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德安县,西毗瑞昌市,北与湖北武穴、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29°21′~29°51′、东经115°37′~116°15′之间。截至2023年1月10日,柴桑区全区设4个街道、5个镇、3个乡,另设2个场参照乡级管理。总面积916.55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沙河,总人口31.3万。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柴桑区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荣誉称号等介绍

中文名

柴桑区

英文名

ChaiSang District

面积

916.5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

地理坐标

北纬29°21′~29°51′、东经115°37′~116°15′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4个街道、5个镇、3个乡,另设2个场参照乡级管理

行政区划代码

360404

人口

309716人(2022年户籍人口)

GDP

223.8559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九江翰陶林文化创意园、庐山牧心谷景区、狮子洞景区等

邮政编码

332100

政府驻地

区政府驻地沙河

电话区号

0792

机场

九江庐山机场

火车站

庐山站

简介

柴桑区区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边缘,属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势大致西南高而东北低。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中、小型湖泊15座,较大的湖泊有赛城湖、赤湖、七里湖等。柴桑区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柴桑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区境内便有先民聚居。汉高祖六年,始置柴桑县,建置经历多次撤并,至2017年8月24日,正式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

在2022年度“江西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公布的名单中,柴桑区境内九江历源整流设备有限公司、江西博莱大药厂有限公司、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柴桑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3.85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9:45.16:44.25。GDP总量位居江西省第51位,九江市第8位。

柴桑区通过活化利用红色文化遗迹,相继推出“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马回岭火车站旧址”等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红色地标;并且已经建成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渊明博物馆、章志远艺术馆、赵泰来珍宝馆等各类博物馆15处;通过依托“庐山天下悠”的品牌效应,成功打造庐山花溪谷、陶渊明生态文化园、马家柚森林公园等绿色元素充沛的景区景点。柴桑区交通便利,位于京九铁路、长江航线交汇点,境内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2022年,柴桑区被授予“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这是柴桑区在获得“第十五届江西省文明单位”之后,再次获得该项荣誉。

名称由来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因柴桑山而得名。民国以来,叫九江县,2017年改为柴桑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新石器时期~前221年)

早在新石器晚期,柴桑境内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时期,柴桑地处荆、扬二州交界处。春秋时期柴桑是为吴国的西境,楚国的东境,俗称“吴头楚尾”。战国初期属吴国,继属越国,后属楚国。

秦至南北朝(前221~565年)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柴桑境域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柴桑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为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恢复旧称。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是它的属地。

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的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的武昌、桂阳、安成合为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的寻阳、武昌的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辖区一部跨入江南),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入,境内增侨置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东晋咸和(326~334年)中寻阳郡、县移治柴桑鹤问寨。义熙八年(412年),省寻阳县并入柴桑县。

南北朝宋元嘉元年(424年),废历陵县并入柴桑县。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县置汝南侨县,同属江州寻阳郡(移郡治柴桑之湓口城)。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年),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唐至宋元(589~1368年)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治湓口城),十八年(598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二年(606年),废江州改置江州郡。三年,江州郡改为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625年)废湓城,贞观八年(634年)废楚城,俱入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

五代十国杨吴乾贞元年(927年),升浔阳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升浔阳赤乌场为瑞昌县。

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建炎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

明清(1368~1912年)

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德化县属之。明洪武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年)为分巡广饶南九道。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清复原制。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

民国初,废府存道,全省划四道。1914年(民国3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

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区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并入县。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

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1935年4月减为8个行政区,1939年冬增至11个行政区, 1942年8月调为9个行政区,县先后隶属第三、第五、第九和新的第九行政区。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6月4日,城区浔阳镇成立九江市人民政府;15日,成立九江县人民政府,隶江西省人民政府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1月,撤县并市,1961年9月复分治。1983年7月,撤地并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九江县隶属九江市。

截至2023年1月,柴桑区设4个街道、5个镇、3个乡,另设2个场参照乡级管理。即沙河街道、浔南街道、狮子街道、城门街道、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马回岭镇、新塘乡、涌泉乡、岷山乡、新洲垦殖场、岷山公益林场。街道(乡镇)下辖村民委员会9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个,场下辖分场5个。区行政区划内设有驻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永安乡)、八里湖新区(含赛城湖水产养殖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德安县,西毗瑞昌市,北与湖北武穴、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29°21′~29°51′、东经115°37′~116°15′之间。东西广62千米,南北袤57千米,总面积873.3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64%。

