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东侧,面积1.6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有339.45万人。

晋中市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与太原盆地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早在100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初年,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1958年11月,由榆次专区改名晋中专区。1999年9月24日,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晋中市下辖2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晋中市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晋商故里,境内有中国首家票号平遥日昇昌,拥有平遥古城、太谷城和榆次老城等众多古城。晋中市还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散地,流传有清明寒食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寿星文化等等习俗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首批、山西省首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晋中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9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绵山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景区2家。

晋中市是山西省产煤大市,主导产业有能源、文旅、现代物流等。2022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112.30亿元,在山西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5.7:3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269元。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晋中市的:名称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城市荣誉、著名人物等介绍

中文名

晋中市

面积

1.64万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东侧

地理坐标

东经111°25'~114°08',北纬36°40'~38°05'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

行政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2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140700

人口

339.45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GDP

2112.30亿元(2022年)

人均GDP

6226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绵山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景区等

车牌代码

晋K

邮政编码

030600

政府驻地

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电话区号

0354

知名高校

山西农业大学

火车站

晋中站、太谷西站、祁县东站等

名称来历

晋中市因位于山西中部,山西简称“晋”,故名“晋中”。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100万年前,晋中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遗留了160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商代,境内散布着商朝的方国辔方、箕、雀和燕京戎等部落。

西周初年,境域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初期,仍为晋国领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因晋国王室衰弱,赵、魏、韩三家分晋,境地分属三国。赵国强盛后,大部分地区归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为了结束诸侯混战的局面,在中国推行郡县制,境内置榆次、阳邑等7县,属太原郡(治晋阳)辖。

东汉时,置乐平郡(治今昔阳),属太原、上党、乐平3个郡。三国时归魏并州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所领。

西晋时,境地仍归并州统辖,分属于太原国、上党郡、乐平郡、西河国4郡国。

北魏,实行州、郡、县制,属并州太原、乡、乐平、上党4个郡和汾州西河郡。后属东魏、北齐。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辽州,治今昔阳,各县初属并、介、韩、辽、吕5州,后州改郡,属太原、西河两郡,不久,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个郡。

唐朝时,晋中境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中和三年(883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两州统领。

五代十国时期,晋中境相继为晋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领属。州、县建置基本未变。

北宋,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全境归金统治。金承宋制,设路、州(府)、县三级。各县属河东北路的太原府、平定州、汾州和河东南路的辽州管辖。

元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全境属中书省之太原路、平阳路。

明、清,属山西太原、汾州、平阳3个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1907年,由祁县渠本翘等人领导的晋商群体,通过筹资200多万两白银,从英商手中赎回了阳泉、潞城等地的煤炭开采权。

中华民国

1912,废府置,改州为县。辽州改为辽县,乐平复置县。晋中境内设榆次、太谷、祁县等11县,直属于山西省管辖。

1913,省下设道,由道辖县,境内除灵石县属河东道外,其余10县皆归冀宁道管辖。

1927年,废除道制,直属山西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0师和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前往山西的抗日前线。他们在山西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三个抗日革命根据地。以日本侵略军控制的正太、同蒲铁路为界,晋中境分属这三个根据地管辖。

1948年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各县暂归华北区太行一专区、太岳一专区和晋中(旋改称太原)一、三专区。

1949年9月6日,山西省榆次专区成立,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暂驻太谷县城。9月24日,专署驻地迁至榆次城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8月,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榆次区专员公署。

1955年2月,榆次区专员公署更名榆次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榆次专区改名晋中专区。

1968年9月,晋中专区改晋中地区。

1971年4月,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中阳、临县、离石7个县划归新设立的吕梁地区。

1999年9月24日,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东侧,介于东经111°25'~114°08',北纬36°40'~38°05'之间,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市、邢台市毗邻,东南与长治市搭界,南、西南与临汾市接壤,西傍汾河与吕梁市隔河相望,西北、北与太原市交界,东北与阳泉市相邻。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晋中市

晋中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严重;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少雨,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多年平均气温9.6℃,1月平均气温-5.7℃;7月平均气温23.2℃。最大日较差14.7℃。无霜期年平均151天,最长达229天,最短为7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30.8小时。0℃以上持续期260天,一般为3月6日~11月19日。年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80.5天。最多达89.2天,最少为68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夏季。春季平均降水量为69.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7%;夏季平均为28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9.7%;秋季平均为110.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3%;冬季平均为11.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

地质

晋中市位于吕梁——太行地震构造中,主要构造有太行山隆起、沁水块凹陷和晋中新断裂。地层发育较全,包括太古界太岳山群、五台群,元古界甘陶河群、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这些地层的特征与整个华北地区同时代的特征基本相同。此外,在榆社县南部还保存了一套独特的富含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河湖相地层。

