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犯罪现场构成,是指犯罪现场要素的组织形式。
犯罪活动是犯罪行为人在一定犯罪动机驱使下,在一定时间内,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侵犯一定的客体(人或物)来完成的。通俗的讲就是犯罪的时候的地方。
内容简介
任何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时,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犯罪现场形成的时间
犯罪现场形成的时间,通常是指形成刑事案件现场的犯罪活动从起始到终止的时间,即作案时间。
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阶段进行的,现场存在的时间应按不同的地点逐段分别计算。
此外,还包括因犯罪活动而引起被侵害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那一段时间。
犯罪时间分为:犯罪时间点;犯罪时间段;整体犯罪时间。
犯罪现场存在的空间
犯罪现场存在的空间,通常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时所涉及的处所。
多数刑事案件,犯罪活动是在同一个地点、处所内连续进行的,只涉及一个空间范围,即通常所说的只有一个现场。
而有些刑事案件,犯罪活动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分阶段进行的,如甲地盗枪、乙地行抢、丙地杀人,一起案件与几个空间范围相联系,这样,就可能有多个现场。
犯罪空间
1、行为空间的三维范围。
2、行为实施区域内痕迹物品的空间布局。
3、行为实施区域内的自然状态。
4、行为实施区域内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
5、行为实施区域的多点构形。
时间、空间——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也是犯罪事实的构成要素。
时间——不停顿性、不可逆转性。
同一时间内不能占有两个空间。
(二)被侵犯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犯罪是一种直接的破坏行为,犯罪嫌疑人的意图一旦实施,必然引起被侵犯对象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包括人、事、物)的变化。
刑事案件现场上这种环境变化或危害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就没有因“犯罪活动”所导致的任何结果,也就不存在刑事案件现场。
与犯罪相关的人、事、物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事与事,事与物,物与物
这种与犯罪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特定的犯罪事件的具体内容。
(三)犯罪行为人的犯罪
行为要素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构成犯罪现场的核心。从犯罪现场的结构看,仅有时空要素、现场环境及物质变化要素是不够的,犯罪现场必须具有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这一要素,这是区别犯罪现场和其他现场(如建筑施工现场、灾害事故现场)最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