柴桑区

气候

柴桑区境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最高气温22.9℃,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8℃,1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6℃,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极端最低气温为-10℃,极端最高气温为41℃,年均无霜期265.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20.4mm。一般每年4~7月为雨季,降水约占全年的48%,10月至次年1月一般为旱季,降水约占全年的15%。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4m/s。

地质

柴桑区因地质构造等多种内外营力作用,逐渐演变成相对稳定的平原洲地、岗地垅畈、中低丘陵、高丘低山四种不同的地貌形态类型。其中平原洲地全部由第四纪全新世的沙泥组成;岗地垅畈大多为第四纪更新世碳酸盐岩风化残积红土及黄土和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构成;中低丘陵主要由石炭纪、二叠纪、中下三叠纪碳酸盐岩类组成;低山范围的山峰主要由坚硬的变流纹岩、石英砂岩组成,众多高丘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砂砾岩及志留系砂页岩组成的碎屑岩丘陵。

地形地貌

柴桑区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边缘,属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势大致西南高而东北低。东、西、南三面区境边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广大地区低山岗地、盘地相间,北部平原地带河湖密布。地貌形态主要有平原洲地、岗地垅畈、中低丘陵、高丘低山四种。其中平原洲地海拔高度小于20米,长江中心新洲三角洲海拔10米,为全区最低处,平原洲地面积达319.3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6.56%;岗地垅畈海拔高度介于30~70米之间,面积138.6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15.88%;中低丘陵海拔高度界于50~300米之间,面积达330.4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7.84%;高丘低山地貌以高丘为主,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的低山范围甚少,与庐山交界的大步尖海拔901米,为全区最高峰,高丘低山总面积84.8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9.72%。

土壤

柴桑区地带性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成土母岩主要为变质岩、红砂岩、花岗岩、砂岩、板岩等。此外,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在一些地方还形成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潮土、草甸土、紫色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和岗地,黄壤主要分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潮土、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漫滩、河流阶地及平原地带,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的水田及丘陵岗地的排田、梯田、垄田,紫色土壤嵌分布在低丘岗地。柴桑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大部分土壤土层厚度在80cm以上,腐殖质较厚,pH值5.0~6.0。

水文水利

水文

柴桑区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中、小型湖泊15座,较大的湖泊有赛城湖、赤湖、七里湖。境内河流主要发源于庐山、株岭山、岷山以及瑞昌市境内青盘山及其支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条,其中长河最大,总长度304.1千米,总集水面积1339平方千米(其中境内496.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8亿立方米,境内4.02亿立方米;其中13条河流向北经七里湖和赛城湖流入长江,总长度196.9千米,总集水面积1118.8平方千米,境内360.8平方千米;8条河流向南经德安县境流入鄱阳湖,长107.2千米,集水面积220.2平方千米,境内135.3平方千米。河网密度为0.35千米/平方千米。

水利

全区现有中型水库1座(马头水库,集水面积32.9平方千米,有效库容1042万立方米);小(二)型以上蓄水工程68座,有效库容4016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库12座(其中代山水库、螺山水库、岷山水库库容较大,总库容分别为431万立方米、565.6万立方米、442.8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56座;各类山塘3957座,蓄水量3277万立方米,引水工程111座,提水工程350座,装机容量14560千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柴桑区全区实有土地总面积916.56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3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9.10%;建设用地121.4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3.25%;其他用地161.8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7.6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72.98平方千米,园地面积1.802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302.96平方千米,草地面积6.9889平方千米。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96.39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9906平方千米。其他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00.67平方千米,其他土地面积10.78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柴桑区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铜、铁、煤、硫、银、磷、锌、钼、花岗岩、石英、石灰石等21种,其中铜储量183万吨、硫铁4153万吨、滑石2000万吨、锌1.51万吨、石灰石15亿吨。区境腹地城门矿山属有色金属综合性矿床,不仅是江西省5大铜矿之一,也是全国18个大型铜矿山和9个特大富稀散矿床之一。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在全市相对较高,已发现的38处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矿区有7处,其中9处金属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有6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4种,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3种、矿产地10处。