晋中市在地质历史方面,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化和成矿作用。在太古代早期,受吕梁运动影响,表现为以拉张一挤压为主的构造形式。早元古代时,发育了一系列的断裂裂隙。晚元古代时,晋宁运动使得地壳处于松弛拉张状态,晋中太行山形成裂谷,成为海水北侵的通道。中生代和晚中生代经历了燕山运动断褶阶段,形成了建筑石料和内生金属矿产。新生代经过燕山运动,晋中境隆起为断块山。第三纪时,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形成晋中裂陷盆地及太行山、太岳山中的山间小盆地,并于上新世开始接受河湖相沉积,在昔阳县凤凰山、左权县羊角伴随有玄武质火山活动。进入第四纪以来,地壳间歇性的持续上升,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最终形成当今晋中市的地貌形态。

地形地貌

晋中市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与太原盆地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丘陵、平原皆备。从东到西有太行山脉、沁潞高原、太岳山脉、太原盆地相间排列,成为地形基本格局。晋中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63.9%;丘陵占总面积的20.5%;平原占总面积的15.6%。东部太行山和东南部太岳山所处山地区海拔在1000米~2500米之间,最高处灵石县境内的太岳山脉主峰牛角鞍,海拔为2567米;中部丘陵区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间;西部汾河谷地所在平原区海拔多在800米以下,灵石县石桥村附近汾河出境处河滩,海拔仅574米,是晋中市最低处。

晋中市

水文水利

  • 水文

晋中市境内河道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面积851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2%;海河流域面积787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8%。黄河流域的各河流都注入汾河,海河流域的各河流分别注入漳河和子牙河。主要河道有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汾河1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潇河、白马河、清漳河等8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汾河,从祁县里村乡至灵石县南关镇流经平遥县、介休市,长124千米,流域面积911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潇河、昌源河等河。

晋中市

  • 水利

截至2018年末,晋中市有在册的中小型水库共63座,总库容5.12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郭堡水库、云竹水库、松塔水库等12座,总库容4.24亿立方米;小(1)型水库23座,总库容0.79亿立方米;小(2)型水库28座,总库容0.095亿立方米。水库总蓄水量2.38亿立方米,约占蓄水库容的86%,其中11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2亿立方米,49座小型水库总蓄水量7600万立方米。有淤地坝多达100多处,主要分布在介休、灵石、平遥一带。

土壤

晋中市土壤分为山地草甸土、潮土、褐土等8个土类、13个亚类、42个土属、180个土种。土类以褐土为主。褐土是晋中市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各县区市,占晋中市土壤总面积的49.36%。其次是石质土,占土壤总面积的28.06%;石质土系山地植被遭破坏,表土被冲刷的一类初育性山地土壤,广泛分布于各县区市土石山区,以东部山区比重最大。潮土为晋中市的另一主要土壤类型,占晋中市土壤总面积的7.99%,广泛分布于汾河、漳河沿岸的一级阶地,以除灵石外的平川五县区市及寿阳、榆社县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晋中市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占42.84%。截至2019年12月31日,晋中市共有耕地35.82万公顷;种植园用地4.82万公顷;林地68.00万公顷;草地35.11万公顷;湿地0.51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8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6万公顷。

矿产资源

晋中市已发现矿产资源66种,探明储量28种,优势矿种为煤、铁、铝、石膏等。晋中市含煤面积12583平方千米,占晋中市总面积77%,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72亿吨,居山西省第7位。铁矿探明储量1524万吨,预测潜在储量2万吨,其中钛铁矿探明储量126万吨、占山西省总量78.3%。煤层气资源量2.56万亿立方米,占山西省近三分之一。新探明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总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

水资源

晋中市属于缺水地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9亿立方米,人均367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的16.5%;地下水可开采量3.8亿立方米,已过度开发,平川地区已形成超采面积910平方千米。由于过度开采,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断流、湿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晋中市浮游植物大多是普生种类,未发现地区性分布种类,有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等。其中蓝藻门的蓝纤维藻、蓝球藻、席藻为优势种,绿藻门的栅藻、盘星藻、衣藻、小球藻为优势种,硅藻门的小环藻、舟形藻、菱形藻为优势种,隐藻门以隐藻为优势种,裸藻门的囊裸藻、裸藻为优势种,金藻门以金藻为优势种,甲藻门的多甲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中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水体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小环藻、绿藻门的衣藻、蓝藻门的蓝纤维藻为优势种,其次是隐藻门的隐藻,裸藻门的裸藻。晋中市林木资源丰富,油松、白皮松、侧柏等广泛分布于境内,且绝大部分是区内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药用类植物主要有草麻黄、木贼麻黄、枸杞等20种。

