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改编自同名音乐舞台剧,以20世纪初期的乌克兰乡下为背景,描写乐天安命的犹太裔农夫特维和妻子以及五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1972年,该片获得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第2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等多项提名,以及第29届美国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截至2023年3月23日,该片全球累计票房约为8050万美元。
影片剧情
特维(哈伊姆·托波尔 饰)是19世纪俄罗斯哲学村的一名送奶工,与妻子女儿住在乌克兰族的犹太人居住区里。特维的妻子是戈尔德(诺玛·可瑞 饰),他们有五个女儿,分别是:19岁的泽特尔(诺尔马·克兰 饰)、17岁的霍德尔(米歇尔马什饰)、15岁的查娃(涅瓦·斯莫尔 饰)、12岁的施普林茨(伊莱恩·爱德华兹饰)和10岁的比尔克(坎迪·邦斯坦 饰)。
延特(莫莉·皮肯 饰)是村里的媒人,一天,她为戈尔德带来了一个消息:富有的屠夫拉扎沃尔夫(保罗·曼 饰)是一名鳏夫,并且与特维同龄,他想娶他们的大女儿泽特尔为妻。延特告诉戈尔德必须要说服特维与拉扎沃尔夫见面以便安排婚姻。特维警告妻子和媒人,让她们不要这么草率。

戈尔德告诉特维在安息日后与拉扎沃尔夫见面。安息日过后,特维拜访了拉扎沃尔夫,并同意大女儿泽特尔嫁给了他,这样他们的女儿就永远不会挨饿。交谈过后,特维和拉扎沃尔夫两人便一同前往莫德查(希门·鲁斯金 饰)的旅馆喝酒。
喝完酒之后,特维就要回家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在回家的路上,特维遇见了俄罗斯警员(路易斯·佐里奇 饰),警员警告他,未来几周将举行“示威游行”(委婉说法是轻微大屠杀)。因为当时是沙皇统治时期,欧洲反犹情绪高涨,犹太人经常遭到迫害和驱赶。所以特维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难过。
回到家后,特维告诉家人他已经同意泽特尔将嫁给拉扎沃尔夫的消息,戈尔德非常高兴,但泽特尔感到震惊并恳求特维重新考虑,因为她爱的人是裁缝莫特尔(李奥纳多·福瑞 饰)。
不久,莫特尔得知了泽特尔要嫁给拉扎沃尔夫,他赶到泽特尔家里,并鼓起勇气告诉特维,他和泽特尔已互许终身。一开始他们俩的恋情遭到了特维的反对,但他看到女儿眼里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特维被女儿的真诚所打动,于是同意了两人的婚事。为了向妻子交代,特维告诉妻子他做了一个噩梦,以已故人的名义告诉妻子如果不同意泽特尔嫁给莫特尔将会受到惩罚。这样迷信的妻子被吓坏了,她很快同意泽特尔必须嫁给莫特尔。
泽特尔和莫特尔的婚礼日到了,所有犹太人都来参加了,拉扎沃尔夫送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但与特维因协议破裂而发生了争执。来自基辅的学生佩尔奇克通过与特维的女儿霍德尔跳舞来化解这场矛盾,佩尔奇克是特维女的的家教老师。婚礼当天正是“示威游行”活动的时间,一群俄罗斯人奉命骑马进村进行“示威”,破坏了婚礼,并在村庄里造成了更多的破坏。
一天,书商艾弗拉姆(阿尔菲斯科普 饰)给村里的男人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大屠杀和驱逐的消息。佩尔奇克(保罗·迈克尔·格拉泽 饰)听到他们的谈话,责骂他们只是说说而已。男人们认为佩尔奇克是激进分子,但特维却很喜欢他,并邀请他回家吃安息日大餐,为他提供食宿,并让他辅导两个最小的女儿。
佩尔奇克在给特维女儿辅导功课期间,与特维的女儿霍德尔走到了一起。几个月后,佩尔奇克告诉霍德尔他必须返回基辅为革命工作。在离开之前,佩尔奇克和霍德尔告诉特维他们已经订婚了。特维感到震惊,认为他们私自订婚是在蔑视传统,并禁止他们结婚。可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后,特维让步了。
某天,查娃在牵牛回家的路上被一群俄罗斯青年调戏,然而其中费耶卡(雷洛夫洛克 饰)却挺身而出为查娃解围,他知道查娃爱看书,就送了一本书给查娃,此后,两人因日久生情走到了一起。
不久后,查娃鼓起了勇气请求特维允许她嫁给费耶卡。这一次,特维没有妥协,他不能接受查瓦嫁给一个非犹太人。与此同时,俄罗斯人警察也开始驱赶犹太村民离开村庄,村民们也只能收拾行李离开了小镇。
特维一直都恪守着传统,可是当他面对女儿的幸福时,他也在挣扎过,也妥协过。他认为传统能让他们的世界保持平衡,可最后却也逃离不掉被驱赶的命运。
演员与角色
图片 | 角色名 | 演员 | 角色介绍 |