水资源

柴桑区境内873.33平方千米集雨面积降水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81亿立方米;境外流入长江、赛城湖、赤湖过境客水多年平均为7.45亿立方米,但利用率很低,平均5%左右,可用量0.4亿立方米。全区有蓄水工程4027座,总蓄水量8525万立方米,占区内地表水径流量的10.04%。全区地下水总储量1146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9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全区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生物资源

动物

柴桑区境内动物资源丰富多样。境内主要的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还有虾、蟹、鳖、蚌等水产品种,野生珍稀兽类有金钱豹、穿山甲、小灵猫等14种,禽类有天鹅、白鹭、鸳鸯、雉鸡、黄鹂等20余种,良种畜禽有城门滨湖黑猪、江洲滨湖水牛和九江小麻鸭。

植物

柴桑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属泛北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系。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由壳斗科、樟科等种类组成,植被覆盖度比较高。境内药用植物有八角莲、金银花、芍药、黄蜀葵等, 还有菊花、向日葵、桑格花等观赏性植物。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全区有动物资源8大类227种,其中兽类20种,禽类50种,鱼类53种,贝类5种,蛙类6种,蛇类13种,昆虫类67种,野生珍稀动物1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云豹、蟒蛇、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天鹅、白枕鹤、穿山甲、猴面鹰、猫头鹰等;省级重点保护的鼬獾、黄腹鼬、赤麂、银环蛇、黑眉绵蛇、金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蜥蜴、鸿雁、豆雁等。据赛城湖越冬候鸟保护区组织调查,发现越冬候鸟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5种,江西省级保护候鸟47种,越冬候鸟数量多达数万只。

植物

全区有植物资源种类1109种,其中按现代植物分类法划分,有外来栽培植物315种,外来逸生植物28种,本土植物766种。全区森林覆盖率25.9%。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樟树、喜树等8种;省二级保护的白玉兰、紫薇等6种;省三级保护的三头杉、重阳木、黄连木等23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月,柴桑区设4个街道、5个镇、3个乡,另设2个场参照乡级管理,区政府驻地沙河。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下辖乡镇(街道)数量

沙河街道

360404001000

1个村、11个社区

浔南街道

360404403000

3个村、10个社区

狮子街道

360404002000

7个村、1个社区

城门街道

360404003000

7个村、1个社区

江洲镇

360404102000

11个村

城子镇

360404103000

6个村

港口街镇

360404104000

8个村、3个社区

新合镇

360404105000

7个村

马回岭镇

360404101000

9个村、1个社区

新塘乡

360404202000

10个村

涌泉乡

360404201000

7个村

岷山乡

360404204000

15个村

新洲垦殖场

360404501000

一、二、三分场

岷山公益林场

360404503000

一、二分场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柴桑区委员会

书记

盛炜

柴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喻浩源

柴桑区人民政府

区长

潘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柴桑区委员会

主席

柳鸿斌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8月15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11月1日柴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12807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79582人,占总人口的57.4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3225人,占总人口的42.59%。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6035人,占总人口的53.08%;女性人口为146772人,占总人口的46.9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3.12。全区0-14岁人口为59684人,占总人口的19.08%;15-59岁人口为196519人,占总人口的62.82%;60岁及以上人口为56604人,占总人口的18.1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202人,占总人口的13.17%。

民族

汉族人口占柴桑区人口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侗族、瑶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等。

方言

九江话,是九江市区、瑞昌市等地区通行的一种方言,属北方方言——江淮官话。九江虽然属于江西省管辖,但同赣州一样,不通行赣语。而九江管辖的大部分县则通行赣语,唯独九江市区、九江县、庐山区、瑞昌市等地区不使用赣语。九江话可分为九江郊区话(即九江县话)、九江市区话两大片区,柴桑区通行的是九江郊区话。九江郊区话有6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宗教

柴桑区境内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慧持(337-412),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勷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在东林寺期间,为弘扬佛法,慧持在柴桑境内建有五所佛寺,即:峰顶寺(天池院前身)、胜果寺、广仁寺、多佛寺、高良寺。截止2022年,柴桑区现有在区民宗局备案的宗教场所57宗,区内道教主要活动场所有柴桑区道教协会等。

经济

综述

柴桑区位于一带一路、昌九经济走廊、中部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之中,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江西省沿江开发的重要板块,也是大九江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全年柴桑区共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64个,合同资金260.1亿元,港口街镇入选全国中部地区百强中心镇,新合镇址坊村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村13个,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2022年,柴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3.85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08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1.08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059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9:45.16:44.25。GDP总量位居江西省第51位,九江市第8位。