  • 动物资源

晋中市浮游动物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原生动物为优势种,水体中轮虫以壶状臂尾轮虫常形成优势种,龟甲臂尾轮虫、剪型臂尾轮虫和甲轮虫为次优势种,同尾轮虫、多肢轮虫、晶囊轮虫也较为常见。枝角类以象鼻蚤、隆线蚤、裸腹蚤、秀体蚤为优势种。桡足类以剑水蚤、镖水蚤、猛水蚤和无节幼体为优势种。原生动物以砂壳虫、钟虫、似铃壳虫为优势种。底栖生物主要种类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蜻蜓目幼虫、摇蚊科幼虫、龙虱,甲壳纲的秀丽白虾,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水丝蚓、苏氏尾鳃蚓、蛭纲的宽体金线蛭,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铜锈环棱螺、耳萝卜螺、瓣鳃纲的河蚬等。

晋中市土著鱼类组成较简单,主要是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古代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的鱼,共有2目4科13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鱼(黄河鲤)鲶鱼、鲫鱼等。传统经济鱼类有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新兴养殖品种有虹鳟鱼、罗非鱼、建鲤等。名贵品种有大银鱼、珍珠石斑鱼、花鲷鱼等。观赏性鱼类有罗汉、血鹦鹉、七彩神仙等三十多个品种。甲壳类主要为中华绒螯蟹、青虾、罗氏沼虾等,螺类有田螺、旋螺、锥实螺、蚬等。

生物多样性

  • 植物

晋中市植物种类丰富,有种子植物878种及2108个品种,分隶于107个科之中。其中木本植物326种442个品种,草本植物552种1666个品种,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菊科,菊科有73种,蔷薇科有57种。旱生落叶植物有沙棘、虎榛子、土庄绣线菊等。草本植物则以黄背草、白羊草、地椒等为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丽豆,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

  • 动物

晋中市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7目66科231种;其中鸟类172种,占山西省鸟类总数的55.17%;哺乳类42种,占山西省哺乳类总数的53.16%;两栖爬行类17种,占山西省两栖爬行类总数的50%。还分布有26种淡水鱼类和688种昆虫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苍鹰等21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林麝、金雕、秃鹫等4种。晋中市境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鸳鸯等,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白头鹎、大白鹭、黄头鹡鸰等野生鸟类86种。

  •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18年末,晋中市境内共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山西省超山自然保护区,韩信岭自然保护区,榆次八缚岭自然保护区,祁县四县恼自然保护区,山西孟信垴自然保护区和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共计80997.13公顷。

自然灾害

晋中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大风、干热风、大雪、滑坡等。

  •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平均1.1年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4月~8月,春旱、夏旱分别占干旱总次数的59%和57%。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7年4~6月,平均降水量60毫米,比正常年份减少六至八成,至7月中旬早象日趋严重,70%的大秋作物枯死。8月平均降水量仅2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八成,秋粮作物大幅减产。连续时间最长的干旱发生在2008年10月下旬到2009年2月初,太谷、祁县、介休从10月23日起连续103天无降水,连续无降水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 冰雪冷冻

冰雪冷冻灾害年均发生1~2次,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2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8时到12日8时,最大降雪时段在10日8时至11日8时,晋中市普降暴雪,昔阳县过程最大降水量为59.5毫米,寿阳最大积雪深度为36厘米。主要因气候偏冷所致。灾害造成1503间住房、20360平方米厂房、113个养鸡场鸡舍、51447平方米羊舍、猪舍倒塌,砸死、砸伤、冻死、冻伤牛羊2.57万头(只)、鸡45万羽。损毁蔬菜大棚(拱棚)4030个。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

  • 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4月15日13时20分昔阳县旧城东侧东门坡。滑体长约70米,宽约110米,厚约10米,体积约7.7万立方米。造成784孔窑洞、1511间平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13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晋中市下辖2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

乡镇(街道)数量

榆次区

140702

新建街道

9个街道、5个镇、5个乡

太谷区

140703

明星镇

3个镇、5个乡

介休市

140781

北关街道

5个街道、7个镇、2个乡

榆社县

140721

箕城镇

4个镇、3个乡

左权县

140722

辽阳镇

5个镇、3个乡

和顺县

140723

义兴镇

5个镇、3个乡

昔阳县

140724

乐平镇

5个镇、5个乡

寿阳县

140725

朝阳镇

7个镇、5个乡

祁县

140727

昭馀镇

6个镇、1个乡

平遥县

140728

古陶镇

3个街道、5个镇、8个乡

灵石县

140729

翠峰镇

7个镇、4个乡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晋中市委员会

书记

常书铭

晋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建忠

晋中市人民政府

市长

刘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中市委员会

主席

任秀红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5月17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339.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8.5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1.43%,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人口出生率6.23%;死亡人口2.55万人,死亡率7.51%;自然增长率1.27%。

民族

晋中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截至2011年末,晋中市有回族族、满、蒙古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境内各地;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占99.85%;少数民族占0.15%;超过5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满、彝3个民族,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3.3%;满族占17.4%;彝族占15.1%。

语言

晋中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晋中市境内的各区县方言存在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是都有入声。个性方面体现在榆次、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榆社7县属于平声不分阴阳,形成了一个小片,而昔阳、和顺、左权、灵石4县则属于平声分阴阳,为一个小片。此外,各县区市在古汉语基础上发展出许多独特的变音字、变意字和变声字,导致晋中方言中存在许多发音和意思都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宗教信仰