| 特维(Tevye) | 哈伊姆·托波尔 | 沙皇专制时期,俄国安特夫卡村的一名送奶工,是一位具有传统价值观且乐安天命、安分守己的犹太农民。特维是一家之主,负责养家糊口,其妻子是戈尔德,共同育有五个女儿。特维希望他的三个女儿在婚姻上能恪守传统,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的3女儿却是追求婚姻自由,向往浪漫的爱情,坚决抵抗传统婚姻,最后特维只能向三个女儿妥协 |

| 戈尔德(Golde) | 诺玛·可瑞 | 特维的妻子,平常要照顾一家人的起居生活。戈尔德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且嫌贫爱富,希望自己的五个女儿能嫁给有钱人,但是事与愿违,可是最只能接受几个女儿嫁给穷人的事实 |

| 莫特尔(Motel Kamzoil) | 李奥纳多·福瑞 | 一名穷裁缝,从小就与泽特尔尔认识,两人已违反传统,私定终身。莫特尔在安息日得知泽特尔要被迫与拉扎沃尔夫相亲后,却没有敢向特维表明自己对泽特尔的感情,直到得知特维同意泽特尔与拉扎沃尔夫的婚事后,才鼓起勇气向特维提亲,遭到了特维的反对,最后在两人的坚持下,获得了特维的同意,与泽特尔走到了一起 |

| 延特(Yente) | 莫莉·皮肯 | 村庄里的一名媒人,同时也是一名寡妇,和戈尔德的关系很好,为戈尔德的女儿介绍对象 |
- | 拉扎沃尔夫(Lazar Wolf) | 保罗·曼 | 一名有钱的屠夫,同时也是一名鳏夫,与特维同龄,因为感到很寂寞,想要娶特维的女儿泽特尔为妻。在安息日向特维提亲,起初因为年龄大而遭到了反对,因为有钱且承诺会好好照顾泽特尔,最后获得了特维的同意,两人还一起到小酒馆庆祝。后来因为和泽特尔的婚事告吹,心中不满,与特维发生矛盾 |
- | 泽特尔(Tzeitel) | 诺尔马·克兰 | 特维和歌蒂的大女儿,19岁,是一个非常向往自由恋爱的女孩,并且很勇敢。泽特尔和莫特尔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青梅竹马。面对父母安排的婚事,她表示抗拒,并且坚定的追求自己的爱情,最后说服了父亲,才可以嫁给自己所爱的人 |
- | 霍德尔(Hodel) | 米歇尔马什 | 特维的二女儿,17岁,是一个非常向往王子般爱情故事的人,渴望能嫁一个如意郎君。后来与佩尔奇克相识相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父亲的对这门婚事同意与佩尔奇克相恋,并且走到了一起 |
- | 查娃(Chava) | 涅瓦·斯莫尔 | 特维的三女儿,15岁,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孩,非常喜欢看书。某一次在路上被几个青年男子拦路,其中一个叫费耶卡的人却为她解围,还送给了她一本书,两人因日久生情,走到了一起,但是却遭到查娃父亲的反对。因为费耶卡不是犹太人,查娃最后也没获得父母的谅解 |

| 佩尔奇克(Perchik) | 保罗·迈克尔·格拉泽 | 一名来自基辅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新时代思想的人,但是却非常贫穷。在安息日遇见了特维,被特维邀请回家过安息日,并担任特维女儿的启蒙老师以换取一日三餐,在任教期间与霍德尔相恋并走到了一起。佩尔奇克在参加泽特尔的婚礼后就返回基辅为革命工作 |
- | 莫德查(Mordcha) | 希门·鲁斯金 | 一名老板,在当地开了有一间旅馆,旅馆的生意不错,很多男人来这里喝酒 |
- | 费耶卡(Fyedka) | 雷洛夫洛克 | 一名俄罗斯青年,喜欢特维的女儿查娃。某次为查娃解围后,借给了查娃一本书,两人为了爱情,打破传统,不顾查娃父亲特维的反对依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 |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1964年11月,罗斯·亨特(Ross Hunter)和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考虑为环球影业制作《屋顶上的小提琴手》,1966年1月,联合艺术家购买了该片的版权,并规定该片在1971年之前不得上映。1968年7月,电影由导演诺曼·杰威森(Norman Jewison)执导,该版本将由他的Simkoe公司和沃尔特·米尼奇(Walter Mirisch)共同制作,由联合艺术家发行。
剧本改编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改编自同名音乐舞台剧,剧本几乎和舞台剧一模一样,但增加了一些片段,比如珀奇克在基辅被捕、戈尔德访问东正教教堂,以及警察和他的上司之间的对话,这个角色在舞台剧版本中没有出现。乡村和村庄的镜头,只在舞台剧中被暗示,在电影中被明确地表达出来。