第一产业

柴桑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区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茶叶、林业、中药材等,还有葡萄、蓝莓、草莓、猕猴桃、火龙果等各色水果。至2022年5月,柴桑区已经形成了粮油、菌类、果品、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累计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超百亿元,2021年博莱荣获江西民营企业百强和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称号。

2022年,柴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31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5.1946亿元,林业产值3.8654亿元,牧业产值5.8786亿元,渔业产值11.34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847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3069吨,棉花产量2870吨,油料产量12075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2907吨,水产品产量113458吨。

第二产业

工业是柴桑区的主导产业,2022年全年共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64个,其中工业项目48个,“5020”项目2个;在此期间,新增潜在瞪羚企业2家,当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3家,入选数量分别列全市第三、全市第一;认定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均达7家,上云企业达550家。富美家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示范企业、沙城工业园企业商会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2022年柴桑区GDP、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固投、工业利润总额增幅、工业增值税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2022年,柴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2.1779亿元。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42.4072亿元,纺织服装业完成21.4870亿元,医药化工业完成45.9143亿元,冶金建材制造业完成173.7221亿元,机械制造完成92.702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7.3287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柴桑区服务业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以“旅游+红色文化”环庐山旅游带、“休闲农庄+度假”环高铁休闲带、“水上游乐+体验”环岛湖生态旅游带为龙头的文旅商贸圈,拥有仙客来生物科技公司等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022年,柴桑区共发放专项消费券900万元,撬动大众消费超2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亿元。引进公司运作举办涌泉洞梦幻灯光节、港口国潮美食夜游消费节、城门守信田园国潮灯光秀,吸引游客61万余人次,达到消费总额310余万元。还开展了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柴桑区分会场直播带货活动,将守信田园综合体、狮子洞景区、骆驼泉山庄纳入了九江文旅“一卡通”。

2022年,柴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634亿元。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6.5399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现汇进资544万美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5.707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2.703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99.6945亿元。

经济功能区

  • 九江联东U谷先进制造产业园

九江联东U谷先进制造产业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由联东集团负责运营管理,项目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72亩,总建筑面积约5.38万平方米,于2021年6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11月全部交付使用。产业园区定位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生产性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了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末,全区普通中学19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3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生1696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659人,初中在校生10305人。普通小学66所,在校生1944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43人。学前教育学生数7741人。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99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08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57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990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4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582人。

科技

截至2022年10月,柴桑区有效发明专利4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8件。帮助指导企业、个体工商户线上申请注册商标5件。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劝导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15件。4家企业(博莱大药厂、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庐山电缆厂、华航石油润滑油)获评2022年度江西名牌产品,收到国家商标局“新合豆条”“马回岭西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受理通知书。

文化

2022年,柴桑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搬迁至区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改造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村文化服务中心),区图书馆与区三小学联合举办“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校园读书节活动,与四小学合作开展了“书香赣鄱”全民阅读暨第十二届“读好书”活动启动仪式和“迎接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阅读再出发”读书分享活动;组织叶家龙狮鼓等非遗项目参加了“2022年九江市非遗带货迎新年”活动。举办了2022马回岭“百年庙会”暨“非遗传承云庙会”民俗活动、温暖过年嘉游赣非遗年俗惠民活动等。开展了“第三届柴桑区戏曲展演月”线上展播活动,录制25期节目展播。

体育

2021年城区新增健身器材100余件,总投资130余万元。2022年4月,柴桑区已建成步道20余千米,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个。2023年2月21日,柴桑区以总分67分的成绩,荣获2022年度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三十精品县(市、区)”,名列全市第一名,全省第17名,并夺得2022年全省百县田径、足球、快乐体操运动会全省第二名。

医疗卫生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其中,区直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5家,医防单位3家,企业场矿医院1家,民营医院2家。全区开放编制床位数1423张(其中,区直医疗机构958张,乡镇卫生院465张)。全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40人,其中医生数963人(村医269人),护士896人,医技181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柴桑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4448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181人,参加机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24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65273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29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5981人。