晋中市主要宗教信仰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 道教

道教在晋中的传播源远流长,在北魏太武帝时,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并下诏兴道灭佛,从而使道教在晋中逐渐兴盛起来。唐代,李氏王朝将道教创始人老子尊奉为祖,甚至追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提倡道教。道教在这个时期达到鼎盛,各地纷纷修建道教宫观。晋中平遥县城东大街修建了清虚观。宋、元、明三朝,道教在晋中持续发展,修建了许多宫观。多数道观居住着道士。例如,宋代的祁县城赵村有中岳庙,麓台山有润济侯庙,下山有幽仙观。金代,介休的石屯村建有太虚观;祁县西建安村建有利应侯庙,东观建有保贞观。元代,太谷县的胡村建有紫微观,曲河村建有玄观,凤凰山东二里山麓的耐泉建有隆道宫,城内还建有迎祥观;昔阳县的静阳村建有太清观;介休城内建有后土庙。清代时,统治者重佛轻道,道教渐趋衰微。现境内主要道教活动场所有平遥县二郎庙、太谷县龙泉宫、太谷县圣果观3处。

  • 佛教

晋中地区的佛教起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并在隋朝逐渐发展。初期,佛教活动集中在石山上的石窟和摩崖造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建佛寺取代了雕凿石窟的方式。唐朝是佛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寺院,僧众众多。宋元两代佛教活动仍较为活跃,修建了许多寺庙建筑。明清时期,由于政策的影响,佛教活动再次兴盛,寺庙增多。民国时期,各县设立佛教会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庙大多无僧人居住,信佛人数减少。1978年后,一些僧人回到寺庙,佛教信徒逐渐增多。现境内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太谷县圆智寺、昔阳县普宁寺、榆次区广昭寺等31处。

经济

综述

晋中市是山西省产煤大市,主导产业有能源、传统制造业、汽车产业、文旅、现代物流等。2022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112.30亿元,在山西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5.7%;第三产业增加值780.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5.7:3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269元。

第一产业

晋中市是山西省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在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产量方面位居山西省首位,蔬菜秋季日产量5000吨、冬季日产量400吨,三分之二供应到太原;每年产出超过15亿公斤的粮食。晋中市也是“特”“优”农业示范地,有机旱作农业形成百万亩规模,特色农业占比达到75%,认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19个、占全省23%,拥有中国首批、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山西省第一。

2022年,晋中市蔬菜产量201.8万吨,油料产量3964吨,园林水果产量54.3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9.8万吨,红枣产量2.4万吨,食用坚果产量4.9万吨,其中核桃产量4.7万吨。全年晋中市粮食产量153.8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20.0万吨,禽蛋产量14.8万吨,牛奶产量15.5万吨。

晋中市地理标志农产品

产品名称

证书持有机构名称

产品类别

产品名称

证书持有机构名称

产品类别

寿阳小米

寿阳县天田香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

粮食

昔阳小米

昔阳谷物协会

粮食

榆社洋槐蜜

榆社县花茂养蜂专业合作社

蜂类产品

榆社小麻油

榆社县小麻研究所

油料

长凝大蒜

榆次区蔬菜开发服务中心

蔬菜

祁连黄菇

祁连县畜牧业协会

食用菌

河峪小米

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

粮食

介休绵芪

介休市绵芪种植协会

药材

平遥长山药

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

蔬菜

榆次苹果

榆次区果树农技推广中心

果品

太谷壶瓶枣

山西省太谷县木本粮油站

果品

东赵小白梨

榆次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果品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县飞翔农蜂业科技开发中心

蜂类产品

灵石酸枣仁

灵石县中药材种植协会

药材

平遥酥梨

平遥县柒雨椿果业协会

果品

灵石核桃

灵石县干果产业协会

果品

参考来源:

第二产业

晋中市是山西传统工业基地,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其中煤炭、焦化产业是优势产业,煤炭年生产能力上亿吨,占晋中市工业增加值的63.3%。焦化产能2081万吨,形成介休1000万吨、灵石500万吨两个焦化产业集聚区。冶金产业以安泰集团、东方希望为龙头企业。玻璃器皿、碳素、玛钢铸造等特色产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棉纺纱锭占到中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液压阀产量位于中国前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品约占中国产量50%,人工吹制高脚杯占中国产量80%以上,玛钢铸造沟槽管件占到中国产量的一半。战略新兴产业有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医药等8大产业,占晋中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9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3.9亿元,其中,煤炭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921.8亿元;焦炭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45.3亿元;机械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66.4亿元;冶金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53.3亿元;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7.2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食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8.1亿元;电力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亿元;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

第三产业

晋中市第三产业以商贸、旅游业、物流为主导产业。晋中市境内有奥莱万达商业街、榆次老城特色街、大学城生活广场三大商圈。2022年,晋中市服务业增加值780.45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2.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3.4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0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7.33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89.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0亿元。