拍摄
影片于1970年8月10日至1971年2月12日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马拉戈里察、克罗地亚戈里察、克罗地亚马拉等6个地点进行拍摄。因为不允许在苏联拍摄,制作设计部门在欧洲寻找了一个类似于革命前俄罗斯的地点进行拍摄,这个地点是南斯拉夫农村(现在的克罗地亚)。
1971年,布兰科·拉斯蒂格在电影《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担任外景制片。
为了获得想要的影片外观,导演诺曼·杰维森告诉摄影总监奥斯瓦尔德·莫里斯(Oswald Norman Morris),他以拍摄风格迥异的彩色电影而闻名,要用朴实的色调拍摄影片。因此,当奥斯瓦尔德·莫里斯看到了一个穿着棕色尼龙袜的女人时,就当场向这位女士索要丝袜,在镜头上方用丝袜拍摄了整部电影。
选角

导演诺曼·杰威森曾考虑让汉娜·马龙(Hanna Maron)饰演戈尔德,但她在慕尼黑的一次恐怖袭击中失去了一条腿,不得不将这个角色让给了诺玛·可瑞。
保罗·迈克尔·格拉泽(Paul Michael Glaser)被导演林恩·斯托马斯特(Lynn Stalmaster)推荐饰演佩尔奇克,但是保罗·迈克尔·格拉泽认为27岁的他太老了不合适这个角色。最终在林恩·斯托马斯特的要求下,保罗·迈克尔·格拉泽还是会见了制片人诺曼·杰威森。诺曼·杰威森和保罗·迈克尔·格拉泽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最后决定了让保罗·迈克尔·格拉泽饰演佩尔奇克这个角色。
后期制作
诺曼·杰威森指出,《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更接近于民间歌剧,而不是音乐剧”,为了“在不中断故事的情况下将音乐融入作品”,他不得不删掉一些舞蹈和合唱。他还在电影中省略了歌曲《谣言》(Rumor),还有珀奇克的歌曲《现在我拥有一切》(Now I Have Everything)。
上映与票房
1971年,《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分别在美国、英国、芬兰、中国香港等多个地方上映,截至2023年3月23日,该片全球累计票房约为8050.1万美元、其中在美国的累计票房约为8050万美元。
获奖记录
获奖年份 | 奖项 | 获奖人/获奖作品 | 结果 |
1972年 |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摄影 | 奥斯瓦尔德·莫里斯(Oswald Morris) | 获奖 |
最佳音效 | 戈登·K·麦卡勒姆(Gordon K. McCallum)、大卫·希尔德亚德(David Hildyard) | 获奖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 获奖 |
最佳影片 |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哈伊姆·托波尔 | 提名 |
最佳男配角 | 伦纳德·弗雷(Leonard Frey) | 提名 |
最佳导演 | 诺曼·杰维森 | 提名 |
最佳艺术指导 | 罗伯特·博伊尔(Robert F. Boyle)、迈克尔·斯金格(Michael Stringer)、彼得·拉蒙特(Michael Stringer) | 提名 |
1972年 | 第29届美国金球奖 | 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 获奖 |
最佳电影男主角 - 喜剧或音乐剧 | 哈伊姆·托波尔 | 获奖 |
最佳电影导演 |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 提名 |
最佳电影男配角 | 保罗·曼(Paul Mann) | 提名 |
1972年 | 第2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原声 | 莱斯·威金斯(Les Wiggins)、大卫·希尔德亚德(David Hildyard)、罗伯特·劳伦斯(Gordon K. McCallum) | 提名 |
最佳摄影 | 奥斯瓦尔德·莫里斯(Oswald Morris) | 提名 |
最佳影片剪辑 | 安东尼·吉布斯(Antony Gibbs)、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wrence) | 提名 |
1972年 | 第24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 WGA 奖(银幕)最佳其他媒体改编喜剧 | 约瑟夫·斯坦 | 提名 |
1972年 | 第16届意大利大卫奖 | 最佳外国演员 | 哈伊姆·托波尔 | 获奖 |
1972年 | 第23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 最佳故事片剪辑 | 安东尼·吉布斯、罗伯特·劳伦斯 | 提名 |
2007 | 第12届美国金卫星奖 | 最佳 DVD 特辑珍藏版 | 约瑟夫·斯坦 | 提名 |
参考资料: |
网站评分
截至2023年3月29日 |
网站 | 评分 | 人数 |
IMDb | 8.0/10 | 45k |
豆瓣 | 8.5/10 | 3635 |
烂番茄 | 4.4/5 | 5000+ |
参考资料: |
电影评价
正面评价
《屋顶上的提琴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具有传统思想的犹太人在沙皇专制下,饱受着驱赶和迫害,但是他们依然努力地生活,他们认为凭借传统就可以化解危机。(《中国国家历史》评)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就是舞台剧爱好者们一直在等待的电影,因为《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舞台剧。(《芝加哥太阳时报》杂志评论员罗杰·艾伯特评)
《屋顶上的提琴手》这部欢快的音乐剧成功地讲述了美国生活的一个根本故事。(《纽约时报》杂志评论员宝琳·凯尔评)
负面评价
《屋顶上的提琴手》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太长了,并且电影的音乐是事先录制好的。(《ReelViews》杂志评论员詹姆斯·贝拉迪内利评)