交通

综述

柴桑区是江西的北大门。区境独得近城、近江之利,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长江黄金水道在境内长达48千米,占全省境内长江里程143千米的33.6%,水运上达汉渝,下抵宁沪,内通五河,外轮直驶港澳、日本和东南亚。京九与武九铁路在区城南端庐山站交汇,大型列车编组站建在北郊。105国道和南九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纵贯南北,九瑞、双瑞干道横跨东西,境内公路总长629千米。位于城区以南20千米的九江庐山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境内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

公路

柴桑区境内有双瑞路、通江大道、江州大道三条主干道铁路穿境而过,高铁大道、纵一路、纵二路等路网基本形成。截至2022年,柴桑区境内县道总里程共计180.188千米,满足三级公路以上标准的县道有44.48千米,比例占县道总里程的24.7%。乡道全长205.007千米,满足双车道以上公路49千米,占比23.9%。境内高速公路有福银高速公路、九江绕城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等,国道有105国道、G351国道等,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

铁路

截止2022年,柴桑区庐山西站房投入使用。庐山站西站房站场规模为8台25线,内设候车、换乘、商业等区域,是全国第二个“上进上出”式的高铁站、江西省第二大高铁站。庐山站是京港高铁安九段、武九客专、昌九城际铁路、京九铁路、武九铁路五条铁路线的重要交会枢纽。

柴桑区

航空

柴桑区境内有九江庐山机场,九江庐山机场是一座军民合用机场,距市区33千米,庐山南山门仅9.8千米。机场由江西机场集团公司九江机场分公司运营管理,为九江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航空服务。九江庐山机场于1993年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1996年6月18日正式通航。该机场先后于1999年10月和2002年10月两次停航,直至江西机场集团公司投资8000万元进行改造后,庐山机场开始运作第三次复航,并于2006年7月7日正式复航成功。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度为2800米,宽度为45米,航站楼面积为12000平方米,机场有完备的飞行保障设施设备,可以起降B737、B757、A320等大中型客机。九江庐山机场主营国内定期的客货运航线,先后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深圳、厦门、成都、西安、武汉等国内航线。2022年,九江庐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0977人次。

航运

柴桑区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54千米,还有赤湖公用码头。赤湖公用码头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柴桑区全产业链基地的重要板块之一,建有2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包括码头作业区、仓储物流区、商贸综合服务区三部分,建成后将是全国第二座拥有“胶囊”仓库的绿色智慧码头,可实现全密封仓储及装卸,年散货吞吐量过千万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柴桑区14个乡镇(街道、区、场)、2个工业园区、98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通客车,实现公共交通县域全覆盖。拥有三条标准化的公交线路:公交1路、公交2路和公交3路。

人文

综述

柴桑区历史悠久,文化悠远,素有千年柴桑、贤母之乡、岳飞驻地、渊明故里的美誉。柴桑区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也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境内的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

饮食

九江市柴桑区依江偎湖,美食资源丰富,以鸿运当头照为代表的柴桑渊明宴、以桃源菊花鱼为代表的贤母宴、国家驰名商标仙客来菌菇宴、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合豆条都久负盛名。

老母鸡油面

涌泉乡风景秀丽,山上散养的老母鸡生长周期长,食物多样运动较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更高。要炖出一锅鲜美的鸡汤,需要采自涌泉洞的山泉水。以水为介质,通过加热,鸡肉蛋白质被不断分解,游离氨基酸和肌苷酸等鲜味物质不断被萃取出来。各种物质的交融达到平衡,就是炖老母鸡汤的黄金时间。鸡汤表面漂浮着一层金黄色的油,配以纯手工制作的涌泉山药油面,肉质鲜嫩,汤浓味美。

柴桑区

豆条炖鱼头

清道光年间德化县(今柴桑区)时任两广总督李鸿宾族人李善福,将豆腐放进油锅里炸制形成了豆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合豆条,是当地人餐桌上离不开的美味。九江县新合镇盛产豆条,以体形圆满、绵软如絮、清香可口、味鲜独特、富含营养而远近闻名。新合豆条色彩亮泽,成型饱满,口感柔软,没有渣。新合豆条制作历史悠久,已有几百年历史,一直沿用古人传下来的纯手工工艺制作,选用的是优质黄豆和当地上等的新鲜棉籽油以及水质独特的仙居泉水。豆条制作最为关键的是烹炸过程中,要用水控制锅底的温度,豆条缓缓胀大,变得蓬松起来,通透清脆口感筋道。伴随而生的一道菜,便是豆条炖鱼。取自城门湖的食材自然鲜美,走进了央视《远方的家》栏目。