旅游业是晋中市主导产业也是优势产业。2019年,晋中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千亿元,排山西省首位,引进了粤投集团、华侨城集团、乐华恒业集团、山西文旅集团等进行战略合作。平遥县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20万人。

经济功能区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整合了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区和山西高校新校区,并扩展到晋中城区西南部。区内分为大学城产业园、汇通产业园、潇河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园四个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23.8平方千米。该区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有17所,普通中学210所,小学456所,幼儿园626所。

晋中市主要学校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简述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

本科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本科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山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本科

全日制本科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十大阳光留学”基地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省

本科

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全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院校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专科

山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单位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

专科

以培养小学、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市属高校,国家级书法教育规范化示范校

参考来源: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和村卫生室)3663个。其中,医院10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6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755人,注册护士10150人。

晋中市主要医院

医院名称

简述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成立于1949年12月。院区规划包括医疗区、后勤保障区、行政科研培训区和综合地库四个大区域

晋中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被山西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晋中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非盈利性三级综合医院,创建于1951年

科学技术

2022年,晋中市专利授权量为247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6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达792.7亿元;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36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共有文化馆12个,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10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2369千册。文物保护单位1067个,剧场12个,电影院31家;出版报纸2种,2400.1万份,印刷企业279家,出版物发行单位293家;共有电视台11座,广播电视节目12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1%。

晋中市主要文化场馆

文化场馆名称

简述

图片

晋中市图书馆

位于榆次区凤鸣街209号,面积近2万平米,共有六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图书馆设有公共服务区、少儿、老年与视障阅读区等功能区。馆藏图书35万册,另有800种中文期刊,100种报纸,10000种电子文献,1500种声像资料。此外,馆内还提供1607个阅览座位、788个学术报告及培训座位

晋中市

晋中市文化馆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位于晋中市城区迎宾路165号工人文化宫,有行政、业务八部一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一个。

晋中市

晋中市博物馆

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凤鸣街181号,总建筑面积为2.2万平米,建筑高度为32.4米,展厅面积约为9000平米。博物馆内部设有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其中一层用于青少年历史学堂和报告厅,二层则包括总序厅、临展厅和独立独立展厅、名人堂等;三层为历史文化陈列;四层为专题陈列和艺术休闲水院

晋中市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拥有各级体育机关12个,体育运动学校1所,体育场200个,体育馆130个;共有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356人,二级裁判员68人。2023年,晋中市举办了2023年全国男子手球冠军杯赛、晋中市第六届运动会老年组太极拳(剑)等体育赛事。截至2023年5月,晋中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083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4平方米。晋中籍著名运动员有王嘉磊,2023年3月12日,王嘉磊与其他选手联合组队,以总成绩601.7分拿到2022~2023赛季全国跳台滑雪冠军赛男子团体大跳台冠军。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1.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2.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3.4万人;共有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102个,其中养老服务业机构87个。

人居环境

截至2021年末,晋中市森林面积有317.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8.9%;各县(区、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范围在228~311天之间,其中市城区242天;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范围在3.62~5.81之间,其中市城区为4.82;河流监测的23个断面中,达到Ⅲ类以上(包括I、I、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4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0.9%;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9个。

交通

综述

晋中市属太原都市核心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组成部分,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市城区紧临省会太原,与太原形成“三纵十横”路网体系,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高铁南站不到10千米。已形成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公路通车里程1.62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56千米。主要高速公路有青银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汾邢高速公路、榆祁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过境,其中青银高速公路境内长74.11千米,双向4车道,有晋中北、寿阳2个出口,通往阳泉、太原;京昆高速部分路段与青银高速重叠,不重叠部分境内长99.79千米,双向6车道,有祁县、平遥、张兰、介休、灵石、仁义6个出口,通往太原、临汾;二广高速公路境内长99.79千米,双向4车道,有榆次、太谷、榆社北、榆社南4个出口,通往太原、长治。另有108国道、207国道、208国道、307国道等国道过境,其中108国道境内长183.9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太原、临汾。

铁路

晋中市形成了以大西高铁、郑太高铁两条国铁客运专线,以及石太线、南同蒲线、太焦线、太中银铁路四条国铁干线和地方铁路与专用线组成的现有地方铁路网;有大西高铁、太焦高铁、南同蒲、石太、太中银、石太客专、阳涉7条铁路干线过境,市境内铁路总里程920千米、货站客站89个;有晋中站、太谷西站、祁县东站、平遥古城站、介休东站、灵石东站、榆社西站和太谷东站8个高铁站,其余全部为普通铁路客运站。

晋中市

航空

晋中市境内无机场,航空出行主要依托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根据2022年5月印发的《山西省“十四五”通用航空业发展规划》,左权县将建设通用机场。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晋中市有公交车辆为1629辆,其中新能源车1076辆;运营线路237条,运营里程5561万千米,公交枢纽场站7处;等级公路客运站合计9个,其中一级站、二级站的数量分别为1个和8个,晋中市汽车客运总站为一级站。

