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洞篇》是柏拉图的第四篇对话录,也被称为《斐多篇》。这篇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在喝下毒药前的对话,其中讨论了灵魂的不朽。苏格拉底试图通过辩证法来证明灵魂的不朽性,他与一群朋友进行了对话,包括两个希腊城邦的人,谢贝斯和西米亚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探讨了各种关于灵魂不朽的论点,以证明死后有一个灵魂居住的世界。斐多在对话后目睹了苏格拉底的死亡。这篇对话是柏拉图中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后一篇详细描述苏格拉底最后日子的对话录。该作品最早由亨利·阿里斯蒂普斯于1160年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裴洞篇》于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裴洞篇的:正文等介绍

中文名

裴洞篇

作者

裴洞

正文

内容简介

《裴洞篇》或称《论灵魂》。

裴洞:人名,苏格拉底的学生,爱利亚学派创立人。

以裴洞的口吻叙述了苏格拉底在狱中临刑服毒以前和学生们的最后一次对话,讨论哲学家如何对待生和死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灵魂从肉体中分离解放出来,得到净化。由此论述了灵魂不灭和回忆说,不过这篇中的回忆说和《枚农篇》的回忆说有所不同。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相”的特征,“相”和众多具体事物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是柏拉图早期相论的一篇重要对话。

裴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