柴桑区

特产

黄老门生姜

柴桑区岷山乡(原黄老门乡)种植生姜历史修悠久,相传在明朝年间就有人种姜,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当地群众还流传着"陈友琼的薯,朱元璋的姜"的口瑶。黄老门生姜的具体名称无从考证,一般都称"黄老门姜"。黄老门姜与外地姜相比除具有生姜本身属性外,还有它的独特之处:一是味道鲜辣,回味时间长;二是含干物质多,水份含量较少;三是耐贮藏,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切口后短期内不易变黑腐烂。因此黄老门姜年历古以来在本省及长江中下游一带享有盛名,所产鲜姜大部分销往南昌,九江,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柴桑区

马回岭西瓜

马回岭西瓜是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镇的特产。马回岭西瓜历来以“味甜、色美、个大、汁足”而著称,这与本地独特的沙质土壤、干湿适宜的气候密不可分。马回岭镇是一座历史名镇,它位于庐山南麓,马回岭地处丘陵地带,盛产水果。“马回岭西瓜”畅销江南各省。马回岭镇具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其瓜美、味甜,产量高享誉省内外。2006年,马回岭镇已成功申报无公害西瓜产地产品,目前已成立了马回岭镇利丰西瓜专业合作社,马回岭镇“地雷”牌西瓜已经正式申请注册。2009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突破8000亩,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柴桑区

民风民俗

采莲船

柴桑区城门乡一带,每年正月贺新年唱戏时都有采莲船的节目,用竹篾、色布扎成彩船,船舷粘贴纸剪荷叶、莲花、莲蓬,船帮下方围以浅蓝色绸布作水波状,船舱底空。表演时,一村姑扮采莲人用彩带负船立于舱内,一老翁捞船夫持浆依于船侧,二人模拟采莲和划船动作;并由船夫领唱,打击乐伴奏,众人应和,或由采莲人独唱,唱中夹白。有时还加上一丑旦扮船妇,手持破蒲扇,在一旁打趣逗乐。

马回岭庙会

马回岭庙会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据当地马头村吴氏宗谱记载,该庙会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 1880年前后),因村民供奉马头荆林街“闲居殿”(俗称大庙),祈求春耕及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烧香拜佛数日,且香火旺盛烧香者众。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来自九江(现为柴桑区)、德安、星子( 现为庐山市 )的本地百姓及湖南、湖北、安徽远至浙江、河南等外地游客、商户都会带着他们各地特产及食品,小型农具、日常用品及农用杂件,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高峰时人流量达十万,现已经成为九江民间著名的产品交易集汇地。2019年年4月,经九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七批市级保护名录

龙舞“一龙九柱”

传统舞蹈一龙舞“一龙九柱”,自明永乐年间在柴桑区(原九江县)涌泉一带传承至今,历史久远。“一龙九柱”因龙表演时绕九根柱子而得名。表演者从龙身跨过,舞动中龙身不时擦地而过,形成连续滚动的“龙”图案,故又名“滚地龙”。旧时,表演“一龙九柱”的时间、场地,有特定的要求,限于春节后、元宵前家族祭祖之时,均在祖堂表演。祖堂必须是正堂与两边厢房共有八根柱的建筑。在八柱正中、祖堂中央临时立木柱一根,高到屋顶,柱顶绑个放有钱币的红包。正堂上方供桌上备有香烛纸炮、三牲(猪头、鲤鱼、活雄鸡)白酒等。“一龙九柱”由十三名男子表演。其中看、引珠,龙头、龙尾各一人,龙节九人。表演时,看珠站一边观阵。引珠面对龙头,做“引龙”“八字花”、“游龙”“桩步”“龙挽水”等动作,按规定在九柱间盘绕而过,三次为一组。最后引龙攀援并将龙身缠绕在中间的柱子上,舞龙人员叠罗汉取下红包,曲终舞止。传统舞蹈“一龙九柱”于2012年经九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柴桑区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9月,柴桑区境内已发现和勘定不可移动文物113处,其中陶靖节祠、浔阳城址、陶渊明墓、岳飞母亲姚大夫人墓、岳飞妻李氏夫人墓、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加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老)火车站等8处被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公岭遗址等17处被公布为柴桑区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桑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坐落地点