人文

综述

晋中市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晋商故里,历史上的首家票号——平遥日昇昌就诞生在晋中,被誉为中国银行的前身,晋中市也保留了许多富含晋商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址,包括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城和榆次老城等,以及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等众多晋商大院。晋中也是革命老区,曾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前方总部、129师司令部以及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所在地。晋中还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流传有清明寒食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寿星文化等等习俗和民间传说。定坤丹制作技艺、晋剧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的文化节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晋中社火节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晋中市有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1067个,其中有6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文物类型

地址

级别及批次

平遥城墙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山西省平遥县

国保第三批(1988年)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古建筑

山西省榆次市

国保第四批(1996年)

资寿寺

古建筑

山西省灵石县

国保第五批(2001年)

乔家大院

古建筑

山西省祁县

国保第五批(2001年)

洪山窑址

宋至清

古遗址

山西省介休市

国保第六批(2006年)

懿济圣母庙

元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和顺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清虚观

元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平遥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回銮寺

元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介休市

国保第六批(2006年)

金庄文庙

元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平遥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晋祠庙

元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灵石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福田寺

元至明

古建筑

山西省寿阳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灵石后土庙

古建筑

山西省灵石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平遥清凉寺

明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平遥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王家大院

明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灵石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曹家大院

明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净信寺

明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国保第六批(2006年)

新村妙觉寺

明至清

古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国保第七批(2013年)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

清至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国保第七批(2013年)

孔家大院

192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国保第七批(2013年)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

196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

国保第七批(2013年)

参考来源:

  • 平遥城墙

平遥城墙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墙。相传在西周宣王时期,尹吉甫驻扎在此地北伐猃狁,曾在西北两侧修建了城墙。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扩建,采用夯土筑墙的方式,并在外部砌上青砖,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平遥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400米,高12米,底宽8~12米,顶宽3~6米,并由护城河环绕。沿着城墙设有登城马道、马面和3000个垛口,还有72座敌楼和女儿墙,四个角落都有角楼。城墙四面各有六个城门,南北各一个,东西各两个,并与两个门外砌有瓮城,六个门的平面形状类似乌龟。城内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还有72条蚰蜒巷,交错有序。城内保留有官方衙署、庙宇以及明清时期的票号、当铺、布庄等建筑。1988年,平遥城墙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清代商人乔致庸的宅院,位于祁县城东北的乔家堡村。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经过多次扩建,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乔家大院由6座大院、19座小院和300余间房屋组成。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其中北面三院为三进四合院连环相套,南面三院为二进四合院。每个院落都设有正院和偏院,正院是主人居所,包括正房和厢房,正房后的更楼和更道将独立的院落连接成整体。主体建筑前都有抱厦,屋顶采用歇山、硬山、卷棚和平顶等形式。院内的石、砖、木雕图案精美,内容丰富。2001年,乔家大院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晋中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省级101项、市级2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146人、市级307人。

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项目名称

级别

申报单位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国家级

山西省平遥县

传统技艺

2006年(第一批)

牛郎织女传说

国家级

山西省和顺县

民间文学

2008年(第二批)

傩舞(寿阳爱社)

国家级

山西省寿阳县

传统舞蹈

2008年(第二批)

心意拳

国家级

山西省晋中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年(第二批)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国家级

山西省太谷县

传统医药

2011年(第三批)

形意拳

国家级

山西省太谷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年(第三批)

心意拳

国家级

山西省祁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年(第三批)

平遥纱阁戏人

国家级

山西省平遥县

传统美术

2011年(第三批)

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

国家级

山西省平遥县

传统医药

2014年(第四批)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定坤丹制作技艺)

国家级

山西省太谷县

传统医药

2011年(第三批)

晋剧

国家级

山西省晋中市

传统戏剧

2014年(第四批)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

山西省太谷县

传统医药

2014年(第四批)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

国家级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民俗

2006年(第一批)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

国家级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传统技艺

2008年(第二批)

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

国家级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

传统医药

2021年(第五批)

参考来源:

  • 晋剧

晋剧,又称山西梆子,是源自山西省中部地区的戏曲形式。晋剧有伴奏阵容庞大;角色脸谱化,剧目故事情节化;舞台布置有前后台,分为表演场和演员化妆、扮装区;表演程式包括“唱、念、做、打”,其中唱腔和锣鼓经是重要组成部分。剧目分为文戏和武戏,主题多涉及忠孝伦理、节义操守和善恶报应。角色包括生、旦、净、丑。唱腔板式有板、夹板、流水等七种不同风格。晋剧的表演具有北方戏曲的阳刚和铿锵特色。代表作品有《赵氏孤儿》《清风亭》和《芦花》等。2014年,晋剧被列入第四批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寿阳爱社

