生动物厅展示了洪泽湖近70种淡水鱼类标本。陆生动物厅展示了众多在湿地内发现的陆生动物标本。鹭类展示区,展示了湿地保护区内常见的十余种鹭类,还有一些珍稀鸟类如丹顶鹤、大鸨、红隼等。湿地植物厅展现了在湿地内种类丰富的植物。

洪泽湖湿地景区

千荷园

千荷园位于位于湿地公园最南端的小岛上,园内种植了1008种荷花,因此得名千荷园。该园占地0.04平方千米,共有荷花10万株,其中盆栽1.5万株。有以“王莲”为代表的粤系品种,以“艳阳”为代表的皖系品种,以“红玉”为代表的冀系品种等,均为中国国内珍稀品种。

千荷园是从2003年成立的“荷花繁育中心”发展而来,现已成功培育出多种荷花。园内还建有鸟类救护中心。

洪泽湖湿地景区

其他看点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东面为著名的人工建筑的洪泽湖大堤,堤高19-19.1米,从淮阴县的老堤头到盯胎县张庄高地,全长67.25千米。

为防止淮水东漫成灾,东汉建安5年(200年),广陵(今淮安)太守陈登始筑高家堰,这便是洪泽湖大堤的雏形。明永乐年间大修高家堰,形成如今的洪泽湖大堤。明万历七年(1579年),将土堰改筑石工墙并加高加固,向南延伸25千米到越城,此时大堤总长达42千米。清康熙年间将大堤延伸到蒋坝,并全部建筑石墙护坡。这项历时171年,筑堤70千米古堰最终在乾隆年间才完工。

由于历朝历代不断对洪泽湖东岸防洪大堤加固增高,洪泽湖水位不断加高,遂成为著名的“悬湖”。据测,洪泽湖底层是海拔10米左右,洪泽湖大堤东的地面只有海拔4-8米,所以古有“倒了高家堰,清淮不见面”的民谣流传。

洪泽湖湿地景区

孔雀园

孔雀园位于半月湖东南方向,占地0.067平方千米,园内树木茂盛,拥有蓝、白、花各色孔雀,设有绿坪区、雕塑区、观赏互动区三个功能区。

洪泽湖湿地景区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在水杉森林北方,码头内配备有3000平米的游客休息区。还停靠了摇橹船、快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此处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到荷花、芦苇、洪泽湖鱼族馆等景色。

洪泽湖湿地景区

水车驿站

水车驿站在芦苇迷宫内,占地面积0.013平方千米,共有12辆水车,根据发展历史与自身特点可划分为汉代水车、唐代水车以及元代水车。驿站是游客游览体验区,再现了水车这种灌溉工具。

洪泽湖湿地景区

相关文化

抗战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泗洪被称为“淮北延安”,是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是淮北苏皖边区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刘少奇、陈毅、彭雪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生活、战斗过。芦苇迷宫内的工委岛曾成为抗日作战的交战地,留下了许多革命斗争事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泗州戏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起源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经民间艺人记录、整理逐步形成拉魂腔的固定唱腔,历史悠久。清后期,泗州戏主要分布于泗洪境内上塘、魏营、峰山、归仁、朱湖、梅花等20个乡镇。1949年前,当地仅家庭戏班就有38个。1952年定名为“泗州戏”,1953年经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泗洪县泗州戏剧团。泗州戏特点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它的白口、唱腔、表演风格与当地的生活语言、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它的伴奏主要以土琵琶、二胡、竹笛乐器为主。

2011年泗州戏被选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洪泽湖湿地景区

洪泽湖渔鼓

洪泽湖渔鼓是古时祭祀、祈福时,用说唱与舞蹈相组合的一种表演形式,从唐初时传入洪泽湖地区,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2014年洪泽湖渔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洪泽湖湿地景区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99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泗洪县杨毛嘴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1年11月13日,省政府批准成立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宿迁市政府成立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设立管理处,总面积230平方千米。

2017年景区完成了导览系统、票务系统、智能系统等系统电子化升级,还建设了景区官网、景区微信、虚拟旅游等信息化项目。

2020年9月,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立了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建了两个科研实验室,建成了湿地管护中心和湿地博物馆。

2021年10月洪泽湖湿地景区梦幻水杉林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营。该工程总投资约80万元,主要包括新建“梦幻水杉林”入口标识1处,生态码头1处,特色木栈道1000平方米,同时增加竹筏18条以及购物商店、摇椅、吊篮等配套设施。

1984年-1985年,国家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对洪泽湖综合开发利用作出了科学规划。同年7月1日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由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编制了洪泽湖综合开发15年规划,次年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

1999年6月,泗洪县在洪泽湖畔的杨毛嘴原始生态滩涂划定80平方千米的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

杨毛嘴湿地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后与泗洪洪泽农场鸟类自然保护区、城头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陈圩林场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下海湾标准地层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组建成为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6年2月11日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洪泽湖湿地景区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5.2平方千米,位于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

保护

2004年3月,县政府出台了《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范围。

2006年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江苏省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96平方千米。

2018年开始对位于洪泽湖湿地核心区内的胜利村进行整体移民搬安置,当地政府在临淮镇新建胜利家园安置小区,截止2021年,全村262户、798人已全部上岸安居。

截止2018年5月,洪泽湖湿地景区荷花提升工程已翻耕荷池0.667平方千米,购置花盆3000个,完成土壤翻耕、蓄水、除草等工作。

2019年7月,地方政府开始启动对保护区内的住家船和捕捞船进行清理,通过协议签订、捕捞权证回收注销、渔船网具收缴、评估赔偿和兜底保障等方式,完成清理捕捞船4359艘、住家船2804艘。2020年10月开始实施洪泽湖“十年禁渔”措施,全面停止捕捞作业,禁止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

2020年9月,景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动物救护站、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等基础设施,实施了缓冲区移民安置和围网拆除工程恢复水生植被23平方千米,滩地湿生植被6.55平方千米,滨岸林草带建设2.95平方千米,封禁保护80平方千米,并已开展湿地资源的日常监测,重点对鸟类、鱼类和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

2021年2月已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177.334平方千米,修复区内水系、植被、野生动物等情况明显改善。并针对洪泽湖鱼类资源下降的状况,在洪泽湖内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投放种苗数量已达2.5亿尾。生态修复区水体透明度、COD氨氮等指标得到改善,水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据2020年鸟类监测报告显示,洪泽湖湿地共观测到鸟类208种,比2012年增加61种,增长41.5%。

重要事件

20世纪50年代当地居民在洪泽湖周边开始蓄洪垦殖,截至2013年底,围网(圈)面积超213.33平方千米,大量湿地被侵占,湖泊萎缩严重。20世纪60年代,共记录到86种鱼类,而2003年-2013年只调查到68种,降幅达20.93%。

2014年,据科学考察报告显示,洪泽湖湿地有31种为外来植物,局部区域出现沼泽化,湿地功能退化。

2018年7月18日,2018年宿迁市旅游宣传片拍摄团队来到洪泽湖湿地景区拍摄。

相关荣誉

2001年洪泽湖洪泽湖湿地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2006年2月11日洪泽湖湿地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9年11月洪泽湖湿地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20年12月29日,洪泽湖湿地景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