级别

公布批次

1

陶靖节祠

古建筑

柴桑区沙河街镇东方红村

省保

第三批

2

神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新合镇爱国村

省保

第三批

3

陶渊明墓

古墓葬

马回岭镇马头村

省保

第二批

4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

古墓葬

沙河开发区天波村

省保

第二批

5

岳飞妻李氏夫人墓

古墓葬

狮子镇三桥村

省保

第二批

6

浔阳城址(八里湖新区)

晋—隋

古遗址

赛城湖赛湖村

省保

第三批

7

九江县日军大屠杀遗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岷山乡大塘村、开发区冷水、兰桥村、涌泉戴山村

省保

第六批

8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马回岭集镇

省保

第三批

9

刘为泗、田文灼烈士合墓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岷山乡春华村

县保

10

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岷山乡金盘村

县保

11

九江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沙河街镇东方红村

县保

12

帅母胡氏、帅公维寺、汇灜合墓

古墓葬

岷山乡民主村

县保

13

柴桑城址

古遗址

马回岭镇马头村

县保

14

六祖庙遗址

古遗址

马回岭镇六祖畈村

县保

15

骆应炳墓

古墓葬

城门乡金兰村

县保

16

太公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马回岭镇富民村

县保

17

磨盘山遗址

商、周

古遗址

马回岭镇富民村

县保

18

城厢墩遗址

商、周

古遗址

城门乡白畈村

县保

19

吴氏民居

古建筑

岷山乡大塘村

县保

20

纸坊桥

古建筑

新合镇址坊村

县保

21

半洲城址

三国

古遗址

城子镇火龙村

县保

22

官埠岭桥

古建筑

岷山乡文桥村

县保

23

王家墩遗址

商、周

古遗址

狮子镇蔡桥村

县保

24

辛衷荩、欧阳学端、饶华廷合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岷山乡文桥村

县保

25

曹漥沟石刻

五代

石窟寺及石刻

岷山乡西株岭村

县保

26

荞麦岭遗址

-

古遗址

马回岭镇富民村荞麦岭

县保

27

戴山桥

-

古建筑

涌泉乡戴山村

县保

参考来源:

陶靖节祠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东北隅。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江南民居风格,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陶渊明纪念馆该馆占地1600平方米。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蒋薰本。该馆附有《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陶渊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寻阳城址出土的文物。

柴桑区

陶渊明墓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陶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与世长辞。他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故他的墓亦称靖节墓。距原陶渊明祠址仅百余米。从祠至墓地的砖阶沿山坡盘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长7.9米,宽4.1米,高1.62米,外壳为长形拱顶砖石结构。墓碑首横刻“清风高节”,中间直刻“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传》、《墓志》二碑,右有《归去来辞》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该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

柴桑区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

岳母姚氏,河南省汤阴人。岳母被誉为中国妇女的楷模,母教的典范。其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中国人尊为贤母,为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亦成为中国母教的经典。岳母墓,用湖广石块砌成,圆形拱顶,坐东南朝西北,正中框架式的墓碑上刻着:“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两侧为《重修岳母墓碑记》。

柴桑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2月,柴桑区九江山歌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九江采茶戏、九江文曲戏、九江丝弦锣鼓、九江秧号成功申报省级非遗

柴桑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级别

申报地区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九江山歌

国家级

江西省九江县

传统音乐

2011年(第三批)

九江采茶戏

省级

江西省九江县

传统戏曲

2008年(第二批)

九江秧号

省级

江西省九江县

传统音乐

2010年(第三批)

九江文曲戏

省级

江西省九江县

传统戏曲

2013年(第四批)

九江丝弦锣鼓

省级

江西省九江县

传统音乐

2013年(第四批)

参考来源:

九江山歌

九江山歌(城门山歌)是流传于柴桑区城门、马回岭、黄老门、狮子、城子镇,八里湖新区赛城湖街道等周边地区的传统民歌,因而,在当地群众中普遍习惯称为城门山歌。城门山歌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已传承千年,千百年来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如歌中唱道:“唐朝起(来)宋朝兴,自古流传到如今,祖祖辈辈把田种,世世代代传歌声,唱支山歌解心闷”史载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反映了九江当时山歌流传的盛况。明代九江府志中,乡间流唱着“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记载。它的形式分高腔、平腔、低腔,因其每首歌中只出现三个音,故又称三声腔、三音山歌。它演唱形式极其简单,而歌词内容又十分丰富,语调自然流畅,内容纯朴感人。2011年5月23日,九江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江丝弦锣鼓