寿阳爱社是晋中市寿阳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俗称耍鬼。寿阳爱社通过傩舞形式表达了“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和古代人类对自然、人神和鬼神的崇拜。表演过程包括武势、倒上墙、直墙等动作,没有唱词和说白,只有锣鼓的伴奏。舞蹈将武术和舞蹈结合,动作粗犷简单,展现出古朴、神秘的氛围。寿阳爱社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狩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演变,包含了古代神鬼信仰和傩舞的重要信息,具有文化研究价值。

饮食

晋中市早、晚两餐通常以熟食,如饼子、蒸馍和麻花为主。而午饭则更多地包括各种面食、大米饭以及大烩菜和炒盘子。对于宴客或是过年过节,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桌,其中七盘八碟的菜肴,包括猪肉、羊肉、鸡肉和新鲜蔬菜应有尽有。此外,还会备齐白酒和各类饮料。对于婚丧等重大场合,一般会聘请厨师来烹饪,宰杀猪羊,准备八碗八碟的丰盛菜肴,以及大规模的宴席。传统美食有苦荞面凉粉、左权浆水汤抿尖、寿阳油柿子、糊塌塌等。

晋中市传统美食

美食名称

简述

图片

苦荞面凉粉

为晋中市东部山区各县的传统食物。制作方法是将苦荞面和水按照1:5的比例混合成稀汤,煮熟后加香油、醋、酱油等调料等制作而成。其特点是酸、甜、苦、辣、香五味具全。同时,苦荞面凉粉还具有清热解暑、降血压、降血脂等食疗功能

晋中市

左权浆水汤抿尖

是晋中市左权县的传统名吃。用豆腐和山药切成细条或细丝后炒制而成。食用时,汤比面多,具有清汤利水的特点,酸辣可口,容易消化

晋中市

糊塌塌

太谷县独特的家常小吃,将糊状物倒在热锅上,用勺子摊成圆饼制成。糊塌塌口味独特,风味浓郁

晋中市

习俗

  • 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介休市清明习俗源远流长,民间传说介子推在清明前一天离世,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逐渐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习俗融合,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主要活动包括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等。同时,人们会发黑豆芽、采柳芽、蒸面塑、藏柳圈、扫房顶、挂红兰兰纸、唱大戏。

  • 介休张兰镇泰山庙会

张兰镇泰山庙会是晋中市介休市张兰镇的一项传统庙会活动,从农历九月二十日开始,持续十天。庙会上的贸易物资包括丝绸、花布、化妆品和古董文物。在北门外设有驴马大会,庙会成为周边地区农民交易牲畜的重要市场,被称为“张兰驴马会“。1978年后,庙会变成了秋季物资交流会,以农副产品和现代生活用品为主要销售商品。

艺术

  • 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是流传于晋中市左权县的山歌形式,因这种山歌歌词的上句常以“××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故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称为“开花调”。左权严花调的音调简洁,旋律进行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用于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歌同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独特之处在于,所谓“花”,不仅有植物之“花”,还有各类日常用具、物品之“花”,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咯口儿亲”、“油灯灯开花一点明,小酒温挖米不嫌你穷”等。代表曲目有《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会哥哥》等。

晋中市

  •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流行于祁县、太谷以及周边区域的乡土小戏,由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等综合艺术形成的。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祁天秧歌早期以踩街秧歌为主,通常采用歌舞形式,通过第三人称叙述见闻、数典故、描绘景致。表演时,由俊扮和丑扮两位公子领头,俊扮领着背着花鼓的女演员,丑扮则领着拍小擦和敲小锣的男演员,两行人一起走街。表演中没有弦乐伴奏,只有轻敲边鼓和击打锣来控制节奏。到清代,秧歌艺人开始在太谷和祁县之外与外地商人接触频繁,于是他们编写了一些反映商人生活的小戏,并在清末民初与晋剧艺人一起组建了“风搅雪”班社,共同演出。祁太秧歌唱腔曲谱按句式分为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等七种。传统剧目有《绣花灯》《采棉花》《看铁棍》等。

晋中市

风景名胜

综述

晋中市是中国首批、山西省首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截至2022年7月,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9家,其中AAAAA级景区2家,AAAA级景区16家,AAA级景区21家。

晋中市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景区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绵山风景名胜区

AAAAA

2013年

平遥古城景区

AAAAA

2015年

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

AAAA

2002年

平遥县双林寺彩塑艺术馆

AAAA

2005年

晋中市常家庄园景区

AAAA

2007年

平遥县镇国寺景区

AAAA

2007年

九龙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区

AAAA

2009年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AAAA

2012年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AAAA

2012年

昔阳县大寨景区

AAAA

2012年

灵石县红崖峡谷景区

AAAA

2014年

灵石县石膏山景区

AAAA

2014年

介休市张壁古堡景区

AAAA

2015年

晋中市太行龙泉旅游区

AAAA

2015年

榆次老城景区

AAAA

2016年

昭馀古城茶商文化旅游景区

AAAA

2017年

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景区

AAAA

2020年

榆次小西沟景区

AAAA

2021年

参考来源:

主要景区

  • 平遥古城景区

平遥古城景区位于平遥县西北部平原区,拥有“土”字形街道格局,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理念。景区内有300多处古建筑和近4000座明清民宅,街道商铺保留了历史原貌,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平遥城墙建于1370年,周长6.4千米,高12米,外表砖砌,有护城河。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和72座敌楼,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士。作为世界遗产,平遥古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平遥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 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晋中市介休市区20千米处,距太原市130千米。绵山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最高海拔2566.6米,具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和革命遗址等特点。景区内拥有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此外,绵山还有兔桥、鹿桥、舍身崖等险道,以及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景区内还有珍贵名木古柏林。绵山也拥有《大唐汾州抱腹寺碑》等天下名碑,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等古老的寺庙。2013年,绵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 灵石县石膏山景区

灵石县石膏山景区位于晋中市灵石县城东南35千米处。景区总面积60平方千米,已开发游览面积约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00~1800米,有一块高约三四百米、宽约二三百米的断崖绝壁,形状像一只巨大的金元宝。断崖间有三层石灰岩溶洞,寺庙建在溶洞中。其中,中洞有天竺石刹,殿宇佛像色彩鲜艳。还有溶洞、钟泉,上洞有白衣观音石像。此外,石膏山还有松塔玲珑、龙柏空悬、石膏叠翠等景观。还有南天门、舍身崖、乌龟石等胜景。石膏山的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植被覆盖率达89%,有灌丛带、阔叶林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还有草甸、苔藓、藤蔓类植物。2014年,灵石县石膏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 榆次老城景区

榆次老城景区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府兴路225号,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是一处具有1400年历史的文化遗址。景区包括古建筑群和园林,面积达60万平方米。景区内有县衙、城隍庙等八大主要景点。此外,民间民俗艺术表演也给老城注入了灵气与生机,有晋中民间社火表演、县太爷升堂、城隍爷出巡等表演节目。景区还吸引了5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渐渐变成了华北最大的影视城之一。2016年,榆次老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中市

晋中市

晋中市

对外交流

晋中市友好城市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奥地利瓦尔斯-西岑海姆市

2008年7月15日,晋中市与瓦尔斯-西岑海姆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2

匈牙利索尔诺克市

2009年9月10日,晋中市与索尔诺克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3

越南会安市

2010年9月8日,晋中市与会安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4

老挝琅勃拉邦市

2012年2月5日,晋中市与琅勃拉邦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参考来源:

城市荣誉

晋中市城市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中国地级市百强城市

中国城市报社、人民日报文化传媒

2019年11月

国家园林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1月22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2020年10月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箕子

(约公元前11世纪)

名胥余,商纣王的叔父,因封于箕地(今榆社县讲堂镇一带)而称箕子。商纣王当政时,箕子以王叔身份参与国政,官至太师。与比干、微子并受朝野敬重,号称“三贤元良”

介子推

(?~公元前636年)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侍臣。他在晋献公在位时,陪伴太子申生流亡,并在艰难困苦中与重耳共同求生。在逃亡的过程中,介子推甚至割股以供重耳食用,展现了他的忠诚。经过十九年的流亡,重耳成功返国并登基称为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派人四处寻找,后知其隐居绵上山中已死,晋文公下令将绵上一带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另一说,介子推隐居绵上。晋文公下令放火逼其出山。结果,母子二人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为纪念他们,晋文公下令在清明节前两日禁火,演变为寒食节的风俗

盖聂

(生卒年不详)

盖聂,战国末期榆次人(今榆次区),以剑术闻名。荆轲拜访他,成为好友,盖聂决定传授他剑术。荆轲志向远大,想成为纵横家,追求富贵。某次,燕太子聘请荆轲刺杀秦王,荆轲计划带盖聂一同前往,但盖聂未能到达

罗贯中

(约1320~1400年)

罗贯中,明代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号湖海散人,明祁县河湾村人(一说清源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从晋、冀、鲁、豫到浙、皖、赣,获取小说素材。后来创作了三个戏曲剧本。转而创作了长篇章回小说。他参加农民起义,离开后考察了地理、历史和民俗风情。晚年隐居浚县许家沟村,创作了《三国演义》

孔祥熙

(1880~1967)

字庸之,太谷县程家庄村人。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党统治集团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孔系势力的代表人物。曾在美国留学并获得学位。回国后在太谷开办铭贤学堂,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之后他涉足外交、政治,并在经商方面获得成功。后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包括财政厅长、国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等职务。1949年,随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1967年8月15日,因心脏病卒于美国纽约

注释

[a]

今晋中西部和吕梁市

[b]

今太谷县东

[c]

今介休市附近

[d]

太原郡改

[e]

泰始中年复置

[f]

西河郡改

[g]

一说是商纣王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