丝弦锣鼓是民间器乐演奏的一朵奇葩。始见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200多年历史。相传是从道教打醮音乐演变而来。丝弦锣鼓流传在柴桑区(原九江县)境的永安、赤湖、港口、江州、岷山一带民间,代代传承至今并辐射至赣北浔阳、瑞昌、星子等地区。70年代初永安白华寺村四线锣鼓队曾在全省民间会演时获表演一等奖。民国以前永安白华寺一带的丝弦锣鼓班子最具规模。丝弦锣鼓队伍由打击乐、管、弦乐共24名乐手组成。有:大鼓(兼指挥)、大锣、小锣、堂锣、手锣、筛锣各1人,大、中、小钹各1人,海螺(兼长号)1人,三节号、唢呐、竹笛、笙、箫各2人,高音二胡、二胡各2人。丝弦锣鼓队主要在婚姻喜庆、添丁祝寿、科举高中、建房上梁、年节舞龙、求神祈雨等场合演奏。称为“武”丝弦锣鼓,故一般不参与丧事场合,也截然不同于道教的丝弦锣。2013年5月,九江丝弦锣鼓被列入第四批省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4月,柴桑区共有4A级旅游景区1家(中华贤母园);3A级旅游景区4家(仙客来灵芝园、礼涞景区、庐山花溪谷景区、雨林景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9家(守信田园生态农庄、金盘赣北红色文化园、岷山老屋生态农庄、新豆涞豆文化产业园、凌华蚂蚁河生态农庄、官场和谐秀美新村、枫树伊廷果蔬蜜桃基地、狮子雨林度假区、庐山花溪谷)

柴桑区A级景区名录

序号

名称

等级

地址

1

中华贤母园

AAAA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渊明大道南侧

2

仙客来灵芝园

AAA

江西省庐山西北南麓

3

礼涞景区

AAA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城区以东的沙城工业园南端

4

庐山花溪谷景区

AAA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毛桥村

5

雨林景区

AAA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狮子街道仲山村

参考来源:

重要景区

中华贤母园

中华贤母园地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中心,主园门位于渊明大道南侧。中华贤母园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欧母地方属性为依托,以贤母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整个园区将作为爱国主义、廉政爱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贤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爱文化研究基地。主体工程包括:“一门”(母爱之门)“一塑”(中华贤母主题雕塑),“一道”(仁爱台阶),“两路”(思贤路、怀恩路),“三场”(入口广场、爱心广场、景区停车场),“四馆”(母范天下主题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母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

柴桑区

庐山花溪谷景区

庐山花溪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毛桥村,东倚庐山,南接庐山西门,西至株岭山,北邻高铁新区,总面积达238亩,现为国家3A级景区。景区以月季,玫瑰为主的鲜花,布满整个园区,境内有花溪自庐山蜿蜒而下。花溪谷景区内建有多种游玩设备,有适合小朋友玩的蹦蹦云、空气城堡、丛林魔网等;有适合情侣拍照的双人秋千、紫藤花架、四季之心等,还有彩虹滑道、网红摇摆桥、太空环等;除游玩项目外,景区内种植有可食用玫瑰,致力于玫瑰花茶、玫瑰纯露、玫瑰精油、鲜花饼等玫瑰附带产品的开发,景区周边还配套果园采摘、休闲垂钓等,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柴桑区

著名人物

名称

人物介绍

陶渊明(365—427年)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岳飞之母:姚太夫人

在国家危亡之际,她励子从戎,为岳飞刺字“尽忠报国”,为世代景仰

万衣

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万浅源集》等行世

周罗睺(542-605年)

南朝寻阳柴桑人,南朝陈、隋朝将领

罗大佑(1846—1889年)

清九江府德化县人。同治六年举于乡,十年中进士。分发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等知县

吴懋松(1885—1974年)

九江府德化县农村。曾任孙中山所部粤军第二师中校副官,朱培德部参议,汕头和九江公安局长,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副官等职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柴桑区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二类先进区。

2020年6月30日,柴桑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柴桑区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2023年4月18日,柴桑区获评2022年度市县综合考核一类县(市、区)第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